QUOTE(湖海山人 @ 2010年01月14日 Thursday, 10:24 AM)
【四支】支枝肢移(竹移)为[施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
稀
==
语言学教授曾经和我谈过新老声的问题,我说:根据读者的用语习惯,凡入声字用新声读的,我尽量用新声,用老音读的用老声。
导师说:语言要从俗从众,与时俱进。
实际上在这电白这个地方,现在用的是电白话,大体上为古韵,但是未非完全泥于古韵。
现在电白一些人是禁用新声。泥于古韵,电白又用什么音来读。稀与师,在电白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翻起古韵来,原来稀与师不能押韵。
我无所谓,在群中和朋友对句,凡入声字,一律注明新老声。
我用老声,有欺负全国朋友的感觉:因为他们读时用新声。
我会电白话,用老声没有问题,但是全国的朋友有问题。
我用新声没有问题,因为我的普通话好,但是和电白的老先生打交道,他们会不认帐,因此邓笑刘用新声。
按全国比赛的规则:联中不混用,新老皆可,而联都那个鸟地方,遇到用新声要注明,不知道老先生们用什么音来读。
[snapback]2907521[/snapback]
不是所有北方方言都没有了入声,只是北京和东北大部分地区而已...而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华东,大部分地方还保有入声......
当然,我也支持与时俱进,但大部分地区还是有入声的,所以,用新声新韵注明还是必要的,不过,继续发展下去,普通话壮大之后,可能就变成旧韵要注明了,现在给学生上课,都是旧韵旧声注明的,因为上课用的是普通话....而在玩诗词的群体中,大部分人还是接受古音的情况下,新音注明也是正常现象....
会慢慢改变的..只是,现在的诗歌地位确实很尴尬,不管是新诗还是旧体诗....最大原因是对古代文化的不重视...虽然学古诗古文,学生都不必像学英语那样卖力,顶多就不要古文的分数,只有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想尽办法去把古诗文的美和巧告诉学生,但学生还是觉得难..以致很多老师也懒得去讲了,只要能勉强看懂就算了......
有点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