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国高考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考试,今年就有1020万名考生赴考。在北京的同事咏红日前写了个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调查结果,就充分显示,一名中国年轻人进不进得了大学,进不进得了重点大学,日后收入可以天差地别。这就难怪高考为什么竞争会这么激烈,为什么会被视为可以改变一生命运,紧张的不仅是考生,还有守候在考点外的家长,那些凝重的中年人神情,已经成为外电每年这个时候固定发出的风景。
不过,与此同时,高考也已成为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批评、怨言多多的一种国家制度。
中国今年4月才上映了一部主旋律电影《高考1977》,描述了1977年中共元老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后,在黑龙江插队的一群年轻人想要抓住高考这条出路却得突破重重障碍的过程。
不过,网上影评显示,中国社会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观感是不同的。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的老一辈观众,对高考更多的是感恩之情,因为当年那意味着自由、解放、生命转折、历史契机……
一名年轻网民却在网上发了个《不看〈高考1977〉的100个理由》的帖子,提出的理由除了认为电影只顾大力讴歌美好,遗忘了当年还有更巨大的一群年轻人并没有被高考解救(注:1977年高考的录取率为4.7%,今年预计平均录取率接近62%),也没有对当初政治造成的苦难作出深刻批判,更直指:“无论谁举出多么客观、多么正确的理由,我们的高考以及中考、月考以及周考,都在最大程度地消耗着每一个中学生的大好年华与个性思想。”
后面这句话,似乎就是撕书学生所要发出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