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深圳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人在浏览)

025
二、深圳到底有多富
刚改革开放时,广东佬是财富的象征,在内地如果哪个酒店、宾馆来个位广东佬,人们都会用惊异的目光盯住他,“大款”那是专门为广东人量身定制的专用词。伴随深圳的开放,粤语DD这种类似于我们家乡土话的东西也迅速地冲出“省门”向全国各地扑将过来,会粤语成了一种时尚,它成了想过上好日子的千千万万外来工的一门必杀技,大有席卷全国,取代普通话成为国语的趋势。
经过几百万人二十年的奋斗,现在的深圳已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便利的通讯设施、宽广的街道以及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都在向人们昭示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虽然人们对深圳的印象有多种版本,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巨额的财富。
对外人来说,深圳到底有多富,很多都是流传,甚至是以讹传讹,一般人所知道的都是深圳的“大款”如何的挥金如土,但能说清楚深圳市各级政府收支情况的并不多。从深圳市政府去年公布的财政收入来看,2003年市财政收入337亿元,这个数字只是工商税收部分,各单位的收费、罚款等均未计算在内,要知道这部分收入也是非常庞大的,比如公安部门罚款的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冲红灯一次罚500元,想一想一天有多少人冲红灯,其他的如工商局的管理费、年检费等都是非常多,这些数字相对保密,不对外公布,所以很难掌握。
市、区财政收入不是很清楚,具体有哪些隐藏我也搞不明白,但镇一级财政收入我还是非常清楚的,因为镇政府每年都有预、决算报告,各项收支数据上面都有,另外工作中和镇财政所及其他政府部门的人员接触较多,日常报表什么的也偶有所读,下面就根据我镇近几年来的收支情况及周围兄弟镇的情况向你慢慢地道来。
作为镇一级财政,一般年收入都在两至四亿元之间,不同的镇会有一定的变动,想想我老家一个乡每年财政收入只有三、四百万元,真是天壤之别,刚到深圳时我非常惊奇这个巨大的数字,但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在深圳各镇中,涌现出了像宝安区的西乡镇、龙华镇、沙井镇、新安镇,以及龙岗区的布吉镇、龙岗镇、横岗镇等全国闻名的富裕镇。在镇级财政收入中,具体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026
(一)税收返还款 由于深圳企业众多,致使各镇税收指标空前庞大,从目前情况看,各镇工商税收(包括国税和地税两个部门)都在十亿元左右,当然这么多的税收不会都装到当地镇政府的口袋里。目前国家实行了分税制,作为税收大头的增值税75%上交中央,剩下的钱还要在市、区、镇三级政府中分配,最后分到各镇手中一般都在2亿元左右。目前深圳的工商税收是不上交广东省财政厅的,前段时间看到一份报道,说是今后深圳的工商税收可能要上缴一部分给广东省财政厅,如果真要是实行的话,各镇的税收返还款肯定会有一定幅度的减少。以前各镇的收费比较多,税收返还款在镇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现在有些收费项目被取消了,有些收费收入萎缩了,加之企业交税增多了,所以税收返还款在各镇财政收入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一般都占有60%甚至更多。
(二)镇府自筹收入 工商税收返还款可以说和镇政府直接联系不大,它们由税务所收取,最后由区财政局返拨给各镇,镇政府只是等钱花而已,但镇政府自筹收入这块就需要当地政府下些功夫了。在镇府自筹收入中,每个镇大致都有这么几大块:
1、结汇收入 可以说这是宝安龙岗两区(东莞好像也有)特有的一项收费,内地政府很多老同志都不知道什么是结汇收入。现在深圳有很多来料加工企业,这类企业的性质就是国外和港台公司将设备拉到深圳,再从国外将原材料拉过来,在深圳加工,加工好以后再拉出国(听说只在广东省才有来料加工企业这种形式)。这种企业没有注册资本,其负责人还必须找个当地人挂个名,其老板是隐藏在后的。这种企业本身没有收入,准确地说收入不在中国大陆实现,但企业要支付在深圳的租赁费、人员工资、水电费及其他杂项开支,这就需要从国外汇钱过来,这部分汇款被称为工缴费。工缴费首先汇往区经发局账户,经发局扣掉一部分管理费后,再转汇给镇经发办,经发办再扣一部分管理费后将余款返还给企业,这部分扣掉的管理费,在当地被称为结汇收入,这部分收入村委也有一定的分成,所以说结汇收入肥了区、镇、村,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好收费。
 
027
这部分收入到底有多少,一般的镇都在四千万元左右(去掉区、村分成后的净收入),可以说为当地政府带来了滚滚财富。但这种收费实质上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乱收费,是当地宝安龙岗两地自行制定的一种收费。现在各种收费检查很多,收费许可证更是要按时年检,有些乱收费项目确实被取消了,但和结汇收入相比,它们都是小鱼小虾类的“轻量级选手”,真正的“重量级选手”DD结汇收入,这项没有收费许可证的收费却一直岿然不动、我行我素。记得有一年区工商物价局曾下发过一本收费黄皮书,上面详尽地记载了哪些收费应该收,不在黄皮书上规定的收费都是乱收费,企业有权拒绝,但联系到结汇收入这项未被记录在案的收费仍然能够“永葆青春”,黄皮书显得多么的幼稚可笑。
目前,结汇收入已经担当起了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大梁,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企业上调利润要靠经营得来,但收费靠的是政府的行政权力,只要卡住你的脖子,没有收不到的钱,但有谁能理解老板呢?他们的钱来的更不容易啊。当地政府为了多收结汇款,往往会给各个村委下达行政任务,各村再找来料加工企业的老板,要他们多结汇,就这样层层落实,目标一致。
我曾打听过一些来料加工企业,结汇收入到底占他们总收入的多少,他们算了一笔帐,如果老板从国外汇过来1万元,需要支付银行的手续费,再缴纳当地政府的各项费用,实际到手的钱只有7500元左右了,也就是说有25%左右的钱打了水漂。针对这种情况,来料加工企业的老板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也会想一些花招来应付。每年要汇多少款过来,其依据是你工厂雇用了多少工人(好像是按每人每月800元的标准计算工缴费),要想少结汇,就要在人员数量上打主意,本来你有500人,对镇府和村委报数字时报100人就行了,没有一家厂是真刀真枪的报人数,人数报少了,结汇款自然就可以少交了,但这样又会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开支怎么办,毕竟结汇款少了但日常开支还是那么多。要弥补这个缺口,有两个办法可以变通:一是异地付款,比如说这家来料加工企业的老板是香港的,而他需要支付在大陆的配料款和加工费,如果对方也是外企,这样所付加工费就可以直接在香港支付,不经过大陆就办妥了,这样可谓神不知鬼不觉。另外一个办法是自带外汇进来。比如说老板从香港到深圳,他们可以自己带外汇过来(我国的法3律对带外汇出国控制的很严,但对将外汇带进国内好像没有什么管制)。于是大批的外汇就这样进来了。但进来后又会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一般带进国内的都是港币,支付费用时一般要付人民币,特别是发工资,你总不能给工人发港币吧,于是又一个新的行业被带旺了:地下钱庄。每个来料加工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关系户DD兑换外币的钱庄老板,这些钱庄老板实力非常雄厚。当老板从香港带港币过来后,会计一个电话,钱庄老板马上就会把人民币带过来,港币即刻成了人民币。听说这种带钱过境的办法目前已显“土气”了,现在社会治安非常差,身边带着大量现钞是非常危险的,说不定会被劫匪洗劫一空,甚至连小命都难保。一些聪明的钱庄老板就直接在香港开一个银账户,外国老板直接将钱汇入钱庄老板在香港开设的账户,钱庄老板一个电话就知道钱有没有到帐,如果钱一到帐,其就直接从国内支付人民币给对方,这种办法非常便捷、高效。当然黑市外币兑换的比率比国家规定的高,这也是促成外币地下交易兴旺的一大原因。
每年区工商物价局都要对镇府各项收费进行年审,但涉及到结汇收入,他们都是视而不见,财政局也组织过检查,一谈到合法性他们也是三缄其口。毕竟这项收费是区政府制定的,区财政局、区工商物价局敢监督自己的领导吗?说不定收费标准的草案还是他们制定的呢?如果那样的话他们也属于“双手沾满了鲜血”的那种。也有人说这项收费由来已久,而且数额太大,一旦取消当地政府吃不消,财政支出压力会很大,毕竟当地政府的支出已经建立在这项收费上了。说的似乎也有道理,那样倒霉的就是老板了,谁让他到中国投资呢?
 
028
现在结汇收入已经没有什么增长的可能了,一方面新来的外资企业大都以独资的形式出现,独资企业是不用交这个费用的,另一方面原来已有的来料加工企业一部分已经转为独资企业了,也有一些搬迁到其他地方了,如果能保住目前这个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除了工缴费外,日常生活中感觉深圳还有许多其他乱收费行为(当然这些收费性质的定性只是本人的一管之见,但愿是我搞错了)。城市增容费,听说国1家已经于几年前取消了这项收费,但目前深圳还难舍这个“聚宝盆”,仍然在收。外来人员借读费,听说国家已经出台文件,也取消了该项收费,但深圳说她有自己的难处,说到底也是难舍这个“摇钱树”,目前仍在收。我的一位朋友的孩子今年考入深圳南山中学,由于没有深圳户口,除了要交借读费3000元外,还被迫缴纳了1万元的择校费,两项费用合计13000大洋,不要说工厂的普通打工者,就是白领阶层支付这个费用也是颇感吃力。这项收费在深圳影响很大,一些市民将这一乱收费行径投诉到了深圳电视台,电视台专门为此展开了讨论,还播出了学校开出的收款收据,但教育部门还是我行我素,无动于衷,它们贼胆包天的原因自然是其身后站着市政府这一靠山。我常想,我国实行的是9年义务教育制,但现在的义务教育已经严重变味了,因为即使是私营学校,其收费也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一半,义务教育成了贵族教育。以上这些收费都是政府行为,作为镇政府下面的村委,他们也是不甘寂寞,收取什么治安费、人口管理费等,当然有些乱收费他们是以收租金的形式开票给对方,不下大功夫是查不出来的。我常想,深圳是经济发达地区,乱收费都普通存在,那么相对于内地的贫困地区,他们就会更加的嗜“钱”如命了。相比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我感觉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乱收费往往越严重,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规模大,一项乱收费往往能收到上千万甚至上亿元,而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即使有乱收费,能收到几百万就很不错了,有时甚至只能收到几千元。
(外来人口增容费和外地学生借读费全国的其他地方好像都在收,不是深圳独有)。
说到收费标准我还想起一个问题,就是谁制定的收费标准是正确的问题,中1央制定的收费标准肯定是正确的,省里制定的收费标准合不合法呢?深圳市是计划单列市,它有没有权利制定收费标准呢?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只有中1央制定的收费才是合法的,那么广东省制定的收费不就成了乱收费?每每想起此事,我就会想起流行歌曲里的一句歌词:“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
 
029
2、城建办收费收入 内地镇级政府都没有这个机构,城建办在深圳是管城市建设方面的事务,如建房报批、工程预决算、工程质量管理等,有的镇城建办下面还设有设计室,专门帮人设计图纸。在房地产热的时候,城建办上调收费可达两、三千万甚至更多。由于收入多,当时的城建办有大批的工作人员,多的达六、七十人。目前房地产热降温了,又加之一些乱收费项目被取消了,城建办的收入减少了很多,但每年上调五、六百万还是可能的。
3、外来人口管理费收入 刚来深圳时,就听说外来人口在深圳工作要交外来人口管理费(不仅在深圳,沿海城市都一样), 管理费好像是每月20元,还要交其他一些杂费,一个一年期的暂住证办下来要400多元,只有把这些费用交清以后才能拿到暂住证。那时外来人口管理费收入非常庞大,但在款项的具体分配上却很有讲究,首先是区劳动局分一部分,然后把剩余款项汇到镇里来,镇政府再把这部分钱在三个部门之间进行分配,镇政府占大头,派出所管理外来人口有功,要分一部分,再下面就是村委,他们也是有功之臣,自然也不能亏待,因此外来人口管理费养肥了区、镇、派出所和村委。经过层层分配之后,分到镇政府手里一般也有上千万元。由于利益巨大,那时的派出所非常乐意查暂住证,一查暂住证,很多没有钱办暂住证的外来人员只能被送进看守所,最惨的可能要被送往樟木头劳教。
刚到深圳时,我就感到这项收费有很大的歧视性。外来工们本身就没有深圳户口,没有深圳户口的人一般比有深圳户口的人穷得多,再在他们的头上揩油,真是缺少人性。本人在政府部门上班十年,单位从来没给我办过暂住证,自己也从未花过这个冤枉钱,虽然没办,我也无所谓,毕竟我是在政府部门工作,谁敢来查我的暂住证?我虽然没有暂住证,但有几次政府开展中心工作时,我在领导的统一安排下,还帮助有关部门查过别人的暂住证,没有暂住证的人检查有暂住证的人,想来非常滑稽。
 
Re:深圳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原创]

030
了解的越多往往烦恼也就越多,就在我为外来人口管理费感到愤愤不平的时候,无意之中还知道了另外一种更让人生气的收费,好像叫什么外来人口跨地区作业费(具体的名称不是很清楚,意思差不多)。举个例子说,你是湖北某地人士,你除了要交外来人口管理费外,你老家的劳动管理部门还会跑到深圳,向你收费,这就是外来人口跨地区作业费,具体标准多少搞不清楚了, 但我知道收费也是不低的。想想就生气,那些打工者,在自己的家乡都生活不下去了,才出来打工,而他们家乡的父母官们竟然还厚颜无耻地追到深圳来向你要钱,这是强盗才能干出来的黑心事。要收取这种费用,外地的劳动部门自然不会亲自到你的工厂来收,他们和深圳当地的劳动部门联系,希望他们在征收外来人口管理费时,也把他们的这部分代收上来。为了感谢深圳的劳动部门,他们往往给出高额的回报,以此来打动当地的劳动部门,在利益面前,有的镇劳动部门确实代收过,有的镇劳动部门在金钱面前,还是按兵不动,让外地的劳动部门大失所望。
好在中央政府几年前取消了这项带有歧视性的收费,但正当数百万打工者欢呼雀跃的时候,深圳却上演了一幕继续征收外来人口管理费的闹剧。那时我记得一天我在报纸的一个不显眼的地方突然发现了深圳市将继续征收外来人口管理费的文件通知,我顿时感到这可不是一般的小事,怎么中央刚说过的话又不算了呢?事后的第三天,《南方都市报》就以醒目的标题报道说,深圳要继续征收外来人口管理费,为此该报采访了国家财政部以及省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关于取消征收管理费的有关精神,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深圳市的做法有悖法理,逆大势而行。也许意思到火玩的过火了,第二天深圳市政府的喉舌《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均发表了同一版本的市政府的澄清报道,说是有关报纸(当然是指《南方都市报》)断章取义,理解错误,市政府的原意并不是要继续征收管理费,但澄清报告我怎么看也看不出个眉目来,他们已经无法自圆其说了。好在丑闻过后一切终于恢复平静,外来人口管理费在万众注目之下艰难地落下了帷幕。
 
031
4、国地所收费收入 深圳的国土部门和内地的有些不一样,主要是他们属于垂直管理,镇国地所隶属区国土局,区国土局隶属市国土局。国土部门的收费为土地资源补偿费(具体名称可能有些出入)。由于深圳土地转让很多,办房产证又要补地价,因此国土部门的收入也很大,多的镇国土收费以亿计,少的也有几千万,也能为镇政府做出很大贡献。但目前深圳可供转让的土地越来越少了,再过一两年,可能都没有土地可以转让了,从长远来看国土部门的收费将会日渐枯竭,镇政府又将失去一大财源。
5、农电公司上调利润 无论在全国的任何地方,电力公司永远都是香饽饽,他们的垄断经营,惠及到国家和所在地政府。由于工业用电较多,深圳各镇的电费收入都在亿元以上,有的镇可能远远高于这个数,由此产生的利润自然以千万计。
但目前电力不足成为困扰各镇发展的一大“瓶颈”,在用电高峰时,电力公司就采取区域性停电的办法来缓解,比如这一片逢星期一停电,另一片逢星期二停电。如果停电,工厂自然无法生产,所以有些工厂将计就计,规定停电的那一天为星期天,正常星期天被置换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农电公司能为镇政府带来滚滚财源,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几年前,市政府一纸通令,各镇农电公司全部被市供电局接管了,但在被接管前,各个镇政府都“痛下杀手”,狠狠的宰了它一把。由于不再归镇政府管,上调利润的事自然也就烟消云散,镇政府又失去了一大财源。
6、自来水公司上调利润 和电力公司一样,自来水公司也属垄断经营,也是一个香饽饽。受益于经济的迅猛发展,自来水公司这种靠老天爷恩惠的行当也迅速膨胀,成为当地一支经久不败的“绩优股”。目前好的镇自来水公司上调利润上千万元,差的四、五百万还是没有问题。自来水公司没有直接成本,如果雷公多下雨,傻子都会经营,如果雷公不配合,多日不见一滴雨时,自来水公司的日子也很难过,毕竟他们还要肩负一定的社会职能。如果供水不足,会严重影响深圳的投资环境。据我所知,深圳有很多镇供水状况不是很理想,特别是每年的冬季和初春,雨水很少,供水都会中断一段时间,麻烦事特多,有的企业要自己打井来化解水荒,打一口井需要一、两万元,增加开支也是没有办法的。
自己水库的水不够,有条件的话,可以向区自来水公司或其他兄弟镇买水。如果要买水,成本一下子就高了,利润也就很少甚至亏本,所以自来水公司最怕天干少雨。如果说经营好坏还要花一些精力,有一条途径却能轻轻松松地赚到钱,那就是涨价,自来水公司是垄断经营,价格涨多少你也得用。自本人到镇里工作以来,自来水价格也不知调整了多少次,以目前的用水来看,民用水每吨2.5元左右,工业用水每吨3.1元以上(每个镇都不一样),相比我内地老家高出了好几倍。
 
032
7、建筑公司上调利润 建筑公司也是上交镇政府利润的大户之一,好的镇建筑公司上调利润以千万元计,差一点的也有几百万元。提起建筑公司,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大批的工程机械、头戴安全帽的施工工人,但在深圳各镇,建筑公司却没有一台施工机械,甚至连一名施工工人都没有,说到底,这里的建筑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壳。那么它日常收支是如何维持、利润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目前在深圳各镇,镇政府每年都有上亿元的基建工程,这些工程需要施工队来完成。深圳有很多施工队,这些施工队属于不同的老板,其性质自然是私人所有,他们一般都没有建筑资质,于是政府就在这些包工头身上打主意,他们成立了**镇建筑公司,将这些“绿林好汉”招至麾下,不愿意“招安”的施工队自然无缘镇政府的工程。现在每个镇建筑公司,下面都有十个、八个挂靠的工程队,工程队有自己的老板,通俗的称呼就是包工头。包工头在中国可是有钱的主儿。一旦有工程要做,每个包工头都会各显神通,互挖墙脚,所以他们之间表面上属于同一个建筑公司,但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他们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互相竞争的关系。
每当结算工程款时,政府先将款项汇往建筑公司,再由建筑公司转汇给施工队,当然再拨出时钱已经没有那么多了,建筑公司要扣除管理费、税款什么的,于是利润就这样产生了,因此究其实质,建筑公司就是收管理费的。至于工程如何施工、如何管理等均不用其操心,工程出了什么事也由包工头自己全权负责。
 
033
以前由于管理比较混乱,支付工程款时一般都不要求开发票,包工头的利润很大,但现在镇和村都比较规范了,均要求施工队开发票,不开发票就不付款。建筑队的营业税是3%,如果是包工头自己到税务所开发票,另外还要支付2.5%的代征个人所得税,如果是100万元的工程,仅这两项税款就要付55,000元,但如果是建筑公司到税务所开发票,他们是公司制核算形式,2.5%的代征所得税就不用交了(建筑公司属乡镇企业,一般是不交或很少交企业所得税),这样100万元的工程,建筑公司开发票比包工头自己到税务所开发票节省了25,000元钱,当然省下的钱是到不了包工头的口袋里,而是让建筑公司在付款时给截留了。因此有人说建筑公司是寄生虫,其本质就是收管理费的,他们吸施工队老板的血,是包工头和税务所养活了建筑公司。
以上说的只是包工头在承揽镇政府的工程时建筑公司要收包工头管理费,假如包工头做的是村委或私人的工程,资金不从建筑公司的帐上过,建筑公司也只能鞭长莫及了。
常看报纸报道说,南方的建筑成本很高,同样一条高速公路,如果在北方建要比在南方建节省近一半的资金,真不知道南方的工程预算是怎么编制出来的。再比如一个普通的没有多大技术要求的厂房,按预算打出来的价款,如果进行公开招标,再往下调20%仍然有包工头乐意干,建筑行业的水份是不是大了点。
 
034
8、运输公司上调利润 这里的运输公司其实质和建筑公司差不多,也是一个壳,它们本身没有一辆车,其经营方式是:首先向区运输局申请,要求开通**地至**地的线路,得到批准后就向社会公开招标,其实就是拍卖线路的使用权,中标者自己购买大巴或者中巴,自己雇司机和售票员,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运输公司的工作就是收线路使用费,其本质和建筑公司一样是收租金的,他们本身是不用经营的,承包者服务态度如何,亏本还是赢利都和他们没有关系。有些中标者实力比较雄厚,他们可以买得起进口的豪华奔驰或富豪大巴,这种大巴每辆价格都在百万左右,颇为壮观。运输公司的利润相对少些,但每年也能上调政府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9、物业公司 物业公司是被房地产热潮催生出来的一家专注于房地产开发的公司,可以说曾经是红极一时。现在房地产热潮减退,加之经营管理者水平低下,物业公司都在破产的边缘挣扎,他们开发的山庄、别墅很多都成了烂尾楼,资金沉淀巨大,少说有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都有,由于负债数额巨大,因此物业公司也一直和官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严格地说,很多物业公司早就应该破产了,但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公司破产牵扯到很多问题,特别是曾给他担保过的村及其他镇属公司都会被拖进泥潭。现在的物业公司只是在混日子,依靠原来少量的物业出租生活,有本事的员工早就另觅高枝了,剩下的可以说都是没有门路的可怜虫了。
10、经济发展公司 经济发展公司是各镇最早成立的公司,刚改革开放时镇经济发展公司就开始运转了,那时它的业务范围很广,几乎什么业务都做,后来镇属公司越来越多,分工也越来越细,其下属的很多子公司都独立出来了,经济发展公司也就没有什么大料了。由于刚开始经营时的疯狂扩张,各镇的经济发展公司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他们开展了很多对外投资项目,但这些项目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破产,项目做的越多,亏损就越大,目前的经济发展公司也是奄奄一息,和物业公司一样,靠自己少量的物业出租混日子。
作为镇办企业,大致就上述几个,当然每个镇还有一些其他的公司,虽然名称不一样,但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一致的,就是收租金。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深圳各镇的财政收入主要有三大块构成:税收分成、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镇办企业上调利润,另外还有一些专项拨款及卖地款收入等,但不能作为经常性收入。在人们最为关心的镇办企业方面,这时的情况和内地的乡镇企业一样,大部分企业都是亏损或者濒临倒闭,能生存下来的要么靠垄断,要么靠收租金维持生活,自主经营搞实体是绝对没有的。这也许是经过多年来摸爬滚打、浪费了千万甚至上亿的银子之后得出来的教训,只有这一条路才是最保险也最实际。因此我认为这里的乡镇企业和江、浙等地的乡镇企业比确实相差太远。
 
035
三、深圳关外镇级机关
 
036
在深圳关内一直都没有镇级政府一说,那里的行政设置是区,区下面是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下面是居委会,但在关外的龙岗和宝安两区,区下面是镇,镇下面是村,村下面是生产队,这种机构设置和内地一样。去年深圳市在关外两区进行了城市化改革,目前镇级机构已经全部改为街道办事处,村委改制为居委会,镇、村机构已经从深圳市的版图上消失(这里为表述方便,仍采用以前的说法)。
从目前关外两区的总体情况来看,每个区下面都有十个左右的镇,那么在当地的镇级机构中,他们的规模、人员工资、具体工作等情况怎么样呢?现简述如下:
(一)镇级概述 在土地面积方面,总感觉这里的镇面积太小,往往还没有内地一个村面积大,镇下面的村只能相当于内地的一个生产队,至于最底层的生产队就更小了,我曾见过一个村,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实在是小的可怜。总体上看,一个镇下面一般都有十至二十个村,有的村下面没有生产队,有的有,情况不一样。
在人口方面,一个村的人口一般都在一至两千人左右,一个镇的人口大致在一至两万人之间,这部分人口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属于常住户口。相比常住户口,外来人口占据着这里的大部分空间,一般的镇外来人口都在20万以上,有的镇有40万之多,但他们属于流动人口性质,这些数字每天都在变化,谁也掌握不到准确数字。
由于城市化的迅猛发展,这里的各个镇都没有农活可干了,有些镇目前可供开发的土地已经没有了,发展已近饱和。这里处处都是楼房,由于要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一般的楼房都是四至五层左右,如果再建的高一点,做工业厂房就不合适了。由于开发的年代较短,这里的楼房都比较新,在其他城市容易见到的低矮、破旧的房屋在这里几乎见不到。在街道建设方面,这里全部是清一色的水泥路,在内地大行其道的柏油路在这里难觅芳踪。
得益于经济的高度发达,关外各镇对于国家新出台的很多新举措都争先“尝鲜”。目前关外各镇,几乎都是全国卫生先进镇,想当年国家评估团来评估时,我镇各单位的工作人员全部发动起来,下村督促的立即下村,打扫街道的打扫街道,真的忙活了好几天,最终我镇美梦成真,在镇委办公室里高高挂起了“全国卫生先进镇”的匾额。除了全国卫生先进镇外,关外很多镇还是全国文化先进镇,有的还是省教育强镇(虽然他们的教学质量一般),总之有什么先进头衔各镇都要极力争取,而且多数情况下都能如愿以偿。
 
037
(二)政府工作人员 深圳关外在未改革开放前,还是农田一片,那时虽说也有政府机构,但它是适应当时农村经济特点的,机构小、人员少,人员素质也非常低。由于农村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原来的那套班子肯定适应不了形势了,人员素质也亟待提高。关外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也基本定型了,人员编制、机构设置、职权划分等也逐步得到完善,有些方面甚至是完善的过了头。政府机关这块磁石的吸引力是越来越大,引得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有很多地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现象。
1、布袋和尚的布袋 十年前刚来上班时,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还非常少,人员工资也很低,一般的工资都不到两千元,奖金福利什么的也非常少,政府机关在人员组成上也以当地人占绝对多数,政府机关对人才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也许正因为如此,当地政府曾在区政府的统一安排下,专门到广东的其他地方招揽人才,因此在政府里面也有为数不多的非当地人,由于是对口专招,他们的水平一般都很好,曾向一原籍非当地的工作人员打听他是怎样到这里上班的,他告诉我是政府到他老家招他过来的。
然而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事易时移,昔日曾专门到其他地方招揽人才的当地政府,现在却对外来人才高挂“免战牌”,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坐壁上观,没有门路的更不要做黄粱美梦,相比门路,业务水平的高低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参照物。相比过去,现在的政府机关已是机构臃肿、人满为患,几天不出门,再一出门你就会发现新面孔。如果仅说政府机关人满为患还不确切,镇办企业也是如此,那些进不了政府机关的人只好退而求其次,先进镇办企业再说。如果说人员增加就算了,可怕的是现在进政府机关的人员还是来势凶猛,大有越演越烈之势。政府机构的人员需求,好像布袋和尚的布袋一样,是永远装不满的。分析人员暴涨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
 
038
(1)人员的净增加 比如镇府下面的站所,工作性质未变,工作范围还是一样,工作任务还是那么多,但人员却增加了很多,这样就造成了人员的净增加。曾打听多个政府部门,他们的反映都是人员和前几年相比增加了1倍多,原来有5个人的单位现在有10个人,原来有两个人的单位现在已经有了5个人。对此现象也有人自圆其说,是因为现在政府的经济规模扩大了,因此工作人员也要随之增加。但是这个因素也要综合考虑,如果从劳动管理部门来说,现在外来人口增多了,使他们的管理范围扩大了,人员应随之增加还是说得过去的。但从另一方面看,比如你以前开一张一万元的支票,现在让你开一张一百万元的支票,两则的工作量是不是增加了呢?当然没有。
(2)机构增多导致人员增加 前几年政府机关内部机构比较少,但现在政府内部机构较以前增加了很多,纵览关外各镇,近年来新增的机构大致有:投资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后勤服务中心、机关采购中心、安全生产监督办公室、防火办公室、同富裕办公室、统计办公室、民营经济党委办公室、机关工会、城管监察大队等林林总总,这些单位都属于长期成立的办公室(临时抽调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搞什么“中心”或“高潮”而成立的办公室不计算在内)。在镇办企业方面,有很多镇成立了新的镇办企业,人员增加自然是理所当然,但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是这些新公司有没有成立的必要。一个新成立的办公室,一般都有四到五个人,有的可能有三、四十人(包括聘请的临工),这样就直接增加了工作人员,为领导增加人员找到了光明正大的借口。由于人员的大幅增加,导致镇政府食堂、办公室、会议室及停车场均出现了超负荷运转的现象,看起来政府下一轮的工作是要对这些设施进行“扩容”了。
人员的增多造成了分工的困难,以前一个人做的事,现在要分给三、四个人做,有很多单位明明不需要人了,但领导还要隔三岔五地安排人进来,接收单位的部门负责人还要强装笑脸地说:这是领导对我们单位的关心,又给我们增加了新鲜血液。人多了,裙带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新进来的工作人员自然心中都有一个谱:是谁帮他进来的,以后有什么事肯定要报答人家的大恩大德,当然这种心情是隐藏在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由于政府机关优越的位置和高额的收入,造成政府部门的青年男女不愿外嫁或者外娶他人,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在政府机关内部消化,现在夫妻、父子、父女同在一个政府大院的现象很多,随便一想就能想出十对、八对来。
以前在内地政府机关工作时,感觉人员太多,现在的深圳也是不甘寂寞,奋起直追,以至后来居上,和内地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039
2、春风难度玉门关 在镇级人事安排方面,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公务员,二是事业编制人员,他们均属“正规部队”,而政府聘用的临工则和他们有天壤之别。公务员指标的多少由区编制委员会说了算,镇政府无能为力,但事业编制这部分镇政府却拥有充分的发言权,现在各路人马蜂拥而至,均被列入事业编制,现在的事业编制已名正言顺地成了镇政府的“小金库”。相比市、区各局委,镇政府在支出方面拥有完全的决策权,上级局委的资金要由同级财政部门拨入,即使你想增加人员但是没有经费给人家发工资,自然也就成为空谈,而镇政府却不同,他们有自己的财政收入可供支配,镇财政所其实就是镇政府的财务室,钱怎么花政府可以随心所欲,又加之这里经济发达,各镇财政收入颇多,增加几百个人工资也是没问题的,最多以后基建少搞一点就行了。
在公务员方面,深圳市已经在几年前实行了全国招考制,每年都要定期举行一次招考。每年招考前,上级组织人事部门都要了解各镇政府有关人事情况,如公务员的名额有没有用完、站所负责人有没有空缺等。每逢此时,各个镇政府都会紧急行动起来,密谋如何化解上级的攻势,站所负责人有空缺的就马上提拔几个上来,位置填满了,“外敌入侵”的可能性也就没有了。如果公务员有缺口怎么办?他们会在目前事业编制的人员中物色,指定专人参加考试,只要一过分数线,他们就立即招用,但很多被政府推荐参加考试的人要么临阵逃脱,要么不堪一击、铩羽而归,能考上的人很少,只能让领导干着急。考不上也不要紧,他们还可以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暂时不需要人员,这样又可以拖它一年。每年公务员招考前,镇政府都要召开专门会议,宣布镇府的人事任免情况,一个个新的部门负责人诞生了,镇领导也会在大会上大谈他们是如何关心员工,讲述他们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妙策等等,他仿佛在告诉台下人员,政府是咱们这些人的政府,其他人想染指也只能是痴人说梦。台下的员工们个个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领导真是关心咱啊,咱们是碰到观世音了。如果那个领导胆敢“引狼入室”,就会成为政府的“千古罪人”,手下人肯定会说某某领导无用,愧对政府内部的工作人员。本人在镇府部门工作多年,还没有见过一位是通过全市招考而进入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是不是我们的上级机关认为镇级政府档次太低而不屑一顾还是镇级政府这道城墙确实太厚了呢?
现在人们对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人员素质都颇有微词,如果再这样下去,局面只会越变越差,深圳的发展前景就会越变越模糊。
目前中国已经加入WTO了,而我们的镇政府还在闭关自守,满足于自耕自食的小农经济,公务员全国招考的春风何时能吹开镇政府这道屏障呢?
 
040
(三)惊人的高收入群体 在镇级政府里面,只要你是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人员,就可以享受优厚的工资待遇和奖金福利,月入万元只是小事一桩。
1、唯我独尊 外界人士很难知道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到底能拿多少工资,大凡涉及到金钱的时候,中国人都会变得非常的含蓄、谦虚。本人作为一名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外来打工者,做个“内奸”,刺探一下政府人员的真实情况是再合适不过了。根据上级对公务员工资标准的规定,在镇府工作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月工资都在七千元以上,如果自己的工龄长,工资会更多,镇领导一级的月工资都在万元左右,这中间包括名目繁多的补助,具体哪些补助就是每个领工资的人都难说清楚,大凡记得自己的工资总额就行了。不知道国家在工资方面有没有什么特殊规定,以本人的学历、职称和工龄,如果按公务员的标准推算,月薪在八千元以上,如果按内地的工资标准推算,月工资也就一千左右,两则相差八倍以上,当然这些还不包括奖金福利,就算是深圳的物价水平高,也总不能相差这么大,这里面肯定存在着乱发补助、奖金的情况。
以上说的只是每月按时领取的正常工资,在镇府单位,每个季度都有名目繁多的奖金、补助,半年有半年奖,年终奖更是能拿好几万,每逢五一、十一、中秋、元旦等节日,又有三、五千元的节日补助费进账,此外政府每年还要组织员工外出旅游,“三八”妇女节女同志可以外出旅游,“七一”党员又可以外出旅游,每次每人的旅游费都在三千元左右,而这些钱无疑全部都是公款,如果把这些费用和福利、奖金等都分摊到工资上,一个普通的员工年薪都在16万元以上,领导的年薪更在20万元以上。此外有些镇还有专门为政府员工建造的福利房,政府员工只要出很少的钱就可以拥有一套豪华住房。想一想一个普通的雇员如打字员、司机、水电工等,年薪能拿到16万元,相比他们蹩脚的业务水平,这个数字会让全国其他地方的所有公务员们为之气馁。我不知道深圳华为公司那些苦读寒窗的博士后一年能拿多少钱,能不能抵得上镇政府的一个后勤杂工?
 
041
为了能多发奖金福利,他们往往会编出各种借口,以便光明正大的发钱,如果这么大的数字都在政府机关财务室反映,自然不太合适,他们就在政府下面的部门或站所的账上开支,如果仅看政府的账面是看不到这么多的数字。
以上各项费用都是在账面上反映的,有些镇政府还想出一些其他办法来增加员工的收入,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投资,根据投资而产生的分红会让人更信服也更隐蔽一些。投资的方法只有一种:首先由镇政府出一块地皮,这块地皮当然是不用政府员工出钱买,然后镇府再出一部分资金,政府内部员工再投资一部分来建厂房,建好后,再往外出租收租金。按理说镇政府出资、出地皮也理应参与分红,但镇政府为了提高员工的收入,政府应得的那部分分红政府分文不要,又加之收入不用交税,这样员工的分红就很高,一般年分红都占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如果你投资五万元,一年就能分到一两万元左右。这部分收入很隐蔽,外人一般很难知道。
在政府机关内部,还存在着像我这样的打工一族,他们主要从事一些其他人不能做的技术性工作,如写文章及其他一些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工作(在第四章里有专门论述),此外还有人数众多的保安、清洁工等,他们的待遇和正式人员相比可以说有天壤之别。俗话说:同人不同命,比如说司机,如果你是给镇领导开车的,自然可以列入事业编制,年薪都在16万以上,如果你不是给领导开车,那也只能算一名临时工,年薪超不过三万,两则相差何其悬殊。但在政府的临时工里面,也有一些人的工资比在私营企业工作的人员高出很多,如一个保安或厨工,在私营企业工作月薪怎么也不会超过一千元,但在政府部门工作,全年平均下来每月能拿到两千五百元左右,相信会使很多工厂的白领阶层们为之拍案大怒。同样是在一个镇政府的领导下,镇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和镇属企业的员工收入判别也非常大,如镇属公司经理,论地位可以说是叱咤风云,炽手可热,但其月薪一般只有五千元左右(有的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平时的奖金福利也非常少,年收入与镇府机关的一个普通办事员差远了。因此我曾多次听镇属公司的经理抱怨说:我们这些经理有什么干头,收入还没有政府一个杂工工资的一半多。
 
042
在政府部门员工的收入方面,我发现一个有趣的“倒挂”现象:论权力,市最大,区次之,镇最小;论水平,市最高,区次之,镇最差;但若论收入,市最少,区次之,镇最多,如果去掉投资收入这部分外,镇政府员工每月可以固定得到市定补助、区定补助和镇定补助三项,而区政府员工只能得到区定补助和市定补助两项,到了市一级,员工只能得到市定补助一项了。此外市政府每年都要给区政府发奖金,区政府又给镇政府发奖金。所以说最实惠的是镇政府员工。除此之外镇政府有自己的财政收入供其调配,发多少奖金只要领导高兴直接从镇财政账面划拨就行了。
由于政府工作人员有巨额的收入,因此他们在开支方面也出手阔绰,打一场麻将,输它三、五千元眉头都不皱一下。现在很多镇政府的工作人员都不在镇里住,大部分都选择在区里买商品房,还有一些人直接到市里买商品房,住在镇里显得档次太低了。在私家车方面,政府员工几乎每人都有驾驶证,都会开车,都有一部私家车,私家车的价格都在20万元左右,买30万元以上的车也大有人在,买赛欧或千里马的属极少数,相比他人属穷鬼一族,个别没有买车的,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钱买,而是因为他们不想买或者另有其他投资项目。每逢上班时节,政府大院车位都不够用,篮球场、人行道上停的都是车,那里可谓名车汇集,什么奥迪、本田、别克、蓝鸟、帕萨特、蒙迪欧、宝来以及进口的丰田佳美、斯柯达、风度等随处可见,仿佛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国际名车交流会。
虽然不知道其他地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待遇如何,但有一点我敢保证,深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在全国是无人能及的。为使各单位高收入能落到实处,深圳市若干年前悍然将国家税收政策中月薪超过800元计征个人所得税的标准提高到1600元。但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高收入的同时,还有一个与之不协调的音符让人大跌眼镜,那就是外来打工者的收入特低。根据深圳市政府2004年出台的最低工资保障,深圳关外最低工资标准480元,关内610元,而相比其他地方,如太仓、常熟、江阴等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却达到了620元。在外人眼里高收入、高消费的深圳只是富商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游戏,而基层员工的收入还没有内地一些城市高,如此看来,深圳市贫富差距之大在全国是独占鳌头的。
 
043
2、不堪负荷的支出 在深圳,镇级财政收入一般都在2-4亿元左右,有了这么庞大的收入,外人可能会想,这么多钱怎么花也花不完,实际情况却是非也非也!从目前各镇的情况来看,没有一个镇出现钱花不完的现象,恰恰相反的是,每个镇都感到资金紧张,为了有钱花,政府举债或拖欠工程款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镇政府外欠款达四、五亿元之巨,可以说是提前透支了两、三年的财力。作为镇一级政府,她们的钱到底都花到哪去了呢?
(1)正常经费开支 镇政府的日常开支很多,除了政府大院内各部门及站所的开支外,教育、卫生、治安、环卫等方面均需大量资金。一个镇府大院,一年的总开支达五、六千万元,文教卫一年财政拨款需要四、五千万,环境、卫生的开支也在千万以上,此外还有一些小的开支,这些开支虽然少,但加起来后数字也很庞大。
(2)基建开支 在深圳搞基建好像特别花钱,她们的工程预算定的都非常高,可能与这里相对较高的物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在内地可以用一百万元建好的大楼,在这里至少要二百万以上。再加上这里比较喜欢豪华装修,致使建筑成本越升越高。在基本建设方面,修路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这里都是清一色的水泥路,造价自然可想而知了。
十年前,当地政府为了响应上级号召,开始大举向外投资,进行资本扩张,很多镇政府都在广东省内甚至是东北三省兴办了很多产业,动用资金都在几千万元以上,凭着他们并不高明的经营水平,这些产业都出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破产,有很多项目甚至是没有投产就破产了,所投资金全部变成了“扶贫款”。由于这部分资金不能收回,给镇政府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有些地方民众更有上访行为,影响很坏。
 
044
大凡越富裕的地方,浪费也就越大,在内地,吃一顿公费大餐,一般只要几百元,在这里吃一顿,需要几千元。在深圳关外的镇级政府,浪费现象也是随手可见,比如说办公室,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站所,居然能建一栋四、五层的大楼专供其办公,每个办公室里只有一、两个人,剩下的房子长期都在空着;更有甚者一些有钱的部门十几个人能建一幢造价在千万元以上的办公大楼,里面的办公设备也极尽奢华;一个只有十至二十个人的站所,办公用车就达四、五部,几部车的车价加起来在百万元以上。我见过区一局委,他们经常不断地给其下面的站所派发电脑和服务器,这些电脑和服务器放到下级站所的仓库里长期都派不上用场;有些上级局委经常给下级开会,半天能开完的会他们却要开两天,会议期间自然是好吃好喝,住四、五星级酒店,泳池、卡拉OK等更是轮番上阵;有些单位喜爱搞装修,每换一任领导就要搞一次装修,一次装修下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也就不见了。
在办公用房方面,我发现有一个“怪现状”,就是各单位都争着搬出政府大院,不和镇委、镇政府领导一起办公,和镇委、镇政府在一起办公的单位都是迫不得已。这种现象就像年轻人结婚后都想另起炉灶,不愿和自己父母吃住在一起一样。能在政府外面自建办公楼,自己独霸一方、“占山为王”的单位都是一些“重量级选手”,如计生办、国土所、劳动站、财政办等。脱离了镇委、镇政府的“束缚”,自然是天高皇帝远了,平时上下班也自由多了,搞个什么小动作也无大碍。由于和自己的“公公婆婆”分了家,自己就要买些“锅碗瓢勺”之类的东西,保安、清洁工也是不能少,增加开支是必然的,好在这些单位既然有资本搬出去,也就不在乎这些“零花钱”了。
面对如此庞大的开支,每个地方政府都感到吃不消,有些镇政府为了能筹措到更多的资金供其使用,他们就大规模举债,由于政府本身申请不到贷款,他们就通过镇办企业向银行贷款,而且一出手就是几个亿,银行认为是政府行为,不怕没人还,就大胆放贷,现在政府负债的情况非常普遍。政府负债以后怎么还,因为这种贷款的合同期一般都比较长,还款是下任领导的事。
经常想这样一个问题,同为学校,公立学校每年政府都要拨大量的资金,还要为其搞基本建设,但私立学校政府一点资金支持都没有,收的学费和公立学校的外地生差不多,还要付租金,但一年下来,还能赚很多钱,两者相比,浪费是不是太大了点?再比如医院,政府每年也为其拨很多款,还为其修建办公大楼、购医疗器材,但私人医院,什么都是自己掏腰包,还要付租金,但其每年还能赚很多钱,这又怎么理解呢?
刚到深圳时,镇政府的财力有三分之二都用在基本建设方面,近年来,随着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迅猛增长,人员工资也增加了好几倍,政府用于基建的钱越来越少了,现在的镇级政府,能有六分之一的钱搞基建就很不错了,也就是说大部分的钱都被人头经费吃掉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因为政府工作人员还在迅猛增长,也许不出几年,各镇都没有钱搞基建了,甚至再过一段时间,发工资说不定也会困难。在衡量国民富裕程度方面,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公式,就是恩格尔系数,该系数的主要意思是:在国民的总收入中,用于吃饭的钱在总收入中占的比重越大,则说明国民越穷,如果把恩格尔系数推广到我们的镇政府,则说明现在的深圳不是越变越富,而是越变越穷。
 
045
(四)也说领导 一般人都认为政府部门办事员太多,但我认为不仅办事员多,领导也太多了,办事员多了其实还不要紧,领导多了更麻烦,不相信可以随便找一个镇问一问,一般的镇副处级领导都在二十人以上(包括已经退休或做调研员的副处级领导)。书记、镇长自然不用说了,下面的副书记、副镇长好多个,此外还有人大主任、副主任、党委委员、组织部长、武装部长、宣传部长、纪委书记、镇长助理等,这些统统都是副处级,论实力确实非常雄厚。国人常言:人多好办事。领导多了,是不是好办事呢?非也,不仅是深圳,放眼全国,大凡领导多的地方,往往都是人们反映的“热点”。现在的普遍情况是:人越多越难办事,效率就越低。深圳由于自身经济力量雄厚,那么她们的领导又是怎么样呢?
1、领导成本 做生意是有成本的,成本越多越麻烦,做领导有没有成本呢?当然是有的,但我说的这个领导成本不是他们是如何坐上领导宝座的(这方面本人也没有第一手的资料,不便谈论),而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围绕一个领导一年要开支多少钱?
目前关外各镇,一般的副镇级领导月正常工资都在万元以上,如果再加上名目繁多的奖金、补助什么的,年薪都在20万以上,当然这只是正常收入部分,围绕一个领导还有许多间接的开支,如副镇级以上领导以及政府下面各站所的所长、副所长、站长、副站长等每人都有一间五、六十平方米的大办公室,里面的办公设备自然是样样俱全,什么名牌台式电脑(有些领导专门配有笔记本电脑)、空调、大班台、高档老板椅、沙发、宽带上网、名贵花草等,有些领导还有不知从那里搞的名人字画什么的,内部装修自然也不含糊,有的领导还有专门的休息室,总之他们都在充分享受着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除了办公设备外,副镇级领导都配有一部专车,还有一个专职的司机为其提供车前马后的服务。从领导开的车来看,一般都是进口车,国产车也自然非奥迪莫属,这种车车价再加上牌照费什么的,价格在50万元上下,如果车辆分十年折旧的话,每年的折旧费就有五万元。有了车子自然又会有修理费、保险费、燃油费、过桥过路费等,一辆车一年下来正常的开支都在五、六万元左右,这些费用自然全是公款。其实这些费用还是小数字,为领导服务的专职司机的工资却是一项大的支出。能给领导开车的自然非等闲之辈,他们可以享受很多方便,领导的司机没有一个属于打工一族的,他们都能享受事业编制,属于正式的政府工作人员,每个司机的年薪都在16万元以上,如果一个镇副处级领导有二十个,相应的领导的司机就有二十个。这里的镇级领导都没有配秘书,因此司机还充当秘书的角色,他们为自己的领导忙前忙后,没有上班、下班之分,领导的公事有他们跑腿,领导的私事也有他们悉心照料,每个司机都深得自己领导的信任。
 
046
在公务用车方面,国家对什么级别的领导配什么样的车有明确规定,中央和省级领导好像才有资格坐奥的等豪华车,但深圳在领导用车方面好像没有什么控制,买什么样的车都行,只要能拿出钱就可以了。如果车辆过于高档上不了牌,大不了用镇办企业或私人名字上牌就行了,这就是国人谙熟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围绕一个镇级领导一年的开支也就差不多出来了,当然这些都是肉眼看得见的,至于日常的办公开支、招待费、福利房等,因为很难计算,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相比镇级领导,政府下面站、所的所长、副所长每人也能享受到一部专用小轿车,价格都在20万元以上,一般的车型都是本田、帕萨特、蓝鸟等,围绕车子的开支自然也全部从公款中报销,但他们一般都没有专职的司机,很多人都喜欢自己开车,这样自在一些。
深圳有公车吗?我常在心里想这个问题。在内地老家工作时,内地政府非常强调不能用公车办私事,每逢星期六、日公车都要“刀枪入库”,如有人违反规定,查出来会严肃处理。再看看深圳,公车私用的事从来没有人提及,因为公车私用已经是普遍现象了,如果公车没有私用那才让人纳闷呢?每到下班时候,政府大院里的公车更是不见一辆,如果那个部门的车还停在政府里面,人们会很自然地想:他的领导可能还在加班。前年年底深圳市纪委曾下发一个文件,就是要严防用公车接送子女上学,想一想现在的公车都变成领导的私车了,下这样的文件显得多么荒唐可笑,纪委的领导们好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生活在真空中间。
目前深圳市政府部门已经实行了朝九晚六工作制,也就是说早上九点上班,晚上六点下班,据说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防止交通拥挤。透过这事我想为什么政府部门一上班交通就会变得拥护呢?自然是因为政府部门都是开车上班,而这些轿车中又有多少是自己的私家车呢?如果从减少交通拥挤的角度出发,公车私用反倒成了一件好事,因为如果每个政府雇员都在自己的公车之外再买一部私家车,交通不是更加拥挤了吗?
 
楼主辛苦了!可惜自己没有那个耐性看完
 
我也看不懂你到底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辛苦了.能不能精简一些.我本事工作之余来消遣一下的.累!
 
中秋漂过……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