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太郎
小学一年级
- 注册
- 2006-01-25
- 帖子
- 129
- 反馈评分
- 0
- 点数
- 1
黑泽明的生平和创作
日本著名电影艺术家黑泽明9月6日在东京的家中去世,享年88岁。
黑泽明在他50年(1943-1993)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28部影片。他的作品引导了整个
50、60年代的国际电影艺术潮流。与他同时代的国际电影艺术大师如费里尼、英格玛・
伯格曼、米开朗琪罗・ 安东尼奥尼、维斯康蒂、罗伯托・ 罗塞里尼,都已去世或是不
再拍电影。黑泽明以其良好的状态表现了他在电影艺术方面的天赋。虽然他有的时候也
表现出个人的局限性,情感压倒理性,但人们从没有见过他回避难题和困境。他是电影
界的一座丰碑,无论是在中世纪的森林中,还是在当代城市的街道上,他都表现的象是
一个超人。评论界认为他以“大量虚构的世界”来表现广范围内的社会问题。
黑泽明于1910年出生在东京一个武士的家庭,他在家中排行老八。他的父亲在一所军校
担任管理人员。这位未来的导演从小就拒绝参加军训,而在绘画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进了一所私立艺术学校。俄罗斯文学曾经给予他很大的影响,他后来将陀斯托也
夫斯基的《白痴》、高尔基的《童年》以及托尔斯泰的《伊万・ 伊里奇之死》改编成
了电影。他曾经这样评论过托斯妥也夫斯基,“我从未见过象他这样富于同情心的人,
普通的人不会去正视悲剧,而他会直面惨淡的人生。”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同样影响过他
若干部作品的创作动机。
由于黑泽不能以绘画为生,1936年,他便以助理导演的身份进入了日本电影公司。在做
了七年的助理导演之后,1943年,他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这部影片
描写了一个青年柔道冠军追求理想,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的故事。
黑泽明没有能成为画家,但他的绘画风格仍然通过他的电影画面以独特的个性反映出
来。从《姿三四郎》中我们就可以感触到一种艺术的绚丽,如在柔道比赛中,被摔扔出
去的身体飞在空中的一瞬间的短暂的高速摄影、观众热烈的表情的定格、缓慢落下的纸
拉门等的蒙太奇,再比如影片结尾决斗的场面:被风吹弯的荒草、蔽空遮日的飞云――
这一切丰富的造型都增加了这部电影的魅力。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甚至有一种一切都
信手拈来的、性急而饶舌的感觉。黑泽明自己也曾说过,最初的影片的制作达到了忘我
的境地。
黑泽明似乎特别为原作的通俗性辩护,《姿三四郎》也因之而颇带有一种惹人喜爱的情
调。比如他写姿三四郎与早已美的感情的交融,石阶上两个人偶然相逢时的各自内心的
震动,而作者又是以略带诙谐的目光捕捉它,这使电影结尾处最后一个镜头玩具似的火
车渐渐驶远的场景也显得格外有味道。这部电影以莲花池为象征,微妙地暗示了一种日
本传统精神,自然是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感觉,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却没有丝毫沉重的情
调,每个画面都可以令人感触到作者的一股乐天情绪。
电影中7次出现的柔道场面也是如此,施展柔道的本领,时而是在道场、时而是在道旁
;时而是公开正式比赛、时而又成了暴徒;早上打、夜里打,变化无穷,但单调的徒手
空拳的对打却又随处有一股出乎意料的豪情。
黑泽明是世界最著名的导演之一。1951年他导演的《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大奖
之后,使日本电影进入一个新的世纪。日本电影被看成“东方的启示”在世界影坛上占
据了重要的地位。
黑泽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艺术家。黑泽研究的重点是日本的武士阶层:武士阶层的
历史,武士的道德风尚,武士阶层的社会作用及演变等,通过艺术去歌颂铮铮铁汉。黑
泽明是不同情弱者的。如果说美国的西部片是美国文化的象征,美国精神的象征;那么
黑泽明的武士片也是日本文化的象征,日本精神的象征:武士那种忠于自己的团体、尽
职、勇敢、正直、富有献身精神,纪律和克己,以及粗犷的斗争,是武士的品格,也是
日本民族的品格。
黑泽明因为热衷于表现武士和男性的阳刚之美,他的风格是浓烈的。是充满激情和强烈
戏剧冲突的!黑泽明说:我喜欢这样的天气,不是烈日盛夏,就是严冬酷寒,不是倾盆
大雨,就是风雪交加。总之他爱浓烈的口味。
他的影片具有十分强烈的影象感和深刻的道德观念与哲理。他有着其他日本人少有的天
资,即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深邃的思想,使他成为日本最理念化的导演。
黑泽明的创作方法是非常特别的,他喜欢由某一哲理观念出发进行构思创作。他拍的许
多影片都是自成一体的,甚至有时以一个字作为主题。他首先对生活、社会、人生有某
一特定的观念,然后去收集素材,构想人物和情节。这些情节和人物未必是真实的,相
反是为了论证作者的哲理而被加工、夸张、强化的形象。电影只是他个人探索人生的试
验。他就是要把人放在试管之中,给予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刺激,以测定人的反应。
黑泽明是日本最欧、美化的导演。他曾把莎士比亚,陀斯妥也夫斯基,高尔基等人的作
品改编成日本故事搬上银幕。他也是最善于模仿美国电影的人,把现代化的电影手法与
日本的民族传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他的《七武士》是部充满激烈争斗,又富有喜剧幽
默和深含哲理的娱乐影片。在结构上完全是模仿美国西部片的模式。
70年代初,黑泽明的创作开始鱿治;□这可能与日本电影工业遇到了经济困难以及?
泽明本人的问题有关。他原计划参加美国电影《虎!虎!虎!》(1970年)的拍摄工作
没有能实现。直到1970年,他才又导演了一部电影:《电车声》。但由于影片没有足够
的感染力;布景不真实、舞台气氛较浓使影片流于抽象化。1971年,黑泽明曾因此片企
图自杀。
九十年代初,黑泽明拍的《梦》、《八月狂想曲》,都是以表现老年人心镜为主体的影
片,再也没有《罗生门》、《七武士》那样的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和动作性很强的画
面,他似乎在静静地尝试着生命的情趣。
《八月狂想曲》是一部十分有趣的作品。黑泽明导演曾经用季节和音乐作比喻来谈论自
己的作品:“如果《保镖》是一首描绘冬季感受的随想曲,那么《椿十三郎》就是一首
优雅的圆舞曲,使人感受到那种令人胸襟开阔的春意。”他这部最新作品则是一首热情
奔放的“夏季”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与黑泽明70年以后的作品迥然不同。这里既没有展开用绚烂的服装特点
的壮丽故事,也没有逃避过去,只描写了当代的平凡家庭生活。醉心于绘画般的场景的
黑泽明,采用人物相互交叉的故事,情味极浓地描写了乡间的一个夏季。然而,《八月
狂想曲》又的的确确是一部黑泽影片。在将衰老、死亡、战争这一流转的主题与人类、
自然这一日常的主题相对的同时,黑泽明以日本的现代社会为舞台,构筑着独自的世
界。由儿孙6人一一奔跑的镜头重叠起来的最后一场戏,使人们想起《七武士》中的相
同场面。与此同时,由于加上了那位几乎跑不动的祖母的身影而产生出新意,使人们感
受到了与塔尔可夫斯基的作品相通的诗情。年逾80的这位电影大师仍在摸索新的观点和
表现形式,试图扩展自己的世界,这本身就形成了作品的魅力。自《活人的纪录》以
来,相隔36年,黑泽明再次提出了本世纪日本的最大惨案――原子弹的问题,村田嘉带
子的原作《锅里》是站在年轻一代的角度来写的,只讲了记忆力衰退的老祖母的过去,
有的内容是相互矛盾的,而且根本就没有涉及到原子弹的问题。然而,《八月狂想曲》
追加了原作中没有的人物,祖母的智慧传给了子孙。老年的寂寞通过村濑幸子精湛的演
技,被描写得更加细腻感人。这是一位女性的一出个人悲剧,也是她克服这种悲剧的故
事,是她对子孙进行教育的记录。通过这部作品,黑泽明表明了自己对掌握现代日本实
权的中年一代的绝望。在暴露他们的贪欲与利己主义的同时,他从老人与年轻人的对话
中看到了希望。中年一代的唯一希望是第二代日裔美国人――祖母的侄子克拉克,他的
无欲与家庭爱令日本中年一代反省。
黑泽明提出原子弹这一问题的理由,人们是能够充分理解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既是
加害者又是受害者的日本人,从加害者的立场来描写战争,恐怕比较困难。日本人如果
在故事片中描写军队的残暴行为,在某些场合或许会被看作是为加害者辩护,使加害行
为正当化。
然而,黑泽明的态度远远称不上是自我反省,他并没有把加害者找出来断罪,应该防患
于未然。黑泽明是一个罕见的人道主义者,因为他相信人性善,所以他才要一边批判某
种特定的状况,一边寻求更完美的社会。自处女作《姿三四郎》以来,主人公善性的弘
扬是黑泽明许多作品的主题,其理想主义的希望使作品接近于启蒙电影。
女主人公的丈夫及其兄弟的名字都有一个金字旁,这种富于幽默感的妙计是原作中
没有的。女主人公的孙子往原子弹爆炸纪念碑上洒水的场面使人们不禁落泪。有点遗憾
的是,由于黑泽明没有充分信赖观众的想象力,所以阐释过多的场面散见于片中(当原
子弹的蘑菇云如同一只眼睛时,马上就出现一只真正的眼睛)。然而,事实上这也正是
黑泽明的风格。他的意见总能明确地传达出来,但也容易显得过于直截了当。但是,由
于影片很好地掺入了喜剧味,反倒提高了戏剧效果。尤其是80高龄的老婆婆在暴风雨中
狂奔的最后一个镜头含有一种不是黑泽明风格的暧昧。仅凭这一个令人难忘的场面,
《八月狂想曲》就称得上是一部杰作。
1993年的《不,还不行!》从片名上就很值得玩味,这里讲了师生之间友好的人际关
系,影片从始至终贯串了他对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歌颂,这些也正是现代日本人之间
遗忘了的心灵交流。在93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上,黑泽明的《七武士》再度公演,使一
度冷下来的“黑泽明热”又有了升温。
日本著名电影艺术家黑泽明9月6日在东京的家中去世,享年88岁。
黑泽明在他50年(1943-1993)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28部影片。他的作品引导了整个
50、60年代的国际电影艺术潮流。与他同时代的国际电影艺术大师如费里尼、英格玛・
伯格曼、米开朗琪罗・ 安东尼奥尼、维斯康蒂、罗伯托・ 罗塞里尼,都已去世或是不
再拍电影。黑泽明以其良好的状态表现了他在电影艺术方面的天赋。虽然他有的时候也
表现出个人的局限性,情感压倒理性,但人们从没有见过他回避难题和困境。他是电影
界的一座丰碑,无论是在中世纪的森林中,还是在当代城市的街道上,他都表现的象是
一个超人。评论界认为他以“大量虚构的世界”来表现广范围内的社会问题。
黑泽明于1910年出生在东京一个武士的家庭,他在家中排行老八。他的父亲在一所军校
担任管理人员。这位未来的导演从小就拒绝参加军训,而在绘画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进了一所私立艺术学校。俄罗斯文学曾经给予他很大的影响,他后来将陀斯托也
夫斯基的《白痴》、高尔基的《童年》以及托尔斯泰的《伊万・ 伊里奇之死》改编成
了电影。他曾经这样评论过托斯妥也夫斯基,“我从未见过象他这样富于同情心的人,
普通的人不会去正视悲剧,而他会直面惨淡的人生。”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同样影响过他
若干部作品的创作动机。
由于黑泽不能以绘画为生,1936年,他便以助理导演的身份进入了日本电影公司。在做
了七年的助理导演之后,1943年,他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这部影片
描写了一个青年柔道冠军追求理想,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的故事。
黑泽明没有能成为画家,但他的绘画风格仍然通过他的电影画面以独特的个性反映出
来。从《姿三四郎》中我们就可以感触到一种艺术的绚丽,如在柔道比赛中,被摔扔出
去的身体飞在空中的一瞬间的短暂的高速摄影、观众热烈的表情的定格、缓慢落下的纸
拉门等的蒙太奇,再比如影片结尾决斗的场面:被风吹弯的荒草、蔽空遮日的飞云――
这一切丰富的造型都增加了这部电影的魅力。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甚至有一种一切都
信手拈来的、性急而饶舌的感觉。黑泽明自己也曾说过,最初的影片的制作达到了忘我
的境地。
黑泽明似乎特别为原作的通俗性辩护,《姿三四郎》也因之而颇带有一种惹人喜爱的情
调。比如他写姿三四郎与早已美的感情的交融,石阶上两个人偶然相逢时的各自内心的
震动,而作者又是以略带诙谐的目光捕捉它,这使电影结尾处最后一个镜头玩具似的火
车渐渐驶远的场景也显得格外有味道。这部电影以莲花池为象征,微妙地暗示了一种日
本传统精神,自然是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感觉,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却没有丝毫沉重的情
调,每个画面都可以令人感触到作者的一股乐天情绪。
电影中7次出现的柔道场面也是如此,施展柔道的本领,时而是在道场、时而是在道旁
;时而是公开正式比赛、时而又成了暴徒;早上打、夜里打,变化无穷,但单调的徒手
空拳的对打却又随处有一股出乎意料的豪情。
黑泽明是世界最著名的导演之一。1951年他导演的《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大奖
之后,使日本电影进入一个新的世纪。日本电影被看成“东方的启示”在世界影坛上占
据了重要的地位。
黑泽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艺术家。黑泽研究的重点是日本的武士阶层:武士阶层的
历史,武士的道德风尚,武士阶层的社会作用及演变等,通过艺术去歌颂铮铮铁汉。黑
泽明是不同情弱者的。如果说美国的西部片是美国文化的象征,美国精神的象征;那么
黑泽明的武士片也是日本文化的象征,日本精神的象征:武士那种忠于自己的团体、尽
职、勇敢、正直、富有献身精神,纪律和克己,以及粗犷的斗争,是武士的品格,也是
日本民族的品格。
黑泽明因为热衷于表现武士和男性的阳刚之美,他的风格是浓烈的。是充满激情和强烈
戏剧冲突的!黑泽明说:我喜欢这样的天气,不是烈日盛夏,就是严冬酷寒,不是倾盆
大雨,就是风雪交加。总之他爱浓烈的口味。
他的影片具有十分强烈的影象感和深刻的道德观念与哲理。他有着其他日本人少有的天
资,即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深邃的思想,使他成为日本最理念化的导演。
黑泽明的创作方法是非常特别的,他喜欢由某一哲理观念出发进行构思创作。他拍的许
多影片都是自成一体的,甚至有时以一个字作为主题。他首先对生活、社会、人生有某
一特定的观念,然后去收集素材,构想人物和情节。这些情节和人物未必是真实的,相
反是为了论证作者的哲理而被加工、夸张、强化的形象。电影只是他个人探索人生的试
验。他就是要把人放在试管之中,给予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刺激,以测定人的反应。
黑泽明是日本最欧、美化的导演。他曾把莎士比亚,陀斯妥也夫斯基,高尔基等人的作
品改编成日本故事搬上银幕。他也是最善于模仿美国电影的人,把现代化的电影手法与
日本的民族传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他的《七武士》是部充满激烈争斗,又富有喜剧幽
默和深含哲理的娱乐影片。在结构上完全是模仿美国西部片的模式。
70年代初,黑泽明的创作开始鱿治;□这可能与日本电影工业遇到了经济困难以及?
泽明本人的问题有关。他原计划参加美国电影《虎!虎!虎!》(1970年)的拍摄工作
没有能实现。直到1970年,他才又导演了一部电影:《电车声》。但由于影片没有足够
的感染力;布景不真实、舞台气氛较浓使影片流于抽象化。1971年,黑泽明曾因此片企
图自杀。
九十年代初,黑泽明拍的《梦》、《八月狂想曲》,都是以表现老年人心镜为主体的影
片,再也没有《罗生门》、《七武士》那样的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和动作性很强的画
面,他似乎在静静地尝试着生命的情趣。
《八月狂想曲》是一部十分有趣的作品。黑泽明导演曾经用季节和音乐作比喻来谈论自
己的作品:“如果《保镖》是一首描绘冬季感受的随想曲,那么《椿十三郎》就是一首
优雅的圆舞曲,使人感受到那种令人胸襟开阔的春意。”他这部最新作品则是一首热情
奔放的“夏季”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与黑泽明70年以后的作品迥然不同。这里既没有展开用绚烂的服装特点
的壮丽故事,也没有逃避过去,只描写了当代的平凡家庭生活。醉心于绘画般的场景的
黑泽明,采用人物相互交叉的故事,情味极浓地描写了乡间的一个夏季。然而,《八月
狂想曲》又的的确确是一部黑泽影片。在将衰老、死亡、战争这一流转的主题与人类、
自然这一日常的主题相对的同时,黑泽明以日本的现代社会为舞台,构筑着独自的世
界。由儿孙6人一一奔跑的镜头重叠起来的最后一场戏,使人们想起《七武士》中的相
同场面。与此同时,由于加上了那位几乎跑不动的祖母的身影而产生出新意,使人们感
受到了与塔尔可夫斯基的作品相通的诗情。年逾80的这位电影大师仍在摸索新的观点和
表现形式,试图扩展自己的世界,这本身就形成了作品的魅力。自《活人的纪录》以
来,相隔36年,黑泽明再次提出了本世纪日本的最大惨案――原子弹的问题,村田嘉带
子的原作《锅里》是站在年轻一代的角度来写的,只讲了记忆力衰退的老祖母的过去,
有的内容是相互矛盾的,而且根本就没有涉及到原子弹的问题。然而,《八月狂想曲》
追加了原作中没有的人物,祖母的智慧传给了子孙。老年的寂寞通过村濑幸子精湛的演
技,被描写得更加细腻感人。这是一位女性的一出个人悲剧,也是她克服这种悲剧的故
事,是她对子孙进行教育的记录。通过这部作品,黑泽明表明了自己对掌握现代日本实
权的中年一代的绝望。在暴露他们的贪欲与利己主义的同时,他从老人与年轻人的对话
中看到了希望。中年一代的唯一希望是第二代日裔美国人――祖母的侄子克拉克,他的
无欲与家庭爱令日本中年一代反省。
黑泽明提出原子弹这一问题的理由,人们是能够充分理解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既是
加害者又是受害者的日本人,从加害者的立场来描写战争,恐怕比较困难。日本人如果
在故事片中描写军队的残暴行为,在某些场合或许会被看作是为加害者辩护,使加害行
为正当化。
然而,黑泽明的态度远远称不上是自我反省,他并没有把加害者找出来断罪,应该防患
于未然。黑泽明是一个罕见的人道主义者,因为他相信人性善,所以他才要一边批判某
种特定的状况,一边寻求更完美的社会。自处女作《姿三四郎》以来,主人公善性的弘
扬是黑泽明许多作品的主题,其理想主义的希望使作品接近于启蒙电影。
女主人公的丈夫及其兄弟的名字都有一个金字旁,这种富于幽默感的妙计是原作中
没有的。女主人公的孙子往原子弹爆炸纪念碑上洒水的场面使人们不禁落泪。有点遗憾
的是,由于黑泽明没有充分信赖观众的想象力,所以阐释过多的场面散见于片中(当原
子弹的蘑菇云如同一只眼睛时,马上就出现一只真正的眼睛)。然而,事实上这也正是
黑泽明的风格。他的意见总能明确地传达出来,但也容易显得过于直截了当。但是,由
于影片很好地掺入了喜剧味,反倒提高了戏剧效果。尤其是80高龄的老婆婆在暴风雨中
狂奔的最后一个镜头含有一种不是黑泽明风格的暧昧。仅凭这一个令人难忘的场面,
《八月狂想曲》就称得上是一部杰作。
1993年的《不,还不行!》从片名上就很值得玩味,这里讲了师生之间友好的人际关
系,影片从始至终贯串了他对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歌颂,这些也正是现代日本人之间
遗忘了的心灵交流。在93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上,黑泽明的《七武士》再度公演,使一
度冷下来的“黑泽明热”又有了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