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春分(3月20日)霞洞崔氏祭扫初世祖 (8人在浏览)

海风吹

大学一年级
注册
2007-04-21
帖子
707
反馈评分
0
点数
1
崔姓在历史上源于姜姓,相传是炎帝的后代。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因辅佐文王、武王建周有功,被分封于齐,建齐国,为公爵。数传至齐丁公时,有长子姜季子应袭公爵,但辞而不受,让位于胞弟叔乙。叔乙继位后,把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一带的地方赏赐给他作为食邑。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居住下来,后来又把食邑的名称崔当作姓氏,从而成为崔姓人。
 崔姓得姓以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孙崔杼是齐国权臣,独揽朝政大权多年。后来由于他在政争中失败,崔姓才在齐国失去权势,南迁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秦朝时,崔杼裔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入汉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定居下来。崔业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二人的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各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由于两支崔姓人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齐州崔氏、青州崔氏,以及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南祖房崔氏等。公在唐代,崔姓就由清河、博陵二望分出10房崔氏 清河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西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族」。
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据史记载,唐朝时,武则天悉心选择,任贤数人,崔玄晖为天官侍郎,后任凤阁侍郎,“有清操,为世所重”,在武则天病时上蔬道“太子仁明,足侍汤药,宫禁所关甚重,幸无令外姓出入”,武则天批曰“感卿厚意”。神龙元年,崔玄晖为内史,帮助唐中宗复辟出了大力,武则天又见之,也与语道“他人多因人荐用,惟卿由朕特拔,今与彼同来么?”玄晖道:“这便是报陛下大德呢”当时崔玄晖是为五大臣之一。中宗皇后韦氏听信奸夫武三思谗言,说五大臣恃功专宠,将不利于社稷,于是中宗封这五人为王,阳示尊崇,阴夺政炳,崔玄晖被封为博陵王,后为梁州刺史、均州刺史、白州司马,再后流放古州。五家子弟,年十六岁以上,悉流岭南。
北宋后期,由于金军入侵,宋朝被迫南迁,是为南宋。为了躲避战火,老百姓也纷纷南迁,其中博陵王崔玄晖后代中有一部分人也跟着南迁,首先在江西、福建居住,最后迁至广东惠州、河源一带,又从惠州、河源一带迁至广州曾城。宋理宗时,崔与之(谥号清献公)当上了广东经略安抚使兼广州知府,后来更当上文殿大学士、南海开国公、右丞相兼枢密使。崔与之的父亲叫崔世明,以行医为业,悬壶济世。崔与之是岭南杰出的词人,与张九龄并驾齐驱。2008年是崔与之诞辰850周年纪念日,番禺市政府大势庆祝。清献公之兄焕之公在南海沙头北村沙涌访(今佛山市南海区沙头镇)居住,其有一子名本厚者,取得了“文林郎”的功名,先后当上了广东廉州府灵山县(现为广西灵山县)知县。本厚公解组(退休)后,路经电白,发现神电卫(现电白县电城镇)西海滨渡头村(现旦场镇青福村委会渡头村)山清水秀,是个好地方,遂居住在这里,名为“崔家园”,本厚公八十一岁生日时,当地乡绅、邻里在祝寿中尊称其为“九九公”。“九九公”为电白崔姓初世祖,因此他的后代就生生息息在电白。到了第五代,吴佐公率崔族人迁到了霞洞。
本厚公对电白最大的贡献是主持修建了谯国夫人冼氏庙(晏公庙),该庙坐落在浮山岭南麓晏公岭上,北枕浮山岭,南面不远处与沙琅江相望,是一块风水宝地,由崔、王两姓共同建造和管理。庙前有一副对联:
左边是:合众心,奉一尊,诚可千古,敬可千古;
右边是:分法相,庇两族,王也万年,崔也万年。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七日,崔、王两姓在此庙前面三里处一个叫汉人坡的地方塔上戏台,分别聘请两广著名的粤剧团唱大戏,相互竞赛,看谁的戏台塔得高,戏唱得响。同时举行当地人叫做“走公”的赛跑活动。每年对冼太夫人的纪念活动从正月十六日一直延续到十九日,每当这个时候,南来北往的商人、看客云集这里,看戏的,做买卖的,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盛极一时。可惜,晏公庙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陆所进行的“三反五反”浩劫中被烧毁,苏东坡等历代诗人的碑刻也已荡然无存。到九十年代后期当地民间自行筹资,在原址上简单地重修,继续请戴姓人打点,香火四季不绝。
据考证,本厚公的元配黄太夫人其娘家在电白。传说,一天,黄太夫人从娘家探亲归来,途经旦场一个叫生龙的地方,由于太过疲倦,就在路边的树荫处小憩,不知不觉间睡着了,可是这一睡竟成长眠,就此仙逝。其发出的香气吸引了大群蚂蚁过来,这一群蚂蚁把泥土搬到她的身上,拱成了一座墓,这就是“天葬”。黄太夫人坟地所处的云山称为北葛岭,由于有“蚂蚁搬泥”这个这个神奇的传说,当地人把该地叫做“蚁子岭”,这个地方环山抱海,气势磅礴,襟怀开阔,远眺有龙头山峰,取之为“令”,是一块福地。崔族后人每年到春分日都到来举行祭扫活动,到今时,来自电白、廉江、高州、广西博白等地的崔姓人都按时聚集这里,纪念先祖,沟通族谊,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三世祖甫公在科举考试乡试中获得“解元”称号(1273年全省举人考试第一),以后历年历代族人都非常重视读书人。五世祖吴佐公在电城建起了解元祠,每年到秋分时候都举行大祭。明清时期崔姓和王姓在霞洞大村各建起来三十六间半祠堂,在当时电白县乃至整个高州府都极其闻名。大村是崔族文化的发祥地,在电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历史上每年祭祀后牲品留出一半给有功名的读书人,其余部分再按人丁多少平均分配给族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电白县政府迁至该处,借此处祠堂办公,同时电白县中和电白师范也迁至这里,一时人文荟萃,霞洞遂成为电白政治、文化中心。解放后,县政府迁回电城,在该祠堂遗址处设立了电白县第三中学,1981年电三中迁至霞洞果园,这里便成为霞洞中学。
电白崔姓在历史上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有元朝的八世祖则高公、则乾公两兄弟,明朝的十世祖并轲公,清朝的腾云公、翼周公,抗清民族英雄良贾公,当代的文明公,旅港同乡会副会长士治公、全国人大代表真基公等等。纵观之,都具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奉儒教,在家尽孝,诗礼传家;居官清廉,勤于政事;经商诚信,热心公益。民国时起,一直到现在,当教书先生的特别居多,全县有一定规模的学校几乎都有崔姓人在执教。
则乾公,善于书法,两手能书,其颜体柳体功底尤其深厚,古文、诗赋“雄视一时”,并且精通番文(北方少数民族文字)。明朝洪武期间,“北虏”侵犯疆界,当朝皇帝下诏书征集“和番”文章,“举朝默然无人胜任者”。闻旨后,则乾公信手挥毫,“字字锦绣”,一篇优秀文章脱颖而出,经地方官吏呈荐到皇帝手里,皇上看到后,龙颜大悦,特别颁旨引见,赐给进士,封为朝清大夫。
并轲公,初时,其志不求闻达。二十七岁那年,地方悍吏强行到来抓送劳役,闹得村里鸡犬不宁,激起并轲公的一番义愤,细思这班家伙主要是欺负本地没有人才,才敢仗狗人势,横行霸道。于是,发愤学习,但在科举考试中屡次落第,最后搬到浮山岭上筑起一间书房,称其为“闻天堂”,终年累岁足不出户,闭门苦读,到四十九岁时才下山,明景泰丙子年考上举人,顺天丁丑年考上进士,任江苏苏州府吴县知县,人称“虚堂一镜”。
腾云公,取得副贡功名,被任命为惠来县教谕(县学教官),没有赴任,潜心著述,著有《易观本辞》十卷、《律吕课蕴》二卷、《慊窗教案》、《慊窗家训》各一卷,还著有《经华集》、《新千字文》等书。他曾与邓起峰奉知县蒋善功之命,在电城主持修建了电阳试院,率乡亲在霞洞圩头建起番莳林公庙(纪念从交州偷引番莳种回国的吴川人林怀兰医生),在水东修建了三角庙。
 
崔本厚及元配黄太夫人合葬墓在旦场镇生龙路口直入300米。崔氏将每年春分日定为祭扫初世祖的日子。
历史上,霞洞崔氏与正村李氏、爵山杨氏在电白历代科举考试中列为全县前茅。
 
灵山概况
  灵山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所辖的一个县。灵山县历史悠久,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置南宾县,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易名灵山县,因县治有西灵山(今称六峰山)而得名。原属广东省,1965年划入广西至今,现属钦州市。灵山县位于广西南部,钦州市东北部。县城距南宁市150公里,距钦州市100公里,距北海市150公里,距广州市500公里。全县辖18个镇,行政区域面积3558平方公里,总人口141万,为广西第三人口大县,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北临横县、邕宁县,南接合浦县,东邻浦北县,西连钦南、钦北区。具有“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灵山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河流纵横,山川秀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千年古荔,有省级名胜风景、国家3A级景区――六峰山,还有广西保存最完好的被誉为“广西楹联第一村”的明清建筑群落――大芦民俗风情村。
行政区划
  灵山县辖18个镇:灵城镇、新圩镇、丰塘镇、平山镇、石塘镇、佛子镇、平南镇、烟墩镇、檀圩镇、那隆镇、三隆镇、陆屋镇、旧州镇、太平镇、沙坪镇、武利镇、文利镇、伯劳镇。
地理地貌
  县内以丘陵、平原为主,年平均气温21.7℃,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67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49毫米,利于农作物生产。
[编辑本段]政治经济
  灵山县商贸、饮食、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不断扩大。市政公用设施、农副产品市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等倍受重视,发展迅速。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灵山县致力于发挥资源、政策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正日渐成为投资、合作的热点。是全国著名的“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和西部百强县,2004年被评为广西文明县,2005年县城灵城镇获“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称号。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78.3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4亿元大关。在第六届“中国西部百强县”评比中,该县再次入选。荣获了“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县”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灵山县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享受国家给予的对外开放优惠政策,并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地区的特殊政策。
旅游资源
  话说灵山旅游
  灵山县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具有蒙古大人种特征的“灵山人”就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开始设县,初名南宾;唐贞观十年(636年),改称灵山县。自古以来,灵山县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产资源,堪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此,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欣然题词盛赞:“灵山秀水,水秀灵山”。
  旅游概况
  灵山四季如春,风光旖旎。青山秀水之间,风景名胜星罗棋布,仅县城和城郊,就有自治区级管理的六峰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和一同列入滨海旅游的灵东水上游乐避暑风景区,以及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龙武鸣珂荔香生态观光旅游区;有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海岩摩崖石刻和原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鞍山“灵山人”遗址。
  民俗风情
  灵山的岭头调广为民间流传,有独特的传统唱本,唱调以跳灯、三师、跳大红、四师为主,用灵山话和官话演唱,没有乐器配衬,只是用长鼓、大锣配衬,主要唱法是唱一次上下句过一次锣鼓。
  灵山县烟墩镇有“击鼓迎春”的风俗。春节期间,那深厚洪亮、极具震撼力的大鼓声如春雷阵阵――响彻云霄!烟墩镇现存最高的大鼓,有近3米之高,击鼓人要站在两层板凳之上,才能敲打到鼓面;最大的鼓鼓面直径达1.8米,重达350多公斤,要七八条大汉才能抬得动它。最古老的是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制造;这些“鼓中之王”,擂动时发出排山倒海般巨响,将“烟墩大鼓”的独步天下的气势发挥到极致。每年春节期间,烟墩镇都要举行大鼓比赛:数十乃至上百面大鼓列阵以待,一齐擂响,鼓声轰然震天动地,势如万马奔腾,极其壮观,上万名群众欢呼雀跃,在震耳欲聋的鼓声中如痴如醉……
  大鼓,以及用来伴奏的铜锣、铜钹,是烟墩人崇敬的圣物。在过去,大鼓只有在春节期间才能打,其他时候和场合是万万不能随便打的,否则被视之为大逆不道,要受严厉惩罚的。这代代相传、约定俗成、神秘莫测的打鼓规矩,越发增加人们对烟墩大鼓的好奇。
  烟墩大鼓及其大鼓风俗文化的又一奇特之处,就是它们仅仅存在于灵山县烟墩镇范围内。与烟墩镇相邻的灵山、横县的几个乡镇,都没有这一风俗。没有人能解释这一民俗现象,也没有任何文献记载过这一地域习俗。正因为如此,独特威武的大鼓,赋予了家乡人阳刚勇武的性格和特质,鼓声一响,大家便精神抖擞,不分老少赤膊上阵,人换鼓不停。这也是烟墩大鼓特别引人入胜的地方之一。
  古老的风俗,总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向前发展的。灵山县十分重视发扬光大“烟墩大鼓”这一传统民俗,推陈出新,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现在,烟墩大鼓除了用于传统的春节喜庆之外,灵山县还将其应用到大型的文体活动及庆典中:在灵山县举行的钦州市“三运会”开幕式上,烟墩大鼓首次威风亮相,便轰动全场,给各地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了开幕式一大亮点。随后,烟墩大鼓又“现身”中央电视台,其英姿令人啧啧称奇。在电视剧《寒秋》中,烟墩大鼓也“应邀”登场。一时间,烟墩大鼓的威名迅速传播开来:中国北有山西“威风锣鼓”,南有广西“烟墩大鼓”!各地新闻文化旅游界人士闻讯蜂拥而来,慕名一睹烟墩大鼓雄风。
  从此,神奇的烟墩大鼓走向了八桂,走向了全国。今后,它还将会走出国门,扬威海外,声震天下!
  旅游商品
   灵山地处亚热带,盛产荔枝、龙眼、芒果、香蕉、西瓜、桃、李、柑、橙等多种水果,一年四季都有鲜水果上市。灵山现有水果面积115万亩,其中被誉为“中华珍品”、“果中之王”的荔枝是灵山的特产,灵山荔枝品种多,生产期长,从每年五月上旬到七月下旬都有荔枝鲜果上市,其中优质品种主要有三月红、黑叶荔、灵山香荔、桂味、糯米糍等。
  旅游设施
  灵山地处沿海、沿江、沿边,交通便利,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21.84公里,18个乡镇、389个行政村均通汽车。209国道和20124、20221省道贯通全境,与众多的县道、乡道组成便利的公路运输网络。
  旅游景点
  六峰山风景名胜旅游区
  六峰山风景区位于灵山县城之内,共有包括六峰山及其一脉承的花石山、凤凰山、翠壁峰,以及六峰公园、环秀公园、环秀桥等。
  三海岩
  三海岩位于六峰山西侧的灵山中学校园内,它由龟岩、钱岩、月岩三个洞组成,又取沧海桑田三变之意,故名。
  灵东水上游乐避暑风景区
  灵东水上游乐避暑风景区位于县城以东14公里处,主要以五六十年代建成的灵东水库蓄水而成的灵东湖为中心,有“灵湖茜苑”、“天湖岛”等景点
  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
  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位于灵山县城以东8公里处,素以其规模恢宏的古民居建筑群、流传数百年楹联文化及其土特产“三月红”荔枝、“大芦”崭潭享誉四方。
  龙武鸣珂荔香生态观光旅游区
  龙武鸣珂荔香生态观光旅游区位于灵山县城以西10公里处,主要由龙武农场和龙武庄建筑群组成。沿鸣珂江北畔的公路往西走,沿路可领略到灵山现代生态农业的气派。
 
灵山县城,初世祖崔本厚曾任该县知县。
 

附件

  • 灵山县城.jpg
    灵山县城.jpg
    23.9 KB · 查看: 181
灵山风景
 

附件

  • 钦州八寨沟.jpg
    钦州八寨沟.jpg
    41.4 KB · 查看: 215
  • 钦州三娘湾.jpg
    钦州三娘湾.jpg
    17.5 KB · 查看: 203
  • 风景.jpg
    风景.jpg
    122.2 KB · 查看: 217
1990年崔氏族谱封面语:博陵世泽,电海家风。
博陵  概况: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
   博陵郡: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地。 博陵,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在《田敬仲完世家》中有:“晋伐我,至博陵。”事在齐威王六年,战国时的齐国,都于临淄,辖有山东的济北、胶东之地,既是来伐我,博陵自是齐国之地。唐张守节《正义》仅称“在济州西界也”。唐杜佑《通典・郡县・博平郡》:“博平:齐之博陵邑也。有摄城。汉博平县故城在今县东界也。”《元和郡县志》、《嘉庆一统志》也俱称:春秋齐国有博陵邑。汉置博平县,属东郡。唐太宗贞观时并入聊城县,武则天天授年间又恢复设置。今山东茬平之博陵镇即此。
  博陵以陵名而转为郡名,则始于东汉。据《后汉书・桓帝纪》:“(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于博陵。”又“(延熹元年)六月戊寅,大赦天下,改元延熹。丙戌,分中山置博陵郡,以奉孝崇皇园陵。”东汉末年,梁太后和她的哥哥大将军梁冀当权,汉质帝刘缵被梁冀鸩毒驾崩,太后将袭为蠡吾侯的刘志征召到夏门亭,准备将妹妹嫁给他。于是兄妹二人定策禁中,拥立刘志为皇帝,是为汉桓帝。桓帝的祖父是河间孝王刘开,父亲是蠡吾侯刘翼,刘翼死后,儿子刘志袭封为蠡吾侯。刘志即位当了皇帝之后,追尊父亲刘翼为孝崇皇帝;母亲郾氏是刘翼的媵妾,故追尊为孝崇博园贵人。梁太后驾崩之后,才又追尊为孝崇皇后,其园陵曰博陵。当时置郡,郡的治所在蠡吾是毫无疑问的。
 
有个疑问请教海风吹兄,据说电白崔氏有真崔与假崔,假崔乃车姓人上门改姓崔的,而此车姓人是茂名车氏始祖(茂名车氏始祖上门改姓崔,始祖儿子跟随叔父保留原姓车),听村中老人说正是九九公改车姓崔的,但疑问是九九公的墓地在旦场,而每年茂名车氏去下洞祭的"九九公"墓地是在下洞三茂铁路不远处,因此我怀疑可能车姓上门的是九九公后人而非九九公,今年春分下洞崔氏约我们茂名车氏一起祭祀,到时我会尽量抽时间去看下那墓碑,再考究是怎回事.不知兄台是否知这事?
另,今天上午我就此事请教过崔量(现居加拿大,研究广东崔氏十多年的研究员,现正编写《广东(赣派)崔氏通谱》),他说九九公并非是增城崔氏(江西系)崔焕之之子,而是从福建闽县过来,现在电白崔氏族谱说的九九公为崔焕之之子是错误的,因崔焕之下一代为"叔"字辈,查遍崔氏族谱也没发现崔焕之有叫崔本厚(九九公名字)的儿子,再就是崔焕之是江西过来的,话音与闽南黎话完全不同,这又为九九公出自车姓提供可能.因茂名车氏正是出自福建闽县一带.崔量说90年版电白崔氏族谱修谱人追溯不到九九公上一代的根源,就把九九公与增城及南海江西系崔氏随接上了.但现从各种考究中发现这是错误的.
 
QUOTE(西涌之湄 @ 2009年03月15日 Sunday, 04:13 PM)
有个疑问请教海风吹兄,据说电白崔氏有真崔与假崔,假崔乃车姓人上门改姓崔的,而此车姓人是茂名车氏始祖(茂名车氏始祖上门改姓崔,始祖儿子跟随叔父保留原姓车),听村中老人说正是九九公改车姓崔的,但疑问是九九公的墓地在旦场,而每年茂名车氏去下洞祭的"九九公"墓地是在下洞三茂铁路不远处,因此我怀疑可能车姓上门的是九九公后人而非九九公,今年春分下洞崔氏约我们茂名车氏一起祭祀,到时我会尽量抽时间去看下那墓碑,再考究是怎回事.不知兄台是否知这事?
另,今天上午我就此事请教过崔量(现居加拿大,研究广东崔氏十多年的研究员),他说九九公并非是增城崔氏(江西系)崔焕之之子,而是从福建闽县过来,现在电白崔氏族谱说的九九公为崔焕之之子是错误的,因崔焕之下一代为"叔"字辈,查遍崔氏族谱也没发现崔焕之有叫崔本厚(九九公名字)的儿子,再就是崔焕之是江西过来的,话音与闽南黎话完全不同,这又为九九公出自车姓提供可能.因茂名车氏正是出自福建闽县一带.崔量说90年版电白崔氏族谱修谱人追溯不到九九公上一代的根源,就把九九公与增城及南海江西系崔氏随接上了.但现从各种考究中发现这是错误的.
[snapback]2718506[/snapback]​


传说归传说,崔本厚在电白县志中有记载,民国时期及1990年崔氏重修族谱中,都说本厚公是焕之公之子,因本厚公退休后来电白定居,曾城崔氏家族没记录这不是奇怪的事。至于墓地是在下洞三茂铁路不远处,那应该是五世祖吴佐公的坟地。从90年代后期开始,每年春分日崔氏在初世祖及五世祖之间轮流祭祀。
崔本厚,字植松,号九九,祖籍增城,祖父崔世明,父亲崔焕之。灵山著绩,电海开基,这是历史事实,任何人都改变不了。
 
又据说原九九公祠堂的牌匾或墓碑上,"车"字居前但偏一旁,"崔"字居后但正中.是为兼顾二姓也.
 
QUOTE(海风吹 @ 2009年03月15日 Sunday, 05:28 PM)
传说归传说,崔本厚在电白县志中有记载,民国时期及1990年崔氏重修族谱中,都说本厚公是焕之公之子,因本厚公退休后来电白定居,曾城崔氏家族没记录这不是奇怪的事。至于墓地是在下洞三茂铁路不远处,那应该是五世祖吴佐公的坟地。从90年代后期开始,每年春分日崔氏在初世祖及五世祖之间轮流祭祀。
崔本厚,字植松,号九九,祖籍增城,祖父崔世明,父亲崔焕之。灵山著绩,电海开基,这是历史事实,任何人都改变不了。
[snapback]2718542[/snapback]​


这不是想改变什么,作为后人是想查证史实而已,然,现在还没有具体的证据充分佐证各方观点.而按我的考究,车姓从福建过来茂名的时间与九九公的年龄有出入.因此我初步怀疑车姓改崔姓的是九九公后人的事.从时间上看吴佐公是九九公的第五代,那极有可能吴佐公原为车姓人,否则,车姓也没可能自古去祭拜那墓.也只有是九九公后人,才有可能出现真崔与假崔,如是九九公,岂不全是假崔?这点我春分日再去作进一步考证.谢谢你提供的资料.
至于九九公是出自增城江西系崔氏或是出自福建系崔氏,希望有天能有人作出正确的论证.
 
姓崔的都喜欢吹。
 
初世祖本厚公坟地在旦场镇生龙管区北葛岭,有一新一旧二块墓碑,旧的已很模糊,新的是九十年代重修,里面记载了霞洞崔氏的渊源及本厚公的一些事迹,有兴趣的到春分日可以去那里考证。
五世祖吴佐公坟地在霞洞镇马路头管区公窝岭(三茂铁路附近),为崔氏最大的一座墓,墓前曾铸着一对瓦狮子,可惜70年代时被一名疯子砸烂。
 
作者: weiming 来源: 灵山乡情信息|

崔本厚,字植松,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任廉州府灵山县知事,敕授文林郎。南宋临灭亡时,他从灵山解组告归,过神电卫(今电城)之西海滨渡头村(今属旦场镇),即在那里安居。同来南迁伯叔祖妣卢墓亦在渡头村,该地后名崔家园.

崔本厚晚年号九九公,享寿八十有九。逝后与妣黄氏合葬旦场上三里许北葛岭,坐壬向丙。他的三世孙讳甫,又名文彬,系南宋咸淳癸酉(1273)解元(举人第一名)。其后,择吉于新一个癸酉年,建解元祠于电城西门的一隅,坐癸向丁兼子午。

九九公的曾孙崔融,元朝至正辛已(1341)举人。融兄友兴生吴佐(五世)。吴佐字时益,号日盛。元末时,他迁霞洞开族环居。其姻亲王万选(五世)、缙 (六世)父子则从双村仔(今电城镇海头村),也一同迁来霞洞开族环居。吴佐是崔氏来霞洞定居的第一人,而以首先来电白落籍的崔本厚为崔氏始祖。
 
为什么霞洞崔、王两姓关系这样密切,联合建起宴公庙,建造大村祠堂,并且在马路头汉人坡年例时唱拍台戏,原来崔氏五世祖吴佐公与王氏五世祖王万选是姻亲。
 
QUOTE(海风吹 @ 2009年03月15日 Sunday, 11:04 PM)
初世祖本厚公坟地在旦场镇生龙管区北葛岭,有一新一旧二块墓碑,旧的已很模糊,新的是九十年代重修,里面记载了霞洞崔氏的渊源及本厚公的一些事迹,有兴趣的到春分日可以去那里考证。
五世祖吴佐公坟地在霞洞镇马路头管区公窝岭(三茂铁路附近),为崔氏最大的一座墓,墓前曾铸着一对瓦狮子,可惜70年代时被一名疯子砸烂。
[snapback]2718808[/snapback]​


不错,去年我曾去拜祭过,此墓比较大,很古老,但有点残破,墓前两旁确有一对残破的狮子,当时以为这是九九公墓,也就没怎么细看墓碑,茂名车氏不了解电白崔氏流源,可能把来下洞定居第一人错当崔氏始祖九九公了,这点待春分日我去作进一步考证后,会纠正车氏族人一直把九九公当茂名车氏始祖的观念.查实车姓来源,极大一部分是从田姓改过来的.而田姓又是从陈姓改过来的,中华姓氏源远流长,经历岁月蹉跎,其实很多不同姓氏的人原来也可能是同一祖宗,作为后辈,理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考证,以宽宏的心胸去面对,以感恩的心绪去缅怀!
 
QUOTE(西涌之湄 @ 2009年03月16日 Monday, 10:55 AM)
不错,去年我曾去拜祭过,此墓比较大,很古老,但有点残破,墓前两旁确有一对残破的狮子,当时以为这是九九公墓,也就没怎么细看墓碑,茂名车氏不了解电白崔氏流源,可能把来下洞定居第一人错当崔氏始祖九九公了,这点待春分日我去作进一步考证后,会纠正车氏族人一直把九九公当茂名车氏始祖的观念.查实车姓来源,极大一部分是从田姓改过来的.而田姓又是从陈姓改过来的,中华姓氏源远流长,经历岁月蹉跎,其实很多不同姓氏的人原来也可能是同一祖宗,作为后辈,理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考证,以宽宏的心胸去面对,以感恩的心绪去缅怀!
[snapback]2719109[/snapback]​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无错,我们同为炎黄子孙。
 
QUOTE(海风吹 @ 2009年03月16日 Monday, 04:14 PM)
face3.gif
face3.gif
face3.gif

无错,我们同为炎黄子孙。
[snapback]2719457[/snapback]​


face3.gif
或许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比炎黄子孙关系更亲近,无论如何,我们都是同祭一祖墓,同感一祖恩!
 
中国人很重视家庭制度,不过到新中国一出,某D政策已经令许多人痛苦不堪。
 
1990年崔氏族谱摘抄大清乾隆五十五年《崔族家谱序》部分内容:
自李唐来,穆宗朝,侍郎质公始居虔化,后迁宁都,生爽公,称姜又崔氏......后十一世进公,当宋宣和间,自惠州河源,迁广州增城,隐迹凤凰山......
进公生世光、世明,世明生焕之(居南海沙头村沙涌坊,植松公之父)、与之(居广州城崔府街)。
 
QUOTE(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 2009年03月17日 Tuesday, 02:31 AM)
可惜还是选错地方了
当时选在广州,多好 啊
[snapback]2719980[/snapback]​


当时(南宋末年),由于元军大举进攻,南宋王朝已土崩瓦解,南宋各级官员除了部分投降之外,其他的纷纷走避。离开了职位,又不敢回到家乡,只好迁居他乡。据史料记载,霞洞王氏初世祖就是从高州知府任上逃到电城定居的。崔氏初世祖到电白定居,估计也会是这种情形。
 
《浮山在线》博文摘录 霞洞崔氏的古今名人和有所建树的人

电白县历来的科举考试,及第较多者一般为爵山杨氏,霞洞崔氏,正村李氏。崔氏在电白,历来比较重视文化教育,有优良的读书传统,人才辈出,历史名人、当代名人、有所建树的人不少。今择其较主要者95人分述如下:

1、从南宋末至清末的霞洞崔氏名人(37人):

(始祖)崔本厚:字植松。南宗末年,任廉州府灵山县知县,敕授文林郎。解组告归时,路过神电卫之西海滨渡头村,遂居住下来。其玄孙吴佐迁霞洞开族环居,以本厚为始祖。

(三世)崔甫:深源子、又名文彬、字开天、号受一。宋乡举,咸淳癸酉(1273)科解元(省试、举人第一),考授中书舍人,敕封文林郎。

(四世)崔融:甫公五子。元至正辛已(1341)科举人。

(五世)崔吴佐:友兴子。字时益,号日盛。元制,举茂才。

(七世)崔镇符:元房之祖。字仲良,号节定。六世荣祖的次子。元末,补弟子员。在郡庠读书,享受公费补助伙食待遇。

(八世)崔则高:七世镇符的儿子。字南山,号东望。在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洪武初年,以明经荐举,授湖广按察司佥事(省司法机关分领各道的官员),诰授奉政大夫。身任刑官,保民如赤子,荆人称之为“召父再见”。

(八世)崔则乾:洪惠的第三个儿子,则高的堂弟。字德健,号效崇,又号玄辅。工书法,两手能同时运笔写字,也懂外文,学识品行超群出众。明洪武十五年(1382),诏举贤良方正、文学才干之士,则乾以茂才,与堂兄则高一同被府县荐举。历任淅江、福建布政使左参议(省行政机关分领各道的官员),为官清廉正直。

(九世)崔文彬:崔则乾的长子。字适中,号雅藻。参加全省乡试,荣获解元(举人第一名)称号。出任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令。他的清廉仁恕,有乃父崔则乾的风度。

(十世)崔忠爱:崔则乾的孙子,解元崔文彬的第四个儿子。字恢度,号华山。廪生(资深秀才)。

(十世)崔浩:字安然,号并轲。曾构筑书苑于浮山高峰,名其堂曰闻天。49岁学成下山,中明景泰丙子科(1456)乡魁(古代科举制度分五经取士,每经第一名称经魁),后上朝,中天顺丁丑(1457)进士,名列二甲132名。后授江南苏州府吴县(今苏州市)令。任内,政肃刑清,教化宜人,士民德之,称他为“虚堂一镜”。死后葬在今霞洞马路头黄借坡通往仙桃园的公路旁边,已被开荒种植荔枝,遗址犹存。

(十一世)崔志义:则乾的曾孙,忠华之子。字得宜。由岁贡生入国子监。初任桂林府县丞,后升为万年县知县。居官磊落,不贪财,不枉法。

(十一世)崔仁:左参议则乾的曾孙,解元崔文彬的孙子,廪生(资深秀才)忠爱的第二个儿子。字恺泽,号普庵。明正德年间(1506-1521)选贡,后任江西九江府德化县训导(县学教官的副职),巡抚南赣的总制王守仁用牌篇表彰他,上面写着“道德隆化”。

(十二世)崔廷名:则乾的玄孙,崔仁的长子。字宏扬,号东霞。“一门五桂”(科举时代称及第为折桂),五世其昌。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府学拔贡参加廷试,出任安徽泾县训导。不久,又提升为宁国(今安徽宣城)府学教授。他推重阐发北宋、南宋周敦颐、朱熹等理学家的关、闽、濂、洛的学说,专心致志,格物致知,江南学风很和谐地受到转化。老年回归故里塘涵,常到浮峰讲学,品德高远,有宋儒风度。

崔献立:明崇祯年间(1628-1644)贡生。

崔良:(?-1651):九九公十六世孙,抗清义军首领。1647年与王起隆等人率众于平水起义,抗击清兵。曾在浮山岭犁头插安营扎寨(此地被后人称为良营),坚持斗争达四年之久,后被敌射杀牺牲。

崔火斤:字伯昭。好学不倦,补乾隆十三年(1748)岁贡生。乾隆二十五年(1760)任合浦训导,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授廉州府儒学训导。

崔君恩:乾隆十九年(1754)岁贡。长宁训导,未仕。

崔君屏:乾隆二十五年(1760)恩贡。

崔腾云:霞洞甘村乡边坑村人。九九公二十世孙,廉翁长子。字慊窗。乾隆己酉(1789)恩科副贡(副榜),被任命为惠来县教谕(县学教官),没有赴任。著有《易观本辞》一卷、《律理课蕴》二卷、《慊窗教谱》、《慊窗家训》各一卷,又著有《经华集》、《新千字文》等。牵头建有浮山企石庙、霞洞圩番莳林公庙、水东三角古井。爱好道术和堪舆,逝后葬在旦场笔架岭。

崔扩勋:乾隆五十一年(1786)岁贡。

崔宜章:嘉庆九年甲子(1804)由增生赐副榜。

崔霞法:清代霞洞著名书法家。他写的字拿到当铺典押可得银钱。霞洞大村崔氏始祖祠悬挂的“星聚云徽”、“世泽绵长”、“教侠珠池”、“位参岳牧”等牌匾,看来字体不一,实同是他一人所作。

崔翼周:举人。霞洞著名才子。字会清,号崧楼,塘涵祥岭村人。清嘉庆癸酉(1813)优贡,嘉庆戊寅(1818)恩科亚魁。嘉庆庚辰(1820)考授景山官学教习,任宫廷皇子的先生。曾任安徽来安特用知县。著有《周易观玩》三十卷、《崧楼随笔》诸书。所写的霞洞《诚敬夫人庙碑铭》水平很高,至今还为全国研究冼夫人学者所研读。曾与邵咏编辑道光《电白县志》,道光十六年(1836)曾主持全面系统重修霞洞《崔氏族谱》。

崔日照:道光十年(1830)岁贡。

崔耀山: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

崔成霖:霞洞人。字香雨。道光二十四甲辰(1844)恩科解元。咸丰癸丑(1853)大挑,以知县试用,分发山西。因功,奉旨尽先补用。署(代理)盂县,再署定襄,旋授临县知县。

崔昌期:咸丰六年(1856)恩贡。

崔应运:字起浮I平仗义疏财,咸丰、同治年间,所费不下数千金。由岁贡,铨龙门训导,未仕。

崔显南:霞洞镇河南村人,崔慎常之长子。咸丰辛酉(1861)武举。同治元年(1862),考取了武进士,名列二甲。即用营守备,归广东抚标,加二级,授武昭都尉。

崔超南:同治九年庚午(1870)科武举人。

崔维华:同治十年(1871)恩贡。

崔登云: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科,由附生赐副榜。

崔作霖:光绪十年(1884)岁贡,候选训导。

崔辉山: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由增贡恩赐副榜。

崔为栋: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由监生恩赐副榜。

崔晋点:光绪十六年(1890),恩贡。

崔士起:光绪十九年癸已(1893),恩科武举人。

2、由民国至当代的霞洞崔氏名人(58人):

崔万佳:(1894-1929):毕岭村人。中共党员。1925年参加农民运动,任县农协会干事,1927年4月22日被国民党逮捕,1929年在广州就义。

崔德润:正源管区人。生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电白首届人民代表。他本是一名医生,但在国难当头之时,能同情和支持革命。

崔尧天:光绪二十六年(1900)出生于霞洞砧板陂村。中山大学医学本科毕业。曾任广州市立医院主任医师。新中国建立之初,当湛江市卫生协会主席。

崔铭琦:霞洞河头村人。生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抗战胜利前夕,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曾任复旦大学等多间大学教授。解放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的《数学辞典》,被人们称为广东数学家“四大天王”之一。

崔培树:1910年出生于霞洞正源东坡村。广东省立工业专门学校肄业一年,接着考入汉阳兵工学校。毕业后,到广州石井兵工厂当工程师。1949年5月,从广州随兵工厂迁往海南,后从海南去台湾,担任八十兵工厂正厂长。1986年病逝于台北。

崔亚基:霞洞甘村人。1931-1934年,就读国民大学。1936年被派任阳山县长,1937年任电白一中校长,1941年任电白县参议长,1947年任省参议会议员。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前夕回电白,1950年4月参加电白县各届人民代表会议。1951年1月被处以极刑,1993年4月平反。

崔祝山:林头参桥村人,属霞洞崔族。1941年,当遂溪县长。

崔克天:霞中村委会砧板陂村人。水东中学高级教师。从教40余年,于1983年获教育部“优秀班主任”奖章。第二届电白政协副主席。

崔柱天:崔克天的弟弟,同济医学院毕业。从医40余年,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兼职教授。

崔福书:原湛江地区名老中医。1957-1990年,在电白中医院工作,专长治疗胆结石、肾结石、肝炎、胃病。曾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

崔文明:霞洞仙桃园村人。1925年生。解放后,历任乡长、区长、科长、电白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等职,兼任电海中学董事会董事长。1989年离休。著有《五味集》、《赤子归心》等,主编有《霞洞》等书。

崔士治(1933-1993):霞洞山石村人。历任香港中华总商会董事及香港土产香料商会会长。1985年创办电白旅港同乡会,任会长。1987年被聘为电海中学名誉校长。

崔洪:霞洞人。原广东省总工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振兴电白广州联谊会名誉会长,副厅级离休干部。

崔明:女,霞洞大村人。参加电白县白花岭抗日武装起义,曾调往广东南路、越南、云南省工作。现为副厅级离休干部。

崔广德:霞洞人。广州市宏泰来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茂名市政协委员,振兴电白广州联谊会副会长。

崔守胜:1935年出生于霞洞旧圩村。1954年,被选拔到空军学飞行。历任飞行员、飞行教练员、副中队长、团副参谋长(副团级)等职,成了一名出色的空军飞行员教官、团级领导人。

崔文芳:霞洞人,大学文化,解放军某部队师长。

崔亚军:1964年生。上校军街,研究生学历。历任海军第四二四医院政治处主任,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政委。

崔英德: 1952年6月生,广东电白人,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材料学会副理事长,是全国《化工进展》、《化工学报》编委。1971年9月参加工作,2005年4月任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院长。

崔瑞田:霞洞红坎陂村人。华师大毕业。曾任电白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珠海市委、市府信访办公室主任。现任珠海市委办公室调研员。

崔奇芬:女,茂名市社保局副局长。

崔扬祥:霞洞正源东坡村人。电白县政协副主席。

崔玉祥:女,霞洞人。电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崔雅基:霞洞甘村人,广东电白二建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科技工作组副组长,全国建筑协会理事,建设部劳动模范。公司被评为全国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全国建筑安全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广东省文明单位、广州市和茂名市安全生产信得过单位。

崔真基:崔真基,广东省电白县霞洞镇人, 1953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美国国际管理科技大学商学院毕业,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现任广东正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曾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广东省用户满意杰出管理者”等称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崔观海、崔观军、崔观潮:三兄弟。霞洞圩尾村人。崔观海现任香港中港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深圳市通天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董事和总经理、法人代表。崔观军、深圳国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合伙人。崔观潮,北京师大博士生,香港中港直通巴士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崔大洪:祖籍霞洞,1971年生于麻岗镇后陇村。中山恒达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山御龙轩古典家私馆董事长。兼电白县政协常委、振兴电白广州联谊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崔伟栋:电白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冼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夫人文化研究专家,著有文学评论集《水浒人物札记》。已写出长篇历史小说《冼夫人》上册。

崔光勤:霞洞潭白村委会人。高级政工师,2001年以来,在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校任教。

崔球:霞洞高田村委会人,四川大学毕业,安排在中国科学院任职,之后到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

崔江静:曾用名崔军仔。1973年出生于霞洞甘村。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电气高级工程师。

崔健德:获美国硕士学位。

崔俊德:祖籍电白霞洞,香港出生,留学美国,获学士学位。香港裕亨公司工作公司董事长。

崔珊珊:女,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崔栋:祖籍霞洞,供职于电白学校,自学成名的气象地震专家。

(二十七世)崔万德:霞洞塘涵屋仔村人,华中师院中文本科毕业。茂名石油公司中学高级教师。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