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分享 七律·咏霞洞贡园——电白论坛十三周年庆非征文 (1人在浏览)

对于杨贵妃喜食的荔枝来自何地一直争执不休,近几年的争执更甚:一说产自蜀地,当是说今天的四川;一说产自南海,也就是现今的广州地区。更有甚者,关于荔枝的传说中还演绎出一段与高力士有关的故事:说是杨贵妃喜食荔枝完全是因了高力士的逢迎撺唆,极力推荐产自茂名地区的一种叫“白玉罂”的早熟荔枝,让杨贵妃食荔枝上瘾。

后世这种喋喋不休的争执和演绎,显然削弱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咏古讽今的本意,而把唐明皇朝廷上下荒淫无度的原罪让一枚生于田野的荔枝来承担,好像荔枝生错了地方,生错了年代,这自然说不过去。再说,唐王朝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以及“安史之乱”之后的没落衰败,岂能归罪于喜食荔枝的杨贵妃或者杨贵妃喜食的荔枝?

荔枝产于岭南也罢,产于蜀地也好,这只是上天赠与人类的一味果品而已,人类自当有权利食之,有义务惜之,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赋予荔枝以生命的吟唱。但要透过荔枝偷窥历史的过失,荔枝说白了就是一种甜果而已,是担不起人类的过错与荣耀的。人类更应该透过古人的思考,检点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的过失,加倍珍爱这上天赠与我们的土地和家园,才是人类自己代代繁衍生息的希望所在。
 
汪诗题目是《咏霞洞贡园》,病句不说,而内容离题了。
 
荔枝的保鲜自古至今尝试过N种方案,到现在还没一种特有效的方法。要不你试试,用鲜竹筒再用保鲜纸封住,看能保存几天。
我贩卖过荔枝至北京,用冰封存在泡沫箱内,四天到目的地,颜色已变,味道很有影响了,你别说七天以上了,冰封存够好了吧?
还有,和你说一个故事。看我网名,你该知道有个叫东澳的地方吧?九十年代,珠海开发东澳岛做旅游区,请了一帮小秘书坐在办公室为东澳岛编神话,东澳头有棵古榕树,他们就把那棵榕树写成吕洞宾修道的道树,东澳尾有块大孤石就编成了女娃补天时掉下来的。目的是什么?吸引游客呗!
霞洞"贡园"的荔枝树才多少年?一两百年而已,我从小在那附近长大,从没听说过这里的荔枝杨贵妃吃过。那为什么会在那里搞个贡园?你自己去分辨。
关于杨贵妃吃的是哪里的荔枝,你自己百度参考一下答案,别在这里死撑了。
杨贵妃是容县人。
呵呵,写诗不是写历史,允许老汪续编一个虚幻的故事。
 
杨贵妃是容县人。
呵呵,写诗不是写历史,允许老汪续编一个虚幻的故事。
容县的杨贵妃指的应该不是唐代的杨贵妃吧?当然你也没说是唐代的。
 
所谓名臣,一般都是指有名的贤臣。高力士算是一个很有名的历史人物了有名的,有名的太监,是不是贤臣呢,确实值得商榷的。个人认为,他算不得贤臣,高力士给李白脱靴,后来心生怀恨,在杨贵妃面前恶意中伤之,然后杨又在玄宗面前说李的不是,可见心胸狭窄。不过据载,他对玄宗很是忠心,一生也没什么大过错,比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奸臣奸监们好得太多了。

不过我一向对太监没多少好感的,历史上好太监也没几个。

以下是有关高力士的历史供参考。
http://old.fenghome.cn/shixue/wenjian/200804/113.html
 
谢谢各位点评!
 
修改三四句后:
七律·咏霞洞贡园
穿越时空返大唐,
喜看霞洞贡园忙。
名臣力士心花放,
古郡乡民汗水香。
树上鸣蝉歌稔岁,
岭南佳果着红装。
尝鲜妃子开怀笑,
一代传奇万载扬。
 
也来一首(见笑)
五月骄阳荔飘香
千年贡园着红妆
白里透红二八体
忽闻妃子笑迎哥
 
也来一首(见笑)
五月骄阳荔飘香
千年贡园着红妆
白里透红二八体
忽闻妃子笑迎哥
前三句看着感觉还行,第4句感觉挺奇突的。不是很好。
 
修改三四句后:
七律·咏霞洞贡园
穿越时空返大唐,
喜看霞洞贡园忙。
名臣力士心花放,
古郡乡民汗水香。
树上鸣蝉歌稔岁,
岭南佳果着红装。
尝鲜妃子开怀笑,
一代传奇万载扬。
老实说,读着没什么诗意,直话直说,莫怪啊。呵呵
 
红荔飘绿人皆醉,和风烈日把枝闻。一枚入肚透冰凉,岭南优果名中外。
刚才看贴随手写下。没考虑什么格式的。权自娱下。
 
容县的杨贵妃指的应该不是唐代的杨贵妃吧?当然你也没说是唐代的。
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2][3]、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4]
 
贡园具体位置在那里?在三中读几年书,都不知道呐。
 
所谓名臣,一般都是指有名的贤臣。高力士算是一个很有名的历史人物了有名的,有名的太监,是不是贤臣呢,确实值得商榷的。个人认为,他算不得贤臣,高力士给李白脱靴,后来心生怀恨,在杨贵妃面前恶意中伤之,然后杨又在玄宗面前说李的不是,可见心胸狭窄。不过据载,他对玄宗很是忠心,一生也没什么大过错,比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奸臣奸监们好得太多了。

不过我一向对太监没多少好感的,历史上好太监也没几个。

以下是有关高力士的历史供参考。
http://old.fenghome.cn/shixue/wenjian/200804/113.html

这句话我不太赞同,虽然历史上确实出现不少专权为祸的太监,但基本上都是由于皇帝的无能(或太过年轻),才酿成的,在一般的和平年代,我觉得极大部分太监应该还是比较不错的,理由如下:
1.很多是从小就在宫中,与宫人的感情比较好,人是感情的动物,虽然为奴为婢,但,只要主人不是经常虐待他们,我想,他们愿意忠心对待主人。
2.太监少了子孙根,当为残疾人,如果不是收了多少义子那种,他们对权力的欲望应该比一般的人要看得淡些,虽然他们离权力比较近。不是大奸大恶的人,他们当惯了奴才,真要他们掌权,我想,他们也不知所措,不如就讨好于主人,过些比较舒心的日子。
3.他们比一般人要接受更多忠于主人的培训,历史上也有不少君王的亲信,心腹都是太监。如果他们整体评价不好,也不会导致历史上出现那么多的内监乱政之事。

虽然可能有人会说,他们身体的残疾,影响了心理的变态,但,这可能只有个别的,如果是群体的变态,这种制度不可能沿用这么多年,周围的人又不都是笨蛋。
因些,我觉得,对太监没有好感,是因为历史上真正出现过不少乱政之事,但,反过来想一下,如果他们群体都不好,还会出现这么多专权乱政之事吗?
不要一棍子打死一船人,要善于用逆向思维。
 
前三句看着感觉还行,第4句感觉挺奇突的。不是很好。
其实不是第4句不好,而是野人久未尝鲜了,一看到白里透红二八体,血脈一张,两眼放光,以为肯定接着的是玉峰双耸舞蛇腰,青峰帐里战百回,荔技地里滚床单之类
 
这句话我不太赞同,虽然历史上确实出现不少专权为祸的太监,但基本上都是由于皇帝的无能(或太过年轻),才酿成的,在一般的和平年代,我觉得极大部分太监应该还是比较不错的,理由如下:
1.很多是从小就在宫中,与宫人的感情比较好,人是感情的动物,虽然为奴为婢,但,只要主人不是经常虐待他们,我想,他们愿意忠心对待主人。
2.太监少了子孙根,当为残疾人,如果不是收了多少义子那种,他们对权力的欲望应该比一般的人要看得淡些,虽然他们离权力比较近。不是大奸大恶的人,他们当惯了奴才,真要他们掌权,我想,他们也不知所措,不如就讨好于主人,过些比较舒心的日子。
3.他们比一般人要接受更多忠于主人的培训,历史上也有不少君王的亲信,心腹都是太监。如果他们整体评价不好,也不会导致历史上出现那么多的内监乱政之事。

虽然可能有人会说,他们身体的残疾,影响了心理的变态,但,这可能只有个别的,如果是群体的变态,这种制度不可能沿用这么多年,周围的人又不都是笨蛋。
因些,我觉得,对太监没有好感,是因为历史上真正出现过不少乱政之事,但,反过来想一下,如果他们群体都不好,还会出现这么多专权乱政之事吗?
不要一棍子打死一船人,要善于用逆向思维。
用郑和举例不就好了,事实上大家都是从古代的各种评论得出现在的看法,没什么可以说的。你也没错,他也没错。但偏偏撰写历史的是文人而不是太监,我们后人也只能按史书来评定,这有啥好说的。
 
贡园具体位置在那里?在三中读几年书,都不知道呐。
上头有相关专款批下来,不用会冻结,总有个理由把这笔钱处理吧!于是,杨贵妃吃霞洞的荔枝就成故事了,贡园在这环境就建成了,国家有钱花在你家旁边,你还去反对不成?
 
用郑和举例不就好了,事实上大家都是从古代的各种评论得出现在的看法,没什么可以说的。你也没错,他也没错。但偏偏撰写历史的是文人而不是太监,我们后人也只能按史书来评定,这有啥好说的。
这个说法有道理,我们评论古人古事,前提必然是有论据然后才有论点,论据就只能从前辈留下的资料中选择我们需要的东西,当然,看问题角度不同,那么同一件事同一材料,论点也会不同。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