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求助:翻译电白县志的一段话 (4人在浏览)

QUOTE(云水谣 @ 2012年08月23日 Thursday, 07:31 PM)
根据语言区别来寻祖,不一定靠得住,语言会融合变迁的,比如讲“山窑白”(猜测是古俚语的一种)的,如果迁到客家方言为主的地方,最多三代就会变成讲客家方言。

如果没有任何牒谱,建议先从祖墓入手吧,一般祖墓的墓志铭会有一些年代记载,然后根据记载查阅相关资料,现在有电子图书馆,再说B哥在广州,到省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也方便。

当然网友提到的根据方言来区分也是一种办法,但细节的东西方言难以区分的,特别大衙地区,听讲有过做为县治所的历史,人员来源更趋复杂。
[snapback]3408554[/snapback]​




谢提醒!
得找时间去查一下
 
QUOTE(jizun @ 2012年08月23日 Thursday, 05:20 PM)
请问“很多来自福建莆田猪屎巷”从哪里有考据,我正需要这方面的资料,请不咎处教呵。
[snapback]3408489[/snapback]​



我家的族谱有记载,同时电白共有10个姓共记22人是一起从福建莆田过来,我姓的一世祖是葬在袂花。每年这10姓以海边还在鹩哥寨有聚会,由于在外工作,没有参与过,具体位置记不清了。可以确定当时是坐船过来的,但是不是电白县记上的一起过来还是后面过来,还待考证。(崇祯年间(164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因避乱,福建杨天赐(道士)率同乡48户,24姓,72人,航海迁居电白沙院海尾鹩哥寨。后又分居粤西、两阳、东莞、陆丰和广西北流等地
而且,在广州、海宁也有不少人的族谱都有记录始祖来自:猪屎巷,同时还有不少地方记录来自莆田“珠矶巷”(也有一说猪屎巷为珠矶巷)
我托人查过福建莆田县记,没有猪屎巷的记载,但现在福建仍有牛屎巷的地名。
由于现在没有办法查到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导致这么多人(非常多的姓)一起从猪屎巷迁出,(现在估计,明末年期间的战乱可能为最大的原因)。
从现在所查的广州、海宁、电白的很多姓氏族谱的始祖来源,100%确定为福建莆田,但是究竟是猪屎巷还是珠矶巷为当时真实的祖地,现在估计,应是指的同一地方,只不过是因音误所致。
 
QUOTE(云水谣 @ 2012年08月23日 Thursday, 07:31 PM)
根据语言区别来寻祖,不一定靠得住,语言会融合变迁的,比如讲“山窑白”(猜测是古俚语的一种)的,如果迁到客家方言为主的地方,最多三代就会变成讲客家方言。

如果没有任何牒谱,建议先从祖墓入手吧,一般祖墓的墓志铭会有一些年代记载,然后根据记载查阅相关资料,现在有电子图书馆,再说B哥在广州,到省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也方便。

当然网友提到的根据方言来区分也是一种办法,但细节的东西方言难以区分的,特别大衙地区,听讲有过做为县治所的历史,人员来源更趋复杂。
[snapback]3408554[/snapback]​



实际上,主线路根据方言,但还要根据是与同姓的人是否一个祖先(族谱)的,如我们村,50年前有二个外姓迁入。
但在电白,根据每姓的聚居地或方言,是很容易区分的。
但是,对于大衙来说,查找祖上来源,很多可以难以查找,因为根据电白县记,确定是由当时流离失所的难民聚集而成,这也是大衙语言复杂的原因
白话大体上是与珠三角南越土著有关联,黎话是与福建有关联,旧时正(明朝官话)与神兵卫有关联,客家话(可能以当时的难民为主)海话是闽南话与当时的蛋家话的溶合还是原来就是这样,难以考究。
另外还有原来的农场(主要以解放复原兵团人员为主)
估计广州很难查到,还是查电白县记及莆田县记加上自己的族谱、一世祖的墓志铭才能查到一点信息。
 
QUOTE(知秋一叶 @ 2012年08月25日 Saturday, 11:37 AM)
实际上,主线路根据方言,但还要根据是与同姓的人是否一个祖先(族谱)的,如我们村,50年前有二个外姓迁入。
但在电白,根据每姓的聚居地或方言,是很容易区分的。
但是,对于大衙来说,查找祖上来源,很多可以难以查找,因为根据电白县记,确定是由当时流离失所的难民聚集而成,这也是大衙语言复杂的原因
白话大体上是与珠三角南越土著有关联,黎话是与福建有关联,旧时正(明朝官话)与神兵卫有关联,客家话(可能以当时的难民为主)海话是闽南话与当时的蛋家话的溶合还是原来就是这样,难以考究。
另外还有原来的农场(主要以解放复原兵团人员为主)
估计广州很难查到,还是查电白县记及莆田县记加上自己的族谱、一世祖的墓志铭才能查到一点信息。
[snapback]3409503[/snapback]​




谢谢!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