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jinrui
幼儿园
- 注册
- 2007-11-14
- 帖子
- 15
- 反馈评分
- 0
- 点数
- 0
电白县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
(2011-2015 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我县属粤西地区经济欠发达县,教育基础薄弱,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提升教育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创建教育强县,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
㈠教育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初步扭转了我县教育的落后面貌。一是义务教育水平明显提高。2010 年全县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毛入学率均为100%,辍学率分别为0.91%和2.28%。二是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投入2.2 亿元建设了电白一中新校区;通过BT形式引入资金2.4 亿元,启动了县职业技术学校整体搬迁工程;增建了东城中学、电白中学、汉山学校高中部。三是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全县有幼儿园113 所,学前三年入园率已达80.2%,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县。四是特殊教育工作有新的突破。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内办起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五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36297.8 万元,建设校舍456804 平方米;开通了全市容量最大(2000G)的电白教育资源网站,建成校园网56 个,基本实现了局校之间、校际之间网络信息互联互通;全县有电脑室111 间,电脑1091 台,有综合电教平台373套,语音室35 间,标准理化生实验室247 间,“两机一幕”进教室的学校235 所。六是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做好教师调配、培训和考核工作,妥善解决了代课教师问题,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5%、95.1%、90.3%。七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抓出成效,我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被评为省首批示范性德育基地,有63 所学校被评为省、市级“安全文明校园”和“书香校园”;学校体卫艺工作全面加强,全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分别为96.3%、95.7%;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和中考成绩逐年提高,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㈡教育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
一是我县教育事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教育事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当前,我县正处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型现代滨海新城区的关键时期。随着茂名市“滨海发展战略”的实施,茂名市中心城区向东南沿海发展步伐加快,电白在茂名市整体布局、产业分工、城区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必将给电白的经济社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各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要求加快发展各类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体公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就必须发展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电白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的历史使命日益重要,其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对教育的投入也将不断增加,必将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二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必将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随着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各种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因此,扩大教育规模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调整教育结构,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是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㈢教育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既有诸多有利条件,又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一是教育基础薄弱,学校负债较多,严重影响了我县教育的平稳较快发展。目前,全县学校负债还高达5.2 亿元。巨额的债务已成了学校正常运作、持续发展的拦路虎,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债主追债、上访,甚至封校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二是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矛盾突出。我县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县城。县城学校学位不足,班额过大,校舍及图书器材等严重欠缺。近年来,县城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商住小区(楼盘)入住人口急剧增加,而商住小区(楼盘)规划建设时没有科学规划和同步建设配套教育设施,进一步加剧了县城学位不足的问题。随着茂名市城区的东移,到2015 年,电白的外来人口将大大增加,教育资源与学生人数会出现严重失调。三是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滞后,设施设备欠缺,严重影响了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由于我县财政困难,投入初中学校建设的资金有限,造成初中校舍严重不足,学位和床位严重欠缺,大班额现象十分突出。全县初中平均班额超过70 人,最大的90 多人。很多学校出现一个床位睡两三个学生的现象。此外,我县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小学还是靠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行教学;有的学校课桌椅残破不堪,缺少实验室或实验器材,许多学校实验课无法正常开展。四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资待遇比较差,直接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我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同时,小学教师学科不配套的现象比较突出,出现教师结构性欠编问题。此外,我县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较低,生活条件艰苦,导致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骨干教师流失也比较多。五是中职教育比较滞后,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偏低,“普高”工作压力相当大。由于家长和学生一直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初中毕业生不愿就读中职学校,加上县职校办学条件差,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此外,初中学生流失较多,直接影响了高中的生源。目前,我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有76.8%,要在今年实际毛入学率86%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二、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立足县情,以人为本,注重实效,遵循教育规律,优化教育结构和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地方文明社会风气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的主阵地,建设教育强县。奋斗目标:以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地方文明社会风气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的主阵地”为契机,以建设教育强县为总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规范学校管理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建设、示范性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校安工程,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普九”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到2015 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能力、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教育总体实力达到粤西地区中上水平,部分办学指标达到粤西地区先进水平,建成省教育强县。
㈠学前教育。到2015 年,每镇都建成1 所以上达到省定规范化标准的中心幼儿园,全县行政村90%都办起幼儿园,全县在园幼儿达4.45 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达95%以上。
㈡九年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基本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平发展。到2015 年,全县在校学生19.65 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五年保留率均为100%,初中生年辍学率1.5%以下、三年保留率95%以上。
㈢高中教育。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中3 所,省级示范性高中5 所,省级职教中心1 个;全县高中在校生6.7 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㈣特殊教育。投入1000 万元,征地20 亩,将县特殊教育学校从县教师进修学校独立出来建设;实现残疾儿童少年普及12 年义务教育。
㈤办学条件。中小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全部学校创建为规范化学校,小学、初中、高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达到6 O、8 O、10 O以上。按规范化学校标准配备我县中小学实验室、电脑室、语言室及各功能室。高中、初中、中心小学按国家Ⅰ类标准配备教学仪器,面上小学按国家Ⅱ类标准配备教学仪器。学校图书小学生人均20 册以上,初中生人均25 册以上,高中生人均40 册以上。按标准配备学生计算机,小学、初中、高中生机比分别达到:20∶1,15∶1,12∶1。完全小学、初中、高中全部实现上网,达到“校校通”的目标。
㈥师资队伍。到2015 年,培养国家级优秀校长5 名,省级优秀校长20 名,市级优秀校长50 名,培养国家级优秀教师20 名,省级优秀教师50 名,市级优秀教师300 名。此外,培养省特级教师5 名,省级骨干教师10 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00 名。高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5%以上,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1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60%以上;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
三、教育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
㈠实施“六大工程”,奠定电白教育发展基础1.创建教育强县工程。加强创建教育强县的组织领导,制订工作方案,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分批验收教育强镇。2011 年,力争博贺镇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2012 年,力争那霍、霞洞、旦场等3 个镇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2013 年,力争望夫、林头、沙琅、麻岗、陈村等5 个镇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2014 年,力争观珠、水东、岭门、电城、树仔等5 个镇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2015 年,力争黄岭、罗坑、马踏等3 个镇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我县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县验收。五年共需投入专项经费10 亿元。
2.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⑴发展壮大职业教育。一是全力完成县万人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任务。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食堂在今年10 月底交付使用,至今年12 月底前,新校区建设全部完工。二是拓宽渠道,解决初中毕业生每年12000 人就读中职学位。新职校每年招生不少于3000 人,每年向珠三角地区中职中技学校输送生源4000 人、向市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输送生源5000 人。鼓励县职校、县教师进修学校与珠三角地区学校联合办学或合作办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民办中职学校,不断壮大职教办学规模。
三是创新办学模式。加大学校与企业合作力度,促进学校与企业通力合作办学。积极探索推进“教学工厂”、“企业校区”、“校企双制”、“生产实训一体化教学车间”等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各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教学点,举办工学结合班,开展中职学历教育。四是加强实训中心建设。县职校新校区首期使用要建成15000 平方米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训场地,以后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并争取省财政支持,用于实训场地建设;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县职教实训中心建设。五是开设特色专业和特长专业。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建设我县水产品加工、种养殖以及适应石化产品后续加工的精细化工等特色专业。做强做优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两年内要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办成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⑵抓好普通高中阶段学校扩容建设和招生工作。抓好电白一中运动场、科学楼和图书艺术楼建设;完成电白二中、电白四中和电白中学建设项目工程;狠抓初中“防流控辍”工作,保证高中生源;抓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和初中送生工作,确保今年全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6%以上,顺利通过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验收。⑶大力创建省和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加快实施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项目建设,不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力争电白一中2011 年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督导验收;力促电海中学、水东中学2012 年通过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力促电白中学和实验中学2012 年、电白四中和东城中学2013 年、电白三中和电白二中2014 年通过省一级学校验收。
3.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按照“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区学校、乡镇所在地学校集中”的思路开展布局调整工作,达到资源共享、规模办学、方便就学、提高效益的目标。2011-2015 年,全县共撤销学校84 所,撤高留低81 所(非完全小学),保留235所(其中小学207 所、初中28 所)。所保留的学校全部投入规范化建设,完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除扩大县城杨梅小学等寄宿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及在鼓楼教育园区规划新建一所公办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寄宿学校外,各镇结合实际,在2012 年底至少改建或扩建一所以上寄宿制小学,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全县规划创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235 所,总投资106093 万元。其中,建设各类用房建筑面积666719m2,投入资金93244 万元;建设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配置资金12849 万元。到2015 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任务,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均衡。
5.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严格按照《电白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和《电白县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路线图”及时间表》,有序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县拆除D级危房239 栋,建筑面积95806m2;新建校舍62 栋,建筑面积75000m2;加固校舍80 栋,建筑面积60000m2。计划总投资9000 万元,其中省校舍维修长效机制资金约3000万元,要求县财政配套资金3000 万元,省奖补资金3000 万元。
6.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实施我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提高学前三年入园率。突出抓好各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在用地、建设资金、师资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通过改扩建或新建等方式,加快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保证幼儿园(班)覆盖全部行政村。充分发挥城区幼儿园、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建成学前教育县、镇两级骨干体系和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
㈡推进“三大改革”,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1.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推进名校集团行动,实现学校捆绑发展。结合“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扶持薄弱学校发展为重点,探索兼并校、联盟校的办学模式,消除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公平。采取联校办学、一校多区或集团办学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与薄弱学校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首先在校际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比较悬殊的县城小学开展“联校办学”改革试点,在取得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迅速在全县中小学铺开这项改革。
2.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民办学校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依法落实对民办学校的扶持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互惠互利,为民办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政府主办与社会参与多形式的办学新体制。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引进省内外名校到我县办分校等办法,迅速提高我县教育的品位、质量和水平。县统一规划的“鼓楼教育园区”建设三所民办学校:一是企业家陈文才投资1.35 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50亩的“诚信寄宿学校”;二是广州兆盛物业租赁有限公司投资2 亿元,建设占300 亩的国家级示范高中广雅实验中学电白分校;三是春华学校投资1.5 亿元,建设占地200 亩的12 年一贯制全封闭式新校区。使县城优质学位得以迅速扩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3.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全县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实施方案,实行教师职称工资动态管理,校长和教师全员聘任制,按需设岗、按岗论薪、岗变薪变,积极探索适应现代教学管理需要的新的分配机制。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及中学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办法,优化学校干部队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中小学校长及中学中层干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制度。
㈢致力“五大提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大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一是将目前现代化设施设备较齐全、教育信息化水平高的电白一中、电海中学、龙山中学、大衙中学、杨梅小学、电城中心小学和陈村那行小学等7 所学校,作为我县教育现代化样板学校先行点,以点带面,推进全县教育现代化建设。按规范化学校标准配备这7所学校的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图书馆(室)及各功能室,配备教学仪器,建设校园网。计划用三年时间,在这7所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县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二是开展教育资源下乡活动,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校校通”工程建设,实现全县中学和完全小学全部上网;大力开展“名师实录展播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把精选出来的优秀课例制作成光盘免费赠送给学校;大力开展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县城学校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支教,帮助农村学校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2.全力提升学校育人环境。一是农村初中“安身校园”工程。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建设和校安工程,在农村初中学校增建学生宿舍,切实提高学生住校率;同时完善相关生活、学习设施,为农村初中学生提供更好的住宿、生活环境。二是“人文校园”工程。聘请专家及有关机构,对全县学校校园文化做出规划,各学校要总结提炼形成各自特色,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三是“绿荫校园”工程。2011年选择电白一中、水东中学、大衙中学等一批学校为试点,2012 年起全面铺开实施,到2015 年,全县校园基本上绿荫相掩,形成一片“绿谷”景观。四是“书香校园”工程。继续推进“三室一场五有”工作,充分发动全县师生和社会各界开展“书赠农村学子,同享快乐阅读”赠书活动。以“快乐阅读自觉阅读”为主题,大力推进师生共读,争当“阅读之星”活动。到2015 年,全县所有中小学都有图书馆(室)、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分别有10、70、180 所学校被评为省、市、县“书香校园”。五是“清洁校园”工程。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大力开展学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保持校园环境卫生整洁,做到校园“五个无”(即身边无废纸、周围无痰迹、桌面无刻画、墙上无脚印、地面无积水)。六是“平安校园”工程。通过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加强对学校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及问题青少年的关怀和辅导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七是“阳光体育”工程。加大体育设施器材的投入力度,按要求添置体育标准器材,以满足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标准》,抓好“两课两操”和每天1 小时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使85%的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
3.致力提升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结合“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地方文明社会风气的主阵地”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树立典型,强化学习,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加强校长培训工作。用先进理念武装校长,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每年培训高中校长4~10 人,初中校长10~30 人,小学校长50~100 人;选派部分青年校长到名校跟班学习,每年3~10 人。三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积极开展中小学新任教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深入实施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四是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①从2012 年起,每两年评选200 名县级名师,由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发放津贴每人每月200 元。②从2012 年开始,全面提高农村面上小学教师津贴,每人每月增加津贴200 元;逐步改善农村教师的住宿条件,有条件的镇,由各镇政府划出专门的建设土地,建设教师保障房和廉租房,促使他们扎根农村、安教乐业。③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研究生并取得相应学位,每年由县财政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的在职教师(须回我县从教5年以上)分别给予每人20000 元、10000 元、5000 元的一次性奖励。五是建立教师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积极动员广大教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学习先进、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良好风气。每年由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对评选出来的县十佳校长、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十佳师德标兵给予一次性奖励,每人奖金2000 元。
4.创建特色学校,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特色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办学质量。把建设特色学校列入年终教育督导评估内容。科学规划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如:把水东中学、电白一小、新城小学办成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把电白中学办成传统美德教育特色学校,把电海中学办成爱心教育特色学校,把陈村镇那行小学办成楹联与旧体诗词教育特色学校等。力争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逐步建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品牌学校。
5.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加强德育工作。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全员育人。转变育人观念,提高育人意识,创新育人方法,拓展育人内容,通过开展争当文明使者行动,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文艺队,定期开展文艺晚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课外开展图音体兴趣活动,课前课后组织唱歌活动,让校园充满歌声。三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认真落实《电白县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严把“五关”,即备课关、课堂教学关、作业批改关、辅导关、测试关;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构建规范、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县教育局加强对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坚持开展每周抽查、每学期专项检查活动,检结果与教学综合评价挂钩;坚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局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 节,落实校长、副校长课、任课制度。四是加强学校学科组建设。开展示范性学科组评选活动,促使校本教研走上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五是构建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坚持每学年开展教师基本功、实验课、优质课等系列教师大比武活动,千方百计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成教师师德和教学能力“双达标”;建立科学的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全面考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水平;坚持开展教学质量抽测评价活动,对高中学校实施目标管理和发展评价。
四、教育发展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县镇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突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设施优先配备,确保“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的落实。加强对教育规划和教育方针政策的调研、论证,确保重大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建立完善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实绩进行督导评估,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和科学发展。
㈡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五个提高,两个保证”(即:统筹基本建设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逐年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逐年提高,到2015 年要达到4%以上;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比例达到60%以上,并逐年提高;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教育比例逐年提高;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逐年提高;保证规范化学校建设和校安工程建设资金到位,保证教育专项资金和项目配套资金到位),实现“三个逐年增长”(即:财政对教育拨款比例逐年增长,生均教育事业经费逐年增长,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并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确保教育投入总量逐年增长。二是我县土地拍卖纯收益的10%以上用于教育事业。三是加大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力度,保证县城学校投入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四是规范城镇商住小区开发中教育设施的建设工作。要求按照城镇总体规划确定教育服务设施布局,将学校纳入小区规划同步建设。建成后由开发建设单位整体移交教育部门管理。未能独立建设学校的,开发单位按基建投资额向城建规划和财政部门缴纳城镇教育基础设施配套费,由县统筹用于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等支出,以保证满足增容人口的义务教育学位。在多方筹措经费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按省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有关政策要求,制订我县实施方案,多方筹措资金化解学校债务。
㈢推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进一步健全教育系统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和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将反腐倡廉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深化政务公开、校务公开,逐步推行基层党务公开。
㈣创设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学校评价制度,引入社会评价学校做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和完善群众表达意见渠道和对教育建言献策的平台。教育行政部门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协调,引导鼓励社会各界更新观念,支持教育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县宣传、财政、发改、人保、文新、公安、卫生、环保、体育、城管、建设、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部门,以及镇、村(居)委等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全力支持教育。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和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师生参与学管理。积极倡导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群众捐资助学,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促进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2011-2015 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我县属粤西地区经济欠发达县,教育基础薄弱,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提升教育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创建教育强县,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
㈠教育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初步扭转了我县教育的落后面貌。一是义务教育水平明显提高。2010 年全县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毛入学率均为100%,辍学率分别为0.91%和2.28%。二是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投入2.2 亿元建设了电白一中新校区;通过BT形式引入资金2.4 亿元,启动了县职业技术学校整体搬迁工程;增建了东城中学、电白中学、汉山学校高中部。三是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全县有幼儿园113 所,学前三年入园率已达80.2%,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县。四是特殊教育工作有新的突破。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内办起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五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36297.8 万元,建设校舍456804 平方米;开通了全市容量最大(2000G)的电白教育资源网站,建成校园网56 个,基本实现了局校之间、校际之间网络信息互联互通;全县有电脑室111 间,电脑1091 台,有综合电教平台373套,语音室35 间,标准理化生实验室247 间,“两机一幕”进教室的学校235 所。六是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做好教师调配、培训和考核工作,妥善解决了代课教师问题,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5%、95.1%、90.3%。七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抓出成效,我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被评为省首批示范性德育基地,有63 所学校被评为省、市级“安全文明校园”和“书香校园”;学校体卫艺工作全面加强,全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分别为96.3%、95.7%;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和中考成绩逐年提高,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㈡教育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
一是我县教育事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教育事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当前,我县正处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型现代滨海新城区的关键时期。随着茂名市“滨海发展战略”的实施,茂名市中心城区向东南沿海发展步伐加快,电白在茂名市整体布局、产业分工、城区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必将给电白的经济社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各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要求加快发展各类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体公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就必须发展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电白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的历史使命日益重要,其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对教育的投入也将不断增加,必将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二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必将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随着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各种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因此,扩大教育规模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调整教育结构,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是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㈢教育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既有诸多有利条件,又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一是教育基础薄弱,学校负债较多,严重影响了我县教育的平稳较快发展。目前,全县学校负债还高达5.2 亿元。巨额的债务已成了学校正常运作、持续发展的拦路虎,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债主追债、上访,甚至封校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二是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矛盾突出。我县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县城。县城学校学位不足,班额过大,校舍及图书器材等严重欠缺。近年来,县城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商住小区(楼盘)入住人口急剧增加,而商住小区(楼盘)规划建设时没有科学规划和同步建设配套教育设施,进一步加剧了县城学位不足的问题。随着茂名市城区的东移,到2015 年,电白的外来人口将大大增加,教育资源与学生人数会出现严重失调。三是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滞后,设施设备欠缺,严重影响了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由于我县财政困难,投入初中学校建设的资金有限,造成初中校舍严重不足,学位和床位严重欠缺,大班额现象十分突出。全县初中平均班额超过70 人,最大的90 多人。很多学校出现一个床位睡两三个学生的现象。此外,我县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小学还是靠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行教学;有的学校课桌椅残破不堪,缺少实验室或实验器材,许多学校实验课无法正常开展。四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资待遇比较差,直接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我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同时,小学教师学科不配套的现象比较突出,出现教师结构性欠编问题。此外,我县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较低,生活条件艰苦,导致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骨干教师流失也比较多。五是中职教育比较滞后,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偏低,“普高”工作压力相当大。由于家长和学生一直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初中毕业生不愿就读中职学校,加上县职校办学条件差,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此外,初中学生流失较多,直接影响了高中的生源。目前,我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有76.8%,要在今年实际毛入学率86%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二、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立足县情,以人为本,注重实效,遵循教育规律,优化教育结构和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地方文明社会风气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的主阵地,建设教育强县。奋斗目标:以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地方文明社会风气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的主阵地”为契机,以建设教育强县为总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规范学校管理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建设、示范性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校安工程,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普九”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到2015 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能力、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教育总体实力达到粤西地区中上水平,部分办学指标达到粤西地区先进水平,建成省教育强县。
㈠学前教育。到2015 年,每镇都建成1 所以上达到省定规范化标准的中心幼儿园,全县行政村90%都办起幼儿园,全县在园幼儿达4.45 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达95%以上。
㈡九年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基本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平发展。到2015 年,全县在校学生19.65 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五年保留率均为100%,初中生年辍学率1.5%以下、三年保留率95%以上。
㈢高中教育。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中3 所,省级示范性高中5 所,省级职教中心1 个;全县高中在校生6.7 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㈣特殊教育。投入1000 万元,征地20 亩,将县特殊教育学校从县教师进修学校独立出来建设;实现残疾儿童少年普及12 年义务教育。
㈤办学条件。中小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全部学校创建为规范化学校,小学、初中、高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达到6 O、8 O、10 O以上。按规范化学校标准配备我县中小学实验室、电脑室、语言室及各功能室。高中、初中、中心小学按国家Ⅰ类标准配备教学仪器,面上小学按国家Ⅱ类标准配备教学仪器。学校图书小学生人均20 册以上,初中生人均25 册以上,高中生人均40 册以上。按标准配备学生计算机,小学、初中、高中生机比分别达到:20∶1,15∶1,12∶1。完全小学、初中、高中全部实现上网,达到“校校通”的目标。
㈥师资队伍。到2015 年,培养国家级优秀校长5 名,省级优秀校长20 名,市级优秀校长50 名,培养国家级优秀教师20 名,省级优秀教师50 名,市级优秀教师300 名。此外,培养省特级教师5 名,省级骨干教师10 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00 名。高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5%以上,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1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60%以上;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
三、教育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
㈠实施“六大工程”,奠定电白教育发展基础1.创建教育强县工程。加强创建教育强县的组织领导,制订工作方案,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分批验收教育强镇。2011 年,力争博贺镇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2012 年,力争那霍、霞洞、旦场等3 个镇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2013 年,力争望夫、林头、沙琅、麻岗、陈村等5 个镇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2014 年,力争观珠、水东、岭门、电城、树仔等5 个镇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2015 年,力争黄岭、罗坑、马踏等3 个镇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我县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县验收。五年共需投入专项经费10 亿元。
2.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⑴发展壮大职业教育。一是全力完成县万人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任务。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食堂在今年10 月底交付使用,至今年12 月底前,新校区建设全部完工。二是拓宽渠道,解决初中毕业生每年12000 人就读中职学位。新职校每年招生不少于3000 人,每年向珠三角地区中职中技学校输送生源4000 人、向市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输送生源5000 人。鼓励县职校、县教师进修学校与珠三角地区学校联合办学或合作办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民办中职学校,不断壮大职教办学规模。
三是创新办学模式。加大学校与企业合作力度,促进学校与企业通力合作办学。积极探索推进“教学工厂”、“企业校区”、“校企双制”、“生产实训一体化教学车间”等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各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教学点,举办工学结合班,开展中职学历教育。四是加强实训中心建设。县职校新校区首期使用要建成15000 平方米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训场地,以后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并争取省财政支持,用于实训场地建设;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县职教实训中心建设。五是开设特色专业和特长专业。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建设我县水产品加工、种养殖以及适应石化产品后续加工的精细化工等特色专业。做强做优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两年内要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办成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⑵抓好普通高中阶段学校扩容建设和招生工作。抓好电白一中运动场、科学楼和图书艺术楼建设;完成电白二中、电白四中和电白中学建设项目工程;狠抓初中“防流控辍”工作,保证高中生源;抓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和初中送生工作,确保今年全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6%以上,顺利通过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验收。⑶大力创建省和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加快实施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项目建设,不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力争电白一中2011 年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督导验收;力促电海中学、水东中学2012 年通过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力促电白中学和实验中学2012 年、电白四中和东城中学2013 年、电白三中和电白二中2014 年通过省一级学校验收。
3.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按照“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区学校、乡镇所在地学校集中”的思路开展布局调整工作,达到资源共享、规模办学、方便就学、提高效益的目标。2011-2015 年,全县共撤销学校84 所,撤高留低81 所(非完全小学),保留235所(其中小学207 所、初中28 所)。所保留的学校全部投入规范化建设,完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除扩大县城杨梅小学等寄宿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及在鼓楼教育园区规划新建一所公办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寄宿学校外,各镇结合实际,在2012 年底至少改建或扩建一所以上寄宿制小学,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全县规划创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235 所,总投资106093 万元。其中,建设各类用房建筑面积666719m2,投入资金93244 万元;建设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配置资金12849 万元。到2015 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任务,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均衡。
5.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严格按照《电白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和《电白县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路线图”及时间表》,有序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县拆除D级危房239 栋,建筑面积95806m2;新建校舍62 栋,建筑面积75000m2;加固校舍80 栋,建筑面积60000m2。计划总投资9000 万元,其中省校舍维修长效机制资金约3000万元,要求县财政配套资金3000 万元,省奖补资金3000 万元。
6.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实施我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提高学前三年入园率。突出抓好各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在用地、建设资金、师资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通过改扩建或新建等方式,加快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保证幼儿园(班)覆盖全部行政村。充分发挥城区幼儿园、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建成学前教育县、镇两级骨干体系和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
㈡推进“三大改革”,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1.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推进名校集团行动,实现学校捆绑发展。结合“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扶持薄弱学校发展为重点,探索兼并校、联盟校的办学模式,消除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公平。采取联校办学、一校多区或集团办学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与薄弱学校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首先在校际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比较悬殊的县城小学开展“联校办学”改革试点,在取得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迅速在全县中小学铺开这项改革。
2.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民办学校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依法落实对民办学校的扶持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互惠互利,为民办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政府主办与社会参与多形式的办学新体制。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引进省内外名校到我县办分校等办法,迅速提高我县教育的品位、质量和水平。县统一规划的“鼓楼教育园区”建设三所民办学校:一是企业家陈文才投资1.35 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50亩的“诚信寄宿学校”;二是广州兆盛物业租赁有限公司投资2 亿元,建设占300 亩的国家级示范高中广雅实验中学电白分校;三是春华学校投资1.5 亿元,建设占地200 亩的12 年一贯制全封闭式新校区。使县城优质学位得以迅速扩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3.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全县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实施方案,实行教师职称工资动态管理,校长和教师全员聘任制,按需设岗、按岗论薪、岗变薪变,积极探索适应现代教学管理需要的新的分配机制。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及中学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办法,优化学校干部队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中小学校长及中学中层干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制度。
㈢致力“五大提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大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一是将目前现代化设施设备较齐全、教育信息化水平高的电白一中、电海中学、龙山中学、大衙中学、杨梅小学、电城中心小学和陈村那行小学等7 所学校,作为我县教育现代化样板学校先行点,以点带面,推进全县教育现代化建设。按规范化学校标准配备这7所学校的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图书馆(室)及各功能室,配备教学仪器,建设校园网。计划用三年时间,在这7所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县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二是开展教育资源下乡活动,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校校通”工程建设,实现全县中学和完全小学全部上网;大力开展“名师实录展播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把精选出来的优秀课例制作成光盘免费赠送给学校;大力开展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县城学校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支教,帮助农村学校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2.全力提升学校育人环境。一是农村初中“安身校园”工程。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建设和校安工程,在农村初中学校增建学生宿舍,切实提高学生住校率;同时完善相关生活、学习设施,为农村初中学生提供更好的住宿、生活环境。二是“人文校园”工程。聘请专家及有关机构,对全县学校校园文化做出规划,各学校要总结提炼形成各自特色,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三是“绿荫校园”工程。2011年选择电白一中、水东中学、大衙中学等一批学校为试点,2012 年起全面铺开实施,到2015 年,全县校园基本上绿荫相掩,形成一片“绿谷”景观。四是“书香校园”工程。继续推进“三室一场五有”工作,充分发动全县师生和社会各界开展“书赠农村学子,同享快乐阅读”赠书活动。以“快乐阅读自觉阅读”为主题,大力推进师生共读,争当“阅读之星”活动。到2015 年,全县所有中小学都有图书馆(室)、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分别有10、70、180 所学校被评为省、市、县“书香校园”。五是“清洁校园”工程。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大力开展学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保持校园环境卫生整洁,做到校园“五个无”(即身边无废纸、周围无痰迹、桌面无刻画、墙上无脚印、地面无积水)。六是“平安校园”工程。通过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加强对学校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及问题青少年的关怀和辅导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七是“阳光体育”工程。加大体育设施器材的投入力度,按要求添置体育标准器材,以满足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标准》,抓好“两课两操”和每天1 小时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使85%的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
3.致力提升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结合“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地方文明社会风气的主阵地”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树立典型,强化学习,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加强校长培训工作。用先进理念武装校长,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每年培训高中校长4~10 人,初中校长10~30 人,小学校长50~100 人;选派部分青年校长到名校跟班学习,每年3~10 人。三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积极开展中小学新任教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深入实施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四是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①从2012 年起,每两年评选200 名县级名师,由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发放津贴每人每月200 元。②从2012 年开始,全面提高农村面上小学教师津贴,每人每月增加津贴200 元;逐步改善农村教师的住宿条件,有条件的镇,由各镇政府划出专门的建设土地,建设教师保障房和廉租房,促使他们扎根农村、安教乐业。③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研究生并取得相应学位,每年由县财政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历的在职教师(须回我县从教5年以上)分别给予每人20000 元、10000 元、5000 元的一次性奖励。五是建立教师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积极动员广大教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学习先进、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良好风气。每年由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对评选出来的县十佳校长、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十佳师德标兵给予一次性奖励,每人奖金2000 元。
4.创建特色学校,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特色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办学质量。把建设特色学校列入年终教育督导评估内容。科学规划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如:把水东中学、电白一小、新城小学办成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把电白中学办成传统美德教育特色学校,把电海中学办成爱心教育特色学校,把陈村镇那行小学办成楹联与旧体诗词教育特色学校等。力争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逐步建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品牌学校。
5.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加强德育工作。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全员育人。转变育人观念,提高育人意识,创新育人方法,拓展育人内容,通过开展争当文明使者行动,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文艺队,定期开展文艺晚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课外开展图音体兴趣活动,课前课后组织唱歌活动,让校园充满歌声。三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认真落实《电白县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严把“五关”,即备课关、课堂教学关、作业批改关、辅导关、测试关;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构建规范、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县教育局加强对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坚持开展每周抽查、每学期专项检查活动,检结果与教学综合评价挂钩;坚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局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 节,落实校长、副校长课、任课制度。四是加强学校学科组建设。开展示范性学科组评选活动,促使校本教研走上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五是构建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坚持每学年开展教师基本功、实验课、优质课等系列教师大比武活动,千方百计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成教师师德和教学能力“双达标”;建立科学的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全面考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水平;坚持开展教学质量抽测评价活动,对高中学校实施目标管理和发展评价。
四、教育发展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县镇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突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设施优先配备,确保“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的落实。加强对教育规划和教育方针政策的调研、论证,确保重大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建立完善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实绩进行督导评估,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和科学发展。
㈡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五个提高,两个保证”(即:统筹基本建设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逐年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逐年提高,到2015 年要达到4%以上;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比例达到60%以上,并逐年提高;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教育比例逐年提高;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逐年提高;保证规范化学校建设和校安工程建设资金到位,保证教育专项资金和项目配套资金到位),实现“三个逐年增长”(即:财政对教育拨款比例逐年增长,生均教育事业经费逐年增长,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并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确保教育投入总量逐年增长。二是我县土地拍卖纯收益的10%以上用于教育事业。三是加大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力度,保证县城学校投入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四是规范城镇商住小区开发中教育设施的建设工作。要求按照城镇总体规划确定教育服务设施布局,将学校纳入小区规划同步建设。建成后由开发建设单位整体移交教育部门管理。未能独立建设学校的,开发单位按基建投资额向城建规划和财政部门缴纳城镇教育基础设施配套费,由县统筹用于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等支出,以保证满足增容人口的义务教育学位。在多方筹措经费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按省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有关政策要求,制订我县实施方案,多方筹措资金化解学校债务。
㈢推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进一步健全教育系统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和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将反腐倡廉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深化政务公开、校务公开,逐步推行基层党务公开。
㈣创设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学校评价制度,引入社会评价学校做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和完善群众表达意见渠道和对教育建言献策的平台。教育行政部门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协调,引导鼓励社会各界更新观念,支持教育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县宣传、财政、发改、人保、文新、公安、卫生、环保、体育、城管、建设、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部门,以及镇、村(居)委等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全力支持教育。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和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师生参与学管理。积极倡导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群众捐资助学,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促进教育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