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从古至今的各式文艺作品中对婆媳关系的描写也是“剪不断,理还乱”。猴子老师说的描述的这种情况是常见的,成家之前这些事情是没有发生的,成了家之后牵涉到了几个家庭的事,手足间相比较,婆婆有时候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媳妇认为婆婆“偏心眼”,便开始一味偏激,哪怕一点点小事也可以化成了所谓的大事,对各自家庭和家人的厚此薄彼和亲疏之争,甚至见过比猴子老师所描述的更泼辣的媳妇,作为后辈,对长辈进行辱骂,而且那位长辈是含辛茹苦拉扯大你丈夫的老母亲。。。作为父母的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儿子身上,除了希望他们能够有个幸福的家,也想自己年纪大的时候能够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为什么从来没有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老人为了孩子辛苦了大半辈子,她们还有多少个十年?站在母亲的立场,如果将来你的媳妇也用同等的态度来对待你,你会不觉地心寒吧,或许你从来都没有想过。。。
还有可能的是婆媳关系中客观存在着婆媳两代人不同的社会观念差异。婆媳由于成长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经历下形成的价值观念有很大差别,各自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处事方式也各不一样,家庭消费观也往往截然不同,如果彼此不能适应和宽容对方,就会产生隔阂。加之婆媳同为女性,心思细密,往往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强烈反应,提高矛盾冲突的概率。尽管婆媳难处比较常见,但现实中也并不是所有的婆媳关系都是充满火药味的。有些婆媳间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互相尊重,互相体贴。婆媳间的这种和睦相处,需要婆婆、媳妇和儿子三方的共同努力。
婆媳之间难免发生意见分歧,也难免出现对问题处理不当的情况。面对矛盾和差异,要站到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采取彼此宽容的态度。婆婆作为长辈,要有接受新生事物的意识,同时逐渐适应新的家庭结构,把儿媳当成亲身女儿一样予以关心、爱护和帮助;媳妇作为晚辈,要懂得体谅婆婆的难处,尊重和理解婆婆的个人习惯,主动沟通,贴心关切;在婆媳这对矛盾体中,儿子的作用举足轻重,不能介入和偏向任何一方,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在母亲和妻子之间进行感情的调适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