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青年们必须树立起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念
摘自《习仲勋在五四运动六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84年5月4日)
五四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壮举。六十五年前,我国人民处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受尽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辱,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在那国难当头之时,中华爱国青年率先奋起,在沉沉的黑夜中,第一次燃起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火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场青年运动后来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俄国和当时的德国、匈牙利等国的革命运动的影响之下,迅速席卷全国,有力地推动并实现了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从此,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纪元!
五四运动是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由一大群具有报国热忱的青年学生所发起的。他们以天下兴亡为已任,四海为家,英勇地站在运动的前头,敢于蔑视反动势力的淫威,不怕坐牢杀头,把一切被压迫的群众团结到“反帝、反封建”的神圣斗争中来,决心变革社会,内除军阀官僚,外抗侵略强权,创造由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华。他们是勇于牺牲奋斗和创造的一代,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歌颂。他们所开创的事业,经历千辛万苦,到了1949年,终于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正是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的光荣传统,把“五四”先烈们所不能看到的建设社会主义更艰巨的事业担当起来,做最富有创造精神的新一代。
在“五四”以来的三分之二的世纪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胜利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使我们这个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当代青年正处在国家兴旺发达历史迅速前进的重要关头,“五四”先烈们所追求的是“发愤图强,振兴中华”。我们要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项全新的开拓性事业。要闯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在各条战线上去改革,去创造。如今世界的科学技术事业正在突飞猛进,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反对核竞赛、核战争的广泛斗争,也日益波澜壮阔。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在今天的形势下,意义格外重大。全国青年唯有急起直追,奋起改革,献身于宏伟的建设事业,才能无负于我们的时代,才能使我们十亿人口的社会主义祖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亚洲和世界。我们的党和人民所殷切希望于青年的正是要有这种大无畏的创造精神。只要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民族就大有希望,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必须认清历史发展潮流,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坚持正确的方向。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是最先觉悟的成份。他们的觉悟突出地表现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辨明历史发展的潮流,并自觉地为推动社会进步而献身。在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正确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党的十二大明确制定了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总目标,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而奋斗。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必须树立起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样才能象我们的英勇前驱者们一样,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和对待历史发展、社会变革以及人生历程中的种种问题,才能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真正成为新中国的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光荣建设者。
马克思在论证人民创造历史的规律时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青年们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代,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客观规律,认清我国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以自己的创造贡献于自己的时代。青年们只有把自己的理想建筑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并投身于完成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的斗争实践之中,才能够实现,才可能放出超出一般人的光采。反之,任何背离历史潮流的“个人设计”、“个人奋斗”,终归会落空、会失败。青年们决不能求助于幻想,不能指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恩赐,他们每个国家内部都有大量不可克服的困难,我们要努力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和某些管理经验,但是我们切不可认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还能给我们任何出路。未来只能属于社会主义,不能属于资本主义。因此,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改革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青年们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
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
任何时代的伟大创造,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五四运动,不但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文化运动。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具有创造精神的一代,应该是知识广博的一代。创造的过程,实际上是将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知识的过程。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是创造的向导。闭目塞听、孤陋寡闻,或单凭热情和空想的蛮干,那就根本谈不上富有创造精神了。
当今的世界,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人类不仅有能力向整个地球开战,而且能够离开地球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开发宇宙的资源。不断深入和扩大的社会生产和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产生出大量的新知识。了解、学习和使用最新知识越来越成为发展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商业、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都越来越依赖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更高水平上的结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进一步执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新形势下,人们对于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从战略上讲,青年们要跟上滚滚而来的新技术革命的潮流,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谓面向世界,就是眼界要放宽,不能只看到一国一省的情况,要纵览五洲四海,时刻关心世界各国经济技术发展的动向,及时研究、分析、吸收世界最新技术成果,迅速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所谓面向未来,就是眼光要放远,不能只看到眼前,要想到今后十几年、几十年世界可能是什么样,我国应该是什么样;不仅要明确当前的责任,而且要看到未来的责任,从今天和未来的需要出发,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真正能够担当起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我们应该有一种紧迫感,正视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看不到这种形势,忽视采取相应的对策,就可能贻误时机,在某些方面落后得更远。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个时机,采取正确的对策,就可能在社会生产的某些领域跳过传统的发展阶段,直接使用最新技术。新技术革命在全世界展开,大约是今后几十年内的事情,今天的青年正有机会赶上这个浪潮。青年们要珍惜这种历史的机遇,从现在起就及时奋起,努力学习。工业战线的青年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企业管理的知识,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努力。农业战线的青年应该积极学习和推广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先进科技成果,学会发展商品生产的本领,尽快地勤劳致富,建设我国的新农村。科学技术战线的青年既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更新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四化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科技成果,攀登新的科学技术的高峰。其他各条战线的青年,也都要把学习和本岗位的生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文化、技术素质。非常令人高兴的是,现在全国亿万青年中,已经开始出现一个学习的热潮。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学近代史、学时事、学科学、学管理学,并且把这些用于实践,用于改革,都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我们希望青年们把这种可贵的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学有所成,用有所得,不断增长科学文化之才,以成就四化建设之功。
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就要积极投身到改革的实践中去。
创造离不开实践。“五四”青年的创造精神,集中地表现于变革旧社会的革命行动。当代青年的创新精神,应当集中体现在改革一切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和办法,为推进四化建设扫除障碍、创造有利条件的实际行动之中。坐而论道地空谈创造,将一事无成。要培养创造精神,必须到实践中去,到改革中去,因为改革最需要也最能体现创造精神。
建国三十五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行的一些具体体制和办法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还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加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它自身的任何弊端和缺陷都是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的方式加以解决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摘自《习仲勋在五四运动六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84年5月4日)
五四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壮举。六十五年前,我国人民处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受尽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辱,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在那国难当头之时,中华爱国青年率先奋起,在沉沉的黑夜中,第一次燃起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火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场青年运动后来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俄国和当时的德国、匈牙利等国的革命运动的影响之下,迅速席卷全国,有力地推动并实现了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从此,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纪元!
五四运动是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由一大群具有报国热忱的青年学生所发起的。他们以天下兴亡为已任,四海为家,英勇地站在运动的前头,敢于蔑视反动势力的淫威,不怕坐牢杀头,把一切被压迫的群众团结到“反帝、反封建”的神圣斗争中来,决心变革社会,内除军阀官僚,外抗侵略强权,创造由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华。他们是勇于牺牲奋斗和创造的一代,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歌颂。他们所开创的事业,经历千辛万苦,到了1949年,终于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正是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的光荣传统,把“五四”先烈们所不能看到的建设社会主义更艰巨的事业担当起来,做最富有创造精神的新一代。
在“五四”以来的三分之二的世纪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胜利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使我们这个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当代青年正处在国家兴旺发达历史迅速前进的重要关头,“五四”先烈们所追求的是“发愤图强,振兴中华”。我们要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项全新的开拓性事业。要闯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在各条战线上去改革,去创造。如今世界的科学技术事业正在突飞猛进,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反对核竞赛、核战争的广泛斗争,也日益波澜壮阔。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在今天的形势下,意义格外重大。全国青年唯有急起直追,奋起改革,献身于宏伟的建设事业,才能无负于我们的时代,才能使我们十亿人口的社会主义祖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亚洲和世界。我们的党和人民所殷切希望于青年的正是要有这种大无畏的创造精神。只要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民族就大有希望,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必须认清历史发展潮流,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坚持正确的方向。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是最先觉悟的成份。他们的觉悟突出地表现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辨明历史发展的潮流,并自觉地为推动社会进步而献身。在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正确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党的十二大明确制定了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总目标,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而奋斗。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必须树立起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样才能象我们的英勇前驱者们一样,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和对待历史发展、社会变革以及人生历程中的种种问题,才能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真正成为新中国的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光荣建设者。
马克思在论证人民创造历史的规律时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青年们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代,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客观规律,认清我国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以自己的创造贡献于自己的时代。青年们只有把自己的理想建筑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并投身于完成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的斗争实践之中,才能够实现,才可能放出超出一般人的光采。反之,任何背离历史潮流的“个人设计”、“个人奋斗”,终归会落空、会失败。青年们决不能求助于幻想,不能指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恩赐,他们每个国家内部都有大量不可克服的困难,我们要努力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和某些管理经验,但是我们切不可认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还能给我们任何出路。未来只能属于社会主义,不能属于资本主义。因此,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改革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青年们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
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
任何时代的伟大创造,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五四运动,不但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文化运动。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具有创造精神的一代,应该是知识广博的一代。创造的过程,实际上是将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知识的过程。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是创造的向导。闭目塞听、孤陋寡闻,或单凭热情和空想的蛮干,那就根本谈不上富有创造精神了。
当今的世界,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人类不仅有能力向整个地球开战,而且能够离开地球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开发宇宙的资源。不断深入和扩大的社会生产和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产生出大量的新知识。了解、学习和使用最新知识越来越成为发展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商业、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都越来越依赖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更高水平上的结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进一步执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新形势下,人们对于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从战略上讲,青年们要跟上滚滚而来的新技术革命的潮流,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谓面向世界,就是眼界要放宽,不能只看到一国一省的情况,要纵览五洲四海,时刻关心世界各国经济技术发展的动向,及时研究、分析、吸收世界最新技术成果,迅速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所谓面向未来,就是眼光要放远,不能只看到眼前,要想到今后十几年、几十年世界可能是什么样,我国应该是什么样;不仅要明确当前的责任,而且要看到未来的责任,从今天和未来的需要出发,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真正能够担当起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我们应该有一种紧迫感,正视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看不到这种形势,忽视采取相应的对策,就可能贻误时机,在某些方面落后得更远。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个时机,采取正确的对策,就可能在社会生产的某些领域跳过传统的发展阶段,直接使用最新技术。新技术革命在全世界展开,大约是今后几十年内的事情,今天的青年正有机会赶上这个浪潮。青年们要珍惜这种历史的机遇,从现在起就及时奋起,努力学习。工业战线的青年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企业管理的知识,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努力。农业战线的青年应该积极学习和推广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先进科技成果,学会发展商品生产的本领,尽快地勤劳致富,建设我国的新农村。科学技术战线的青年既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更新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四化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科技成果,攀登新的科学技术的高峰。其他各条战线的青年,也都要把学习和本岗位的生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文化、技术素质。非常令人高兴的是,现在全国亿万青年中,已经开始出现一个学习的热潮。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学近代史、学时事、学科学、学管理学,并且把这些用于实践,用于改革,都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我们希望青年们把这种可贵的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学有所成,用有所得,不断增长科学文化之才,以成就四化建设之功。
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就要积极投身到改革的实践中去。
创造离不开实践。“五四”青年的创造精神,集中地表现于变革旧社会的革命行动。当代青年的创新精神,应当集中体现在改革一切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和办法,为推进四化建设扫除障碍、创造有利条件的实际行动之中。坐而论道地空谈创造,将一事无成。要培养创造精神,必须到实践中去,到改革中去,因为改革最需要也最能体现创造精神。
建国三十五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行的一些具体体制和办法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还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加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它自身的任何弊端和缺陷都是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的方式加以解决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