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七那路何时开始修呀? (1人在浏览)

一支叉

博士生
注册
2008-04-08
帖子
1,216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附件

  • 招标书.jpg
    招标书.jpg
    99.1 KB · 查看: 202
正常的啦 七那路线 是最好的梦想・・・
 
正在修,我昨夜梦到的
 
建成新车试验场最好不过了
 
七那路以前路边种满了树,绿树成荫,9几年把路边的树全砍了,说修路,之后就没动静了,后来又在牛屎岭剪彩,场面挺大的...现在08年都快完啦
 
有收费站?
 
这个好像是中大一个研究所中标的,貌似应该出环评报告的了。
之前,打电话问过,说还没有出。
 
QUOTE
《广东省省道那水线(S281)那霍至七迳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要本)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广东省省道那水线(S281)那霍至七迳一级公路改建工程位于广东省的西南部,省道S281(1968线)即那水公路自茂名市茂港区水东镇、坡心镇,经电白县林头镇、观珠镇和沙朗镇至那霍镇。是连接水东港与阳春市和高州市的主干道,也是茂名市经济发展的交通骨架。本线路的主要特点是经过村镇多,弯道较多,平曲线半径小,公路路面质量差,技术标准极低,多数路段属等外公路。目前日交通量已超过6600辆/昼夜,高于通过能力,阻车现象日益严重,本线段的公路急需改造。为此,广东省政府为加快茂名市经济发展的步伐,讨论决定对那水公路那霍至七迳段长57.419公里进行升级改造。

根据广东省计划委员会粤计交[1997]029号批复,同意省道原1986线(S281)七迳至那霍段,起点位于原电白县七迳镇接高水公路K0+000,终点至于那霍镇K57+419,接上原1986线,全长57.42公里。采用平面微丘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8米,其中水泥砼路面宽15米,硬路肩宽2×1.0米,土路肩宽2×0.5米,桥涵与路基同宽,桥梁设防撞烂,桥梁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该项目于1997年立项建设,地方政府开展了部分路段的征地工作,但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工程被搁置。为了筹措资金继续该项目建设,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粤办函[2004]2003号文《关于省道那水线改建项目转为经营性收费项目有关问题的复函》的精神,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省道那水线七迳至那霍公路改建项目转为经营性收费项目。后经重新分析和评价后认为,二级公路标准以满足不了该地区交通量迅速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又需要将本公路提高到一级公路标准。工程投资总估算为38271.3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666.53万元。

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可知,本项目规划道路总长度为57.419km,宽度为20m。道路改造工程占地不大,共1852亩。道路改造所在场地主要为荒地、林地,部分已填土。全线路基计价土方111.419万立方米,水泥砼路面面积90.848万平方米。本项目需要的土、砂、石,总体而言数量比较少。工程需要土石方量大于废弃土石方量,所需土石方量全部外购,没有专门的采土场和弃渣场。建设单位不会在施工地附近随意乱挖山头。



2 环境质量现状

2.1 生态环境现状

2.1.1 沿线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从本道路的起点至终点,长57.419km。工程本项目规划道路总长度为57.419km,宽度为20m。道路改造工程占地共1852亩。道路改造所在场地主要为果园、农田与林地,部分已填土,地表植被均为华南地区常见种和广布种,无珍稀植物或国家、地方保护植物。

2.1.2 植物生态环境现状

公路沿线原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已不存在。本评价对建设项目所在地植被现状进行了野外调查,并对其主要群落的代表性样方进行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的记录和分析,对群落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进行估算。共调查了项目沿线10个群落,包括水稻群落、窿缘桉群落、尾叶桉群落、荔枝+龙眼群落、细叶桉群落、城镇绿化植物群落、尾叶桉+荔枝+龙眼群落、橡胶群落、湿地松+马尾松+大叶相思群落、瓜菜复合群落。10个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变化从7.2t/ha到83.5t/ha,与南亚热带演替顶极群落的生物量(400t/ha)相比,其值相对较小。根据评价指标,窿橼桉群落、尾叶桉群落、荔枝+龙眼群落、细叶桉群落、城镇绿化植物群落、尾叶桉+荔枝+龙眼群落、橡胶群落与湿地松+马尾松+大叶相思群落八个群落为Ⅴa级;其他两个群落都为Ⅴb级,所有群落属于评价等级中最低的两个级别。可见项目所在地现状植被仍处于人为破坏后缓慢恢复的水平,由于植被的生物量较低,评价区域植被控制环境质量和改造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弱。

2.1.3 陆生动物生态环境现状

在长期和频繁的人类活动下,沿线地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达到较高的程度,沿线地区已没有大型的野生动物,现有的主要动物种类有:

(1)哺乳类:现存数量较多的哺乳类动物有大板齿鼠、褐家鼠、小家鼠、臭鼠句、普通伏翼蝠。这些动物主要分布于山坡、草地、农田、村庄、住宅及其他建筑物和树洞内。

(2)鱼类:建设项目沿线鱼塘、河流中的鱼类种类有鳊鱼、草鱼、鲢鱼、鲤、莫桑比克非鲫、青鱼、桂花鱼、鲥鱼、野鲮、赤眼鳟、黄尾鲷、卷口鱼、鲈鱼等。

(3)鸟类:在建设项目沿线见到的鸟类种类并不多,经常可见的种类有普通翠鸟、麻雀、白n_、鹎科鸟类、小白腰羽燕、鸦科鸟类及一些鸠鸽科鸟类。另外还有些家禽如鸡、鹅,鸭等。

(4)两栖类、爬行:建设项目沿线的两栖类、爬行类的主要种类包括:竹叶青、黑眶蟾蜍、沼蛙、泽蛙、虎纹蛙、斑腿泛树蛙、花狭口蛙、花姬蛙、变色树蛙、石龙子、草蜥、南方滑皮蜥、纵纹蜥虎、铁线蛇、渔游蛇、中国水蛇、眼镜蛇、银环蛇,等。

(5)昆虫类:昆虫是生物界种类极多,分布极广泛的一大类生物,在建设项目分布的昆虫亦多种多样。其主要的种类有非洲蝼蛄、车蝗、蟋蟀、球螋、美洲大蜚蠊、德国小蠊、大螳螂、黄翅大白蚁、拟黑蝉、斑点黑蝉、红斑沫蝉、水螳螂、水蝎、荔枝蝽、稻绿蝽、广椎猎蝽、斜纹夜蛾、棉铃虫、鹿子蛾、蓝点斑蝶、红粉蝶、黄斑大蚊、致倦库蚊、摇蚊属、麻蝇、家蝇、猫节头蚤、黄点虎甲、龙虱、金龟子、大刀螳、红晴、毛衣鱼等等。

2.1.4 土壤现状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植物生长的基础。项目沿线主要土壤类型有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赤红壤和耕作土壤(水稻土、菜园土和果园土)。

2.1.5沿线区域生态景观现状

博罗至深圳高速公路沿线划分有4个生态景观类型:

一、东江两岸农田低丘林木相间景观;

二、潼湖平原湿地菜稻与浅湖相间景观;

三、银瓶山自然保护区山地、丘陵葱郁林木景观;

四、南部低丘与水库库群相错景观。

2.2 水环境质量现状

拟改建道路工程沿线地表水为袂花江和罗坑水库灌渠,袂花江属饮用水功能,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Ⅲ类标准,评价区内无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在评价河段共布设了3个监测断面。选取8个水质监测项目:pH值、悬浮物(SS)、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化学需氧量(CODcr)、溶解氧(DO)、氨氮(NH3-N)、石油类。

监测结果和水质现状评价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的各河段的水质监测指标均符合相应水质功能要求的Ⅱ、Ⅲ类水质标准(SS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最严值),水质质量较好。

2.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T2.2-93)的要求以及评价工作等级,并根据沿线污染源的排放特性和周围敏感点分布情况,在评价范围内布设3个大气采样点,分别为1#:七迳镇道路改建工程起点、2#:沙琅镇、3#:那霍镇。监测项目有CO、NO2、TSP、PM10四项。

从环境空气监测结果看,本项目大气环境现状较好,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总悬浮颗粒(TSP)均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4 声环境质量现状

在沿线布设13个噪声监测点,各监测点的位置与环境敏感点大致相同。根据现场的调查监测,各测点昼间和夜间的监测结果如下:

1#七迳镇村民点、2#坡心镇村民点、3#林头镇的昼、夜间A声级及各累计百分声级均能达到4类标准;6#观珠镇、7#沙琅小学、8#沙琅镇、13#那霍镇的累计百分声级L10(即平均峰值)部分超标;4#林头镇、5#观珠中学、9#罗坑小学、10#水丰农场学校、11#那霍卫生院、12#那霍中学的A升级和各累计百分升级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因此,由以上统计结果以及对沿线各敏感点的实际勘查情况,拟改建路段沿线各村镇的声环境状况较好,但各学校、医院、农田的噪声监测值,尤其是车流量较大的时候的声级值超标情况比较严重,建议建设单位施工期间注意做好隔声措施,并加设噪声防护带。

3 环境影响评价

3.1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3.1.1 区域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道路发展要求

项目经过茂名市的城镇有七径镇、林头镇、观珠镇、沙琅镇、罗坑镇、那霍镇。因为本线路改建在2006年已经进行了规划,同时在线路方案的选定过程中,设计单位认真听取了市各相关部门及乡镇地方政府的意见,考虑尽量利用老路,改进原路线形差的特点,同时考虑选择“近城不进城、方便不干扰”的原则来处理好线路与城镇规划的关系,路线布设尽量兼顾城镇的近期发展和长远规划。

综上所述,省道那水线S281(原1986)线七径至那霍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符合茂名市市区域总体规划,与沿线城镇的发展也是协调的。

3.1.2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1、对社区经济影响

线路改建后,时间效益大大高于原有公路,为地方提供了一条更快捷、便利的交通干线,有利于沿线各行业的产品流通、有利于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带。改建公路沿线的乡镇,可以借助交通枢纽干线的优势,在公路两侧形成公路产业集中区或产业带,调整沿线的产业结构、布局,提供各类就业机会,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减轻沿线村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并使农民更加有机会接触现代的工业信息,给地方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促进商贸、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

2、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省道S281(原1986)线七径至那霍段一级公路改建作为一项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茂名市重点工程项目,它的建设一方面将直接拉动区内经济,带动沿线开发,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将大大改善区内的交通和投资环境,有利于招商引资,利用国内外资金滚动发展,推动阳春的沿线城市化建设,为沿线居民提供优雅、舒适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沿线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

3、折迁安置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没有移民,居民拆迁均已经过当地政府与村镇居民委员会协商,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并对居民住房拆迁做出了相应的补偿。

3.1.3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根据上述评价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沿线城市规划的发展,对茂名市的经济发展起促进的作用,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会有所改善。建设单位与当地政府应按有关法规、法律对被搬迁的居民进行补偿,以便给被拆迁的居民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来重建住宅。

3.2 声环境影响评价

3.2.1 施工期噪声影响评价

机械设备在施工场界周围50米范围内的噪声值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由此可见,项目施工时所产生的噪声对施工场周围50米范围内的敏感点将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夜间施工时影响更严重;对具体操作施工机械的工人,施工机械噪声对其影响较大,必须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因此,在沿线声环境敏感点附近施工时,必须采取严格措施以减轻施工对敏感点居民的影响,要求夜间不允许高强度噪声的施工机械作业,昼间施工对噪声影响较大的敏感点可设置移动声屏障等保护措施。

3.2.2 营运期交通噪声影响评价

根据预测,声敏感点的噪声值在近、中、远期均有超标,如不采用防治措施,将会对路两边的敏感点造成影响。近期林南中学、林头中学、观珠农场学、华兰小学、红星小学、谢光小学、那霍中学昼间、高峰小时和夜间均有超标(超标8.91~14.64 dB(A)),高峰、夜间时段小学已经放学,对学校的正常教学不会产生影响,但昼间噪声影响较大,建议各学校采取修建围墙、植树等措施;卞示村、新屋仔、边岭村、坡心镇、牛屎岭村、宿车村、龙记村、五人农场、排仔村、那霍圩的高峰小时超标1.45~1.64 dB(A),夜间噪声超标13.46~13.64 dB(A),受影响的主要为沿线第一排建筑的居民,影响人数约1000人;林头镇、五里营农场、华兰村夜间噪声超标7.7~8.8 dB(A),受影响的主要为沿线第一排建筑的居民,影响人数约300人。

根据对本项目沿线的影响分析结果和该道路的环境特点,建议项目超标的声环境敏感点采取的环保措施有限速、搬迁、绿化、道路路面采用低噪声路面、安装隔声屏障和对受影响的建筑物安装通风隔声窗等。通过以上减噪措施,可使各敏感点在预测近期、中期、远期均达到所属声功能区的要求。

3.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本道路的建设,在施工期和建成营运期都可对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构成影响。这种影响包括:由于工程占地而使土地使用属性发生变更所带来的影响;施工建设期间水土流失的影响;施工期和营运期对景观生态的影响等。

一、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852亩,施工过程会造成永久征地范围内的植被消失,减少植物群落的面积,引起植被生物量、净生产量和固碳放氧量的损失;

二、项目工程临时用地主要是当地村民所经营的农田、林地、以及公路绿化带等。在施工过程中这些区域上的地表植被将受到破坏,从而引发项目所在地的土壤侵蚀,影响评价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随着施工期植被的破坏,项目建设区域范围内的一些植物种类将会消失,评价区域的部分植物种类数量将会减少,从而影响到评价区域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随着施工期的结束,通过对项目建设区域影响范围的绿化建设和植被的恢复,将可弥补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损失;

三、项目建设前沿线和弃土场主要为农田、果园和山地森林等自然景观,在施工期间由于植被的破坏,沿线和弃土场将成为无植被覆盖的裸地,从而对沿线和弃土场的自然景观的连续性与美学效果会造成不利影响,但因该项目多利用旧路,沿老线路改建,对景观的影响程度会降到最小,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和植被的恢复,沿线景观将会得到逐步的恢复和改善。

四、项目建设将扰动、破坏植被面积为68.90ha,其中:水稻群落1.9ha、窿橼桉群落2.7ha、尾叶桉群落4.8ha、荔枝+龙眼群落6.5ha、细叶桉群落8.2ha、城镇绿化植物群落17ha、尾叶桉+荔枝+龙眼群落4.5ha、橡胶群落5.3ha、湿地松+马尾松+大叶相思群落8.9ha、瓜菜复合群落9.1ha。它们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共损失4217.15t和737.39t/a。生态系统的CO2固定量和氧释放量将分别减少1216.82t/a和884.99t/a。

五、运营期对陆生植被的影响主要是道路拓宽带来的植被破坏。但因本工程规模较小,永久占地面积不大,因而对植被的破坏并不严重。

六、项目建设将使原有的景观发生变化,原有的林地、农田等将消失,并增加部分人工绿化景观。若项目建设区域绿化建设能够合理安排,则可以给人以视觉美感与身心愉悦。

七、项目区域内无珍稀野生动物、无国家保护的濒危动物,因此,项目建设对陆生动物影响不大。

八、本项目建成后不会对河流水生生物、水动力、河堤安全和水土流失构成不利影响。对原有河道形态和水文条件并无改变和影响。因此项目营运期对水生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轻微;

九、项目建设将扰动、破坏植被面积为68.90ha,其中农田为11 ha,林地为46.1 ha,园地为11.8 ha。它们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共损失4217.15t和737.39t/a。生态系统的CO2固定量和氧释放量将分别减少1216.82t/a和884.99t/a。

在认真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本道路的建设和未来的建成营运,对于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3.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和建成营运期均可对沿线区域的环境空气造成一定污染。

3.4.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

拟建道路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部分为沥青混凝土。施工时直接运输已搅拌好的沥青,不设沥青搅拌站。因此,在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扬尘、粉尘。

土石方施工和施工车辆行驶会引起尘土飞扬,使附近的总悬浮颗粒物可能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此,施工现场和便道应及时洒水,防止扬尘对空气的污染。此外,石灰、水泥等粉状材料的运输或堆放应有遮盖,防止散落和飞扬。

3.4.2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

从预测结果中可看出,本项目营运期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物不会对道路两侧约100米范围内会产生大的影响,在下风向随着距路边的距离增加,污染物浓度迅速降低。一般在距路边线100米的范围内,降低较快。

有风情况下,近期(2009年)道路200m内的NOX小时平均浓度全部达标;中、远期(2015、2021年)道路中心线10~25m范围内的NOX浓度较高,超过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在距路面中线25m以外区域,NOX浓度能达到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CO小时平均浓度,道路200米内完全能达到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静风条件下,近、中期(2009、2015年)道路中心线5~25m范围内的NOX浓度较高,超过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在距路面中线25m以外区域,NOX浓度能达到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到远期(2021年)道路中心线50m范围内的NOX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75m以外区域NOX浓度能达到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CO小时平均浓度,道路200米内完全能达到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3.4.3 汽车尾气影响

未来在道路两侧区域的建设中,必须考虑交通车辆尾气废气对于人群健康的影响。

1.首先,大力建设道路两侧绿化带。遵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的精神,在路基建设完毕之后立即着手进行道路两侧的绿化工作,尽快形成依托道路的乔、灌、草立体式绿化带,并且尽量将两侧绿化带的宽度扩展到单侧10m以上,将路面区域与两旁隔开一定的距离。同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广东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确保道路两侧不准建筑区的纵深。这样,从本评价的结果看,就可以基本保证营运各时期道路交通车辆尾气废气不对两侧人群聚居地造成污染;

2.在道路两侧未来地建设规划中,应当将敏感建筑或需要特别保护的人群安置点(学校教学楼、养老院、医院、疗养地等)规划于远离路基区域,靠近路基处可规划相对不敏感的建筑物;

3.4.4 大气环境影响小结

总体而言,本道路在未来营运各时期,道路交通车辆尾气废气对于沿线两侧区域的影响不大。道路沿线区域目前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尚有相当大的环境容量。

在营运远期、高峰小时及最不利的扩散条件下,汽车尾气中的NO2超标范围只是扩展到道路中心线两侧25m以内,即距离道路边缘40m左右的地方。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道路两侧区域的绿化建设,同时严格遵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控制公路两侧用地,维护好路产路权。同时,在未来道路两侧地区的发展中,重视对汽车尾气废气污染的防治,做好整体规划,则本道路在营运期对于沿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3.5 水环境影响评价

3.5.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

道路建设施工期对水环境造成影响主要原因通常是管理不善,本项目建设如能加强各个施工点的管理,特别是3个桥梁建设点和施工宿营地的管理,注意文明施工,快速施工,落实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就一定能缓解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

3.5.2 营运期水环境影响

公路营运期对沿线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道路桥涵工程对排洪排涝和农田水利排灌系统的影响,二是公路沿线辅助设施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三是路面径流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由于本工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项目的建设对泄洪和灌溉的影响较小。

本项目设置一个收费站(K9附近),由分析可知,收费站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小,可考虑通过化粪池处理后,引入周围农田作浇灌用水。在此情况下,收费站排放的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其他辅助设施几乎不产生污水,因此不会对附近水环境造成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河段水质现状良好,公路沿线桥梁产生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较小。在最大日降雨情形和河流年平均流量情况下,稀释作用较强,在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与原河流水体混合作用,叠加桥面径流影响后沙琅至观珠河段和观珠至七径河段的CODCr、BOD5、石油类和SS污染物浓度分布均满足相应的水质标准要求。因此,桥面径流对袂花江的影响较小。因此,路面径流的污染雨水一般不会对沿线的鱼塘等养殖业产生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在刚开始营运的2009年,沿线所有跨越水域发生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的概率为0.00067次/年,主要河流(跨径>20m的中桥及大桥附近发生的概率为0.00011次/年。从发生概率来看,在沿线各跨河处发生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极小。

尽管本项目因化学危险品运输发生水污染事故的风险概率很小,但是化学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因重大交通事故而引发水体污染事故还是有可能发生,且一旦发生上述事故,将可能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因此交通管理部门任何时候都必须严格进行化学危险品的运输管理,严禁运载有毒有害危险物品的车辆经过三甲河、乔连河上本公路通过的桥梁,将事故风险发生率降低至最小,确保沿途水环境的安全。

3.5.3 水环境影响小结

本道路在营运期间,所产生的污水、废水主要有:暴雨所产生的桥面雨污水、管理机构和员工的日常生活污水、服务区乘客所产生的污水以及服务区日常运作所产生的废水等。

(1)就本项目而言,由于沿线均为农村地区,有广大的田野、山林和坡地,因此,未来由人类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各类污水、废水都有广阔的出路。只要将污水、废水加以收集,并予以适当的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后,即可用于山林、绿地的浇灌。本项目管理区、服务区所产生的污水、废水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2)由于服务区远离东江干流和水库库区,因此,未来营运期间,服务区的污水、废水对于沿线的地表水水质不会造成影响;

(3)本项目未来建设时期,施工营地的布设应重视对地表水环境的保护,营地选址要避开沿线重要的地表水体,施工废水、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必须贮存在收集池内,经过简易的物化+生化处理后,用于农田、果园、林地的灌溉,严禁直接排放入地表水体之中;

(4)本项目桥面所产生的雨污水,在正常营运状态下其污染物含量很低,也不含有高毒性的污染物,因而对于沿线地表水体的水质影响不大。只需要对敏感段的桥面(路面)采取雨污水防治措施,将桥面(路面)雨水引至两侧远离河道(水库)的区域排放,即可消除其对地表水水质的污染;

(5)在营运期间,若在桥梁或接近水库的路段上发生交通事故,则泄漏的各类化学危险品对附近地表水体会构成很大威胁。因此,在跨越、经过地表水体的敏感路段上,必须重视对环境风险的防范,健全防范措施,确保水体安全。

总体而言,公路建设项目不是一个污染型的建设项目,除建设施工阶段对作业区的地表水体产生暂时性、局部性的影响外,在营运期间对于地表水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风险事故的影响上。只要从法律法规、路桥工程设施、道路营运管理方面落实风险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则营运期间,本道路对于东江干流及沿线众多水库等地表水体的影响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3.7 环境风险评价

1、运输风险事故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在刚开始营运的2009年,沿线所有跨越水域发生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的概率为0.00067次/年,主要河流(跨径>20m的中桥及大桥附近发生的概率为0.00011次/年。从发生概率来看,在沿线各跨河处发生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极小。

交通事故的严重和危害程度差别很大,一般来说,交通事故中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占大多数,重大事故和特大恶性事故所占比例很小。据统计,重大、特大交通事故约占交通事故的30%左右。因此,就危险化学品的交通事故而言,出于交通事故引起的爆炸、火灾等事故在公路跨江河桥段发生事故的概率甚小,其脱离路面掉入江河中的可能性更低。但根据概率论的原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不为零,这种小概率事件还是有可能发生,亦即危险化学运输车辆在省道S281线上万一出现交通事故而严重污染环境,如有毒气体的扩散或有害化学品泄漏进入沿线水系等的可能性仍存在。

因此,为防止危险化学品运输的污染风险,各部门对该路段的水质安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按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来实施各项预防和应急防范措施。即从工程设计、监控及管理等多方面降低该类事故的发生几率,同时制定和实施应急措施计划,把事故发生后对水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2、环保措施得不到落实导致的环境风险

本项目最大的、全面而系统的环境风险就是环保措施得不到落实的风险。若其得不到落实,或者虽然落实但仅仅是做做样子,都可能引发不良的甚至是严重的环境影响。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必须做到的环保措施,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本报告建议的一些环保措施,是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职责和义务。

3、对袂花江流域的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

作为一条重要公路,若有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辆经过,对沿线水体造成危害的概率为10-5次/年,一旦造成危害其后果将十分严重,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将十分严重。考虑到有毒有害液体的扩散半径约为70m,而且扩散时间约为42分钟,当其发生事故时,在部分路段其扩散时间和距离能保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但是在有些路段如K6+030等处,道路直接位于河流的旁侧或上方,这样,一旦发生事故,实际上将没有时间及时处理,对水体的危害程度将加剧。

在河流上发生危险品、油品泄漏事故,其影响有一定的时间性,因而其处理处置相对容易,善后工作不太复杂。关键在于及时发现,迅速作出反应,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封闭取水口;同时,沿岸密切监视,加强监测,让污染带顺利通过,则事故影响在不长的时间内是能够消除的。

为确保危险品运输安全,要从法律法规上、日常监督管理环节上下功夫。完善交通标志,约束驾驶员,规范上路车辆的安全行驶,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对一些剧毒性化学品运输要采取必要的专门安全防护措施。

通过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加强敏感路段上的安全防护措施建设,本道路在营运期间的环境风险事故是能够得到有效遏制的。道路在营运期的环境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4、边坡稳定性风险评价

边坡指具有倾斜坡面的岩土体,由于边坡表面倾斜,在岩土体自重及其它外力作用下,整个岩土体都有从高处向低处滑动的趋势。边坡丧失其原有稳定性,一部分岩土体相对另一部分岩土体发生滑动的现象称为滑坡。本项目应严格执行护坡措施,以保证设计边坡的稳定性,防止滑坡造成人员伤亡等恶性事件。

3.8 水土保持

一、本工程线路途经七迳镇、坡心镇、林头镇、观珠镇和沙朗镇、至那霍镇,项目区主要河流为袂花江。电白县植被覆盖率达80%,森林覆盖率为48.4%。袂花江上游属山区,地势陡峻;中游为狭长形冲积沃土;下游为平原,地势低洼。由于上游暴雨大,水土流失较严重,中下游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较好。

二、本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130.69 hm2,工程建设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面积为19.97 hm2,其中18.97 hm2需缴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预测期内可能产生土壤流失总量为6.16万t,其中扰动原地貌可能新增土壤流失量6.06万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8.4%。。由于工程建设开挖、占用等,原地貌及植被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其水土保持功能减弱。

三、除了主体工程已列水土保持工程量外,经计算,本项目新增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工程量有:(1)工程措施:全面整地7.5hm2、穴状整地1335个,排水沟土方开挖1136m3、浆砌石方322m3,泥浆池土方开挖1855m3;(2)植物措施:护坡草皮0.02hm2,散播草籽1.5hm2,栽植灌木890株、栽植乔木445株;(3)临时工程:编织土袋临时拦挡3761m3,塑料薄膜敷设8.6hm2。

四、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费用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施工临时工程、独立费用及基本预备费用五部分构成。本方案水土保持总投资为462.92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列水保投资为376.20万元,本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投资为86.72万元。

五、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可以实现:(1)扰动土地治理率:本工程施工区扰动原地貌面积为130.69hm2,均得到有效治理;(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除公路硬化路面外,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达19.22hm2,全部采取了水保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100%;(3)拦渣率:本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提前采用编织土袋临时挡墙,公路建设区弃土石方及时集中堆放至弃渣场,弃渣场周边将采用浆砌石挡墙及草皮护坡,各项水土保持方案能及时起到拦渣作用,拦渣率达到100%;(4)水土流失控制比:在施工期间,几乎100%的开挖、裸露面积得到有效的防护。完工后的水土流失侵蚀模数目标值为500 t/km2.a,方案实施后实际控制值为500 t/km2.a,方案水土流失控制比达1.0;(5)林草植被覆盖率:本工程项目建设区面积130.69hm2,除公路硬化路面外空闲地面积达19.22hm2,项目完工后绿化面积9.37hm2,林草植被覆盖率达48.75%;(6)植被恢复系数:本工程可绿化面积为9.37hm2,,空闲、裸露地植被恢复率达100%,减少了工程建设对项目区的影响,有利于当地环境质量的改善。

六、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本工程的布局是合理的,不存在制约工程的因素。由于项目区得天独厚的水热条件,对项目建设引起的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通过水保措施后可以得到恢复。

4 线路改线方案合理性分析

省道那水线S281(原1986线)那霍至七径段改建工程主要对原道路进行了三处主要的改建工程:七迳镇起始路段、林头镇路段、沙琅镇路段。该项目方案的选择,经纸上定线,征询阳江市政府及交通、规划、水利等部门的意见,经多次修改比选和现场核实后确定的。

(1)七迳镇起始路段:道路原线经过沙罗、七迳镇等村民点,改建后始于七迳镇高水公路K0+000分线,在北面水稻田出开辟一条新路,于新屋仔K1+900接旧线。改线后绕开居民点,缩短了路线,但需拆迁部分房屋,建设单位需做好安置工作。

(2)林头镇路段:道路原线经过林头镇,改建后于大房村K14+800.00分线,在南面开辟一条新路,于单竹脚村K17+000.00接旧线。改线后绕开林头镇居民点、林头卫生院等敏感点及农田保护区,缩短了路线。

(3)沙琅镇路段:道路原线经过沙琅镇,改建后于西门村K44+600.00分线,在西面开辟一条新路,于K44+900.00接旧线。改线后绕开沙琅镇居民点、沙琅小学等敏感点,缩短了路线。

综上所述,三处改线工程均绕开了敏感点、缩短了路线,比起原道路路线有较大优势。因此,建议进一步与地方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做好居民拆迁和安置等工作。

5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表明,拟改建公路沿线公众对公路的改建抱有良好的愿望。虽然拟改建项目的建设和营运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大多数群众相信该公路的改建将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有关单位在设计规划、建设营运过程中,应尽可能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地方解决劳动力问题。

另外,大多数公众认为拟改建公路建设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太大的影响,可见群众对项目的环保可靠性相当信任。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为公路改建和营运过程产生的废气、灰尘和噪声对生活健康的影响。

项目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只要贯彻文明施工计划,针对各种环境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予以监督落实,就一定会妥善解决好沿线居民所关心的占用土地、拆迁、环境污染、行洪及其他影响问题,使本道路的建设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顺利实施。

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本道路全长62.23公里,沿线所经区域高度变化大、地形地貌众多。线路跨越鉴江干流袂花江,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复杂多样,故施工期的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针对本道路沿线区域中的敏感地段及其各自特点,本节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有水土保持、施工期景观保护、大气环境、声环境、地表水环境的保护等等。并对施工结束后的现场恢复提出了原则要求。

只要这些措施得到认真的落实,则本道路在施工建设期间对沿线区域的环境影响就可以限定在可接受范围。施工区段、取土场、弃渣场的水土流失可得到有效的控制,江河水质不会受到影响,邻近村庄、社区的正常生产生活也不会受到很大干扰。施工结束以后,受影响区域的环境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得到恢复。

本道路建设工程建设费用估算总金额为382713万元,其中的环境保护投资合计为236.6万元,占总预算经费的0.62%。环境治理投资费用含环保绿化投资112.68万元,新增水土保持投资32.61万元,减噪措施费用79.6万元及环境监测费用11.73万元;植被破坏造成的固碳放氧效益损失为86.68万元/年,绿化产生的固碳放氧效益为67.76万元/年,则绿化损益为18.92万元。

从环境状况相类似的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投资情况看,本道路的环境保护投资预算是合理的。首先,主要投资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符合本道路的环境影响特点;其次,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恰当,从目前部分投资使用后的效果看,该项投资费用能够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环保投资占总投资额度在5%左右属比较适宜,既可以满足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要求,又不致于冲击整个投资预算计划。

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广东省省道那水线(S281)那霍至七迳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是我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的第四纵线的南段,其主要作用是分流上述两条高速公路从江西、湖南通往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交通流量。本道路的建设,是我省高速公路网络建设规划的具体实施,是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网的需要;本道路的建设,是深圳市港口货物集疏运以及疏导港口交通的需要,对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施“泛珠三角”经济圈发展战略,以及缓解沿线地区的交通压力、促进沿线经济增长,带动粤北山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道路的建设,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项目投资总估算为38271.3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666.53万元,为收费偿还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结果表明,省道那水线S281(原1986线)那霍至七径段改建工程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在正常情况下,内部收益率为14.28%,大于10%的社会折现率;效益费用比为1.61,大于1;净现值累计为21280.31万元,大于零;投资回收期为18.1年。说明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是良好的。

敏感性分析在费用上浮10%,而效益下降10%的不利情况下内部收益率仍达10%,说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本项目从国民经济的角度看来是可行的。

根据环境经济损失不完全统计计算,省道那水线S281(原1986线)那霍至七径段改建工程将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为1009.05万元/年,以及施工期间的土壤流失损害费用136.05万元,农业损失为213.28万元/年。

综上所述,本项目会带来一定的环境经济损失和农业损失,但总体来说,省道那水线S281(原1986线)那霍至七径段改建工程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本项目的建设和营运,既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其环境经济效益也很理想。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的角度考察,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8 综合结论

广东省省道那水线(S281)那霍至七迳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是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体系中的第四纵线,是沟通香港、澳门与湖南、江西的又一条重要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完成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对于增强深圳、香港、东莞的经济辐射作用,促进粤港湘赣等地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公路的建设,符合广东省交通建设规划,符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沿线的地方规划相协调,顺应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它的建设是合法的。

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农业环境、水土保持、环境风险、放射性环境影响等各个方面考察,本项目在施工建设及建成营运期间,对于周围环境虽然具有一定影响,但是,在采取了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各种环境影响都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对沿线区域的环境质量造成明显的降低。

本项目的建设,得到了沿线群众和有关单位、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从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的角度看,本项目的建设都是合理的。

在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本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QUOTE
综合结论

广东省省道那水线(S281)那霍至七迳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是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体系中的第四纵线,是沟通香港、澳门与湖南、江西的又一条重要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完成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对于增强深圳、香港、东莞的经济辐射作用,促进粤港湘赣等地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公路的建设,符合广东省交通建设规划,符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沿线的地方规划相协调,顺应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它的建设是合法的。

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农业环境、水土保持、环境风险、放射性环境影响等各个方面考察,本项目在施工建设及建成营运期间,对于周围环境虽然具有一定影响,但是,在采取了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各种环境影响都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对沿线区域的环境质量造成明显的降低。

本项目的建设,得到了沿线群众和有关单位、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从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的角度看,本项目的建设都是合理的

在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本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QUOTE
2.1.5沿线区域生态景观现状

博罗至深圳高速公路沿线划分有4个生态景观类型:

一、东江两岸农田低丘林木相间景观;

二、潼湖平原湿地菜稻与浅湖相间景观;

三、银瓶山自然保护区山地、丘陵葱郁林木景观;

四、南部低丘与水库库群相错景观。.......

4 线路改线方案合理性分析

省道那水线S281(原1986线)那霍至七径段改建工程主要对原道路进行了三处主要的改建工程:七迳镇起始路段、林头镇路段、沙琅镇路段。该项目方案的选择,经纸上定线,征询阳江市政府及交通、规划、水利等部门的意见,经多次修改比选和现场核实后确定的。
......
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广东省省道那水线(S281)那霍至七迳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是我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的第四纵线的南段,其主要作用是分流上述两条高速公路从江西、湖南通往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交通流量。本道路的建设,是我省高速公路网络建设规划的具体实施,是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网的需要;本道路的建设,是深圳市港口货物集疏运以及疏导港口交通的需要,对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施“泛珠三角”经济圈发展战略,以及缓解沿线地区的交通压力、促进沿线经济增长,带动粤北山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道路的建设,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


8 综合结论

广东省省道那水线(S281)那霍至七迳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是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体系中的第四纵线,是沟通香港、澳门与湖南、江西的又一条重要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完成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对于增强深圳、香港、东莞的经济辐射作用,促进粤港湘赣等地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份报告...
 
QUOTE(水东墟仔 @ 2008年12月23日 Tuesday, 04:08 PM)
七那公路,已经拿了11拿了,还不见修
[snapback]2617359[/snapback]​


还没有七拿,才搡(三)拿
ku.gif
 
QUOTE(titto @ 2008年12月22日 Monday, 05:39 PM)
这份报告...
[snapback]2616013[/snapback]​


所谓的大学就是这样了,项目老师搞下来,学生做。
学生乱作了,老师也不仔细看,这些环评报告基本都模式化了。

不过出现这个错误,也太不专业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