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主题:我们这一代真命苦出生在80年代的人命真苦呀!(转贴 (1人在浏览)

草根阶层

小学一年级
注册
2007-06-15
帖子
149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我们这一代真命苦出生在80年代的人命真苦呀!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
  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
  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
  当我们不到结婚的年龄的时候骑单车就能娶媳妇;
  当我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没有洋房汽车娶不了媳妇;
  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心的;
  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金的;
  当我们没找工作的时候,小学生也能当领导的;
  当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也只能洗厕所的;
  当我们没生娃的时候,别人是可以生一串的;
当我们要生娃的时候,谁都不许生多个的。
 试问:我们这一代到底招谁惹谁了???
 
在别的地主已看N次了
 
QUOTE(森奇 @ 2007年11月02日 Friday, 11:23 PM)
在别的地主已看N次了
[snapback]1992507[/snapback]​


我写明是转贴呀
 
确实..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


我们只有能做的... 是把握自己`
 
生于七十年代末,却是个尴尬的年月:80年代的人觉得和我有代沟,70年代前半截的人又觉得我太稚嫩。


  这是最后一个纯真年代:最后一茬为暗恋而脸红心跳却不知道性为何物的人;最后一茬知道各种信纸折法喜欢写信却就是写不出我爱你的人;最后一茬家长体罚还属平常不会喊家庭虐待的人;最后一茬会唱“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的人;最后一茬看过《木棉袈裟》《自古英雄出少年》然后在真功夫的世界里畅想的人。


  孟庭苇是我们后七十年代的标记,她在歌坛的七年,正好是我初一到大一。大二时我在上海的虹口体育场看了她的演唱会。我忘情的唱啊喊啊,直到泪流满面,旁边的小妹妹很是惊讶。她们不知道,我在悼念我的中学时代,在这演唱会之后,我埋葬了她的歌,埋葬了我的纯真年代。


  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要助人为乐,于是我们穿着校服戴着红领巾去老干之家搞卫生、去福利院做慰问、一天到晚学赖宁。说实在的,我不喜欢他,那时光学他就耗了好多时间和笔墨,但我从头到尾就觉得他不理智,自己死得不值还害惨了我们。不过天地良心,我是个十足的好学生,自然也是很热烈的响应老师号召的,于是有段时间就天天一早到学校做好事,修坏桌椅啦什么的,可是从来就没人知道是我做的,结果郁郁而终(是终止的终)。老师还以为是另外一个乖巧的女生干的,此女生帮楼下的老爷爷奶奶扫了扫地就被宣扬成尽心尽力帮助孤寡老人的模范,上电视又在学校做报告。更可笑的是,后来我才知道,人家不是孤寡老人,只是儿女不在身边而已。从那开始,我隐隐约约的知道,很多好事是三分真实加七分夸大。只是没想到长大之后,真正的好人好事就象濒临绝种的动物和稀世珍宝一样,而欺诈、贪婪、自私就象蟑螂一样普遍,于是我们这些受单纯道德熏陶的人就成了被欺骗的一代。


  中学时开始流行校园民谣。我主持的校广播台一天到晚放《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吼歌,从广播室听出去,一校的男生跟着扯着嗓子吼,蔚为壮观。现在看来,是青少年性压抑的表现,懵懂少年,只能通过唱歌、追星来派遣、安放自己的青涩心事。如今的追星族也多是少年人,只是比我们那年代直接多也有钱多了。那时我那贴满明星贴纸的抄歌本,一到课间就被同学传来传去,而那时的流行歌现在已经成了怀旧经典,而不久前还在大学壮志满怀的我们,转眼也开始怀旧了。原来每一首歌


  都有它的年代烙印的,我们看不懂F4、Twins,正如别人看不懂我们。当然,也有些长青树,如周华健。我们都长大了,他还在那唱着笑着,从我们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十几年过去了,他没有变,我们变了。


  那时还流行抄格言,人人都动不动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挂在嘴边,但其实都中规中矩的走在考试的路上,谁也没敢出格。踩着80年代文化思潮的尾巴,我们中不少纯粹的文学少年。我在摘抄了几本《金砖集》,喻其意为书是铺筑人生路的金砖,只是没多久畅销书和通俗漫画就大行其道。北岛、海子、三毛、席慕容,就象他们的名字和姓氏一样,孤远地流浪在记忆的边缘。


  千军万马冲进大学后,我们这些后七十年代的人,虽然没有沦为扩招,却也从小时候梦想的天之骄子一下降为下里巴人,于是跟着人流去夜校、跟着市场去考证、跟着失望去面试、跟着痛心去诅咒。不少人在中学时誓言旦旦说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却还没来得及在学校的温室里爱一场就滑进了社会。爱情,没了少年的憧憬,却又不甘心成年的务实。这是个尴尬的年纪:我们虽然长大了,却还没有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没有权也没有钱。也许过个十年,我们的境界和语调又不一样。但如果那时还是混得灰头会脸,那估计是声音都不想发了。


  后七十年代的人,生于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光芒下,出现了最早一批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就象我们的出生一样,带着光芒与孤独,走在尴尬的时代罅缝里。
 
网友杜乔:迷惘的一代
--------------------------------------------------------------------------------
http://news.tom.com 2003年09月24日23时35分来源:Tom 文化



我是七五年出生的,应该说还是文化大革命的时代,我们全家插队在农村,可惜那时我还太小在农村的记忆已经很少了,只是记的大家吃的食堂和对面的托儿所。


  后来到四五岁的时候我就跟着父母又调回城市里,没多久就上学了,以后就开始迷惘了。


  上学时我的成绩很好,但我是很另类的学生。自己也觉得读书有一套,上课只听十分钟(这十分钟是每节课的精华所在,新知识其实就讲这么多时间,剩下的都是练习而已),下面就开始做上节课老师的作业,这样以此类推,到放学我就没多少作业了。我觉的这办法不错,可老师没人会同意。中国的教育制度就是要培养奴才。让你没完没了的做作业,一遍,二遍,三遍-------,直到你麻木,直到你一看前半题就知道答案。六年制小学又是我碰到的,上了二年五年制,到第三年却成了六年制,结果有一个学期有很多东西都已经学过了。浪费时间!我一向认为小学五年都已经是很长了,不用说六年,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到了中学,那时很吃香的是中专,要成绩很好很好才能录取,而且是先填中专再填重点高中。结果等中专毕业发现时代变了,中专生不吃香了,最起码也要大专。看着成绩本来不如自己的一个个去读大学了,才知道原来这些年来成绩白好了。最痛苦的是一直以来的学校包分配到我们这代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很好的双向选择。可惜只有单位选我,没有我选单位。再看成绩不如我的一个个靠着好父母都找了好单位。没办法,我只能“入乡随俗”找关系,总算也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单位。


  到了社会,我又发现学校学的全是假的。老师要我们学雷锋,学张海迪,学赖宁等等,要以诚待人,却发现原来社会是如此的复杂,做人是最难。老师说知识就是财富,可社会上有钱的全没多少文化,有学历的全在给没文化人打工,也不知是谁对谁错。老师说钱不是万能的,可最实在的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老师叫我们要谦让,可你谦让了别人以为你好欺负。老师要我们努力工作,可我发现多做的人还不如少做的人,因为多做了多错,还不如不做。老师说要别人相信你,你首先要相信别人,可我太相信人了,结果别人背后踢了还不知道。


  唉,唉,唉!太多了,我看不懂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不知道有谁能帮我解释这些问题,打开我心中的结,我在这先谢了。因为我们生活在发展的时代,而发展实在是太快了,以致书本来不及更换(最经典的是政治经济学上讲的是计划经济如何之好,可惜实际上已发展为市场经济了,结果老师没讲这课),老师的观念来不及更换,连我的思想也来不更换,所以我们这代注定是迷惘的一代,只能靠自己慢慢的摸索人生真理了。杜乔
 
QUOTE(楼顶有人 @ 2007年11月03日 Saturday, 02:13 AM)
生于七十年代末,却是个尴尬的年月:80年代的人觉得和我有代沟,70年代前半截的人又觉得我太稚嫩。  这是最后一个纯真年代:最后一茬为暗恋而脸红心跳却不知道性为何物的人;最后一茬知道各种信纸折法喜欢写信却就是写不出我爱你的人;最后一茬家长体罚还属平常不会喊家庭虐待的人;最后一茬会唱“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的人;最后一茬看过《木棉袈裟》《自古英雄出少年》然后在真功夫的世界里畅想的人。
  孟庭苇是我们后七十年代的标记,她在歌坛的七年,正好是我初一到大一。大二时我在上海的虹口体育场看了她的演唱会。我忘情的唱啊喊啊,直到泪流满面,旁边的小妹妹很是惊讶。她们不知道,我在悼念我的中学时代,在这演唱会之后,我埋葬了她的歌,埋葬了我的纯真年代。
  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要助人为乐,于是我们穿着校服戴着红领巾去老干之家搞卫生、去福利院做慰问、一天到晚学赖宁。说实在的,我不喜欢他,那时光学他就耗了好多时间和笔墨,但我从头到尾就觉得他不理智,自己死得不值还害惨了我们。不过天地良心,我是个十足的好学生,自然也是很热烈的响应老师号召的,于是有段时间就天天一早到学校做好事,修坏桌椅啦什么的,可是从来就没人知道是我做的,结果郁郁而终(是终止的终)。老师还以为是另外一个乖巧的女生干的,此女生帮楼下的老爷爷奶奶扫了扫地就被宣扬成尽心尽力帮助孤寡老人的模范,上电视又在学校做报告。更可笑的是,后来我才知道,人家不是孤寡老人,只是儿女不在身边而已。从那开始,我隐隐约约的知道,很多好事是三分真实加七分夸大。只是没想到长大之后,真正的好人好事就象濒临绝种的动物和稀世珍宝一样,而欺诈、贪婪、自私就象蟑螂一样普遍,于是我们这些受单纯道德熏陶的人就成了被欺骗的一代。
  中学时开始流行校园民谣。我主持的校广播台一天到晚放《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吼歌,从广播室听出去,一校的男生跟着扯着嗓子吼,蔚为壮观。现在看来,是青少年性压抑的表现,懵懂少年,只能通过唱歌、追星来派遣、安放自己的青涩心事。如今的追星族也多是少年人,只是比我们那年代直接多也有钱多了。那时我那贴满明星贴纸的抄歌本,一到课间就被同学传来传去,而那时的流行歌现在已经成了怀旧经典,而不久前还在大学壮志满怀的我们,转眼也开始怀旧了。原来每一首歌
  都有它的年代烙印的,我们看不懂F4、Twins,正如别人看不懂我们。当然,也有些长青树,如周华健。我们都长大了,他还在那唱着笑着,从我们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十几年过去了,他没有变,我们变了。
  那时还流行抄格言,人人都动不动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挂在嘴边,但其实都中规中矩的走在考试的路上,谁也没敢出格。踩着80年代文化思潮的尾巴,我们中不少纯粹的文学少年。我在摘抄了几本《金砖集》,喻其意为书是铺筑人生路的金砖,只是没多久畅销书和通俗漫画就大行其道。北岛、海子、三毛、席慕容,就象他们的名字和姓氏一样,孤远地流浪在记忆的边缘。
  千军万马冲进大学后,我们这些后七十年代的人,虽然没有沦为扩招,却也从小时候梦想的天之骄子一下降为下里巴人,于是跟着人流去夜校、跟着市场去考证、跟着失望去面试、跟着痛心去诅咒。不少人在中学时誓言旦旦说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却还没来得及在学校的温室里爱一场就滑进了社会。爱情,没了少年的憧憬,却又不甘心成年的务实。这是个尴尬的年纪:我们虽然长大了,却还没有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没有权也没有钱。也许过个十年,我们的境界和语调又不一样。但如果那时还是混得灰头会脸,那估计是声音都不想发了。
  后七十年代的人,生于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光芒下,出现了最早一批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就象我们的出生一样,带着光芒与孤独,走在尴尬的时代罅缝里。
[snapback]1992676[/snapback]​



深有感触~
有同感
一中那几个高音喇叭有我的回音
曾试过去当主持人,呵呵
虽然失败了,但还是值得珍惜

听着<同桌的你>,趴在教室外的阳台上看着暗恋的女孩走向宿舍的背影....
 
纯真年代在70.疯狂年代在80.无知年代在90.而幸福的年代却到21世纪才开始
 
苦是不论年代的。只要你穷。在那个年代你都是苦的。
 
不要埋怨任何人、任何事,唯一应承认自己还做得不够。
 
QUOTE(奶茶-王子 @ 2007年11月03日 Saturday, 02:01 AM)
http://0668.cc/index.php?showtopic=88644
里面的歌词是我自己好喜欢的。80年后真的是很迷茫的一代`
[snapback]1992667[/snapback]​



face3.gif

这首歌不错!
 
面对现实总是很痛苦的
 
缓和额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