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mentid=166573]水东土著―鹩哥寨
鹩哥寨位于沙院镇海尾村委会。
据历史记载,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年)起至明末崇祯15年(公元1642年),福建省莆田、晋江、闽县、福州等地的汉族人纷纷举家迁入电白县居住,成为电白县汉族人的重要一部分。其中,崇祯15年,即公元1642年由杨天锡(道士)率领的24姓、48户、72人入居鹩哥寨,为人数最多的一批。
公元1642年,明朝气数已尽,清兵即将入关,福建沿海战乱四起,民不聊生,杨天锡率漳州、莆田等地24姓72人乘船南下,另找居住地方。
他们到了水东湾,杨天锡看到这里的风景如画,感到环境与福建沿海差不多,像回到家乡一样,便叫乡亲们下船上岸,爬上遵兴堡鹩阁山。他站在山顶上,面朝南方,一览众山小,远处茫茫大海,晏镜岭像一面大旗,在波涛中飘荡;脚下鹩阁山东南西三面环水,北面山连着山,周围有大片可耕土地,海里可捕鱼……他心中暗想,这山是风水宝地。他给乡亲们说,这就是他们要找的最好的居住地方。从此他们就成为鹩阁山的新移民。
他们开荒种地,下海打鱼,生活过得十分红火。但是,好景不长,当地人眼红,说鹩阁山风水好,要强夺山寨,发生了一场争夺战。当地人,人多势众,团团围住山寨,像黄蜂一样,日夜进攻,设的是“黄蜂阵”。鹩阁山人,势单力薄,紧闭山门,又逸待劳,选择有利时机,派出人马突然袭击对方,然后马上撤回山寨,设的是“鹩哥阵”。经过反复较量,黄蜂阵被鹩哥阵打败,鹩阁山人获胜,保住山寨,从此,鹩阁山改名为“鹩哥寨”。
鹩哥寨人,安居乐业,人丁兴旺,发展迅速。杨天锡道士到处看风水,为鹩哥寨人寻找新的居住地方。他们陆续分散到电白的沙院、小良、南海、陈村、七迳、坡心、林头、霞洞、旦场和茂南、吴川等地居住,繁衍后代。
三代之后,48族人集中鹩哥寨,商议建“福兴庙”。“福”即福建之意,“兴”即遵兴堡地名简称。庙正门上书“福兴庙”,左门上书“福兴乡学”,右门上书“福兴祖祠”。规定每年农历5月13日和冬至前一日为祭祀祖宗之日。每逢此日,各地人纷纷涌来,人山人海,香火正旺,体现他们的凝聚力和祖先的传统文化。福兴庙在“文革”中被破坏,1995年在原址原样重建。
经文物工作者考证,鹩哥寨岭上,面积15100平方米,散布有大量自汉代至明代陶片,说明此处很早已有人类居住,是一处生活遗址。2000年,电白县人民政府把鹩哥寨遗址列入电白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它的历史提供条件。
鹩哥寨位于沙院镇海尾村委会。
据历史记载,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年)起至明末崇祯15年(公元1642年),福建省莆田、晋江、闽县、福州等地的汉族人纷纷举家迁入电白县居住,成为电白县汉族人的重要一部分。其中,崇祯15年,即公元1642年由杨天锡(道士)率领的24姓、48户、72人入居鹩哥寨,为人数最多的一批。
公元1642年,明朝气数已尽,清兵即将入关,福建沿海战乱四起,民不聊生,杨天锡率漳州、莆田等地24姓72人乘船南下,另找居住地方。
他们到了水东湾,杨天锡看到这里的风景如画,感到环境与福建沿海差不多,像回到家乡一样,便叫乡亲们下船上岸,爬上遵兴堡鹩阁山。他站在山顶上,面朝南方,一览众山小,远处茫茫大海,晏镜岭像一面大旗,在波涛中飘荡;脚下鹩阁山东南西三面环水,北面山连着山,周围有大片可耕土地,海里可捕鱼……他心中暗想,这山是风水宝地。他给乡亲们说,这就是他们要找的最好的居住地方。从此他们就成为鹩阁山的新移民。
他们开荒种地,下海打鱼,生活过得十分红火。但是,好景不长,当地人眼红,说鹩阁山风水好,要强夺山寨,发生了一场争夺战。当地人,人多势众,团团围住山寨,像黄蜂一样,日夜进攻,设的是“黄蜂阵”。鹩阁山人,势单力薄,紧闭山门,又逸待劳,选择有利时机,派出人马突然袭击对方,然后马上撤回山寨,设的是“鹩哥阵”。经过反复较量,黄蜂阵被鹩哥阵打败,鹩阁山人获胜,保住山寨,从此,鹩阁山改名为“鹩哥寨”。
鹩哥寨人,安居乐业,人丁兴旺,发展迅速。杨天锡道士到处看风水,为鹩哥寨人寻找新的居住地方。他们陆续分散到电白的沙院、小良、南海、陈村、七迳、坡心、林头、霞洞、旦场和茂南、吴川等地居住,繁衍后代。
三代之后,48族人集中鹩哥寨,商议建“福兴庙”。“福”即福建之意,“兴”即遵兴堡地名简称。庙正门上书“福兴庙”,左门上书“福兴乡学”,右门上书“福兴祖祠”。规定每年农历5月13日和冬至前一日为祭祀祖宗之日。每逢此日,各地人纷纷涌来,人山人海,香火正旺,体现他们的凝聚力和祖先的传统文化。福兴庙在“文革”中被破坏,1995年在原址原样重建。
经文物工作者考证,鹩哥寨岭上,面积15100平方米,散布有大量自汉代至明代陶片,说明此处很早已有人类居住,是一处生活遗址。2000年,电白县人民政府把鹩哥寨遗址列入电白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它的历史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