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有感“春华”事件 (1人在浏览)

老树

学前班
注册
2006-11-15
帖子
81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突然间很想写点什么东西,以祭奠那些死去的灵魂。
“春华”事件是偶然的,却也是必然的。这不仅是某间学校的问题。
想想这两年电白发生的关于学生的悲剧:广南事件,三中事件,东城事件,到这学期的春华事件,感慨真的良多。
我是属于80年代的人,印象中我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这么多象今天这样的关于学生的悲剧发生。那时的我们都很怕父母,更怕老师,“挨骂” “受体罚”是必不可少的成长中的必修课;那时的我们很渴望看电视,记得我长很大的时候家里才搬回来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电视里的“武打片”最吸引我们的眼球;那时的我们很害羞,电视上的一个KISS 也要捂着眼睛不敢看,初三了也不怎么敢跟女生说话。 对比一下现在,学生中目中无父母,无老师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都学会了叛逆――顶撞父母,辱骂(甚至打)老师,而老师们也不怎么敢“体罚”甚至“骂”学生了,以免他们的家长过来找他们算帐。家长们只有那么一个宝贝,岂容得你来打骂?! 而在信息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信息量正如同狂风,吹向我们,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当然这“风”有利也有弊,而把握这个度却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有无意或有意地忽视。)它们几乎无处不在。那些极度恐怖的画面,极度色情的画面,很随便的就可以在我们不经意打开电视或电脑时充斥我们的眼球。那些连我们这些成年人都差点抵挡不住的诱惑,叫那些还没有生长发育完成的未成年人如何去抵制?! 电视、网络上的很多东西事实上成为了很多人犯罪的反面教材和样版。 在这方面,国家有没有一定的责任? 或可以应对的办法? 如果从这个角度入手,我们是否能找到广南事件,三中事件,东城事件的一点答案? 而关于“早恋”现象的增多,也是跟这有一定的关系。 试想电视上那些儿童亲吻的镜头,以及等等不堪入目的镜头,还有网络上的什么“裸聊”等等,怎不会让我们浮想联翩,想入非非? 欲望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 而欲望却是可以引导的。

我始终觉得凡事都得有个度,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而且必要的,不能一棍子打死。过分的溺爱、纵容只会逐渐掏空孩子们的心理承受力。 大学时曾听老师讲过一个例子,说一位很少受过挫折的一路走来都一帆风顺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后竟然因为不能选择成为她喜欢的教授的学生而选择以结束生命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呜呼悲哉! 孩子们若从小不受些骂,挨些打,相反总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有朝一日当挫折磨难来临的时候,应当如何应对?! 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以很极端的方式来逃避这些所谓的“不幸”和“苦难”。
从这个角度来看看春华事件,是否应该有了答案?

死者已矣,在我们祭奠他们亡灵的同时,真的得好好想想了。不然,就晚了。
 
QUOTE(老树 @ 2008年01月15日 Tuesday, 12:41 PM)
突然间很想写点什么东西,以祭奠那些死去的灵魂。
“春华”事件是偶然的,却也是必然的。这不仅是某间学校的问题。
想想这两年电白发生的关于学生的悲剧:广南事件,三中事件,东城事件,到这学期的春华事件,感慨真的良多。
我是属于80年代的人,印象中我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这么多象今天这样的关于学生的悲剧发生。那时的我们都很怕父母,更怕老师,“挨骂” “受体罚”是必不可少的成长中的必修课;那时的我们很渴望看电视,记得我长很大的时候家里才搬回来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电视里的“武打片”最吸引我们的眼球;那时的我们很害羞,电视上的一个KISS 也要捂着眼睛不敢看,初三了也不怎么敢跟女生说话。 对比一下现在,学生中目中无父母,无老师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都学会了叛逆――顶撞父母,辱骂(甚至打)老师,而老师们也不怎么敢“体罚”甚至“骂”学生了,以免他们的家长过来找他们算帐。家长们只有那么一个宝贝,岂容得你来打骂?! 而在信息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信息量正如同狂风,吹向我们,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当然这“风”有利也有弊,而把握这个度却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有无意或有意地忽视。)它们几乎无处不在。那些极度恐怖的画面,极度色情的画面,很随便的就可以在我们不经意打开电视或电脑时充斥我们的眼球。那些连我们这些成年人都差点抵挡不住的诱惑,叫那些还没有生长发育完成的未成年人如何去抵制?! 电视、网络上的很多东西事实上成为了很多人犯罪的反面教材和样版。 在这方面,国家有没有一定的责任? 或可以应对的办法? 如果从这个角度入手,我们是否能找到广南事件,三中事件,东城事件的一点答案? 而关于“早恋”现象的增多,也是跟这有一定的关系。 试想电视上那些儿童亲吻的镜头,以及等等不堪入目的镜头,还有网络上的什么“裸聊”等等,怎不会让我们浮想联翩,想入非非? 欲望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 而欲望却是可以引导的。

我始终觉得凡事都得有个度,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而且必要的,不能一棍子打死。过分的溺爱、纵容只会逐渐掏空孩子们的心理承受力。 大学时曾听老师讲过一个例子,说一位很少受过挫折的一路走来都一帆风顺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后竟然因为不能选择成为她喜欢的教授的学生而选择以结束生命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呜呼悲哉! 孩子们若从小不受些骂,挨些打,相反总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有朝一日当挫折磨难来临的时候,应当如何应对?! 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以很极端的方式来逃避这些所谓的“不幸”和“苦难”。
从这个角度来看看春华事件,是否应该有了答案?

死者已矣,在我们祭奠他们亡灵的同时,真的得好好想想了。不然,就晚了。
[snapback]2078673[/snapback]​
 
楼主写得很好,。可是这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国家也无法阻挡,主要的还是家庭教育,一个好的家教,出来的孩子也是目有尊长的。。。。
 
学生很脆弱
学校只管收钱
 
你写那么长.无眼看,春华--一间私人学校,其目标就是追求最大利润.
 
QUOTE(于景磬 @ 2008年01月15日 Tuesday, 12:50 PM)
楼主写得很好,。可是这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国家也无法阻挡,主要的还是家庭教育,一个好的家教,出来的孩子也是目有尊长的。。。。
[snapback]2078684[/snapback]​




多谢你的理解和支持。 家庭教育确是很重要的。因为只要家庭才可以做到一对一地教育,而在学校,特别在电白,往往是一对七八十;而期盼社会教育,则更难了。
 
QUOTE(liang2004 @ 2008年01月15日 Tuesday, 02:07 PM)
楼主辛苦。
[snapback]2078759[/snapback]​




多谢理解! 我平时工作较忙,很长时间没写这么长的东西了,哈哈。 可能在某些人眼中这些都是废话,或垃圾。
 
QUOTE(naza @ 2008年01月15日 Tuesday, 02:54 PM)
学生很脆弱
学校只管收钱
[snapback]2078778[/snapback]​




学校确实应该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这方面中国的学校,特别是电白的,应该真刀真枪地落实起来,而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 同时社会、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特别是家庭教育。 有些家长以为把孩子往学校里一送就OK,同时把自己的责任也一起推掉了。
 
QUOTE(五人组合 @ 2008年01月15日 Tuesday, 02:57 PM)
学校责任重,不能只求一味的收钱
[snapback]2078782[/snapback]​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校也很无奈。 在电白这样的一个大环境里,很难营造自己独特的小气候。 即使真能如此, 别人也会有意见。 校长的位置就危险了。 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把最最根本的问题解决了。 相信这些问题大家都心知肚明。
 
楼主,你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这个社会需要你这样的人.
不过我很想知道这两位学生是自杀还是他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富家的孩子早败家
 
楼主的话语点到了现在社会的要害。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与思想建设脱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待时日。


现在的学生真的缺少挫折教育。
现在的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和认识都是不够的。
 
QUOTE(北山飞虾 @ 2008年01月15日 Tuesday, 10:17 PM)
楼主,你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这个社会需要你这样的人.
不过我很想知道这两位学生是自杀还是他杀?
[snapback]2079279[/snapback]​




其实你上来论坛看了那么多帖子,答案应该在你心里了,对吗?
 
QUOTE(正义+责任 @ 2008年01月15日 Tuesday, 10:35 PM)
楼主的话语点到了现在社会的要害。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与思想建设脱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待时日。
现在的学生真的缺少挫折教育。
现在的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和认识都是不够的。
[snapback]2079348[/snapback]​




哈哈,大环境如此,确实很难。 所以需要一些极端的东西来刺激它的改变。 但这代价对当事人来说太大了。
 
QUOTE(伸张正义 @ 2008年01月15日 Tuesday, 10:10 PM)
现在的学生是神仙了,不能打不能骂的!!!!!!!1
[snapback]2079256[/snapback]​




但悲哀的是他们只享受神仙般的待遇,却没有神仙那样的本事。
 
QUOTE(老树 @ 2008年01月15日 Tuesday, 12:41 PM)
突然间很想写点什么东西,以祭奠那些死去的灵魂。
“春华”事件是偶然的,却也是必然的。这不仅是某间学校的问题。
想想这两年电白发生的关于学生的悲剧:广南事件,三中事件,东城事件,到这学期的春华事件,感慨真的良多。
我是属于80年代的人,印象中我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这么多象今天这样的关于学生的悲剧发生。那时的我们都很怕父母,更怕老师,“挨骂” “受体罚”是必不可少的成长中的必修课;那时的我们很渴望看电视,记得我长很大的时候家里才搬回来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电视里的“武打片”最吸引我们的眼球;那时的我们很害羞,电视上的一个KISS 也要捂着眼睛不敢看,初三了也不怎么敢跟女生说话。 对比一下现在,学生中目中无父母,无老师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都学会了叛逆――顶撞父母,辱骂(甚至打)老师,而老师们也不怎么敢“体罚”甚至“骂”学生了,以免他们的家长过来找他们算帐。家长们只有那么一个宝贝,岂容得你来打骂?! 而在信息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信息量正如同狂风,吹向我们,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当然这“风”有利也有弊,而把握这个度却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有无意或有意地忽视。)它们几乎无处不在。那些极度恐怖的画面,极度色情的画面,很随便的就可以在我们不经意打开电视或电脑时充斥我们的眼球。那些连我们这些成年人都差点抵挡不住的诱惑,叫那些还没有生长发育完成的未成年人如何去抵制?! 电视、网络上的很多东西事实上成为了很多人犯罪的反面教材和样版。 在这方面,国家有没有一定的责任? 或可以应对的办法? 如果从这个角度入手,我们是否能找到广南事件,三中事件,东城事件的一点答案? 而关于“早恋”现象的增多,也是跟这有一定的关系。 试想电视上那些儿童亲吻的镜头,以及等等不堪入目的镜头,还有网络上的什么“裸聊”等等,怎不会让我们浮想联翩,想入非非? 欲望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 而欲望却是可以引导的。

我始终觉得凡事都得有个度,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而且必要的,不能一棍子打死。过分的溺爱、纵容只会逐渐掏空孩子们的心理承受力。 大学时曾听老师讲过一个例子,说一位很少受过挫折的一路走来都一帆风顺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后竟然因为不能选择成为她喜欢的教授的学生而选择以结束生命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呜呼悲哉! 孩子们若从小不受些骂,挨些打,相反总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有朝一日当挫折磨难来临的时候,应当如何应对?! 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以很极端的方式来逃避这些所谓的“不幸”和“苦难”。
从这个角度来看看春华事件,是否应该有了答案?

死者已矣,在我们祭奠他们亡灵的同时,真的得好好想想了。不然,就晚了。
[snapback]2078673[/snapback]​


具体事件就具体分析,好吧
你这篇文强调的什么?我看不出来什么答案,
未成年人的内心脆弱,谁不知道,我也小过。
 
QUOTE(naza @ 2008年01月16日 Wednesday, 12:33 AM)
具体事件就具体分析,好吧
你这篇文强调的什么?我看不出来什么答案,
未成年人的内心脆弱,谁不知道,我也小过。
[snapback]2079638[/snapback]​





哈哈,你可以不看。对吗?
 
QUOTE(老树 @ 2008年01月16日 Wednesday, 07:50 AM)
哈哈,你可以不看。对吗?
[snapback]2079779[/snapback]​


你这篇贴子是不是假定死者是自杀?那就照你的去解。
人性是脆弱的,没有每个人的心理状态永远都强大,没有。

我可以这样说,大多数人对于自杀有着道学的、虚伪的、否定的看法。
这是说明了大多数人无视生命的本质(人性本是脆弱)。表面上LZ对生命带有沉重的反思,
实质上和LZ一样,大多数人对自杀、对生命是冷眼旁观的。LZ提到,
自杀是最懦弱的行为,这种看法就是上面说的“道学的、虚伪的”道德定义。
LZ根本不知道学生自杀的源头在哪里。学生自杀的动机是什么。
所有点击过这贴子的人有没有认真思考过?

人生中,有比死更坚强的东西吗?有比死更直接否定当前生活状态的吗?
判断生活是否值得过下去,这才是最根本的严肃话题。当前教育机构、应试机制、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学校对教绩追求、学习压力等等,都是造成自杀的要因,
没有这种环境,谁愿意自杀?都是被逼的。一个逼人自杀的教育机制,
一个逼人跳楼的知识环境才是最值得批判的东西,并不是自杀行为本身!

自杀是最坚强的行为,自杀是最有勇气的行为!我不是鼓励自杀,
我只是希望大家能严肃地思考生命(自杀问题)。表面的同情掺杂着道德批判性质的评述,
有意无意地扮演冷漠者,这是21世纪身为现代中国人的最大耻辱!

一个杀人或逼人自杀的教育制度无异于杀人机器。让我们反思教育,反思真正要批判的东西。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