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安徽砀山整风7成单位被判不及格 (1人在浏览)

向往光明

学前班
注册
2008-12-04
帖子
83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新华网合肥12月22日电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葛如江、熊润频

安徽省砀山县最近因强硬推进干部作风和部门行风(当地称为“两风”)整治而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独立于监督体制之外的非常设机构“两风办”;一次检查就能判定七成县直机关单位“不及格”;公开通报实权部门负责人,县文联、城管局的一把手也因此被免职。

整治“两风”,在安徽北部的这个小县刮起旋风。就在人们热议时,砀山县再次“铁腕”出击,成立“清理‘吃空饷’办公室”,开始对全县范围内“吃空饷”者动刀。

面对这样的“铁腕”,不少人发问:这样整治“两风”能坚持多久?

非常机构“两风办”:一次检查判定七成单位不及格

砀山县下大力气整治“两风”,是从2007年初开始的,孕育之初,就有了浓厚的行政色彩。

2007年2月,砀山县委县政府成立“两风”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砀山县“两风”建设考核办法》等19份文件。同时,从纪委、组织部、纠风办、人事局等部门抽调11人组成县“两风办”,接受投诉,开展明察暗访。全县13个乡镇和开发区也都成立了“两风”办,并设立了198个政治生态建设监测点和210个企业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聘请了20多名特邀“两风”监察员。在“两风”建设考核中,年度考核结果位居末位的单位不仅要通报批评,单位主要负责人还要进行降级处理;对考核评议分数最后三名的科室主要负责人,给予免职处理并调离原科室;对垂直管理单位位居末位的主要负责人,建议上级机关给予相应处理。

今年3月,6块“砀山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举报投诉牌”在进入砀山的主要道口竖立,县委书记、县长、常务副县长、纪委书记及“两风办”常务副主任的手机号码在上面一一公布,欢迎所有的人对“两风”提出意见。

4月9日至18日,砀山县“两风”办工作人员对县直机关创建学习型单位进行突击检查其结果作为第一季度分数进入全年考核百分比。没有预先通知,没有准备时间,“突击”检查结果是,全县七成单位考核不及格,卫生局45分、文化局50分、林业局50分、财政局50分、政法委45分……甚至没一个单位能达到70分。这些分数被立即张榜公布,还上了砀山新闻网。

县卫生局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过去也考核,可分数再低也不会“拿出去见人”,没想到这次竟然来真的了。今年9月的明察暗访、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县城管局、文联位居末两位,两部门的一把手被免职。从县城管局局长职务上被免下来的王光年对此没有怨言,他说工作上有不足,县委县政府狠抓干部作风自己也没有重视,受到免职处理不意外。

今年5月24日,砀山县交通局葛集交管站站长史佩琮带领执法人员对一辆河南省夏邑拉砖车违法补征养路费,被车主一个电话打到“两风办”举报。经调查核实,27日县“两风”办即对当事人予以通报,30日县交通局研究决定免去了史佩琮的站长职务。

到目前为止,“两风办”已经进行了52次明察暗访、29次督查会风;办理各类投诉121起,通报批评单位83个、个人63名,包括一名正科级干部;其中,5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2名协警员被清退,3名社会人员被拘留;追缴违纪资金1.1万元,退还外地客商及群众现金3.5万元。

砀山的机关干部惊呼,说了多少年的整治作风、行风,这一次是动真格了!

县委书记:宁愿“刮骨疗伤”不愿“讳疾忌医”

整治“两风”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赞成者认为此举可以彻底改变干部作风和部门行风,有利于领导干部一心一意谋一方发展;也有质疑声,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用抛弃法治轨道的方式,追求人治快感”。这让掀起这场整治“两风”的倡导者、新调任的砀山县县委书记张祥根感到压力沉重。

张祥根说这样干得也很累,但不干又不行。

2006年5月,张祥根来到砀山,发现比经济落后更可怕的是干部作风问题。一些干部不熟悉工作,简单一个数据老半天拿不出来;开会上班“晚来早走”;更恶劣是干部之间拜把子、搬弄是非,工作方式就是吃饭喝酒。一些部门行风不正,无心谋发展敛财却有术。对此,群众意见很大。

张祥根说,“两风”整治,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

记者:现在不少县领导对外忙于招商,对内只求稳定,你为何给自己找“麻烦”?

张祥根:与周边县市相比,砀山曾经有过辉煌,但现在落后了。尤其跟周边山东、河南、江苏的县市相比,更被远远甩在后面。要发展、要稳定就不能回避问题,而是要解决问题。砀山的经济落后也好,负面事件也好,归结起来都是人的问题,是“两风”的问题。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砀山积累的问题和矛盾非常多,“两风”建设就是切入点和具体抓手。一方面,“两风办”是对体制内监督权力的整合,将有监督权限的部门统在一起,力求监督效率达到最大化、最快速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两风”树立用人导向、践行科学发展思路。与“两风”整治同时开展的,是近三年来大刀阔斧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的任免升迁跟“两风”评议挂钩,跟干事创业成果挂钩,跟群众民意挂钩。
 
记者: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你担心过吗?

张祥根:我也有过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矛盾。来砀山之前一些关心我的老领导说,砀山很复杂,要多讲好话,少得罪人。这是他们的毕生体会,也是“为官”最为妥帖和保险的途径。但是来到砀山之后,一件件、一桩桩事情让我深刻认识到:跟全县几十万老百姓相比,向少数不称职的干部“动刀”,得罪的当然是少数。我宁愿“刮骨疗伤”不愿“讳疾忌医”。从这个意义来说,问题越早暴露就能越早解决。怕触动问题、暴露问题而奉行“好人主义”,当“太平官”,对于我个人,甚至大部分干部来说并不会有任何损失。但是“慢毒攻心”,贻害的将是一方发展大计,得罪的将是大多数老百姓,影响的将是党执政的根基!

记者:有人指责说你想通过“两风”给自己谋政绩,你怎么看?

张祥根:任何一个领导在任上都想干出点政绩来,这不是坏事。要看你干的事是不是对当地发展有利,是不是对老百姓有利。我不回避这样的政绩,而且希望能多干一些。

记者:据了解,县里制定的考核体系与市里给的考核指标有冲突,你的工作没有体现上级意志?

张祥根:说实话,县里新制定的考核体系与市里给我们的考核指标有冲突,但在地方发展问题上,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二者,最重要是对下负责。县里制定的考核体系结合本县实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最有效的。

记者:有人批评砀山的做法是人治而非法治,你是否同意?

张祥根:我不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在我国相对落后的一些地方,体制和制度还没完成建立起来时,通过强有力的政府手段即“铁腕”推行一项措施,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不能简单化地称之为人治。我认为目前这种行政推动是切合实际的,是符合本地县情的。党风政风的根本转变需要有序的民主推进,指望一个部门,几个人把庞大的群体监督到位,是不现实的。这也是“两风”建设的局限性所在。但不管砀山未来如何,我们都坚信一条,那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制定的政策方针符合砀山实际,符合群众利益,能让群众满意,那么,我们就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整治“两风”带来了什么

砀山开展“两风”整治已经20个月的时间了,记者日前在砀山看到的是一番令人欣慰的景象;随便一个路人或者出租车司机,谈到砀山这两年的发展和未来,大都面露兴奋之色。

2006年10月份,湖南客商阳玉生第一次踏上砀山的土地,忐忑不安。他被砀山“水果之乡”的名声吸引来,准备考察环境建设水果加工企业,却在火车上被好心人提醒:那里环境很糟。一个月之后,由阳玉生任执行董事的熙可食品(安徽)有限公司在砀山城南破土动工,去年11月正式投产,产品全供出口,当年产值即达6000万元。

“我来三年了,发现砀山并非像外界传言的那样。我们办工厂不仅政府重视,也受到老百姓欢迎,从规划到动工到投产,没有发生一次纠纷。我们雇佣了1600多名当地员工,并且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建设水果基地,提高了当地水果收购价,实现公司与农户双赢。现在,我们计划的万亩黄桃基地一期也已经开始建设了,对未来我们很有信心。”阳玉生说。

“去年的人民来信大量举报干部作风问题,今年的来信举报干部的少了,大部分转为了个人诉求。”长期担任县委督查室主任的赵振海对记者介绍说。

而最让当地干部群众感到欣慰的是,整治“两风”刮走了官场污浊,带来了官员的清风,带动的却是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07年,砀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同比增长86%,实现利税总额同比增长93%。到今年,全县引进超50万元的项目130个,实际到位资金17亿多元,实际利用外资位居全省61县(市)的第10位。今年以来,全县新开项目164个,海升果业、熙可食品、隆华食品等15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发展势头强劲。尽管总量还不大,但这样的发展速度,对于砀山县来说已是史无前例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