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程咬铁 @ 2007年10月13日 Saturday, 03:15 PM)
你说得有点道理,麻岗的起名倒的确是跟那里有个麻风医院有关的,麻岗之名也许意为建在山岗上的麻风村吧。那时整个电白就麻岗一个收容麻风病人的地方,现在那个麻风村应该还有与世隔绝的麻风病人在。客观上以前麻风村成了这里最出名的事物,那时麻岗应该也是人口稀少的,故以麻岗命名了,现在的麻岗人如果知道这事,一定会反对这样起名的,不过这个也没办法,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不过这个不关麻岗人的事,只能说麻岗人民为社会做了好事。
树仔这个名字的历史也很短的,真正的树仔镇这块地方原来叫树仔墟,原本的树仔墟基本上是由外来人口组成的,所以姓氏很杂,不象登楼福建园等这些基本上同宗同族的自然村。这个起名是由于树仔这个地方交通便利,很多外来人口就慢慢的在这里聚居起来,可能那时这里树比较多,大家刚来时普遍都在树荫下安居兴业,于是树仔一名便自然而生。
此话客观,小日本有多少人多大点地,人家的经济强还是中国强,树仔麻岗合不合并意义不大,从经济总量来讲,现在的博贺也不一定比得上树仔。
另合并镇的意义是什么呢?打字辛苦呵。。下次再讨论
[snapback]1968082[/snapback]
你的解说完全错了
麻岗的由来,小时候听老一辈人说过,
以前(不记得是那个朝代了)麻岗圩本在现麻岗镇海棠村委会麻岗村那里,在那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店,用四根木筒陋搭成,后来随着人口增多,经营的人也增多,全部集中在那个位置,也就成了一个小小集市;将近的现麻岗村委会及田头村委会的人全都集中在那里卖买.
后来逐步发展圹大,田头村村民到那里要经过一条河,麻岗村民到那里也要经过一条河,在以前,并没有现在的桥梁,一旦下大雨,水漫满河床,麻岗村民与田头村民只能在对岸张望。
再后来,三地村民并经协商,决定修桥,以便村民通往方便,以前经济有限,要修一条桥可不容易,经廷河两岸考查,选择在一个河对直、窄小的地方(现海棠村到麻岗经过的那桥位置)。可桥修在那里,田头村民要经过那桥却要行很远的路程。
再次协商决定,桥修在那里,把圩搬到现麻岗圩尾村那(那是麻岗至田头、海棠村的分叉路口,正是三村的三角地带交叉处!那时的人受封建迷信的影响,搬圩要看个好日子,杀猪拜神等等。还要把那简陋的木屋一起搬走(因为那个是圩的祖先),那样才能生意兴隆,日益增旺。所以三地村民一起用麻绳(以前用的是麻绳)把圩扛到了新的圩址。这样,村民把它起一个名叫麻扛圩,后来改为了麻岗圩!
原先的圩址旁边那村也起了麻扛村村名,后改为麻岗村(即现麻岗镇海棠村委会麻岗村)
到解放初期,人口发展增多,麻岗再次搬迁到现麻岗地税所对面,规划设立鱼行、猪肉行、菜行等,一直到了1992年还是1993年,(不记得是哪一年了)再次搬迁到现在的麻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