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5-01-25
- 帖子
- 1,425
- 反馈评分
- 14
- 点数
- 61
前日在"水东湾论坛"看到一篇在水东发生的D美爱情故事,感觉很受感动,特引过来与各位分享分享。另:幸以本文作者有一面之交,其乃一知识渊博之水东老前辈,吾从其身上获益良多,甚感荣幸.
水东典故:
水东的老举坟---丹桂墓
(回文诗)
在1950年。解放前的水东墟
西北面入水东的大路(“人民路”现车站)南下到水电局门
前有一座“中山亭”后分叉右边坝田边入水东,分叉左边经陈罗
塘边入水东。到电白二小是一口塘叫“沙仔塘”,水浅全沙底,
沙仔塘的东北角有一口井叫“西沙井”。
现在电白二小东北角的“西沙井”,是我记忆中不动的坐标。
时光倒流至――1947年。(因下述是当年的情境)。
“西沙井”的西北边斜坡起50米,有一座平房叫“镇西楼”。
是水东墟的“太平房”,以前在水东死的外藉人都放在那里。后
来叫亚“和生”或其徒弟“亚缺”去埋葬,(每一具尸都有钱补
助的)。在“镇西楼”的北边上200米有一片荒草,斜插着一块
石碑写着“丹桂之墓”,还有很多字,我小不懂。没有冢堆,异
常荒凉,似乎从来无人祭奠。水东人不叫“老举墓”,只叫“丹
桂墓“,应是水东人对墓主人的一种尊重和崇拜。
因我从小好学,不断追问丹桂之事,版本统一,“回文诗”稍
有出入,至1957年偶遇东阳南街的六爹,说第四句的“尝”字与
“留”字与原碑字(很深的僻字)不同,但与原意甚切,可用。此
后50年,我就凭记忆记着这“回文诗”。重组版本如下:
清末,约是1890年前后,有一书生赴省应考路经水东墟 ,因
客栈(旅店)已满客,书生被迫入住“从良街”(从良:是商女
改变职业,从事良家妇女的意思。即现的“忠良街”)的一间秘密
“怡红院“内,讲它秘密就是该铺前间是“剃头铺”,后间才是
商女的“怡红院”。
入住后接客的商女名叫“丹桂”,她一眼就看出来客是一介穷
书生。房窗向海,海风飘拂窗纱疑弄着一轮新月;秋风习习,清
香陪伴书生整夜挑灯攻读。在床的丹桂苦苦沉思,对书生甚为怜
悯。丹桂慧眼洞悉:书生必定成材。便许订终身,倾囊相助。书
生非常感动,俩人抱头大哭,盟誓旦旦,……。不日泪别赴考。
一个月后,书生在省果然得中,官拜高凉某知县,就任时必
经水东墟,到时就来接丹桂一齐去成亲和就任,并先至信水东怡
红院的丹桂。
这封信寄到该院的前间“剃头铺”中,恰好给那个姓马的剃
头仔接信,“剃头马”大惊。其实“剃头马”早已暗恋丹桂,因
无法入手,已是闷闷不乐。一见丹桂有官函,慌了手脚。暗中偷
偷剥开信封看信,原来是新科知县前来为丹桂续身成亲。“剃头
马“心生一计,即仿书生字体,写一封信给丹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桂懿安妆前:
奉禀者别后得中,无奈巡监赐婚当即受室,就前尘旧事
应视黄梁 ,不可谨怀。重情定当改日为报,望珍玉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桂看信后,当即昏倒,已觉人生无望、心恢意冷,一气之
下,次日服毒自杀。
事后数天,书生依锦荣归,路经水东墟径步“怡红院”,得
知丹桂自尽,顿时昏死铺中。次后搜其遗物,方得假信及绝命书
各一。“剃头马”早已逃之夭夭,不知下落。书生立即追寻丹桂
的墓。很易找到,便大哭墓前。
事后书生请来多方道士,超渡丹桂孤魂,立幡打斋,祭奠七
天,并在墓前立碑一面。(可惜不落款,不知书生何方人士!)
并赋七律回文诗一首(回文诗是从头顺下读,也可从尾逆上读)。
可鉴如下:
纱窗冷月夜来秋,
渺渺香帷感客愁;
瓜破正怜生命薄,
药尝曾记死名留。
花飞残梦新魂断,
竹染遗恨旧泪流;
鸦噪远山空寄恨,
霞烟淡抹一荒丘。
(下面是回文逆向念的):
丘荒一抹淡烟霞,
恨寄空山远噪鸦;
流泪旧恨遗染竹,
断魂新梦残飞花。
留名死记曾尝药,
薄命生怜正破瓜;
愁客感帷香渺渺,
秋来夜月冷窗纱。
此诗给后人的感悟因水平不一,也有不同的演译。如何全
释?那就因人如异了。让人们自己去评说吧!
水东典故:
水东的老举坟---丹桂墓
(回文诗)
在1950年。解放前的水东墟
西北面入水东的大路(“人民路”现车站)南下到水电局门
前有一座“中山亭”后分叉右边坝田边入水东,分叉左边经陈罗
塘边入水东。到电白二小是一口塘叫“沙仔塘”,水浅全沙底,
沙仔塘的东北角有一口井叫“西沙井”。
现在电白二小东北角的“西沙井”,是我记忆中不动的坐标。
时光倒流至――1947年。(因下述是当年的情境)。
“西沙井”的西北边斜坡起50米,有一座平房叫“镇西楼”。
是水东墟的“太平房”,以前在水东死的外藉人都放在那里。后
来叫亚“和生”或其徒弟“亚缺”去埋葬,(每一具尸都有钱补
助的)。在“镇西楼”的北边上200米有一片荒草,斜插着一块
石碑写着“丹桂之墓”,还有很多字,我小不懂。没有冢堆,异
常荒凉,似乎从来无人祭奠。水东人不叫“老举墓”,只叫“丹
桂墓“,应是水东人对墓主人的一种尊重和崇拜。
因我从小好学,不断追问丹桂之事,版本统一,“回文诗”稍
有出入,至1957年偶遇东阳南街的六爹,说第四句的“尝”字与
“留”字与原碑字(很深的僻字)不同,但与原意甚切,可用。此
后50年,我就凭记忆记着这“回文诗”。重组版本如下:
清末,约是1890年前后,有一书生赴省应考路经水东墟 ,因
客栈(旅店)已满客,书生被迫入住“从良街”(从良:是商女
改变职业,从事良家妇女的意思。即现的“忠良街”)的一间秘密
“怡红院“内,讲它秘密就是该铺前间是“剃头铺”,后间才是
商女的“怡红院”。
入住后接客的商女名叫“丹桂”,她一眼就看出来客是一介穷
书生。房窗向海,海风飘拂窗纱疑弄着一轮新月;秋风习习,清
香陪伴书生整夜挑灯攻读。在床的丹桂苦苦沉思,对书生甚为怜
悯。丹桂慧眼洞悉:书生必定成材。便许订终身,倾囊相助。书
生非常感动,俩人抱头大哭,盟誓旦旦,……。不日泪别赴考。
一个月后,书生在省果然得中,官拜高凉某知县,就任时必
经水东墟,到时就来接丹桂一齐去成亲和就任,并先至信水东怡
红院的丹桂。
这封信寄到该院的前间“剃头铺”中,恰好给那个姓马的剃
头仔接信,“剃头马”大惊。其实“剃头马”早已暗恋丹桂,因
无法入手,已是闷闷不乐。一见丹桂有官函,慌了手脚。暗中偷
偷剥开信封看信,原来是新科知县前来为丹桂续身成亲。“剃头
马“心生一计,即仿书生字体,写一封信给丹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桂懿安妆前:
奉禀者别后得中,无奈巡监赐婚当即受室,就前尘旧事
应视黄梁 ,不可谨怀。重情定当改日为报,望珍玉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桂看信后,当即昏倒,已觉人生无望、心恢意冷,一气之
下,次日服毒自杀。
事后数天,书生依锦荣归,路经水东墟径步“怡红院”,得
知丹桂自尽,顿时昏死铺中。次后搜其遗物,方得假信及绝命书
各一。“剃头马”早已逃之夭夭,不知下落。书生立即追寻丹桂
的墓。很易找到,便大哭墓前。
事后书生请来多方道士,超渡丹桂孤魂,立幡打斋,祭奠七
天,并在墓前立碑一面。(可惜不落款,不知书生何方人士!)
并赋七律回文诗一首(回文诗是从头顺下读,也可从尾逆上读)。
可鉴如下:
纱窗冷月夜来秋,
渺渺香帷感客愁;
瓜破正怜生命薄,
药尝曾记死名留。
花飞残梦新魂断,
竹染遗恨旧泪流;
鸦噪远山空寄恨,
霞烟淡抹一荒丘。
(下面是回文逆向念的):
丘荒一抹淡烟霞,
恨寄空山远噪鸦;
流泪旧恨遗染竹,
断魂新梦残飞花。
留名死记曾尝药,
薄命生怜正破瓜;
愁客感帷香渺渺,
秋来夜月冷窗纱。
此诗给后人的感悟因水平不一,也有不同的演译。如何全
释?那就因人如异了。让人们自己去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