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四中乐叔 @ 2007年03月10日 Saturday, 11:25 PM)
热爱家乡,帮助家乡的人都更是值得尊敬。
[snapback]1695198[/snapback]
经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介绍,昨天下午去深圳梅林慰问和看望一家特殊的、民办的社会福利机构---民爱特殊幼儿园,入园的都是脑瘫的儿童,在该民办的特爱福利院宣传册上,赫然看到温家珑的名字。
经了解,我们的老乡为该幼儿园出了力,他捐赠了该特殊幼儿园。
可想而知,这个世界真小,我也未曾听温家珑老乡谈过此事,此时此刻,我对温家珑老乡也油然而生敬意。
温家珑老乡你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好样的。
温家珑:回眸总是乡梓情
--------------------------------------------------------------------------------
www.dbtxw.com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22日 17时32分 来源:今日茂名
在我采访的这批民营企业家当中,温家珑无疑是最年轻的一位,他身躯挺拔,神采俊朗,思维敏捷,然而谈吐平和,给人一种非常亲切随和的感觉。
随着交谈的深入,我却惊奇地发现,在温家珑的身上,交织着两种非常矛盾的东西:他移民国外多年,走遍大半个世界,所以他的眼光独到、意识超前,用他自己话说是,今天挣的钱今天花,明天没钱再努力,按说这是今天西方人的生活哲学;可在他身上却又疑聚着一种古老的中国人的传统,尊老爱幼,扶贫助弱,漾溢着一种醇厚的故乡情感。
谈起故乡,谈起故乡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温家珑的语调就显得特别深沉。
温家珑出生在望夫镇塘肚村,望夫是山区,抬头是山,出门是山,地理环境偏僻,耕地资源稀缺,山区群众的日子过得紧巴巴。温家珑家很穷。温家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上有两哥两姐,身体单薄的母亲领着几个年幼的孩子,支撑起这个困难重重的家,吃番薯稀粥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常常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饿急了,母亲就去田里捡一些草籽碾碎煮给孩子们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温家珑10岁就上山打柴,扎扫把去市场卖,起早摸黑,拼命地干,但依然摆脱不了贫困的生活。就这样慢慢捱到初中毕业,温家珑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他便对母亲说:“娘,我出去打工吧,我挣钱给二哥读书,等二哥将来挣钱了,再给我读书。”娘含泪答应了。1990年的秋天,温家珑便来到深圳打工,他经过艰苦的拼搏,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读完了大专的全部课程,考取了大专文凭。凭着他的聪明才智,他的事业风生水起,越做越大。几年前,他已移民国外,生意做出国门。
在温家珑身上,我感悟到两点:首先,人在年少时经历一些艰难曲折并不可怕,它会磨练人的意志。其次,正因为温家珑少年时吃过很多苦,因而他对那些身处穷困之中的弱势群体抱有更多的爱心。
温家珑非常聪明,勤奋,又爱动脑筋,在深圳打工的两年时间,很快便从一名小工人锻炼成电脑行家,继而做到生产部经理,不久又成为一名中外合资企业总经理。
温家珑的眼光越来越开阔了。1992年,这位雄心壮志的年轻人,不失时机,自立门户,创造了深圳新泉电了加工厂,也开始了挖掘第一桶金的艰苦奋斗历程。那时温家珑的工厂才4个人,创业维艰,出门无车,只得搭乘中巴给客户送货,那份劳累,温家珑至今难忘。1994年,急于求成的温家古珑又到中山办了一个厂子,可由于诸多原因,温家珑失败了;1997年的金融风暴,又给了温家珑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但由于温家珑的坚毅和勤奋,讲诚信讲质量,企业不断扩大,效益逐步提升。1998年温家珑创办了深圳智伟龙实业公司。至今,他的事业已扩展到东莞、北京、上海、香港、加拿大,业务已从电子业扩展到小型房地产、贸易、家政业。山区飞出了一只金凤凰。
关于创业,温家珑的谈兴颇高,他的话很值得我们玩味,他说:“我从不认为同行如敌国,同行既是对手,也可以是朋友;在办企业的这么多年中,我从不拖欠工人的一分钱工资。一个有着如此广阔心胸和爱心的人,我想,他前面的道路一定会更加广阔。
率先踏上致富之路的温家珑没有忘记乡亲们,他的侄子、同在厂里打工的温亚来告诉笔者,如今温总招到厂里打工的乡亲就26人。蔡彩兰和温家珑同一村委会,她说,家里的境况不好,现温总带我出来,每月有900多元,对家里无疑是笔不少的收入。
温家珑在艰难的创业历程中,饱受了没书读之苦,也深切感觉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他觉得从个人来说,要有所作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格,就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社会来说,要建设美好的家园,就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才,而且要薪火相传。因此,致富后,温家珑决心力尽所能,大力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
温家珑的母校塘肚小学原来是由大队的猪场改建的,年久失修,校舍破烂,满目疮痍,大部分校舍处在危房状态。2002年,温家珑向塘肚村委会发出倡议,并带头捐款18万元,建起教学楼1000平方米,同时,还建起运动场,种植花草,美化校园。温家珑一直期盼着家乡多出人才,他经常现身说法,从精神上、物质上鼓励村中青少年好学上进,激励教师、学生奋发向上,使塘肚小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连续多年,塘肚小学的升学成绩稳居全镇第一,特别是去年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学生优秀率达50%。温家珑的爱心结出了丰硕之果。
采访温家珑时,我发现已在外打拼十几年的他仍保持着浓浓的乡音,他说:“一个人怎能没有家乡呢,乡音几时能忘啊!”
乡音难改,乡情难忘,我深为温家珑的深厚乡情所感动。
塘肚姓温村是一条大村庄,居住人口达300多户,1200多人。村中房屋建设欠规划,参差不齐,到处是猪屎窝、牛屎窝,每逢雨天,坑坑洼洼,污水横流。最要命的是连一条进村道路都没有,群众的农副产品无法外运。温家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1年,他多次回家乡考察,对村中布局作出科学的规划,并捐资12万多元修通两条进村公路,把村中的一口鱼塘改建成观赏性水池,美化绿化水池的环境,使水池周围成为乡亲父老休息娱乐的好场所。
2003年春天,温家珑又出钱修建了村中的水井,让村民吃上清洁卫生的井水。群众非常感激,在井栏边刻上了对联:温泉捐款建此井,此井泉水育伟人。温泉是温家珑的小名,联语虽然质朴,但从中可见群众对温家珑的拥戴之情。
西水河塘肚段有一座大陂头,由于年久未修,被洪水冲崩冲塌,导致附近3个村委会5千多亩耕地无水灌溉,成为“望天田”。温家珑获悉后,于2000年捐资12万元把该陂头建好,群众为铭记温家珑的功德,在陂头上立了一块石碑,以温家珑的小名命为“温泉陂”。
温家珑说:“我出身很穷,我知道穷困的难处,我今天能做的,就是帮一帮这些人。”尤其是对家乡那些无依无靠的五保老人,温家珑更是关怀备至,对他们不是亲胜似亲人。从1999年开始,温家珑长期接济村中的五保老人、孤儿、特困户。他每次回到家乡,都抽空到五保老人家中,问寒问暖,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饮食起居。平时他委托村干部掌握五保老人的情况,发现有困难的,都及时资助。每年春节前,每位老人都收到温家珑赠送的一个红包和衣裤鞋帽。在塘肚村采访的那天,村中的一大群老人纷纷围了上来,脸上满是感激:“家珑,好人,好人哪!”
现在,温家珑又有新的举措,决定在家乡兴办一个年产值300万元以上的福利厂,解决部分五保户、残疾人就业。目前,该项目经多方努力争取上级立项,筹建工作正在进行中……
温家珑,爱心未有穷期!
(责编:杨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