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中庸之道 @ 2006年06月02日 Friday, 10:56 AM)
记得小时候,白蜡是8元/斤,黑叶5元/斤,白糖婴、妃子笑、桂味、糯米滋等品种去到30元/斤。当时有“一斤荔枝一斤猪肉”之说,大伙一窝风把山头原来种的树放倒了,坡地也不种庄稼了,全都种上了荔枝。下洞,林头,观珠,沙浪等镇漫山遍野一望无际全是荔枝林。可到如今,“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时代一去不返,荔枝的保鲜的老、大、难问题一直无法解决,果农为了丰产打药造成产品公害严重、品牌声誉一降再降、竞争乏力、销路缓滞,无良商贩哄降收购价,“多收了三斗米”的现象在本年荔枝普遍丰产的情况下一下子暴露无遗,荔枝的收购价格再创新低,首次跌破一元大关,果农苦不堪言。这是一个不得不深思的话题。
个人建议从几方面从长计议。
一,考虑电白果产品的多元性发展,不做盲目跟风,要有“人弃我取”的精神,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二,提高本地荔枝的市场竞争能力,打造电白本土荔枝品牌,果农自觉在荔枝产果阶段少打农药,发展无公害少污染荔枝。
三,积极主动拓展市场,做好保鲜工作。
四,有关部门加大巡查力度,打击无良商贩哄压收购价格此类自己打自己嘴巴行为。
[snapback]1258841[/snapback]
大部分赞同,但第二条有保留:不打农药,荔枝就掉!(我家有种植荔枝,有做过对比)否则,需要邀请农业科学专家进行指导(政府应该带头做这件事)
政府和商业机构应该负责品牌的推广及提高保鲜水平,农民兄弟应无能力在这些方面。
至于推广种植新品种,我认为难:拿起容易、放下难;且暂时亦无更好品种。当然,即使有,也要提防“一窝蜂”效应。
既然是无良商贩,要其改,难;政府干预,那也未必合适,毕竟是市场经济;吸引有商业道德的买家会更好(论坛中有能力的同乡亦可尽力推广)。至于操作流程,亦要做得更好,在这方面,政府的协助是必不可少的:如在荔枝运输及税收过程等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目前荔枝产业里亦包含了:采摘、打包装、冰、树叶等附加产业,打击黑社会与红顶商人垄断亦是必要的。
荔枝上市时间应该不是影响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从化与增城的荔枝比我们电白的迟很多,价格好像也不是太差。
希望有能力和知识的人多为家乡的荔枝产业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