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
小学二年级
- 注册
- 2006-01-05
- 帖子
- 163
- 反馈评分
- 0
- 点数
- 1
诗人的自杀
自杀,作为一种生命的终结形式而徘徊在人类的心灵廊道。对于一个自杀者而言,放弃生活乃至于生命是他的终极也是唯一的选择。当一个人开始厌弃生命,开始想到以必死的心态度过人生最后一程的时候,任何劝解似乎都显得颓败而苍白。他已经有这样的打算和预备,他随时都会做出令他的人生黯然失色的“伟大壮举”。
在自杀的人里面,诗人的自杀应当算作一种高级的选择。平凡人选择自杀,无非是因为现世物质生活的极度不满意,而诗人的自杀却恰恰相反。对于一个高级的诗人而言,选择自杀,乃因为其过于注重理想或精神生活。在诗人的思想意识行为观念当中,精神是被过分抬举了的,精神是促使他们生活的唯一仅有的动力。如果有一天诗人发现精神的渺茫和无可知性,他会看待一切皆如空气浮云。此时,他已离自杀不远!
在自杀的诗人当中,唯一知道的是海子的死亡。海子完全可以代表一切纯粹诗人的本体真相。海子的自杀,是中国诗坛的损失,也是世界诗坛的损失。有报告称,海子的自杀因为其物质生活的匮乏,这是有事实根据的!而我们所知道的,绝大多数诗人文人莫不衣食贫寒简朴,并且须忍受孤独的痛苦,他们的物质生活相当令人不满意,但还是生活了下来。他们真正做到了“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奔。”他们的“标杆”不一定是上帝的预定,但他们一定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会一直向着那个目标努力!
可是年轻的诗人海子,也经历了物质的贫乏,精神的富有终未战胜物质的贫乏,他义无返顾选择自杀,选择亲手结束自己如花的生命。这是一件憾事!我们不禁要问:一个精神如此丰富者,怎能处理不好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怎能任由物质摧毁理想的神圣?当我如今再次阅读海子的诗的时候,我看到了人的两面性:一个是现实,一个是虚拟;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灵魂,一个是肉体。
海子死了,这是十几年前的旧事。现在,他的很多诗歌作品引起了当代人的共鸣,很多作品在网络世界被竞相阅读,许多人以默默的方式将海子追忆。九泉之下的海子,应该可以瞑目,因为他的精神终以文字的方式流传下来。这总比那些无味自杀的人们要壮丽伟大得多!
自杀的诗人赢得了精神的胜利,却彻底否决了生命的真义。他们选择自杀,他们以慧眼穿透人生的不可靠、人世的虚浮和愚妄,因此他们成为现实世界的叛逆者,成为生活的反动力。在亲历自杀的瞬间,在万念俱灰的一刹那,诗人的理想世界突然奇异而迅速地出现。这个理想世界曾无数次跃然于诗人的绝妙佳句,直到诗人怀抱它的那一刹那,故园重新成为诗人的灵魂栖居所。诗人在他的精血所构筑的理想世界生活,偶尔望一下现实,偶尔路过世界,他会露出怪异而轻蔑的神色――一切不过如此!
于是,纯粹的诗人无论生前,无论死后,他们的心愿总可以得到满足。他们以自足自乐的方式生活在独我的幸福空间,生活在文字所构筑的虚无理想世界之中,他们的精魂完全熔铸于灿烂而意味深长的文字里。因此,诗人的自杀只是一种跳跃或超脱。他们选择自杀,他们摆脱肉身的沉重,寄希望于未来无可知灵魂的欢畅和精神的升华。
可是他们犯了一个错误,他们根本无法确定彼岸世界的超然存在。对彼岸世界的追寻,只能在宗教中找寻到足迹。诗人的宗教信仰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但是当我们与他们的文字神交的时候,我们绝对会发现一流的诗人绝对拥有自身的信仰情怀,否则他们是不会懂得罪与爱,内心深处无法体验积存人世间巨大的情感力量。他们的信仰表达,完全付诸于文字形式。文字世界里,有他们完全的信仰体验,有他们细致入微的情感刻画。他们对精神的渴求,对人性初美的追忆,恰恰是一切宗教信仰的终极目标。诗人以他的情感,他的理想,他的心灵甚至于生命无时不在追寻信仰的佳美脚踪。最终,诗人以他的生命终于做出一回伟大的赌博,尽管他们不知道结局如何。诗人的自杀,结束自己的尘世生命,开始奔赴未来虚渺的空间。
自杀的诗人一定考虑过生死的问题,他们一定听到过“灵魂不灭”的哲学理论。天才的诗人们对“灵魂不灭”一定有无限憧憬。他们深知,灵魂独处的空间只存在两种情感:一种是欢乐,一种是悲伤;一种是眼泪,一种是欢笑;一种是痛苦,一种是喜乐;还有一种是绝善,一种是绝恶。
自杀的诗人,信仰的诗人,憧憬的诗人,你们渴求哪一种境界?哪一种情感?
找寻生命的拯救,对即将自杀或预备自杀的诗人而言,是当务之急!天才的诗人可以对庸碌的尘世生活不屑一顾,但是他们绝对没有权利不降生在这个世上。他们会问母亲:“你为什么生我到这个痛苦的世界上来?”母亲无言以对,转而责备父亲,父亲又作何解释呢?诗人的生命和平凡人的生命一样,既已来到世间,他们有责任对生命负责,虽然他们对生命有不同的理解。
诗人有自己的信仰告白,又有对灵魂和彼岸世界的憧憬和仰望,因此,找寻生命的拯救原本对他们易如反掌,可是,一些诗人很洒脱地选择自杀,他们很轻易地剥夺生命的权利。因此,“找寻生命的拯救”只能送给另一些诗人,那些随时预备自杀的诗人们、人们。
自杀,作为一种生命的终结形式而徘徊在人类的心灵廊道。对于一个自杀者而言,放弃生活乃至于生命是他的终极也是唯一的选择。当一个人开始厌弃生命,开始想到以必死的心态度过人生最后一程的时候,任何劝解似乎都显得颓败而苍白。他已经有这样的打算和预备,他随时都会做出令他的人生黯然失色的“伟大壮举”。
在自杀的人里面,诗人的自杀应当算作一种高级的选择。平凡人选择自杀,无非是因为现世物质生活的极度不满意,而诗人的自杀却恰恰相反。对于一个高级的诗人而言,选择自杀,乃因为其过于注重理想或精神生活。在诗人的思想意识行为观念当中,精神是被过分抬举了的,精神是促使他们生活的唯一仅有的动力。如果有一天诗人发现精神的渺茫和无可知性,他会看待一切皆如空气浮云。此时,他已离自杀不远!
在自杀的诗人当中,唯一知道的是海子的死亡。海子完全可以代表一切纯粹诗人的本体真相。海子的自杀,是中国诗坛的损失,也是世界诗坛的损失。有报告称,海子的自杀因为其物质生活的匮乏,这是有事实根据的!而我们所知道的,绝大多数诗人文人莫不衣食贫寒简朴,并且须忍受孤独的痛苦,他们的物质生活相当令人不满意,但还是生活了下来。他们真正做到了“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奔。”他们的“标杆”不一定是上帝的预定,但他们一定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会一直向着那个目标努力!
可是年轻的诗人海子,也经历了物质的贫乏,精神的富有终未战胜物质的贫乏,他义无返顾选择自杀,选择亲手结束自己如花的生命。这是一件憾事!我们不禁要问:一个精神如此丰富者,怎能处理不好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怎能任由物质摧毁理想的神圣?当我如今再次阅读海子的诗的时候,我看到了人的两面性:一个是现实,一个是虚拟;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灵魂,一个是肉体。
海子死了,这是十几年前的旧事。现在,他的很多诗歌作品引起了当代人的共鸣,很多作品在网络世界被竞相阅读,许多人以默默的方式将海子追忆。九泉之下的海子,应该可以瞑目,因为他的精神终以文字的方式流传下来。这总比那些无味自杀的人们要壮丽伟大得多!
自杀的诗人赢得了精神的胜利,却彻底否决了生命的真义。他们选择自杀,他们以慧眼穿透人生的不可靠、人世的虚浮和愚妄,因此他们成为现实世界的叛逆者,成为生活的反动力。在亲历自杀的瞬间,在万念俱灰的一刹那,诗人的理想世界突然奇异而迅速地出现。这个理想世界曾无数次跃然于诗人的绝妙佳句,直到诗人怀抱它的那一刹那,故园重新成为诗人的灵魂栖居所。诗人在他的精血所构筑的理想世界生活,偶尔望一下现实,偶尔路过世界,他会露出怪异而轻蔑的神色――一切不过如此!
于是,纯粹的诗人无论生前,无论死后,他们的心愿总可以得到满足。他们以自足自乐的方式生活在独我的幸福空间,生活在文字所构筑的虚无理想世界之中,他们的精魂完全熔铸于灿烂而意味深长的文字里。因此,诗人的自杀只是一种跳跃或超脱。他们选择自杀,他们摆脱肉身的沉重,寄希望于未来无可知灵魂的欢畅和精神的升华。
可是他们犯了一个错误,他们根本无法确定彼岸世界的超然存在。对彼岸世界的追寻,只能在宗教中找寻到足迹。诗人的宗教信仰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但是当我们与他们的文字神交的时候,我们绝对会发现一流的诗人绝对拥有自身的信仰情怀,否则他们是不会懂得罪与爱,内心深处无法体验积存人世间巨大的情感力量。他们的信仰表达,完全付诸于文字形式。文字世界里,有他们完全的信仰体验,有他们细致入微的情感刻画。他们对精神的渴求,对人性初美的追忆,恰恰是一切宗教信仰的终极目标。诗人以他的情感,他的理想,他的心灵甚至于生命无时不在追寻信仰的佳美脚踪。最终,诗人以他的生命终于做出一回伟大的赌博,尽管他们不知道结局如何。诗人的自杀,结束自己的尘世生命,开始奔赴未来虚渺的空间。
自杀的诗人一定考虑过生死的问题,他们一定听到过“灵魂不灭”的哲学理论。天才的诗人们对“灵魂不灭”一定有无限憧憬。他们深知,灵魂独处的空间只存在两种情感:一种是欢乐,一种是悲伤;一种是眼泪,一种是欢笑;一种是痛苦,一种是喜乐;还有一种是绝善,一种是绝恶。
自杀的诗人,信仰的诗人,憧憬的诗人,你们渴求哪一种境界?哪一种情感?
找寻生命的拯救,对即将自杀或预备自杀的诗人而言,是当务之急!天才的诗人可以对庸碌的尘世生活不屑一顾,但是他们绝对没有权利不降生在这个世上。他们会问母亲:“你为什么生我到这个痛苦的世界上来?”母亲无言以对,转而责备父亲,父亲又作何解释呢?诗人的生命和平凡人的生命一样,既已来到世间,他们有责任对生命负责,虽然他们对生命有不同的理解。
诗人有自己的信仰告白,又有对灵魂和彼岸世界的憧憬和仰望,因此,找寻生命的拯救原本对他们易如反掌,可是,一些诗人很洒脱地选择自杀,他们很轻易地剥夺生命的权利。因此,“找寻生命的拯救”只能送给另一些诗人,那些随时预备自杀的诗人们、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