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队希望收政府官员为队员
荣誉主席
- 注册
- 2009-03-09
- 帖子
- 4,928
- 反馈评分
- 179
- 点数
- 101
这个国家2008年独立, 世界上108个国家给予承认, 但中国从没有承认过它
有一个国家从2008年独立到今天,世界上已有108国家给予承认,但中国从没有承认过它,这个“国家”就是科索沃。
除了中国外,俄罗斯,西班牙也不承认,还有以色列,虽然态度一致,但出发点各有差别。
塞尔维亚去年10月份发誓永远不承认科索沃独立,塞尔维亚是俄罗斯在欧洲的唯一的盟友(虽然开始慢慢倒向西方),加上国内的车臣分裂势力,俄罗斯不会承认科索沃。
作为一个穆斯林为主的“国家”,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大力支持,因此,以色列不会去承认。
对中国而言, 一个主权国家内的自治省份,搞所谓“全民公决”,造成国家分裂,中国决不可能认同这种独立方式。
西班牙分裂势力也很强大(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出于自保,也不会承认。
一个小小科索沃,折射出西方大国对巴尔干半岛的无尽贪婪,不惜尸山血海也要达到战略目标。科
索沃独立,是南斯拉夫分裂解体这场悲剧一个沉重的音符,之前,南斯拉夫经历了两场冲突,两场战争。
1994年11月18日,萨拉热窝街头,7岁小男孩迪佛弗奇,被藏身于高楼中的狙击手射中头部,等联合国消防人员赶来时,已经告别了这个世界。
他是塞族,克族,穆族?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策动了这场极其丑陋和残忍的民族战争?不惜以几十万人的死亡来达到其战略目的。
射杀小男孩就是像这类狙击手,她只有20岁,记不清杀死过多少人,她专门射杀塞族。不问年龄,只管击中。
去年网友们都被那位海滩上小男孩遗体所震惊,在同情之余,我想说的是,西方媒体一直在过滤着信息,他们想引导什么情绪就能引导什么情绪。
以这位萨拉热窝的七岁男孩来说,如果他是穆斯林族,欧洲美国就会疯狂报道,以显示塞尔维亚军队的残忍,如果他是塞族则马上淡化。
接下来正式说说这场国家悲剧的来龙去脉。
南斯拉夫从种族上来说,都是斯拉夫人,从地理位置和民族上看,又分为东斯拉夫(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西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南斯拉夫(黑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还有一些信奉了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族。
巴尔干半岛有一条横线,一边是受西方政治文化影响的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天主教),一边是受东方影响的俄罗斯,塞尔维亚等(东正教)。
这里是欧洲火药桶,刺杀奥匈帝国王储就发生在萨拉热窝,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几个大国将他们捏合成一个南斯拉夫王国。
但内部经济差异极大,民族矛盾不断,斯洛文尼亚占了王国工业的一半比重,克罗地亚有着一半银行资本。
二战前,斯洛文尼亚人收入是黑山, 马其顿人的20多倍,科索沃完全是农业社会,黑尔维亚,波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塞尔维亚人又一直控制着军队,因此各民族矛盾时有爆发。
二战时,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的剥削阶层就归顺了纳粹,他们的集中营以集体屠杀的方式消灭过几十万的塞族人(很多是共产党员),但欧洲历史只强调犹太人被杀。
塞族人是南斯拉夫反抗纳粹最坚定的力量,当然还有其它民族的共产党游击队。南斯拉夫在二战中牺牲170万人左右,有一半是死于民族之间互杀。
1945年11月29日,在铁托领导下,南斯拉夫联盟人民共和国成立,1963年改为南斯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一共是六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黑山,波黑,马其顿这六个共和国合为一个主权国家,再有两个自治省:科索沃,伏伊伏丁那。
斯大林不喜欢铁托,所以南斯拉夫走的是一条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既不亲苏,又不反美。
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经济上成就堪称奇迹,1977年人均收入就已达到1600美元,城市人口占百分之七十,是一个中等发达的工农业国。
它能发展这么快,得益于南斯拉夫特殊的战略地位,美国,苏联都想拉他,欧洲也愿意跟它进贸易往来,最重要的是它没有遇到西方国家的联合封锁。
铁托实行的是“先富带后富”的政策(这样说比较好理解),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很富,最穷的是马其顿,科索沃,收入相差近十倍。斯洛文尼亚是7188第纳尔,科索沃是730第纳尔。
铁托采取的办法是由中央通过控制资金来帮助落后地区,实现共同富裕,但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不干了,铁托在的时候克罗地亚就跳得很高,甚至还要中央银行把权力下放。
他们只算出,不算进。总是强调自己给南斯拉夫太多,而那些穷地方每年白拿他们的钱,但从不算中央给他们的港口,机场,铁路,公路,各种矿产能源以及政策上大力扶持。
铁托的做法就是谁叫得凶就撤谁的职,党领导一切。当时,民族矛盾相对很弱,主要还是经济矛盾。铁托是克罗地亚人,但他从不做民族倾斜的事,否则塞尔维亚会出问题,塞族是第一大族,克族是老二。
1974年新宪法,南斯拉夫却削弱了中央集权,开始向各共和国放权,包括官员委派,也由他们自行任命,铁托在集权问题上作了让步。
这一让就种下了祸根。多民族国家,特别像南斯拉夫,一旦失去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民族矛盾将来必定会演化为民族冲突,导致分裂。
铁托在世,因其极高的威望,尚没有人敢挑战中央权威,等他一去世,民族矛盾就慢慢取代了经济矛盾,加上巴尔干半岛如此极殊的战略地位,有的国家只要时机一到,就会策划内战,直至分裂。
风雨飘摇
1980年,铁托去世,没有人能压得住局面,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塞尔维亚人马上意识到这种危性,要求修改1974年宪法,把南斯拉夫共产党联盟的民主集中制重新建立起来。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坚决反对修宪,这意味着他们到手的权力将被收回,事情一直闹到1987年,修宪派和护宪派才达到妥协,分阶段修补宪法,但到了1988年,整个国家开始风雨飘摇,修宪计划被迫流产。
1988年底,分裂势力已经迅速抬头,他们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要求改变南斯拉夫共产党执政地位,实行多党制。他们说服南共联盟及民众的理由,只有“民主”能令这个国家更加繁荣发达。
这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摇摇欲坠,但南斯拉夫不一样,他是最具独立性的国家,而且没有那种经济困境。但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公开性”路线,对南斯拉夫冲击极大。
这股政治多元化,民主化的浪潮拍打南斯拉夫时,南共联盟还是相当清醒,主席团主席舒瓦尔明确表态:多党制会形成多个封闭,分割的社会政治中心,多党制不适合南斯拉夫。
然而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共盟领导人坚决要将政治多元化进行到底,要改革必须先改政治体制,多党制具有最高的价值。
从政坛到媒体,舆论开始一边倒的宣扬起多党制,信誓旦旦的告诉民众,它能给南斯拉夫带来美好的明天。注意,他们强调的是南斯拉夫。
1989年整个国际局势急转直下,内部压力激增,“异见人士”有的从国外回来,有的从牢里出来,猛打民主牌,舒瓦尔主席也改变了口风。
打着民主旗号的斯,克两个共和国某些势力,加快了分裂活动,马其顿共盟已经嗅到国家分裂的危险,呼吁赶紧召开南共非常会议,选出新的领导班子,渡过政治难关。
1990年1月20日,南共14次非常代表大会召开,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提出要以民主来取代民主集中制,把南共联盟变成各自独立的共盟。塞尔维亚,黑山主张进一步加强组织上统一,实行民主集中制,波黑和马其顿站在塞尔维亚一边。
最终在这次大会上,斯洛文尼亚的“民主”提案以1165票对160票的绝对差距被否决,按民主投票的规则,那么就应当实行塞尔维亚的提案。
但民主的斯洛文尼亚全体代表集中退场,致使大会中断,无法进行。接着克罗地亚共盟宣布改名,不再承认南共联盟,南共中央陷入瘫痪状态。
5月份复会,马其顿却转向了克,斯共和国,也拒绝参会。
7月12日,南共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党,正式宣布实行多党制,南斯拉夫一下子冒出了两百多个大小政党,各唱各戏,各找各妈。
11月5日,南共联盟完全解体,从这一天起,南斯拉夫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核心力量已经被消灭。民主人士正式登场,现实与他们承诺的,是天地之差。
两百多个政党,一部是极端反共反社会主义路线,一部是民族分裂势力,他们的资金来源皆为国外。
在一场勿勿来临的选举,南斯拉夫政治格局变成了天下三分,斯,克反对派上台,塞,黑由原共盟(改名为社会党)执政,马其顿,波黑反对派上台,议会中原共盟有优势。
这是一国三制,还是一国六制,没人在意,原国家观念已经被淡化。
这时,已经注定整个国家走向解体之路,内战必然到来。
分裂之战
党虽然没有了,但南斯拉夫还是一个主权国家,有军队,警察,行政系统在运转,政治体制变成多党制,如果像民主派所说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国家发展,那就赶紧干吧。
世上多党制国家很多,但如果哪一个地区闹独立,往往是用政治,军事手段解决,维护国家统一,这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也不例外。
1991年5月16日,联邦主席团主席到期轮换,原主席约维奇(塞族)下来,换成梅西奇(克族),这是南斯拉夫集体领导的惯例,平时都是走个形式,各共和国在中央的代表表决一下通过就OK了。
然而,这次轮换出现了政治危机,因为梅西奇本身就是克罗地亚分裂势力的代表人物,另外,南联邦总理马尔科维奇和国防部长卡迪耶维奇都是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共和国就首先站出来反对常规轮换。
这样,塞尔维亚(加自己的两个自治省两票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和黑山,4票反对梅西奇接任主席,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4票同意。4比4僵局形成后,南联邦主席难产。
经过欧共体干预,梅西奇在长达六周的僵局后,出任主席团主席。
而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趁此期间,于1991年6月25日宣布独立。两天后南斯拉夫人民军被派往斯洛文尼亚,封锁边境,维持秩序。
斯洛文尼亚进行了战争总动员,地方武装和人民军发生了小范围激战,各死伤十余人。
7月1日梅西奇当任主席后,跟塞尔维亚预料中一样,他在帮助斯洛文尼亚独立。
经过一些小零星战斗后,7月7日双方停火,7月16日,人民军和原行政机构开始撤出斯洛文尼亚,等于承认斯洛文尼亚实质独立。
克罗地亚独立则复杂得多,斯洛文尼亚族在该国占91%,南斯拉夫无力挽回,再打也是白搭了(背后还有别的国家撑腰)。
克罗地亚却是个连环套,最初用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干掉了阻碍其独立的最大对手共产党,接下来就是图穷匕见要独立。
它以境内全民公决为理由谋求独立,却出现了一个悖论,就是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人也要自决独立。
就是说你克罗地亚如果从南斯拉夫独立,那么其境内塞族克拉伊纳自治区也要独立,借口一模一样---民族自决,全民公决。
这样就成了黑色幽默,南斯拉夫人民军如果阻止克罗地亚独立是镇压暴政,那么克罗地亚武装镇压克拉伊纳独立是维护国家主权?
就看谁的话筒大,西方某国,在宣传上只讲一面,不讲另一面。总之,南人民军坏透了。
克罗地亚人口480万,面积58538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浙江),克族占75%,塞族占12%,两族在二战期间有血仇。
南斯拉夫时代,大家都强调是南斯拉夫人,民族色彩,宗教色彩一直被淡化,但这时,民族矛盾已经被政治势力挑动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克拉伊纳自治区是块宝地,有石油。克罗地亚1991年6月25日宣布独立,境内两族马上爆发战斗,人民军进来后,将双方隔开。
南斯拉夫主席团也好,塞尔维亚也好,其实都已经接受克罗地亚独立了,但克拉伊纳自治区也应当独立(塞尔维亚自然会合并它)。
克罗地亚誓要维护主权领土完整,视人民军为敌人,7月18日,从斯洛文尼亚撤过来的人民军与克罗地亚武装战争全面爆发。
接着贝尔格莱德军区,巴尼亚罗卡军区,铁托格勒军区全部出兵,南海军封锁了克罗地亚七个港口,使某国武器进不来,并不断攻占战略要地,克罗地亚武装(国民卫队)彻底丧失战场主动权。
照此情形,不要说镇压克拉伊纳自治区独立,克罗地亚自己独立都成大问题了,这时,西方国家再次出手。
在欧洲干预下,双方时打时停,10月8日,克罗地亚议会宣布独立生效,中断与南联邦政府一切联系。
12月,克境内三个自治区合并到克拉伊纳,宣布正式成立克拉伊纳自治区共和国,独立。
双方战事呈胶著状态,欧洲不得不把事情提交到联合国解决,1992年1月2日,各方接受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战事才告一段落。
从整个局势看,克族占地三分之二,塞族占地三分之一。战争整整打了半年多,代价是一万多人死亡,三万多人受伤,50多万克族和23万塞族人家园破碎成了难民,直接经济损失达700亿美元左右。
在回顾那段历史,人们不禁要问,这值得吗?好好的南斯拉夫变成了这样,没水,没电,没吃,没喝,只能在地下室的烛光中过一天算一天。
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现在过得很不错,但再也没有那个强大富裕的巴尔干国家了,而且危险依然存在。
一般来说,不把这两场战斗,称为战争。战争是指接下来的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也蛮有意思,2008年,台湾马上扑上去承认它独立,结果被科索沃直接拒绝。
本篇没有写具体的西方国家谁谁谁在干伤天害理的事,先把过程和内部矛盾交待清楚,混起来写会太复杂。 很多朋友会以为是美国在搞事情,但事情远比你想的复杂。一个说要永远和平的国家最早跳了出来,无所不用其极,这个国家就是德国。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是德国,黄雀才是美国。
米洛舍维奇干了什么?要被押上国际法庭成为战犯。
因为他干了戈尔巴乔夫不敢干,叶利钦不愿干的事,自然成了西方眼中的最后一根眼中钉。
不审判他,如何显出干涉者的正义性?
有首钢琴曲叫《克罗地亚狂想曲》,是克族音乐家马克西姆的代表作品,写于战后的萨格勒布,相当好听。
明天将会出现大家很熟悉的名称:如南联盟,波黑,塞黑,穆族,克族,米洛舍维奇,卡拉季奇,图季曼等,一些概念和关系,如果以前模糊,看完后应当会清楚许多。
有一个国家从2008年独立到今天,世界上已有108国家给予承认,但中国从没有承认过它,这个“国家”就是科索沃。
除了中国外,俄罗斯,西班牙也不承认,还有以色列,虽然态度一致,但出发点各有差别。
塞尔维亚去年10月份发誓永远不承认科索沃独立,塞尔维亚是俄罗斯在欧洲的唯一的盟友(虽然开始慢慢倒向西方),加上国内的车臣分裂势力,俄罗斯不会承认科索沃。
作为一个穆斯林为主的“国家”,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大力支持,因此,以色列不会去承认。
对中国而言, 一个主权国家内的自治省份,搞所谓“全民公决”,造成国家分裂,中国决不可能认同这种独立方式。
西班牙分裂势力也很强大(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出于自保,也不会承认。
一个小小科索沃,折射出西方大国对巴尔干半岛的无尽贪婪,不惜尸山血海也要达到战略目标。科
索沃独立,是南斯拉夫分裂解体这场悲剧一个沉重的音符,之前,南斯拉夫经历了两场冲突,两场战争。
1994年11月18日,萨拉热窝街头,7岁小男孩迪佛弗奇,被藏身于高楼中的狙击手射中头部,等联合国消防人员赶来时,已经告别了这个世界。
他是塞族,克族,穆族?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策动了这场极其丑陋和残忍的民族战争?不惜以几十万人的死亡来达到其战略目的。
射杀小男孩就是像这类狙击手,她只有20岁,记不清杀死过多少人,她专门射杀塞族。不问年龄,只管击中。
去年网友们都被那位海滩上小男孩遗体所震惊,在同情之余,我想说的是,西方媒体一直在过滤着信息,他们想引导什么情绪就能引导什么情绪。
以这位萨拉热窝的七岁男孩来说,如果他是穆斯林族,欧洲美国就会疯狂报道,以显示塞尔维亚军队的残忍,如果他是塞族则马上淡化。
接下来正式说说这场国家悲剧的来龙去脉。
南斯拉夫从种族上来说,都是斯拉夫人,从地理位置和民族上看,又分为东斯拉夫(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西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南斯拉夫(黑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还有一些信奉了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族。
巴尔干半岛有一条横线,一边是受西方政治文化影响的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天主教),一边是受东方影响的俄罗斯,塞尔维亚等(东正教)。
这里是欧洲火药桶,刺杀奥匈帝国王储就发生在萨拉热窝,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几个大国将他们捏合成一个南斯拉夫王国。
但内部经济差异极大,民族矛盾不断,斯洛文尼亚占了王国工业的一半比重,克罗地亚有着一半银行资本。
二战前,斯洛文尼亚人收入是黑山, 马其顿人的20多倍,科索沃完全是农业社会,黑尔维亚,波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塞尔维亚人又一直控制着军队,因此各民族矛盾时有爆发。
二战时,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的剥削阶层就归顺了纳粹,他们的集中营以集体屠杀的方式消灭过几十万的塞族人(很多是共产党员),但欧洲历史只强调犹太人被杀。
塞族人是南斯拉夫反抗纳粹最坚定的力量,当然还有其它民族的共产党游击队。南斯拉夫在二战中牺牲170万人左右,有一半是死于民族之间互杀。
1945年11月29日,在铁托领导下,南斯拉夫联盟人民共和国成立,1963年改为南斯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一共是六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黑山,波黑,马其顿这六个共和国合为一个主权国家,再有两个自治省:科索沃,伏伊伏丁那。
斯大林不喜欢铁托,所以南斯拉夫走的是一条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既不亲苏,又不反美。
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经济上成就堪称奇迹,1977年人均收入就已达到1600美元,城市人口占百分之七十,是一个中等发达的工农业国。
它能发展这么快,得益于南斯拉夫特殊的战略地位,美国,苏联都想拉他,欧洲也愿意跟它进贸易往来,最重要的是它没有遇到西方国家的联合封锁。
铁托实行的是“先富带后富”的政策(这样说比较好理解),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很富,最穷的是马其顿,科索沃,收入相差近十倍。斯洛文尼亚是7188第纳尔,科索沃是730第纳尔。
铁托采取的办法是由中央通过控制资金来帮助落后地区,实现共同富裕,但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不干了,铁托在的时候克罗地亚就跳得很高,甚至还要中央银行把权力下放。
他们只算出,不算进。总是强调自己给南斯拉夫太多,而那些穷地方每年白拿他们的钱,但从不算中央给他们的港口,机场,铁路,公路,各种矿产能源以及政策上大力扶持。
铁托的做法就是谁叫得凶就撤谁的职,党领导一切。当时,民族矛盾相对很弱,主要还是经济矛盾。铁托是克罗地亚人,但他从不做民族倾斜的事,否则塞尔维亚会出问题,塞族是第一大族,克族是老二。
1974年新宪法,南斯拉夫却削弱了中央集权,开始向各共和国放权,包括官员委派,也由他们自行任命,铁托在集权问题上作了让步。
这一让就种下了祸根。多民族国家,特别像南斯拉夫,一旦失去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民族矛盾将来必定会演化为民族冲突,导致分裂。
铁托在世,因其极高的威望,尚没有人敢挑战中央权威,等他一去世,民族矛盾就慢慢取代了经济矛盾,加上巴尔干半岛如此极殊的战略地位,有的国家只要时机一到,就会策划内战,直至分裂。
风雨飘摇
1980年,铁托去世,没有人能压得住局面,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塞尔维亚人马上意识到这种危性,要求修改1974年宪法,把南斯拉夫共产党联盟的民主集中制重新建立起来。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坚决反对修宪,这意味着他们到手的权力将被收回,事情一直闹到1987年,修宪派和护宪派才达到妥协,分阶段修补宪法,但到了1988年,整个国家开始风雨飘摇,修宪计划被迫流产。
1988年底,分裂势力已经迅速抬头,他们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要求改变南斯拉夫共产党执政地位,实行多党制。他们说服南共联盟及民众的理由,只有“民主”能令这个国家更加繁荣发达。
这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摇摇欲坠,但南斯拉夫不一样,他是最具独立性的国家,而且没有那种经济困境。但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公开性”路线,对南斯拉夫冲击极大。
这股政治多元化,民主化的浪潮拍打南斯拉夫时,南共联盟还是相当清醒,主席团主席舒瓦尔明确表态:多党制会形成多个封闭,分割的社会政治中心,多党制不适合南斯拉夫。
然而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共盟领导人坚决要将政治多元化进行到底,要改革必须先改政治体制,多党制具有最高的价值。
从政坛到媒体,舆论开始一边倒的宣扬起多党制,信誓旦旦的告诉民众,它能给南斯拉夫带来美好的明天。注意,他们强调的是南斯拉夫。
1989年整个国际局势急转直下,内部压力激增,“异见人士”有的从国外回来,有的从牢里出来,猛打民主牌,舒瓦尔主席也改变了口风。
打着民主旗号的斯,克两个共和国某些势力,加快了分裂活动,马其顿共盟已经嗅到国家分裂的危险,呼吁赶紧召开南共非常会议,选出新的领导班子,渡过政治难关。
1990年1月20日,南共14次非常代表大会召开,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提出要以民主来取代民主集中制,把南共联盟变成各自独立的共盟。塞尔维亚,黑山主张进一步加强组织上统一,实行民主集中制,波黑和马其顿站在塞尔维亚一边。
最终在这次大会上,斯洛文尼亚的“民主”提案以1165票对160票的绝对差距被否决,按民主投票的规则,那么就应当实行塞尔维亚的提案。
但民主的斯洛文尼亚全体代表集中退场,致使大会中断,无法进行。接着克罗地亚共盟宣布改名,不再承认南共联盟,南共中央陷入瘫痪状态。
5月份复会,马其顿却转向了克,斯共和国,也拒绝参会。
7月12日,南共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党,正式宣布实行多党制,南斯拉夫一下子冒出了两百多个大小政党,各唱各戏,各找各妈。
11月5日,南共联盟完全解体,从这一天起,南斯拉夫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核心力量已经被消灭。民主人士正式登场,现实与他们承诺的,是天地之差。
两百多个政党,一部是极端反共反社会主义路线,一部是民族分裂势力,他们的资金来源皆为国外。
在一场勿勿来临的选举,南斯拉夫政治格局变成了天下三分,斯,克反对派上台,塞,黑由原共盟(改名为社会党)执政,马其顿,波黑反对派上台,议会中原共盟有优势。
这是一国三制,还是一国六制,没人在意,原国家观念已经被淡化。
这时,已经注定整个国家走向解体之路,内战必然到来。
分裂之战
党虽然没有了,但南斯拉夫还是一个主权国家,有军队,警察,行政系统在运转,政治体制变成多党制,如果像民主派所说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国家发展,那就赶紧干吧。
世上多党制国家很多,但如果哪一个地区闹独立,往往是用政治,军事手段解决,维护国家统一,这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也不例外。
1991年5月16日,联邦主席团主席到期轮换,原主席约维奇(塞族)下来,换成梅西奇(克族),这是南斯拉夫集体领导的惯例,平时都是走个形式,各共和国在中央的代表表决一下通过就OK了。
然而,这次轮换出现了政治危机,因为梅西奇本身就是克罗地亚分裂势力的代表人物,另外,南联邦总理马尔科维奇和国防部长卡迪耶维奇都是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共和国就首先站出来反对常规轮换。
这样,塞尔维亚(加自己的两个自治省两票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和黑山,4票反对梅西奇接任主席,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4票同意。4比4僵局形成后,南联邦主席难产。
经过欧共体干预,梅西奇在长达六周的僵局后,出任主席团主席。
而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趁此期间,于1991年6月25日宣布独立。两天后南斯拉夫人民军被派往斯洛文尼亚,封锁边境,维持秩序。
斯洛文尼亚进行了战争总动员,地方武装和人民军发生了小范围激战,各死伤十余人。
7月1日梅西奇当任主席后,跟塞尔维亚预料中一样,他在帮助斯洛文尼亚独立。
经过一些小零星战斗后,7月7日双方停火,7月16日,人民军和原行政机构开始撤出斯洛文尼亚,等于承认斯洛文尼亚实质独立。
克罗地亚独立则复杂得多,斯洛文尼亚族在该国占91%,南斯拉夫无力挽回,再打也是白搭了(背后还有别的国家撑腰)。
克罗地亚却是个连环套,最初用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干掉了阻碍其独立的最大对手共产党,接下来就是图穷匕见要独立。
它以境内全民公决为理由谋求独立,却出现了一个悖论,就是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人也要自决独立。
就是说你克罗地亚如果从南斯拉夫独立,那么其境内塞族克拉伊纳自治区也要独立,借口一模一样---民族自决,全民公决。
这样就成了黑色幽默,南斯拉夫人民军如果阻止克罗地亚独立是镇压暴政,那么克罗地亚武装镇压克拉伊纳独立是维护国家主权?
就看谁的话筒大,西方某国,在宣传上只讲一面,不讲另一面。总之,南人民军坏透了。
克罗地亚人口480万,面积58538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浙江),克族占75%,塞族占12%,两族在二战期间有血仇。
南斯拉夫时代,大家都强调是南斯拉夫人,民族色彩,宗教色彩一直被淡化,但这时,民族矛盾已经被政治势力挑动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克拉伊纳自治区是块宝地,有石油。克罗地亚1991年6月25日宣布独立,境内两族马上爆发战斗,人民军进来后,将双方隔开。
南斯拉夫主席团也好,塞尔维亚也好,其实都已经接受克罗地亚独立了,但克拉伊纳自治区也应当独立(塞尔维亚自然会合并它)。
克罗地亚誓要维护主权领土完整,视人民军为敌人,7月18日,从斯洛文尼亚撤过来的人民军与克罗地亚武装战争全面爆发。
接着贝尔格莱德军区,巴尼亚罗卡军区,铁托格勒军区全部出兵,南海军封锁了克罗地亚七个港口,使某国武器进不来,并不断攻占战略要地,克罗地亚武装(国民卫队)彻底丧失战场主动权。
照此情形,不要说镇压克拉伊纳自治区独立,克罗地亚自己独立都成大问题了,这时,西方国家再次出手。
在欧洲干预下,双方时打时停,10月8日,克罗地亚议会宣布独立生效,中断与南联邦政府一切联系。
12月,克境内三个自治区合并到克拉伊纳,宣布正式成立克拉伊纳自治区共和国,独立。
双方战事呈胶著状态,欧洲不得不把事情提交到联合国解决,1992年1月2日,各方接受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战事才告一段落。
从整个局势看,克族占地三分之二,塞族占地三分之一。战争整整打了半年多,代价是一万多人死亡,三万多人受伤,50多万克族和23万塞族人家园破碎成了难民,直接经济损失达700亿美元左右。
在回顾那段历史,人们不禁要问,这值得吗?好好的南斯拉夫变成了这样,没水,没电,没吃,没喝,只能在地下室的烛光中过一天算一天。
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现在过得很不错,但再也没有那个强大富裕的巴尔干国家了,而且危险依然存在。
一般来说,不把这两场战斗,称为战争。战争是指接下来的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也蛮有意思,2008年,台湾马上扑上去承认它独立,结果被科索沃直接拒绝。
本篇没有写具体的西方国家谁谁谁在干伤天害理的事,先把过程和内部矛盾交待清楚,混起来写会太复杂。 很多朋友会以为是美国在搞事情,但事情远比你想的复杂。一个说要永远和平的国家最早跳了出来,无所不用其极,这个国家就是德国。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是德国,黄雀才是美国。
米洛舍维奇干了什么?要被押上国际法庭成为战犯。
因为他干了戈尔巴乔夫不敢干,叶利钦不愿干的事,自然成了西方眼中的最后一根眼中钉。
不审判他,如何显出干涉者的正义性?
有首钢琴曲叫《克罗地亚狂想曲》,是克族音乐家马克西姆的代表作品,写于战后的萨格勒布,相当好听。
明天将会出现大家很熟悉的名称:如南联盟,波黑,塞黑,穆族,克族,米洛舍维奇,卡拉季奇,图季曼等,一些概念和关系,如果以前模糊,看完后应当会清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