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人民
学前班
- 注册
- 2005-06-12
- 帖子
- 42
- 反馈评分
- 0
- 点数
- 0
[FONT=仿宋_GB2312] 据1982年全县文物普查考证,电白县境内远在7000年前已有人类活动.秦汉时百越族先民在此生息繁衍.隋唐时县东部,东北部,中部一带主要是瑶族人聚居,西南部至西北沿海,沿江地区则主要是俚族,壮族人活动.至于汉人最早于何时徙入已很难考证,不过汉人大批移民入境当从宋代开始.宋徽宗年间(1101-1125年)至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中原时有战乱,大批汉民从福建的莆田,晋江,闽县,福州,汀州等地和广东的东北部地区徙入.此外,还有神电卫驻军官兵(多为浙江人)的后裔及到此经商贸易的商贾人留居的,有到高,雷,廉,琼.等州县任职的仕官退职后在此择居的,------他们先后在此繁衍,于是境内的汉人数量越来越占优势,而原来的土著民族只得远徙广西,海南,部份则与汉人同化.
移民成份的复杂,使电白方言呈纷繁多样状态.福建人徙入较早,他们占据了比较肥沃的沙琅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的平原地带,包括今之霞洞,羊角,林头,坡心,七迳,小良,沙院,南海,水东,陈村,旦场,龙山,博贺.等地.这一带由福建移民来的后代所讲的方言,本地人称为"黎话".
同时,另有一部分福建渔民,迁至电白沿海打渔为生.后来逐渐在东部沿海地区定居下来,并且有一部分人弃渔从耕.他们的后代分布在现在的麻岗,树仔,电城,爵山,岭门,马踏等地.他们所讲的方言本地人称为"海话".海话与黎话可以通话,同属于闽方言.
电白县除了福建人外,客家人也为数不少.客家人原是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人,后来因战乱等原因而南迁.相对于南方的"土著"汉人来说,这些汉人是客,故称"客家人".由于迁来得比较晚,他们只好居住在条件比较差的山区.现在本县北部山区的那霍,罗坑,沙琅,黄岭,观珠,望夫等镇以及霞洞,大衙,林头,麻岗,马踏等镇的部分山村居民,就是客家人移民的后代.因他们把"我"说成"哎",因此本地人把这些人说的方言称为"哎话".
讲"白话"的人在电白人数不多.他们徙入电白比客家人还迟,因此电白人把白话称做"客话".白话主要分布在羊角,七迳,博贺,那霍,沙院,小良等镇的部分乡村.另外,大衙镇的龙记,棉花地等村有一种叫"麻兰话"的方言,口音与四邑话相似,也属电白方言.
除上述方言外,电白境内还有一种由明代戌守神电卫(今电城镇)的卫兵(绝大多数为淅江人)遗留下来的方言,叫"旧时正话",其谐音"狗屎正"是当地人对此方言的谑称.这种方言原只分布在电城内,所以叫"城话".后来,由于电城历遭兵,匪,倭寇之患,城厢居民迁居各地,这种方言便零星分布在大衙,林头,麻岗,马踏,电城等镇的个别山村.
移民成份的复杂,使电白方言呈纷繁多样状态.福建人徙入较早,他们占据了比较肥沃的沙琅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的平原地带,包括今之霞洞,羊角,林头,坡心,七迳,小良,沙院,南海,水东,陈村,旦场,龙山,博贺.等地.这一带由福建移民来的后代所讲的方言,本地人称为"黎话".
同时,另有一部分福建渔民,迁至电白沿海打渔为生.后来逐渐在东部沿海地区定居下来,并且有一部分人弃渔从耕.他们的后代分布在现在的麻岗,树仔,电城,爵山,岭门,马踏等地.他们所讲的方言本地人称为"海话".海话与黎话可以通话,同属于闽方言.
电白县除了福建人外,客家人也为数不少.客家人原是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人,后来因战乱等原因而南迁.相对于南方的"土著"汉人来说,这些汉人是客,故称"客家人".由于迁来得比较晚,他们只好居住在条件比较差的山区.现在本县北部山区的那霍,罗坑,沙琅,黄岭,观珠,望夫等镇以及霞洞,大衙,林头,麻岗,马踏等镇的部分山村居民,就是客家人移民的后代.因他们把"我"说成"哎",因此本地人把这些人说的方言称为"哎话".
讲"白话"的人在电白人数不多.他们徙入电白比客家人还迟,因此电白人把白话称做"客话".白话主要分布在羊角,七迳,博贺,那霍,沙院,小良等镇的部分乡村.另外,大衙镇的龙记,棉花地等村有一种叫"麻兰话"的方言,口音与四邑话相似,也属电白方言.
除上述方言外,电白境内还有一种由明代戌守神电卫(今电城镇)的卫兵(绝大多数为淅江人)遗留下来的方言,叫"旧时正话",其谐音"狗屎正"是当地人对此方言的谑称.这种方言原只分布在电城内,所以叫"城话".后来,由于电城历遭兵,匪,倭寇之患,城厢居民迁居各地,这种方言便零星分布在大衙,林头,麻岗,马踏,电城等镇的个别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