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转帖 朱明国的校庆 (1人在浏览)

tianya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5-04-23
帖子
6,195
反馈评分
407
点数
191
性别

朱 明 国 的 校 庆


[FONT=楷体]
作者 陆小华
[/FONT]


[FONT=宋体]我的中学母校,最初的校名是叫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中学,后来改为海南省第二中学,现如今是叫三亚海洋大学附属中学。海南在1988年建省之后,辖治半个海南岛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也相应被撒除。之前,这所我曾经就读过的母校,应该算是当年琼南地区最好的一所中学了——无论是学校的硬件,一如校舍、教室、礼堂、操场; 软件一如办学经费,师资、之类的配置,都享有琼南地区最好、最优的资源。当年,自治州(地委级)党政军干部的子女,多数都是在这所学校里就读。

这所学校始建于1957年。到了2012年,是建校的五十五周年校庆日。为此,母校专门搞了一次隆重的庆典。我是这所中学1972届的毕业生。朱明国同学是1974届毕业生。我的两个兄弟跟朱同学在同一届。他们这一届共有十个班级。朱同学所在的是六班。他是现在五指山市的畅好乡人,黎族。

为什么我要说那一次校庆是朱明国同学的校庆呢?因为这一年的朱同学,正好是他人生仕途的巓峰期,可以说是如日中天。所谓中国文化的特色,但凡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懂得,那就是——官本位!所以我们民族文化中就一直有“父母官”一类的说法。其文化中就潜藏着一种封建的奴性。我们知道,朱同学在这个时期,先是在重庆任政法委书记,之后是在广东省任政法委书记。

这一次的庆典仪式是在母校的大操场上举行的。面向司令台两侧的墙壁上,左侧贴的是原自治州中学成立五十五周年纪念的文宣内容,右侧则是贴着朱明国同学当年的简历表格成绩单之类的东西,也是文宣。一个母校曾经的学生,如今因为他的官职,就可以让其在这种场合和正在过生日的母校并列。我不知道高贵如北大、清华这样的学府,是否有过这样的先例?但我知道的是,北大蔡元培、胡适校长当任时,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先例。看过一帧后来的北大校长胡适先生与蒋公的历史合照,各自神色自若、平行坐在两张藤椅上,胡适先生甚至还翘着二郎腿。另外,我要特别提到的就是,在学校大门口的立柱上,是竖行立体镏金镶嵌的校名。其字,也是由朱明国同学题写的,边上还雕有一条立式的龙。我从来没见过其它学校的校门有这样的设计(使用龙的图案)。那喻意,细细想来,意境似乎有点深遂。

关于这一场校庆,给我的感觉也很特别。庆典大会上的文宣,似乎宣示着这所教书育人的学校的校领导的价值观。仅从这一点看,说母校55年校庆是专门为朱明国同学度身定制的,应该没有问题。

校庆的前一天,我们按照要求先到母校报到。校庆的接待点设在离学校门口入口不远处,有一众学校的工作人员在接待从各地赶来参加校庆的校友来宾。记得有两三台点钞机、有登记本等,单是进了学校这个门,看到这个阵势,就会让众多没有混出人模狗样的草民同学有压力,内心自然是忐忑的。我当然也是这些草民中的一员。但世俗中的人的心态,也是各有不同。我的心态就是略微有点好奇,然后是观察,这似乎是因为长年文学写作的职业特点使然。

在我的中学同学中,我算是混得很一般的那一拨,自然也没有什么钱可捐,也没有权力能为母校办些什么事情、谋些什么福利。我只是向母校捐赠了十本我创作的小说集《阿陀朝雨》。有点寒酸。此时,如果内视一下,我的这举动,也无非是用于满足我那一点小小的虚荣心而已——我也出书了!

学校方面管接待的工作人员原来以为我送来的是一包钱,指着收款的地方,正想着让我送到点钞机边去办理交接时,听我说了,是送给学校一些我写的书,于是,就让我把书直接送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在图书馆交接书的时候,想不到图书馆的教员竟非常的热情。那感觉,就像是我在给学校送了一包钱似的。这时代,居然还有人欣赏这种形而上的东西。这让我有了些许宽慰。

这一次的校庆比以往的都要隆重。学校邀请的都是40岁到70多岁这些年龄段的人。学校在五指山市区内包下了好几家档次高的宾馆。在出席庆典登记时,学校方面的接待人员给外地的来宾校友发放了酒店的住房卡。我们这些前来参加校庆的外地同学来宾,当天晚可以以届为单位,免费入住其中的某个酒店。吃饭则是在学校食堂安排了自助餐。这样,接待吃住就需要一笔钱。学校嘛,当然不可能从有限的办学经费支出这一大笔钱。据说,很多资费,都是朱明国同学让他的商人朋友赞助的。我们呢,也算是沾了朱同学的光,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沾了朱同学的权力的光!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们这些平庸者,是来陪衬朱同学这样的成功者的。因此也算是扯平了!

学校庆典的当天,大门口安放有两排庆贺的花蓝,来了许多交通警察执勤。沿着校道两傍,每隔几米,就有一个挂着授带的孩子站立着;每当来宾校友走过,他们就会齐声喊道,您好,欢迎回来!每有一辆骄车驶入,学生军乐队就凑响迎宾的乐曲。所有的这一切,都营造着一种很浓重的庆典氛围。

典礼开始之后,那些很风光的坐在主席台上的,都是一些地区重量级的官员。甚至连那些出了高额赞助费的商人,一个都没能在台上露面。在权力面前,就连那些有钱的商人都会暗然失色。而校庆的主席台上就坐的是清一水的同学官员,他们是按官职的大小分排坐着。

在学校这样一种传播文化文明的场所,按说,即使是这样一个隆重的校庆典礼,传导出来的也不应该是一种强烈的官本位的信息。我认为,一所中学的职责,主要不是为了培养精英而存在(朱明国同学或者也是政治精英?)。但中学肯定是培养国家公民的地方。一个国家,如果连到学校这种斯文的场所,都在公然的在媚权媚钱了,那么,她培养出来的学生,还能指望有什么公民意识可言?

很明显,我亲爱的母校正在用赤裸裸的事实教导她的学子们,这潜台词就是——在这人世间,权和钱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且权力要排在金钱的前面。今后,你们的人生道路怎么走?朱同学就是大家的榜样!母校当然没有直接告诉你,在中国,如果要像朱同学那当上个大官,并不一定是要靠艰苦的努力,靠过人的才干,更多的还是要靠钻营,要靠适应潜规则。还需要有运气。这些,有悟性的同学自然就会悟道!当现实变得如此丑陋时,任何所谓主旋律的说教,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在母校的教学区里,我注意到有几处挡土墙上,刻嵌有著名的科学泰斗、文化巨匠的浮雕。只是,当我在此时此刻看到这些浮雕时,心里的感觉就有点怪怪的。我想,这些先贤大师们的在天之灵,在这一天,在这片土地上,在母校充满了权力和金钱氛围面前,应该是让他们蒙羞了!

这一天,会议的主持人讲了之后,好像是学校领导讲,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朱同学——朱书记在讲。记得朱同学似乎讲了半小时,中气很足,说话的语调铿锵有力,似乎没有用讲稿。主席台上的朱同学可以说是神采奕奕、风度翩翩。至于他都说了些什么,我倒没认真听。官员说的话嘛,多半是官话套话。我这个人历来都烦官话。据说朱同学书法还行。问了内行的人,说,也就一般般吧。我观察到,台下坐着的同学,从十多岁到六七十岁各种年龄段的人都有。听到有年轻的学弟、学妹们用仰慕的口吻赞扬,“朱书记真有口才,讲了半个小时都不用看稿。”我在一旁听了,感觉这些赞扬似乎不太专业。比如说,赞扬某某人有写作才能,就说他写的字很黑!好像有点不靠谱。也有人悠悠说了一句,我们街坊的老太太,说一个上午也不用稿。当然,这只是极少数负能量的杂音。总体上可以看得出来,朱同学故乡的乡亲大都是在为他而自豪。

我敢肯定,在这一时刻,肯定是朱同学人生中最风光的时候!他当然是经历过大场面的人,但此时非彼时。在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观念中,这种衣锦还乡的派,才是人生最为风光的。现今时代,什么是衣锦还乡?当然不是要摆显自己穿什么,乘坐什么,随员多少——就像朱元章得天下之后,乘坐龙辇回故乡的那种派头。其实,那都是形而下的,并不见得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的父老乡亲、知根知底的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在仕途上的成功,人生的辉煌。这一点才是实质的,才是形而上的,才是最重要的,才能让人内心的那份荣耀感,妥妥的安顿下来。一个人,既使在外面经历过什么更大的场面,受到什么更好、更高规格的待遇,也是不能与之相比的!

朱同学在母校受到了隆重热烈的欢迎,其原因,大家心照不宣。不是因为他像钱学森、像袁隆平他们那样,为这个国家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一切都源自于他所拥有巨大的权力!

校庆之后,朱明国同学在仕途上的成功,让他成为我们同学聚会时经常聊到的话题。我的同班同学W,原来就曾经在自治州组织部干部科工作过。我们聊天说到朱明国同学时,他说,当年正是他亲自到乡下去接朱同学的。W同学说,朱同学高中毕业后就在畅好乡下当民办老师,业余也种种地。这一年,组织部要选拔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干部。按照朱同学的学历、年龄、民族、家庭成份,他有幸在列。组织部要送他们到中山大学政治干部进修班学习。组织部派来的车先是开到畅好乡,再由公社干部领路到他所工作生活的村庄去接人。其时,朱同学刚好从田间回来,裤腿挽着,腿上还沾着泥巴。后来,朱同学发达后,也跟w同学见过几次面。w同学给我说,朱同学倒是一个挻念旧的人,对他客客气气的。他当了大官,回到家乡时,也没有忘记请他吃饭。



有同学在议论朱同学时,说到他的“会帮人”。其实,这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痛点。普通人之间相互帮助,一般不会干扰到司法的公正。但朱同学这种执掌巨大权力的人用公权力的帮忙,会不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平?估计这些请托的人,是不会朝这个方向去思考的!用权力去干涉司法这种事,同学们知道了会不会引起心灵震动?震动后会怎么想?会不会往深的层面去想?

也有人在议论朱同学时会有所抱怨,说社会上那些被抓的官员,几乎都是草根阶层上去的。我也不是说,官二代红二代就有资格去袭承官职,就可以犯了罪而不被惩罚。我只是想说,即使是草根阶层的子弟,也不会天然的有抗腐蚀的能力。在权力的腐蚀下,其人性的弱点也一样会呈现出来。甚至更甚!我是见过了太多的草根出身的文人,一但在文坛上得到一点点小权力之后,他们也会和其它领域的人一样,会丧失文人的公平和正直。

朱明国同学现在是在监狱里忏悔了。

我就曾经在网上看了朱同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视屏。朱同学在忏悔。他有一句话让我沉思了良久。他说,他当一把手许多年,班子成员中,几乎从来没有人提出反对过他的意见。按政治学的原理,权力只会向赋于权力者负责。总结的教训就是,没有制衡。所以他们一但出事,就已经是大事,就只能是在监狱里用余生反省自己了。一个鱼塘死了几只鱼,可能是几只鱼自己的问题。而出现大面积的死亡,至少要考虑水的问题。这是智者说的。

当年母校里我的同学,有很多人都是那些打江山一代人的后代,即现所说的红二代、军二代。当年不是采用现在这种每进入公务员队伍必考的模式。即使是这样,我的同学当中,能进入官场的人也不会超过十分之二。即使是其中的皎皎者,也没有人能达到朱同学这样的高位。总之,时间会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逐渐冲淡官场中的红色血统。所以,红色江山万万年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


2015年的春天,在听说了朱同学出事之后,我只是一声叹息。作为同学,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虽然他不认识我,但毕竟是我们曾经的州中的同学。我和其它同学一样,希望看到他好!此时,我也只能是替他宛惜。那种一看到人家升官发财就仰慕,就想巴结;一看人家倒台落难,就奚落嘲讽,这是我的人格所不屑的!

据说,在听到朱明国同学落马的消息后,学校在第一时间就派人把校门口立柱上朱明国同学的名字先行铲除掉了。而他题写的校名,好像是在之后一段时间才铲除更换的。应该是学校考虑到学校门口不能没有校名的原因吧!学校方面的势利,以及政治的敏感性,也让人无语。

关于那次校庆,我还了解了一些相关的轶事。74届6班朱明国的同学在校庆典礼之后,大家都争着跟朱同学亲近,并约好了请朱同学到某个酒家,全班人来一次聚会。6班的同学甚至担心其它班级的人掺合进来,分享了他们的荣光,也不肯告诉其它班级的人他们班宴的地点和时间,目的也非是他们要独享与朱同学共处的宝贵的时光,他们要独享被朱同学接见的荣光。他们不愿意让其他人冲淡他们和朱书记的情谊。在同一届人当中,朱同学有着众多的粉丝。

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现在,每每想到那一次校庆,我就有写下以上文字的欲望。我是想把我感觉、我的思考告诉别人!

国门打开之后,我们看到了西方国家的的民众怎么对待他们的领袖。一个合理的社会,应该是上下阶层能够相互流动的。也就是说,社会低层的人,只要是有才干,通过努力,就能有向上发展的空间。而社会上层的子女,如果平庸,也不能固守其父辈的位子。这样的社会才合理!固化的社会不会有活力。还有,我们这个社会,原来是城乡二元结构。朱同学原来所在的阶层,是原来社会的底层,也就是通常说的草根阶层。而他的许多同学,也和我一样,除了是二元结构中的上层,另,比起城市一般的平民子弟,我们又高出了一个阶层,属于那种地县级小官僚的子弟。比如当年132师军队干部的子弟,在四野序列里就是出了名老虎师,也就是为了打下这个江山,立下了卓著功勋的单位。他们的父辈享受的待遇要比地方干部更高。但他们的子女能进入地方官场的也不多!

朱同学能从社会的底层被选拔上去,而我们这些父母曾经是官僚阶层的官僚子弟,转而成为这个社会的平民阶层。如果官场清廉,社会平等,这些都无可非议。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岗位上为社会服务。阶层不固化,能上下流动,这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问题是,本来出身草根的朱同学这一类人,在得到权力之后,能不能就天然的感恩社会,因此不腐败?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每个阶层的人的人性特点很多都是一样的。所以,问题是要有好的、让官员不能腐败的制度。当然,还要有好的政治文化生态环境。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个道理,在今天富裕起来、满世界跑遍了的国人当中,很多人都懂得。在一个官本位盛行的社会环境里,要想从根上治住腐败,肯定是不行的!


2019年的4月,我专程去了一趟五指山市。我的目的就是想要看看朱同学那所建在五指山市畅好乡的豪宅。我请我在这座小城的友人专门带我去了一趟距离五指山市十几公里的畅好乡。他们告诉我,朱同学家的豪宅就建在这里。之前,网络、报刊上说到朱同学时,会提到受贿金额有一个多亿,且提到了这一幢豪宅;也提到了当时从这里抄出多少卡车的赃物。受赂的金钱和拉走的物品我们当然看不到了。只是说到豪宅,那是不动产,就在那里!可到底有多豪华?什么样的建筑,什么样的结构、布局等等,总之,一切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曾经有过诸多的想象,所以想去看一下。

在整理好这篇文字之前,我终于看到了朱同学家的那幢豪宅。这幢宅院是建在畅好乡镇上,有一条小河在这里半环着乡镇政府的驻地。朱同学的豪宅就建在这小河拐湾处,两侧靠河,另两侧用院墙环围住。内里是一组建筑群,主楼高三层,拱顶,铺的是粉灰色的琉璃瓦,围墙上也是灰琉璃小坡顶。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大门是铁艺制作的。院子占地估计有好几亩,建筑总面积估计有上千个平方。如今这个院落大门紧闭,花草树木因无人打理而疯长,落英落叶积满了院落的地面。也不知道现如今这座豪宅的产权归属于谁?将来会做什么用途?我们只能在从大门的栏栅缝中朝里窥探。友人在乡镇的熟人说,如果不是碰到周未,他可以让管理宅院的人把门打开,让我们进去实地参观一下。

其实,大致看一下也就行了。有当地人指点我们,可以爬上围墙外的一个单位——好像是镇供销社宿舍的二楼的楼顶观看。于是,我们上了楼顶,居高临下,院落全貌就在眼前。我们朝大院里观看了好一阵。之后,就像曾经在北京参观和坤故居时一样的心情——脑子里塞满了人生、命运、岁月、历史长河、过眼云烟、文化土壤这一系列词汇。


250470370.jpg

朱明国的同学陆小华(左)
[/FONT]
 
自称官二代又能出书,自然钱财不少,毌校挍不拔一毛没人说他,但他也不该酸成这样!当官的愿意回来参加校庆就算是亲民!
 
人走茶凉,如果朱明国还在位陆小华会不会写这种文章?
 
比他查处的罗荫国、杨光亮好些
 
人走茶凉,如果朱明国还在位陆小华会不会写这种文章?

在台上,一般人不敢写。我猜想,他内心对朱明国的看法与写文章应该是一样的。
 
作为同学(校友)不能因为人家混得比自己好就酸溜溜,更不能看到人家落难就幸灾乐祸。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