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转贴过来让阿三认清下事实情况
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吗?你错了,看这个朝代的皇帝有多无奈
北冥说史
2020-11-24 23:19
我们印象里面,皇帝在封建社会里面是一言九鼎、金口玉言的,皇帝生气了想杀谁就可以杀谁。
大臣们对皇帝的错位行为直言劝谏往往有两个后果:
如果遇到个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英明的皇帝,意见就可能被采纳,进而名垂青史;
如果遇到个宠幸妲己的桀纣和隋炀帝那样的昏君,就有可能被杀掉甚至满门抄斩。
但实际上,古代皇权也是受到限制的。大多数皇帝即使昏庸遇到全体大臣都反对的情形也不会一意孤行。
这种情况在宋朝达到了顶峰。
因为宋太祖赵匡胤靠陈桥兵变取得了皇位,他担心手下武将效仿,就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为此,他不惜发下诏书:
与士大夫共天下。
因此,在宋朝,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很高,他们也很自觉的认为,这个天下有自己的一份,因此,很多官员面对皇帝的错误行为往往不迁就,敢于直言劝谏。
宋神宗时期,因陕西方面对西夏用兵失利,神宗皇帝迁怒于一个主管运粮的漕官。
愤愤之下,他亲自书写圣旨,命令中书处杀掉此人。
第二天,宰相蔡确率群臣上朝。
宋神宗问:“昨天我亲自下令杀掉那个人,行刑了没有?”
蔡确回答:“为臣我正想向陛下奏告此事。”
宋神宗一听就知道还没有实行,就不高兴地说:“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蔡确回答:“从太祖以来,从来没有杀过士大夫,我们不希望陛下开这个先例。”
神宗皇帝沉吟半晌也觉得留下这个名声不好,并且有违祖制,就说:“那就把此人刺面,流放偏远的青山恶水去吧。”
当时任门下侍郎(相当于副宰相)的章惇当廷接言:“这样做,还不如杀掉这个人算了。”
宋神宗感到奇怪,问:“卿何出此言?”
章惇回言:“士可杀不可辱!”
一句话,激得神宗皇帝勃然大怒,声色俱厉道:“我这个皇帝想要痛痛快快地做一件事都行吗?”
面对神宗的雷霆之怒,当朝的宰相、群臣不仅没有在“天威”震慑下惶恐,傲然顶嘴的章惇反而不咸不淡地回一句:“这样痛快的事,还是不作为好。”
宋神宗默然,也说不出什么话了。
要知道,这时候的宋朝并不是被权臣和奸臣把控着的,也不是曹操那样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帝是拥有无上权威,但这个权威不能过界,不能违背国家或者士大夫的整体利益。
像宋神宗这样,把一场战争的失败都归罪于一个后勤官员,显然是不太公平的。所以,大臣们的反对是有道理的。
当然,士大夫们也是有私心的,他们担心一旦开了杀死士大夫的头,后面的皇帝就会有样学样,会危及整个士大夫集团的利益。
这样的场景,只是大宋王朝三百多年间一个小小的片断和插曲,但它包含着无尽的寓意。
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宋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开明的王朝。
即使至高无上的帝王,也并非能够为所欲为、肆无忌惮。
另外,我们如果再细读史书的话,就会发现这个敢于反对皇帝意见的侍郎章惇,日后赫然被试管列入了《奸臣传》。
理由就是说此人勾结同党,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大臣,并且这个人老奸巨猾,把持朝政。
但我们又发现,这个被史书所不齿的奸臣又是大文豪苏东坡最好的朋友之一。
我们知道,苏东坡可是一个十分正直的人,他做事全凭本心,从不阿谀奉承,从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事。
也就因此,苏东坡不论是改革派当政还是保守派当政,都不受重用。
但苏东坡愿意跟章惇结交,很显然是看中了章惇某方面的优点。
宋朝是一个在历代王朝中最为弱小一个朝代,但他又是一个极其开明风气开放的朝代,这也是他在经济上极度繁荣,达到封建社会顶峰的一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