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湖海山人 @ 2016年03月24日 Thursday, 01:45 AM)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多么好的字啊!
天涯老师竟然完全不会欣赏!
作为一个外行,偏要弄斧至班门求教。
一、七字笔力遒劲,气势洪大。七字入木二分九(比王书稍逊一点,这样说有人会高兴一点)。这样老辣的笔力,没有几十年的修养是练不出来的。
二、笔画粗细配合和谐。《张迁碑》的隶书必有一主笔较粗,据说伊体字的粗细也较匀称(没有看过,不知道)但陈光宗革新了。七字中笔画粗细不拘一格,变化自如,“电”字首笔粗,其他笔细,而“白”是第一二笔粗,“区”是第一笔和里面的小横的笔画较粗,“第”字的竹字头全为粗笔。笔画的粗画全为整体美而来,不拘一格,大师虽为中国当代伊体第一人,早在汉隶的基础上自由腾飞了。
这样写字既追求每个字的整体美,更能表现全篇的整体美。如电城故里的冼太碑坊上联的“悠”字重复,但写法不一样,笔粗细浓淡有别。
三、全篇气脉流畅,一气呵成,七字的气脉如长江之奔涌,川流时高时低,正直或曲,或正或奇,给人以淋漓尽致之感!看完七字感觉是痛快之极!从七字看,似乎前呼应,我觉得“电”字呼,“学”字应。前后奇,中间正,奇正相生,完美成篇。
四、刚劲有力,充满生气,又呈现出返朴归真的美。正是因为此呈现的童真美,这是其他字体无法表现的。
天涯认为像小孩子写的字。但小孩子能写出这样如此气韵的字吗?
五、笔画间似偶“留白”。你看有些笔画里面是没有墨的,是“留白”(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说),这也是手写和印刷体不同的之处。没有高明的雕刻师也雕不出这种效果。或者这是陈光宗效法造化,取法于古碑自然裂开的结果。
六、七字似以行笔为主,但“学“字又有草字的写法,“区”、“第”字近于行楷,字如此不拘不格,我更觉得全篇写法灵活,变化莫测,七字摇曳多姿,又能完美成篇。
七、细看“一”字已经见功夫。“一”字是最常见的字,其笔画也是写字人必练的横,但陈光宗此字超凡脱俗。起笔饱满,收笔自然,气脉盎然,如削如刺,不取燕尾的上挑,也不效欧、颜、柳的向下顿收法,已为可观。一横内上下的弧度不一,相信这个难度可能也不小,非运笔自如者不能为之。
我不会书法,书法知识贫乏,因为喜欢也试着说说,也为了向内家请教。我说错了是正常的,说对了是好运。
[snapback]3793405[/snapback]
--------------------------------------------
水东人说,这类字体像鬼子画符,严重影响小学生的书法审美观。
--------------------------------------------
[attachmentid=349478]
大众化的书法才是名家的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