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漫话博贺“三八” (1人在浏览)

zhou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5-08-04
帖子
2,293
反馈评分
5
点数
61
年龄
64
所在地
电白区
性别
漫话博贺“三八”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滨海新区博贺镇四件与“三八”有关的历史性大事,对博贺镇的经济建设及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解放前,电白沿海海滩一带,全是白茫茫荒滩,没有丝毫绿叶。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电白沿海人民曾多次惨遭台风、风沙摧残,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1954年,电白县委县政府响应绿化祖国号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作出了治理沿海沙滩的决定。博贺镇人民积极响应,党政军民齐出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但要在全盘沙化的土地种上绿叶谈何容易啊?沙滩土壤盐分多又难于保存水份,所以试种了几种树木都不能成活。最后经过几多调查研究试种,才确定了种木麻黄。镇政府指派由王李广、陈娇、梁惠华人等组建了植树造林专业队。虽然确定种植木麻黄,但没有现成的树苗,要靠自己培育。专业队千方百计,终于想出了用竹编成小竹笼,装上干海泥粘土来育树苗。播下木麻黄种后,每天早晚浇水。十天左右,竹笼里绿茎破土而出。妇女们看了,象自己怀孕十月的孩子喜迎盛世一样欢腾呼跃。第一次战役胜利激发了专业队员的斗志,但随之而来的难题却接踵而来。
从博贺人民流传当年造林顺口溜就知道其艰难程度:“千重难来万重难,海滩种树难上难。一心只为子孙好,天大困难都等闲。用烂竹箕用水桶,挖断锄头用锅铲。没有锅铲用手挖,手破血流不眨眼。改天换地焕新装,誓种博贺绿屏障。博贺人民真勇敢,天翻地覆都不怕。”
博贺镇人民发挥了顽强的斗争精神,经过无数人(次)艰巨劳动,终于在南粤海滨难于生长植物的风沙带成功种植了防护木带。它抵挡着风沙,防治了水土流失,保持了生态平衡,使沿海良田耕地得以耕作。而博贺营造林带的经验,为全县的大规模植树造林作出了榜样。
中央委员、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视察博贺林带时,得知植树造林的民工多数是妇女 就命名博贺林带为“三八林带”,并吟诗:“电白竞成绿化城,何处植树不成荫;沧海也教精卫塞,只在无心与有心”。随后《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先后在头版报道博贺、电白造林绿化,改变自然面貌的事迹。国画大师关山月以电白沿海林带为素材,画了国画《绿色长城》悬挂在BJ人民大全堂,从此“三八林带”闻名全国闻名世界。
而在“三八林带”北边,几间气势磅礴的房屋,墙体“三八林场”那四个字苍劲有力。这是“三八林带”的场部,是造林专业队工作、生活的地方。“三八林场”虽然没有“三八林带”那么大名气,但中央、省、地区等领导来参观林带,必须观仰“三八林场”,观看昔日博贺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足迹。
博贺是个半岛型小镇,三面环海,群众出入十分困难,信息闭塞。五十年代 ,博贺镇政府为群众所想,广泛动员群众修筑公路,打通博贺与外界的联系。于是,一场又是以妇女为主要民工的筑路战斗又在博贺大地打响。但是,博贺至红花有13公里之长,而且全是沙滩,这样环境,没有机械没有车辆,要修筑公路谈何容易啊。但博贺妇女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英雄主义精神,没有车辆就用肩挑 。镇政府按地段分给各单位,各单位之间掀起了劳动竞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多修得好。当年,从博贺港至湖塘一带海边,随时随地都能看博贺妇女在挑海泥粘土,每天挑泥返回路程几十公里。县政府及周边群众也全力支持,动用牛车拉红土拉碎石铺路。众志长城,经过无数个日夜艰辛劳动,1958年8月,一条绵延13公里的公路终于把博贺红花连在了一起。因妇女的缘故,公路又以“三八公路”来命名。
原来在红花公路出口处拱门有副对联:“三八公路通广湛,博贺林带绿长城”就是称赞博贺人民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环境、改变家乡面貌的真实写照。
在五十年代那样困难时期,博贺人民成功地在海滩植树、在沙滩筑路这样伟大事业真是可歌可泣,其成果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家的嘉奖。植树筑路功臣王李广、陈娇、梁惠华多次获得了国家、省、地区劳动模范。
当年,博贺镇有个“三八大队”,大队部房屋是由镇里妇女用卖鱼汁、鱼肥钱建起的二层楼房。“三八大队”建成后下设几个劳动小组,把全镇妇女从家庭桎梏中解放出来,争当新时代的建设者。她们是渔业大队后勤补给队伍,补网、扛鱼、送盐送水,为渔业建设,为博贺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博贺“三八林带”、“三八林场”、“三八公路”、“三八大队”记载了一个火热的时代和一段辉煌的历史,如果保护完好这些历史“文物”,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发展地方旅游产业。但是,如今“三八林带”部分地段却被人为追求所谓经济效益,毁林养虾,使自然环境、人文风光受到严重破坏;而“三八林场”也以种种理由铲除掉;“三八大队”队部更是被贱卖。虽然时过境迁,但博贺人民十分怀念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不可估量贡献的“三八”……



2015年3月写于博贺梦想阁
 
大寨没了全国一样有米吃。
林带没了虾塘更加受欢迎。
横批:?
 
对当年的“三八”致敬,当年那狗官喝着罗坑米酒半醉命名电白为“电绿县”一年半裁,真是报应。
 
QUOTE(爱逍遥 @ 2015年03月08日 Sunday, 07:12 PM)
大寨没了全国一样有米吃。
林带没了虾塘更加受欢迎。
横批:?
[snapback]3738552[/snapback]​


有权任性喝赞歌
 
看了楼主的写实美文,对当年博贺的“三八”们油然而生敬意。是她们不辞辛劳,战天斗地,为大家造福,有点感恩之心的人都会永远怀念她们。令人遗憾的是被誉为绿色长城,为电白争来极大光荣的林带至今也难觅踪迹了,谁之过?
 
看了楼主的写实美文,对当年博贺的“三八”们油然而生敬意。是她们不辞辛劳,战天斗地,为大家造福,有点感恩之心的人都会永远怀念她们。令人遗憾的是被誉为绿色长城,为电白争来极大光荣的林带至今也难觅踪迹了,谁之过?
 
看了楼主的写实美文,对当年博贺的“三八”们油然而生敬意。是她们不辞辛劳,战天斗地,为大家造福,有点感恩之心的人都会永远怀念她们。令人遗憾的是被誉为绿色长城,为电白争来极大光荣的林带至今也难觅踪迹了,谁之过?
 
QUOTE(爱逍遥 @ 2015年03月08日 Sunday, 07:12 PM)
大寨没了全国一样有米吃。
林带没了虾塘更加受欢迎。
横批:?
[snapback]3738552[/snapback]​


横批:与时俱进
 
拙文昨天茂名日报《往事》专栏刊登,题目改为博贺“三八”:一个火热年代的记忆
 
QUOTE(zhou @ 2015年03月12日 Thursday, 02:36 PM)
拙文昨天茂名日报《往事》专栏刊登,题目改为博贺“三八”:一个火热年代的记忆
[snapback]3738984[/snapback]​



-------------------------------------------------------------------------------------------


参与植树造林的前辈人辛苦了,上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本人因工作关系得以有机会进入林带游览,林带之美曾吸引画家们前来搞艺术创作,她(他)的历史性贡献值得大写特写。


盼望楼主继续挖掘这方面的资料,把那一代人的光辉事迹详细地记载下来。
 
博贺的植树造林曾被国务院表彰.小学时到博贺渔民文化宫活动,就看过周恩来总理签名的奖状.博贺林带不仅博贺人的骄傲,也是电白人的骄傲.50年代全国三八红旗手就有博贺人,她出在博贺三八青年女子(造林)突击队. 我母亲就是其中一队员. 儿时常听母亲讲突击队的事,可叹的事,这个突击队虽有组织(镇三八林场),由当时的区政府和林业站领导,但无入编制(可能是时代问题), 也没有工资, 造林时只管饭. 后林场解散, 这班人回家. 连工作问题都不解决.听说90年代陶铸夫人专程两次到过博贺探访突击队领头人陈娇老人,曾要求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处理健在的突击队员生活待遇问题,但无人愿意去追踪处理此事,所以不了了之.

上个月我见到原博贺三八青年女子(造林)突击队队长梁惠华老人, 谈及此事,她很激动, 回首往事,看着现在,她无可奈何,愤愤不平.
 
QUOTE(zhou @ 2015年03月12日 Thursday, 01:36 PM)
拙文昨天茂名日报《往事》专栏刊登,题目改为博贺“三八”:一个火热年代的记忆
[snapback]3738984[/snapback]​


恭喜老周!
 
老周是才子!
点赞是必须的。
 
QUOTE(一篱秋梦 @ 2015年03月14日 Saturday, 12:50 AM)
博贺的植树造林曾被国务院表彰.小学时到博贺渔民文化宫活动,就看过周恩来总理签名的奖状.博贺林带不仅博贺人的骄傲,也是电白人的骄傲.50年代全国三八红旗手就有博贺人,她出在博贺三八青年女子(造林)突击队. 我母亲就是其中一队员. 儿时常听母亲讲突击队的事,可叹的事,这个突击队虽有组织(镇三八林场),由当时的区政府和林业站领导,但无入编制(可能是时代问题), 也没有工资, 造林时只管饭. 后林场解散, 这班人回家. 连工作问题都不解决.听说90年代陶铸夫人专程两次到过博贺探访突击队领头人陈娇老人,曾要求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处理健在的突击队员生活待遇问题,但无人愿意去追踪处理此事,所以不了了之.

上个月我见到原博贺三八青年女子(造林)突击队队长梁惠华老人, 谈及此事,她很激动, 回首往事,看着现在,她无可奈何,愤愤不平.
[snapback]3739183[/snapback]​


-----------------------------------------------------------------------------------------

请一篱秋梦,看看陈娇与三个妇女的一张黑白合影照片,如有可能,请指出这

三个妇女分别叫什么姓名。多谢了。


[attachmentid=338634]

博贺镇全国造林英模雄陈娇(前排右1)
 
陈某的外孙早已贵为电白区某局长,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儿子也是改革开放后博贺第一代私人渔船老板。。。倒是梁惠华老人依靠老公的退休钱,生活可能拮据些。。。
 
博贺渔村风采,如果能成为下一个深圳就好了
 
博贺渔村风采,如果能成为下一个深圳就好了
 
博贺渔村风采,如果能成为下一个深圳就好了
 
博贺渔村风采,如果能成为下一个深圳就好了
 
博贺渔村风采,如果能成为下一个深圳就好了
 
博贺渔村风采,如果能成为下一个深圳就好了
 
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值树造林真的比种粮食重要吗?真的抗了风与沙吗? 就是个那年代的国防林嘛 !
还有当时的男人那去了?可不要告诉我他们去趁海了!海南刚解放,玩人海战术的解放军全征用去沉了。那他们去那了呢,只要问问老大人旦场的牛岭马岭龙头山的地洞是谁挖的。
失去历史背景的醉人回忆,真他娘的洗脑开心。有心思我想怀念一下孟江女的丈夫,他和他的伙计建造了世界八大奇迹的万里长城。
 
博贺渔村风采,如果能成为下一个深圳就好了
 
博贺渔村风采,如果能成为下一个深圳就好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