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神州七号 @ 2008年03月15日 Saturday, 04:25 PM)
[attachmentid=166907]
[attachmentid=166908]
15岁少年瘫痪8年,从未出过村子,不能上学,他悲情呼唤
“妈妈,你背我上学吧”
本报记者 朱文军 黎斯 报道 一个15岁少年,因家贫无钱治病而瘫痪在床8年,8年来他没上过一天学,没走出过村子一步,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自行坐立,与他朝夕相伴的只是一张简陋的小床……他最想的就是能和别的孩子一样,读书。
“妈妈,你背我上学吧”
在茂南区袂花镇大塘边村委会祠堂仔村,记者见到了杨家荣,他静静地躺在一个用竹子和油毡纸搭建起来的、低矮阴暗的竹棚里,空气中充斥着尿臊味和霉味,他的身旁蹲着一条黄毛狗。杨母试图扶他坐起来,但疼痛却将他折磨得咧开嘴哭,“痛、痛……”他痛苦地喊着,连脸部都被疼痛牵扯得变了型,他的眼神流露出令人心酸的痛楚和无奈。杨母见状,也心疼得嚎啕大哭。
杨家荣今年15岁,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他小时候聪明活泼,深得村民喜爱。但4岁时的一次高烧后,他走路就经常摔倒;后又在7岁那年,被自家的大水牛摔伤,“当时因为家里穷,没带他去大医院医治,没想到……”杨母泣不成声,她掀开盖在杨家荣身上的被子,记者看到杨家荣已骨瘦如柴,用“皮包骨”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四肢严重萎缩、变形,他根本无法自行坐立;且因长期卧床,他的下身长了褥疮,被子上也染上了斑斑血迹。“看到别的小孩都去上学,他哭着求我:‘妈妈,你背我上学吧’……”忆及当年的情景,杨母悲哀得无法自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杨家荣的记忆力很好,童年时的事情都还记得很清楚,特别是记者询问他被大水牛摔伤的事情时,他清晰地说出“牛”、“血”等字,并艰难地用手指向胸部,示意“痛”。
“妈妈,为什么不给我治病”
从7岁开始,杨家荣就一直瘫痪在床,如今已整整8年了,病痛已将他折磨得形销骨立。“疼痛难忍时,他总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给我治病?’”杨母涕泪纵流,她哽咽着说,家里一直都很穷,丈夫长年靠打杂工、做苦力挣钱,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而她则在家务农;儿子瘫痪后,她不得不留在家照顾儿子。虽然3个女儿都出嫁了,但因没什么文化,且嫁的也是贫穷人家,所以她们也生活得不好。“女儿每次回娘家,都跪在弟弟床边痛哭,说没钱帮不了弟弟治病。”杨母揩着泪说,大儿子在广州打工,每月挣四、五百元,自己都不够花,“因为没车费,春节他都没回来。”
在杨家荣住的竹棚旁边,是连着的3间泥砖房,墙体已剥落,房子看上去有点不堪一击。“下雨天这房子就漏水,我们怕它倒塌,所以就在屋旁搭了个竹棚,搬出来住。”杨父说,他们已在竹棚里住了三、四年了,政府搞泥砖房改造,给他家补贴了3000元建新房,他用这钱建造了地基后,因为再也拿不出钱而被迫停工了。据村长说,杨家是村里领泥砖房改造补贴款最多的一家。
“妈妈,我想出去看看”
当同龄人在屋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自由自在地游玩时,杨家荣只能躺在小竹棚里,眼睁睁地想象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妈妈,我想出去看看。”8年来没走出过村子一步的杨家荣,曾多次向妈妈表达自己的心愿。杨母无奈地对记者说,8年了,儿子的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从小没出过远门,近年来更因为他的四肢肌肉萎缩、变形,一碰就会疼痛,连给他洗澡、擦身子她都要小心翼翼、轻手轻脚,更别说抱着或背着他出门了,“如果有张轮椅就好了,我就可以推着他出去走走了,可家里没钱买啊!”
“想……治……好……病,想……读书。”记者即将离开时,杨家荣眼盯着门口,断断续续地说,眼睛里写满了憧憬。
记者手记:采访完杨家荣和他的父母,记者的心情十分沉重。15岁,正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可是,读书于杨家荣来说只能是一种期盼。真的很难想象,在刚刚过去的那段低温阴雨的天气里,杨家荣是怎样在四面透风的小竹棚里辞旧迎新;更难想象,小小年纪的他是怎样坚强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忍受病痛的折磨。据悉,杨家荣的情况已引起市有关部门和热心市民的关注,期望他们尽快行动起来,向杨家荣伸出援手。
[snapback]2154917[/snapback]
大家应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