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中国古诗和民谣,从未有平声与仄声通押的,为什么?
读起来效果是不一样的。
到隋唐时,平仄理论有相关的学术著作出现,平仄理论高度成熟,中国的近体诗大行于世,其中的对粘就充分运用汉语的平仄规律。
但是你看产生远在春秋以前产生的《诗经》中的押韵,绝对是平声押平声,仄声押仄声,绝不会弄混的。
你可想想《关睢》和《蒹葭》。其中《蒹葭》第一二节押平声仄,第三节押仄声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地方.
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你不用普通话(今四声),就用电白黎话(老四声)读电白的民谣,你会发现,平声和仄声是不能通押,平仄通押是不美的。
你试电白的民谣吧。
坡叫吱
坡叫吱,
飞起天。
天又高,
土(tell)又矮,
飞落小深架箩投(林投)尾。
注:
1.坡叫吱,方言鸟名,即云雀。
2.深架,村名,在旦场镇红花园村委会。
分析:全谣五句两韵,先以“吱”和“天”同押平声“i”,再以“矮”和“尾”押“oi”韵仄声。
你再想想电白童谣中的那个《甘暴落》,一定是平押平,仄押仄。
现代诗歌则平仄通押,其音乐性和古人的诗联要求是有距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