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503906
教授
- 注册
- 2006-10-30
- 帖子
- 2,868
- 反馈评分
- 1
- 点数
- 61
教师节该不该送礼? 家长:不送礼孩子会吃亏
家长送礼目的:希望老师对孩子好点,不管送礼有没有用,也是图个安心
家长的难处:不送礼担心孩子会吃亏。
老师的难处:不收的话,拂了家长的面子,可是收了心里又不自在
信息时报记者 邹捷 梁健敏 见习记者 袁建彰 实习生 沈小雨 曾建中
http://society.huanqiu.com/roll/2010-09/1090234.html
http://rich.online.sh.cn/rich/gb/content/2...ent_6355905.htm
家长:其他家长都送,自己怎能不送?
大部分受访的家长认为,中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礼数,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孩子有孩子的表达方式,家长有家长的“套路”。“教师节送礼是一种习惯,孩子会制作贺卡或创意小礼品给老师,作为家长也要表示一下,买一些真丝围巾、保温杯、钢笔之类。”上海一位学生家长李丽萍说,如果不确定老师需要什么,送消费卡或代金券也挺实惠。“我们一般在节前到老师家送一些土特产。”顾女士是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她孩子今年留在了杭州城里读初中,“土特产的价格和几百块钱的消费卡差不多,但老师更容易接受。”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家长送礼是因为周围人的影响。“反正我接触的圈子,十个人中八、九个都送。”上海一位幼儿家长王静说,一般送购物卡,也有送现金或礼品。
记者在淘宝、京东商城等网站上看到,为教师节送礼定制的各类消费卡、礼品十分走俏。礼品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消费卡500、1000的面值都有,卡上印着学士帽卷轴或鲜花,旁边写着“老师谢谢您”。
“一些家长担心,其他家长送了自己不送,会不会不好?”上海一位姓李的幼儿家长说,“肯定有点无奈的,现在就一个孩子,总希望老师对孩子好点,不管送礼有没有用,也是图个安心。”
北京一位中学生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她是2011年从澳洲回国定居的,2012年开始儿子在北京上学。“一开始不太适应国内的习俗,老师对孩子比较冷漠,后来听别的家长建议,买了三张卡登门拜访,之后老师就经常鼓励、表扬他了。”
家长心声:不给老师送礼心里不踏实
家住海珠区广州美院附近的红妈认为,不排除有些好老师会对学生一视同仁。“但我小孩幼儿园里的一位年轻老师,对有些孩子特别好,天天抱抱亲亲喂饭,无微不至。”她说,她和不少家长都认为,孩子父母经常给这个老师送礼,孩子才得到额外照顾。
“我们已经通知到各班同学,教师节不要送礼。”在南武实验中学教初一的李老师告诉记者,由于该校是民校,学生大多家境优裕,逢年过节总有不少家长送礼。有一次,一位家长给李老师送来了一份贵重礼物,李老师再三坚持没有收下,家长的一句话让她百感交集,“那位家长当时说,老师您一定要收下,不然我们做家长的心里也不踏实。”李老师说,很多家长送礼都当是给孩子买个“保险”。
家长为何送礼?
教育资源有限引发送礼风 小孩越小送得越凶
昨天,大洋网的民意圆桌会也围绕“教师节,拿什么来感恩老师”,请教育界人士、家长和评论员进行了探讨。大家认为,家长送礼大致有两大原因,一是确保孩子在学校受到公平对待,二是为孩子争取额外待遇。而据调查发现,孩子越小,家长越舍得送礼。
永博明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永江说:“我作为家长也有顾虑,希望孩子在班上得到公平对待,别的家长送礼了,我没有送礼(就会不安心)。”大洋网评论员万庆涛说,现在中小学每个班都有很多学生,老师根本就照顾不过来,所以家长只能寄望于送礼来吸引老师关注。
有些家长送礼是为了给孩子“买”额外待遇。万庆涛说,谁当班长、班干部,都跟以后升学有关系。比如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能加分,有些家长就希望用礼物换来这些好处。
据了解,教师节送礼的情况,大学要比幼儿园、中小学少得多,孩子越小,家长越“热衷”于送礼。王永江说,幼儿园和小学不同,(广州)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平均月薪只有1200元,所以幼儿园本身可能也比较希望家长送礼。
汪国强是大学教授,他表示从未收到学生的礼物。他说,中小学生家长给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及有某些决定权的校领导送礼,都是有一定目的,“比如(课堂)位置好一点,提高分数。”相比之下,大学的情况就很不同。大学生家长很少和学校以及老师联系,而且“现在的大学老师是怕学生不想学、不愿意学。无偿的辅导答疑时间,都有很多学生不愿意来。”
如何有效遏制?
倡议只是喊口号 加强规范更重要
今年教育部网站刊登了十所知名中小学的联合倡议书,号召全国教师不要收礼。对于这个倡议,老师有不同看法,也有专家表示倡议的实际作用不大,关键还是要在制度上规范。
老师:反对一刀切 “禁礼”
东风西路小学的李娟老师说,“不倡导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她认为,小礼物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方式。他就曾收到学生送的两块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印章,是一位学生在美国游学回来后送的。李娟说,那两个印章比国内常见的稍大,价钱只要几美元。她收到后就拿来盖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盖个米老鼠或唐老鸭来表示鼓励,很受学生欢迎。”
不过,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的吴奕璇老师就表示支持倡议。她认为,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外来是自古有之,老师面对家长送礼是左右为难,不收的话,拂了家长的面子,可是收了心里又不自在。“这份倡议是对老师的保护。”她说,其实大多数老师并不想要贵重礼物,只要学生认真听课、课后跟老师打招呼,过节时发个短信,表现出尊重,其实就是不错的礼物了。
家长送礼目的:希望老师对孩子好点,不管送礼有没有用,也是图个安心
家长的难处:不送礼担心孩子会吃亏。
老师的难处:不收的话,拂了家长的面子,可是收了心里又不自在
信息时报记者 邹捷 梁健敏 见习记者 袁建彰 实习生 沈小雨 曾建中
http://society.huanqiu.com/roll/2010-09/1090234.html
http://rich.online.sh.cn/rich/gb/content/2...ent_6355905.htm
家长:其他家长都送,自己怎能不送?
大部分受访的家长认为,中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礼数,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孩子有孩子的表达方式,家长有家长的“套路”。“教师节送礼是一种习惯,孩子会制作贺卡或创意小礼品给老师,作为家长也要表示一下,买一些真丝围巾、保温杯、钢笔之类。”上海一位学生家长李丽萍说,如果不确定老师需要什么,送消费卡或代金券也挺实惠。“我们一般在节前到老师家送一些土特产。”顾女士是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她孩子今年留在了杭州城里读初中,“土特产的价格和几百块钱的消费卡差不多,但老师更容易接受。”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家长送礼是因为周围人的影响。“反正我接触的圈子,十个人中八、九个都送。”上海一位幼儿家长王静说,一般送购物卡,也有送现金或礼品。
记者在淘宝、京东商城等网站上看到,为教师节送礼定制的各类消费卡、礼品十分走俏。礼品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消费卡500、1000的面值都有,卡上印着学士帽卷轴或鲜花,旁边写着“老师谢谢您”。
“一些家长担心,其他家长送了自己不送,会不会不好?”上海一位姓李的幼儿家长说,“肯定有点无奈的,现在就一个孩子,总希望老师对孩子好点,不管送礼有没有用,也是图个安心。”
北京一位中学生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她是2011年从澳洲回国定居的,2012年开始儿子在北京上学。“一开始不太适应国内的习俗,老师对孩子比较冷漠,后来听别的家长建议,买了三张卡登门拜访,之后老师就经常鼓励、表扬他了。”
家长心声:不给老师送礼心里不踏实
家住海珠区广州美院附近的红妈认为,不排除有些好老师会对学生一视同仁。“但我小孩幼儿园里的一位年轻老师,对有些孩子特别好,天天抱抱亲亲喂饭,无微不至。”她说,她和不少家长都认为,孩子父母经常给这个老师送礼,孩子才得到额外照顾。
“我们已经通知到各班同学,教师节不要送礼。”在南武实验中学教初一的李老师告诉记者,由于该校是民校,学生大多家境优裕,逢年过节总有不少家长送礼。有一次,一位家长给李老师送来了一份贵重礼物,李老师再三坚持没有收下,家长的一句话让她百感交集,“那位家长当时说,老师您一定要收下,不然我们做家长的心里也不踏实。”李老师说,很多家长送礼都当是给孩子买个“保险”。
家长为何送礼?
教育资源有限引发送礼风 小孩越小送得越凶
昨天,大洋网的民意圆桌会也围绕“教师节,拿什么来感恩老师”,请教育界人士、家长和评论员进行了探讨。大家认为,家长送礼大致有两大原因,一是确保孩子在学校受到公平对待,二是为孩子争取额外待遇。而据调查发现,孩子越小,家长越舍得送礼。
永博明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永江说:“我作为家长也有顾虑,希望孩子在班上得到公平对待,别的家长送礼了,我没有送礼(就会不安心)。”大洋网评论员万庆涛说,现在中小学每个班都有很多学生,老师根本就照顾不过来,所以家长只能寄望于送礼来吸引老师关注。
有些家长送礼是为了给孩子“买”额外待遇。万庆涛说,谁当班长、班干部,都跟以后升学有关系。比如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能加分,有些家长就希望用礼物换来这些好处。
据了解,教师节送礼的情况,大学要比幼儿园、中小学少得多,孩子越小,家长越“热衷”于送礼。王永江说,幼儿园和小学不同,(广州)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平均月薪只有1200元,所以幼儿园本身可能也比较希望家长送礼。
汪国强是大学教授,他表示从未收到学生的礼物。他说,中小学生家长给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及有某些决定权的校领导送礼,都是有一定目的,“比如(课堂)位置好一点,提高分数。”相比之下,大学的情况就很不同。大学生家长很少和学校以及老师联系,而且“现在的大学老师是怕学生不想学、不愿意学。无偿的辅导答疑时间,都有很多学生不愿意来。”
如何有效遏制?
倡议只是喊口号 加强规范更重要
今年教育部网站刊登了十所知名中小学的联合倡议书,号召全国教师不要收礼。对于这个倡议,老师有不同看法,也有专家表示倡议的实际作用不大,关键还是要在制度上规范。
老师:反对一刀切 “禁礼”
东风西路小学的李娟老师说,“不倡导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她认为,小礼物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方式。他就曾收到学生送的两块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印章,是一位学生在美国游学回来后送的。李娟说,那两个印章比国内常见的稍大,价钱只要几美元。她收到后就拿来盖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盖个米老鼠或唐老鸭来表示鼓励,很受学生欢迎。”
不过,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的吴奕璇老师就表示支持倡议。她认为,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外来是自古有之,老师面对家长送礼是左右为难,不收的话,拂了家长的面子,可是收了心里又不自在。“这份倡议是对老师的保护。”她说,其实大多数老师并不想要贵重礼物,只要学生认真听课、课后跟老师打招呼,过节时发个短信,表现出尊重,其实就是不错的礼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