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飘落的黄叶 @ 2012年10月12日 Friday, 11:20 PM)
国民教育、工业化、科技等领域,中日间从来就有大距离。明治维新学西方,派出的考察使团都是各个行业领军人物。考察团呈给天皇的考察报告,对中西方文化有这样的比较:中国理学是虚的理学,西洋理学是实的理学,而此前日本一直是学习中国的(他们习惯称宋以前为中国,宋以后为支那)。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远中国,亲西洋)已经成为政府和学界共识,而日本平民阶层,有史以来对规矩都是敬畏的。日本历史上不泛农民起义,但起义不管成功与否,都不会象中国一样成王败寇。领导者不管成不成,结局都只有一个,就是――死!因为起义者违犯了规矩。但这种悲剧英雄,死后会享有很高的殊荣――入神社。了解这个,就基本上明白日本人为什么那么固执去参拜神社了。
中国人很有意思,一种说法是日本人在战后因为韩战和冷战,被美国照顾,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另一种说法是日本因为走市场经济的路子经济飞速发展,而中国因为没有这些因素,所以经济远落后于日本。日本在战前,就是世界工业强国,零式战机性能优于当时世界大多战机,拥有成建制的航母战斗群,而中国直到现在还在为将要拥有航母而欢呼!更重要的是重工业、基础工业,国民教育在战前就优先中国数十年。
一个例子是:中日间著名的松山战役,日本守备部队不过三千人。而中方与之对决的是几十万军队。中日双方伤亡比例,据邓贤纪实文学《大国之魂》载,好象是数十倍甚至百多倍,我二千年读的《大国之魂》,记忆经已模糊,反正比例是非常悬殊。还有就是邓贤查阅相关史料,连日本慰安妇都以死殉国,这跟中国成建制的皇协军也是大异其趣的。松山战役,国军读过二年私塾的,都被重点培养成技术兵种,最低是工兵,美国教官训练。战争期间,整个作战计划基本都是美国顾问主导,最坚固的工事,久攻不下,还是美国顾问制定地道爆破计划,挖一个V(Y)型地道,填充大量炸药,才将松山要塞彻底拿下。而爆破并不理想,是顾问计划问题还是国军执行问题,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判断。
中日之间,拿任何表象作依据做出的判断都是轻佻不负责的,解剖中国或者日本,先从解剖细节入手,这应该成评判的基本因素。
[snapback]3424268[/snapback]
这个正确。
现在国人对日本的态度,留有义和团的烙印。中日一衣带水,相互之间依赖很大。互相掐架,对谁都没有好处,如果说有人笑了,那只有苏俄和北韩,因为我们帮他牵制了美帝。
说到军事实力,双方不相伯仲。如果说到科技,中国远落后于日本。未来战争靠的是科技,经济建设更离不开科技。有网友曝料:军队的电子装备里,关键零部件大多来自日本。一旦有战事,后果可想而知。
有趣的是,日本的雷达卖到我国的每一个角落,而欧美的雷达对我国却实施禁运。(透露一个小秘密,本人是雷达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