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吴川新农村建设形成连片成群格局
------------------------------------------------------------------
来源:湛江新闻网(http://www.gdzjxw.com/)
(http://www.gdzjxw.com/article/2007/...ticle_1997.html)
中新湛江网11月15日电 在全市广泛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是吴川市改变农村面貌和落后生产方式的重头戏。吴川市结合实际,创新思路,积极实施“回归工程”,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出了“吴川模式”。近几年来,该市成功创建各级文明村803条,占全市村庄总数的50.6%,其中有国家级文明村3条,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林屋村还获得了“全国十大魅力乡村”称号。该市新农村建设异军突起,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
无论从深度或者广度来讲,吴川新农村建设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吴川新农村建设起步早,基础比较好,发展比较快,连片成群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和实力已经基本具备。为加快生态文明村建设步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使新农村建设实现“质的提升、量的拓展”,吴川市委、市政府今年下半年起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村)连片成群发展工程”。从数量上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覆盖面,开展全民创建活动,力争创建面达100%;从质量上,以发展农村经济和乡村旅游为抓手,增强新农村“造血”功能,不断丰富新农村建设内涵,把新农村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该市计划用3―5年时间,实现整镇推进,城乡一体,继续当好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吴川新农村名扬全国
“吴川市文明村建设亮点不断,兴奋点不断,档次高,效果好,让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这是2005年6月20日,省领导朱小丹考察检查吴川市文明村建设工作后说的一番话。
陈华、龙观生、林上观、陈阳南、李田生、李雅林……等数百名活跃在广州、深圳等建筑界、商界的精英,他们致富思源,积极响应吴川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热心支持家乡建设。该市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等人士捐资家乡文明村建设的达数百人,建设资金高达5亿多元,其中个人捐资额最多的达2000多万元。该市的一些样板文明村,如蛤岭村、芝蔼村、山溪洋村、山瑶村、明村、八十村等都是通过实施“回归工程”建设起来的,其中,芝蔼村、蛤岭村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山溪洋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吴川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湛江市的“六个一”要求:“制订一个合理规划、发展一个特色产品、推进一批改造工程、建设一个公共村场、营造一个干净环境、种上一片成阴绿树”,引领广大农村进行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
农村经济发展明显加快。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增长。全市初步建成了3.8万亩香蕉、2.5万亩外运菜、4.5万亩甜玉米、5.8万亩罗非鱼、2万亩对虾和28万亩林地养鸡等15个特色农产品基地。去年该市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分别比上年增10.1%和6.1%。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该市90%多的行政村铺设了宽敞平坦的水泥硬底化道路,部分乡镇每条自然村都通了硬底化道路,公共汽车可以开到农家门口,该市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公路网络和半小时经济圈;部分农村饮水难、住房难、就医难、读书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大部分农民住上了崭新的小洋楼,生活环境日益舒适,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以工促农成效明显增大。近年来,通过规划建设了深圳龙岗(吴川)产业转移园等“四区一长廊”,主动承接珠三角等先进地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做大做强本地民营业企业,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市形成了羽绒、塑料鞋等十大产业基地,工业成为主导产业,有效地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村旅游业发展明显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该市一些高起点、高标准的文明村,成为乡村旅游新景点,参观旅游者络绎不绝。吴川适时推出文明村精品一日游,有效地把文明村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农村社会明显安定和谐。农村树立了文明新风,农民思想素质大大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成功创建“吴川模式”
吴川市的文明村建设起步较早,从2000年开始,吴川对文明村建设进行了积极实践和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该市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以文明村创建为载体,不断加大推进力度,探索出一条新农村建设新路――“四轮驱动”的“吴川模式”,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新农村建设,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吴川“民营企业家兵团”经济实力雄厚,家园情深;广大农民随着生活的改善,对新农村建设有迫切的愿望;该市农村集体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有了一定基础。这为该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吴川通过政府引导,促进政府与社会、民营企业家与农民良性互动,形成“四轮驱动”,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党委政府推动。吴川把新农村建设摆上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文明新农村创建活动的决定》、《关于开展“党政联动共建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万干建千村”活动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在资金、项目、技术、人力、物力等多方面支持新农村建设。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镇、村(委会)、村民小组四级联动机制和考核奖励机制,该市四套班子亲自挂钩抓点,部门领导挂钩帮建,各级基层党组织发挥龙头和核心作用,做到重心下移,上下联动。同时,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作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市每年坚持开好年初动员会、年中“战地”分析会和年底总结表彰会,使新农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二是民营企业家带动。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必须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该市外出务工经商人士多达28万人,在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成功民营企业家。这支实力雄厚的“市外兵团”有浓厚的家园情,是吴川新农村建设的特有资源和比较优势。为此,该市因势利导,从2000年起系统实施“回归工程”, 通过成立驻外八大商会和回归工程办公室,做好宣传、组织和引导服务工作,积极发动民营企业家回乡捐资、投资支持新农村建设。同时,建立激励机制,设立“支持家乡建设贡献”奖,通过表彰奖励,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会员,让民营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民众中有威望,激发全市外出企业家支持家乡建设的热情。5年多来,该市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成功人士为新农村建设无偿捐资达5亿多元。民营企业家捐资建设新农村,成为吴川破解建设资金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成为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在企业家捐资的带动下,全市新农村建设活动蓬勃开展。芝蔼村、蛤岭村、山溪洋村、山瑶村、明村、、八十村等一大批新农村应运而生,其中芝蔼村、蛤岭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山溪洋村、山瑶村等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
三是村组集体联动。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重要渠道之一。作为欠发达地区,农村村委会的集体经济都比较薄弱,但一些村民小组有一定资金来源,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市注意引导村集体经济重点投向新农村建设,把村办企业的集体收益和集体山林、土地、鱼塘的出让金、承包金主要投入文明村建设。黄坡镇林屋村,正确处理好分配和投入关系,以村办企业林屋机械厂为依托,先后投入2500万元整治美化村容村貌和建设文化阵地,投入4600万元支持建设中学、小学和幼儿园,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办好一间厂,带旺一条村”,林屋村成为吴川依靠集体力量建设新农村的典范。
四是干部群众齐动。建设新农村是一项群众性实践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吴川注意组织发动群众,让农民真正当主人、作主体、唱主角。条件好的村庄大干快上,条件差的村庄也不示弱,大村帮小村、富村帮穷村,携手共建。广大农民群众从原来的“要我干”变成“我要干”,出钱出力,比干劲、比贡献,形成全民参与、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建设热潮。浅水镇石碧村委会,既没有强大的集体经济,也没有经济实力雄厚的富商巨贾。在村委会的组织发动下,广大村民发扬主人翁精神,纷纷出钱出力。近年来全村投入了600多万元建设文化楼三幢,修建硬底化水泥路21.6公里,实现了12条村全部通水泥路,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吴阳镇水洒村是湛江市扶贫村,全村群众热情高涨,开工的锣鼓一敲,男女老少齐上阵,场面动人。在宣传和组织发动群众的同时,该市还深入开展“万干建新村”活动,动员全市1万多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搞规划、出点子、出资金,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注入了新动力。
连片成群格局初显
吴川根据各地农村的环境和条件不同,坚持能高则高,宜低则低的创建原则,科学规划,把全市划分为小康型、宽裕型、生态型三大板块,分类推进,分批发展。目前,吴川生态文明村的连线连片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为新农村建设连片成群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连点成线,生态文明村建设向亮线发展,形成一条条生态文明村链。近年来,该市先后建成了国道325线、梅()化(州)线、梅()塘(缀)线、塘(缀)黄(坡)线、大(山江)王(村港)线等沿公路两旁的多条生态文明村链。如:沿国道325线,该市共规划创建了覃文村、覃榜村、那贞村、清源村、博茂村、美沃村、东隅村、高屋村、杨屋村、塘头村、边坡村、邱屋村、麦屋村、曾屋村、那蒙村、上郭村、边村、中垌黄村、水洒村、黄坡村、岭头村等38条生态文明村。
二是增点连线成面,生态文明村建设向亮片发展,形成一个个生态文明村簇群。近年来,为把创建工作更快更好地向面上铺开,该市在建设生态文明村链的同时,把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一些地区、一些村委会和一些镇(街道),规划创建成生态文明村群、生态文明村委会、生态文明镇。如振文镇郭屋村委会、沙尾村委会、沙洲村委会、泗岸村委会等邻近的50多条自然村已建成生态文明村群;浅水镇石碧村委会12条自然村一齐创建生态文明村;樟铺镇樟铺村委会7条自然村一齐创建生态文明村;塘缀镇山瑶村委会、塘莲村委会一齐创建生态文明群等等。特别是吴川正在筹划把基础较好的吴阳镇创建成湛江市第一个生态文明镇,将全镇155条自然村都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村。
继续当好新农村排头兵
为了促使新农村建设上水平、上档次、上台阶,吴川市委市政府于今年8月23日在振文镇召开成片连群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部署新农村连片成群推进工作。会议要求要抓住规划、投入、落实、建立长效机制这四个关键,推进全市新农村连片成群发展。
现场会后不久,吴川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工程在吴阳镇蛤岭村动工,正式启动了“吴川市新农村连片发展工程”。蛤岭村“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工程”作为吴川市首批规划整镇推进的吴阳镇新农村连片发展工程的首发工程,通过发动蛤岭村外出实业家陈华捐资带动,计划在蛤岭村建立由新农村展览馆、农业生态园、蛤岭公园、农家乐乐园等内容组成的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基地将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整体布局,把蛤岭村打造成集现代文明、农业生态、文化艺术、科普教育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风景区和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该工程由省一著名公司设计,首期兴建的蛤岭村展览馆由全国“新农村示范点――蛤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湛江之窗”、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之窗”、 新农村“世界之窗” 等版块组成,通过运用文字、图片、实物、泥塑、多媒体等形式和高科技手段,把展览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为配合该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展示全国文明村特色风采,全国文明村――蛤岭村还发起了“蛤岭杯”社会主义新农村风光摄影暨DV记录片大奖赛,向全国征集稿件。工程动工以来,吴川市委书记高永元等领导和陈华先生多次到工地指导工作,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按计划,蛤岭村展览馆将于明年春节前建成开放。
除此之外,振文镇泗岸、沙洲片五教岭等19条自然村,黄坡镇林屋片、牛路头片、新店片、水乡片,塘д蛏窖片汉山村、江尾村、龙安村、南安村、元山村、山瑶村、那六村、东莲村、新屋村、西莲村、企石新村,龙村片樟山村、横山村、大塘村、湛屋村、翟屋村、龙村,樟铺镇樟木片里村、水井头村、榄坡村、岭头村、樟木村、木店村,浅水镇龙首片小莲头村、大莲头村、高罗村、新圩村、水垌村,兰石镇兰石、六庄片兰石村、鲤鱼头村、三星岭村、梧桐岭村,五一、博崖片茂良塘村、上博崖村、下博崖村、新屋地村、油桁屋村、博崖山村、百官山村等镇、村的连片成群生态文明村建设正按部就班、如火如荼地开展。
目前,吴川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村)连片成群发展工程”呈全市行动,整体推进的态势。其特点主要有:
一是连片建设,整体推进。该市按照100%%村庄都开展创建活动的思路,实施亮点、亮线、连片工程,市四套班子及镇(街)领导带头挂钩,重点抓好37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并以点带面,引导村与村之间统一规划,尽可能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目前,吴阳镇在整镇推进中发挥了示范表率作用,全镇已有文明村105条,占镇150条村的70%;樟木村7条自然村一齐创建,但只共建共用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塘缀镇山瑶村所有村道实现硬底化,辐射到附近8条村庄,实现交通资源共享。
二是交通先行,城乡一体。该市把统筹城乡交通网络建设作为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工作来抓。近年来新建农村硬底化道路978.5公里,192个行政村已有182个通硬化公路,1585条自然村已有1030条通硬化公路,通硬化公路率分别为94.8%%和65%%。新建农村客运站5个,农村客运候车亭35个,招呼站牌26个,乡镇100%%通客运班车,167个村委会开通客运班车,通车率87%%。农村客运工作走在湛江市前列,该市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公路网络和半小时经济圈。
三是村企共建,信息引路。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市积极引导村庄如水洒村、新梅村、八十村等农村和当天的移动公司、电信公司等企业合作,采取村企共建的形式,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点,以信息推动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
四是民主管理,体现特色。该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普遍成立新农村建设顾问小组,进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新农村建设出主意、提意见,充分体现农民群众当主体、做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