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电白县的丧联 (1人在浏览)

湖海山人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6-09-25
帖子
25,094
反馈评分
766
点数
191
前些日子,一位年将满一百岁的老人去世,有老先生写了三副丧联。
其中大门是:
登堂苦落三更雨;
陟怙寒飞六月霜。
横幅不记得了。
内堂还贴了两副对联,也不记得了。

也是这位老先生,在2009年,家里遭受极度的不幸,他自写了一副对联:
我母不闻姑恶唤;
你孙又作子规啼。
这里的”又“字用得非常准确,这是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能用的。
我原以为”姑恶唤“对”子规啼“只是借对,因为”姑“对”子“,”恶唤“对”规啼“,但今年说起这事情,老先生才告诉我“姑恶”也是一种鸟!他翻开词源给我看,真的!
天啊,天下竟有如此工整而凝练的丧联!
”姑恶唤“让我们不仅听到鸟凄厉地悲鸣,更让我们看到妇女在声声呼唤逝者。

子规啼,在传统中的诗歌都是表示悲哀的。
据说子规是蜀帝亡国后化为子规鸟,鸟声啼声悲哀,嘴角流血,血染杜鹃花,乃为映山红。
因此子规声表示悲哀:
如李白有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把愁心寄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因为蜀帝那个故事,非但子规鸟(即杜鹃鸟)成为不祥的鸟,连杜鹃花也难逃其劫。
南怀瑾先生说台湾曾有人想建一个杜鹃花园,南怀瑾先生强烈反对,指出杜鹃花为亡国之花,建杜鹃花园对台湾不利。南先生认为细节有时影响大局。

看到电白的丧联,让我对这个似为经济蛮荒之地的电白有些敬畏!虽然我们这地方大部分人没有什么钱,但电白的文化传统却让我不敢小觑。我无法估计这种文化有了多少年的历史积淀!

敬畏归敬畏,但在电白,我未曾看到第二个贴丧联的人家,虽然我听说有。
我不知道电白还有几个老学究知道并能写这种对联的。
即使有人能写,丧联加剧家里的悲哀气氛是令许多人难以接受的,因此有些人即使遇到丧事也不愿意在家门内外贴这种对联,尽管人们清楚一发丧,家里就成了”暗屋“的事实,一直到丧事结束。
在工商业文化的时代,能作古体诗联的人已经渐少了。丧联的消失或许是件小事,然而作为一种文化的消失,却是令人惋惜的。
 
好东西都渐渐消失了,也没人有兴趣了,有能力者应挺身而出
 
 苦恶鸟属于鹤形目秧鸡科的一属。苦恶鸟的别名很多,古人称它为“姑恶”,又名苦鸟。北方人称为苦哇鸟,又称苦娃子。它是秧鸡的一种,广东人称为水鸡。苦恶鸟是水鸟,动物学家称它们为“中国种的白胸水鸡”,是中国民间传说最多的野鸟之一。它的土名叫来叫去总离不了“苦”字,就与这些民间传说有关。

苦恶鸟是出产在南方的鸟,从我国的福州以南,直至缅甸、印度和南洋都有,因此香港也是它们的栖息地之一。它们有时在夏天会从炎热的南方飞到长江一带去避暑。这时正是它们不停“苦苦”地叫着的季节。这也就是沿江各省发生关于苦恶鸟各种传说的由来。苦恶鸟的传说虽多,但平常总不大容易见到。这是因为它们不喜欢高飞,又不栖息在树上,而是藏身在河边或低洼地方的草丛中。虽然喜欢不停的苦叫着,但是一听到有声响,就寂然贴伏在草丛里不动,所以很难有机会见到它们,只有偶然在稻田或低地上觅食,无意被人撞见了,它就一溜烟窜入草丛中,这时才有机会可以看见,但有许多人,又不会知道这就是有名的苦恶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度一下:真的有这种鸟。电白有语云:“狗子白胸,主人遭殃。”估计“中国种的白胸水鸡”也是因其白胸之故,才被人称为姑恶吧?

山人不错,回锅电白之传统文体就靠你了。
 
姑恶鸟竟是水鸡,这是我不知道的。
 
QUOTE(孔子老婆 @ 2012年06月03日 Sunday, 08:41 AM)
 苦恶鸟属于鹤形目秧鸡科的一属。苦恶鸟的别名很多,古人称它为“姑恶”,又名苦鸟。北方人称为苦哇鸟,又称苦娃子。它是秧鸡的一种,广东人称为水鸡。苦恶鸟是水鸟,动物学家称它们为“中国种的白胸水鸡”,是中国民间传说最多的野鸟之一。它的土名叫来叫去总离不了“苦”字,就与这些民间传说有关。

苦恶鸟是出产在南方的鸟,从我国的福州以南,直至缅甸、印度和南洋都有,因此香港也是它们的栖息地之一。它们有时在夏天会从炎热的南方飞到长江一带去避暑。这时正是它们不停“苦苦”地叫着的季节。这也就是沿江各省发生关于苦恶鸟各种传说的由来。苦恶鸟的传说虽多,但平常总不大容易见到。这是因为它们不喜欢高飞,又不栖息在树上,而是藏身在河边或低洼地方的草丛中。虽然喜欢不停的苦叫着,但是一听到有声响,就寂然贴伏在草丛里不动,所以很难有机会见到它们,只有偶然在稻田或低地上觅食,无意被人撞见了,它就一溜烟窜入草丛中,这时才有机会可以看见,但有许多人,又不会知道这就是有名的苦恶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度一下:真的有这种鸟。电白有语云:“狗子白胸,主人遭殃。”估计“中国种的白胸水鸡”也是因其白胸之故,才被人称为姑恶吧?

山人不错,回锅电白之传统文体就靠你了。
[snapback]3368221[/snapback]​


求证:“姑恶鸟”是不是我们当地人说的“哥喔鸟”?如果是,那你搜到的古代传说,跟我们当地的民间故事就大相径庭啦!
附:当地民间故事(据民间流传整理)

少时听过一个凄惨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对小兄弟,本来他们生活得好好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在哥哥六岁、弟弟才三岁那年,父母忽然间相继暴病身亡。小兄弟一下子成了孤儿,只好寄养在伯父的家。谁知伯父是个歹毒的老财,经常虐待他们,挖空心思想害死他们,好掠夺他们的家产。小兄弟因此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哥哥每天只好带着弟弟上山挖深薯充饥。
一次,这个老财偷偷地将弟弟拉到一旁,悄悄地对他说,等你哥哥挖出深薯,你就把他推进坑里,再埋上土,那深薯就是你自己的啦,你就不会饿了!
弟弟年幼无知,等哥哥挖出深薯,真的把他推进坑里埋上了。哥哥死后变成了啄木鸟,它不再挖深薯了,就到树上去“挖”虫子。弟弟吃了最后一顿深薯,再也没有吃的了。他就漫山去找哥哥,一边寻找一边悲凉地呼唤:“哥饿!哥饿!”最后饿死在深山,变成了一只“哥饿”鸟,继续满世界去寻找哥哥。
当时每听到“哥饿”鸟叫,心中总感到无比悲愤和痛惜,但从来都只是听到鸟叫而没有见过它的踪影。后来,不知是由于人类的戗杀,还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哥饿”鸟逐渐绝迹,几十年来再也没有听过它的叫唤。
 
我听老先生说子规(杜鹃)鸟就是红胶吹利叮咚。
 
QUOTE(db_liangxg @ 2012年06月03日 Sunday, 12:40 PM)
求证:“姑恶鸟”是不是我们当地人说的“哥喔鸟”?如果是,那你搜到的古代传说,跟我们当地的民间故事就大相径庭啦!
附:当地民间故事(据民间流传整理)

少时听过一个凄惨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对小兄弟,本来他们生活得好好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在哥哥六岁、弟弟才三岁那年,父母忽然间相继暴病身亡。小兄弟一下子成了孤儿,只好寄养在伯父的家。谁知伯父是个歹毒的老财,经常虐待他们,挖空心思想害死他们,好掠夺他们的家产。小兄弟因此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哥哥每天只好带着弟弟上山挖深薯充饥。
一次,这个老财偷偷地将弟弟拉到一旁,悄悄地对他说,等你哥哥挖出深薯,你就把他推进坑里,再埋上土,那深薯就是你自己的啦,你就不会饿了!
弟弟年幼无知,等哥哥挖出深薯,真的把他推进坑里埋上了。哥哥死后变成了啄木鸟,它不再挖深薯了,就到树上去“挖”虫子。弟弟吃了最后一顿深薯,再也没有吃的了。他就漫山去找哥哥,一边寻找一边悲凉地呼唤:“哥饿!哥饿!”最后饿死在深山,变成了一只“哥饿”鸟,继续满世界去寻找哥哥。
当时每听到“哥饿”鸟叫,心中总感到无比悲愤和痛惜,但从来都只是听到鸟叫而没有见过它的踪影。后来,不知是由于人类的戗杀,还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哥饿”鸟逐渐绝迹,几十年来再也没有听过它的叫唤。
[snapback]3368286[/snapback]​



你可上百度搜一下,那里有图片。

至于民间传说,各有各版本,因为它们仅是传说。
 
记得红胶吹利叮咚鸟头上有个髻,经百度搜索,杜鹃鸟就是布谷鸟 ,头上有髻,红屁股。
 学名:Cuculidae
  中文名:杜鹃、杜宇、子规、鸠、O鸠、获谷、谢豹、光棍鸟 英文名:Cuckoo
  属:鹃形目,杜鹃科
杜鹃

t826-27.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080525_35909vqw.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根据孔子老婆的信息,搜索
姑恶鸟
u=2902587768,3955856622&fm=52&gp=0.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u=3776897738,1782796624&fm=0&gp=0.jpg
(screen.width*0.8-70)) this.width=(screen.width*0.8-70)'>
 
哥饿哥饿(谐音),每叫一次是两个词重复,哥恶鸟是不是这样叫的?

如是这种鸣叫声,估计就是子规(杜鹃)吧。古人有“不如归去”(谐音)的说法。跟方言的“哥饿哥饿”也谐音。

真这样,哥恶即杜鹃,杜鹃即哥恶。
 
[attachmentid=295729]
 

附件

  • 我们一致认为是好贴.jpg
    我们一致认为是好贴.jpg
    87.6 KB · 查看: 35
QUOTE(云水谣 @ 2012年06月03日 Sunday, 04:07 PM)
哥饿哥饿(谐音),每叫一次是两个词重复,哥恶鸟是不是这样叫的?

如是这种鸣叫声,估计就是子规(杜鹃)吧。古人有“不如归去”(谐音)的说法。跟方言的“哥饿哥饿”也谐音。

真这样,哥恶即杜鹃,杜鹃即哥恶。
[snapback]3368372[/snapback]​


行不得也哥哥

鹧鸪是鸟类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部各省,一般为中华鹧鸪,属省级保护动物。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300克左右,多生活在丘陵、山地的草丛或灌木丛中。雄性鹧鸪好斗,叫声特殊,有人拟其音为“行不得也哥哥”。鹧鸪以谷物、豆类和昆虫为食。3至6月间繁殖,在草丛或灌木丛中做巢,每窝产卵3至6个,多时七八个,卵呈梨形,白色或乳白色。鹧鸪肉味在雉鸡之上,是野味上品。此外,也可作斗禽。另有相关名称词牌名和乐器。


北上请缨
电白已故诗人邓维基
漫漫山路锁烟岚,越谷登峰度险岩。
耳听鹧鸪无限感,声声啼叫似怀南。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呵呵,“哥饿哥饿”不是“行不得呀哥哥”,声数不一样,两种鸟叫都是耳熟能详的。

至于此哥饿是不是彼哥恶,不得而知了,猜测而已。
 
辛的词,北望家国,前路多艰。用鹧鸪用杜鹃,都让人黯然涕下,跟丧葬情境有一比,一个丧亲友一个丧家国。
 
在水东,几年前偶尔听“哥饿”鸟叫过,但在深圳天天都能听到这种鸟叫,不过从来没有见过它的身影。真的希望能知道它的学名!
 
QUOTE(湖海山人 @ 2012年06月03日 Sunday, 01:09 AM)
前些日子,一位年将满一百岁的老人去世,有老先生写了三副丧联。
其中大门是:
登堂苦落三更雨;
陟怙寒飞六月霜。
横幅不记得了。
内堂还贴了两副对联,也不记得了。

也是这位老先生,在2009年,家里遭受极度的不幸,他自写了一副对联:
我母不闻姑恶唤;
你孙又作子规啼。
这里的”又“字用得非常准确,这是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能用的。
我原以为”姑恶唤“对”子规啼“只是借对,因为”姑“对”子“,”恶唤“对”规啼“,但今年说起这事情,老先生才告诉我“姑恶”也是一种鸟!他翻开词源给我看,真的!
天啊,天下竟有如此工整而凝练的丧联!
”姑恶唤“让我们不仅听到鸟凄厉地悲鸣,更让我们看到妇女在声声呼唤逝者。

子规啼,在传统中的诗歌都是表示悲哀的。
据说子规是蜀帝亡国后化为子规鸟,鸟声啼声悲哀,嘴角流血,血染杜鹃花,乃为映山红。
因此子规声表示悲哀:
如李白有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把愁心寄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因为蜀帝那个故事,非但子规鸟(即杜鹃鸟)成为不祥的鸟,连杜鹃花也难逃其劫。
南怀瑾先生说台湾曾有人想建一个杜鹃花园,南怀瑾先生强烈反对,指出杜鹃花为亡国之花,建杜鹃花园对台湾不利。南先生认为细节有时影响大局。

看到电白的丧联,让我对这个似为经济蛮荒之地的电白有些敬畏!虽然我们这地方大部分人没有什么钱,但电白的文化传统却让我不敢小觑。我无法估计这种文化有了多少年的历史积淀!

敬畏归敬畏,但在电白,我未曾看到第二个贴丧联的人家,虽然我听说有。
我不知道电白还有几个老学究知道并能写这种对联的。
即使有人能写,丧联加剧家里的悲哀气氛是令许多人难以接受的,因此有些人即使遇到丧事也不愿意在家门内外贴这种对联,尽管人们清楚一发丧,家里就成了”暗屋“的事实,一直到丧事结束。
在工商业文化的时代,能作古体诗联的人已经渐少了。丧联的消失或许是件小事,然而作为一种文化的消失,却是令人惋惜的。
[snapback]3368075[/snapback]​


如果将“恶”与“规”单独拆出,词性并不相对。
 
QUOTE(db_liangxg @ 2012年06月03日 Sunday, 05:52 PM)
如果将“恶”与“规”单独拆出,词性并不相对。
[snapback]3368411[/snapback]​


这里有几种结构方法
姑恶/唤
子规/啼
这是无疑是正确的,以鸟名对鸟名。
但这是这样姑恶/唤没有什么意思,“姑恶”的表现力不足,因为姑恶鸟似在诗词中少用,可能不能表现子规鸟一样的悲哀之意,仍然需要读成姑/恶唤,才能表现妇女悲痛呼唤逝者的形象。
那么,下句子/规啼行吗?
即使“规啼”不可以,仍然可以借用鸟名来对,无损于姑’恶唤这种结构。
子/规啼,后面用偏正结构也是勉强解释得通的,不过只是作为借对用,没有什么意义。
 
QUOTE(湖海山人 @ 2012年06月03日 Sunday, 02:09 AM)
前些日子,一位年将满一百岁的老人去世,有老先生写了三副丧联。
其中大门是:
登堂苦落三更雨;
陟怙寒飞六月霜。
横幅不记得了。
内堂还贴了两副对联,也不记得了。

也是这位老先生,在2009年,家里遭受极度的不幸,他自写了一副对联:
我母不闻姑恶唤;
你孙又作子规啼。
这里的”又“字用得非常准确,这是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能用的。
我原以为”姑恶唤“对”子规啼“只是借对,因为”姑“对”子“,”恶唤“对”规啼“,但今年说起这事情,老先生才告诉我“姑恶”也是一种鸟!他翻开词源给我看,真的!
天啊,天下竟有如此工整而凝练的丧联!
”姑恶唤“让我们不仅听到鸟凄厉地悲鸣,更让我们看到妇女在声声呼唤逝者。

子规啼,在传统中的诗歌都是表示悲哀的。
据说子规是蜀帝亡国后化为子规鸟,鸟声啼声悲哀,嘴角流血,血染杜鹃花,乃为映山红。
因此子规声表示悲哀:
如李白有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把愁心寄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因为蜀帝那个故事,非但子规鸟(即杜鹃鸟)成为不祥的鸟,连杜鹃花也难逃其劫。
南怀瑾先生说台湾曾有人想建一个杜鹃花园,南怀瑾先生强烈反对,指出杜鹃花为亡国之花,建杜鹃花园对台湾不利。南先生认为细节有时影响大局。

看到电白的丧联,让我对这个似为经济蛮荒之地的电白有些敬畏!虽然我们这地方大部分人没有什么钱,但电白的文化传统却让我不敢小觑。我无法估计这种文化有了多少年的历史积淀!

敬畏归敬畏,但在电白,我未曾看到第二个贴丧联的人家,虽然我听说有。
我不知道电白还有几个老学究知道并能写这种对联的。
即使有人能写,丧联加剧家里的悲哀气氛是令许多人难以接受的,因此有些人即使遇到丧事也不愿意在家门内外贴这种对联,尽管人们清楚一发丧,家里就成了”暗屋“的事实,一直到丧事结束。
在工商业文化的时代,能作古体诗联的人已经渐少了。丧联的消失或许是件小事,然而作为一种文化的消失,却是令人惋惜的。
[snapback]3368075[/snapback]​
 

附件

  • ZHZRH77A9N1B%0N]B~L67QE.jpg
    ZHZRH77A9N1B%0N]B~L67QE.jpg
    47.2 KB · 查看: 45
QUOTE(孔子老婆 @ 2012年06月03日 Sunday, 08:41 AM)
 苦恶鸟属于鹤形目秧鸡科的一属。苦恶鸟的别名很多,古人称它为“姑恶”,又名苦鸟。北方人称为苦哇鸟,又称苦娃子。它是秧鸡的一种,广东人称为水鸡。苦恶鸟是水鸟,动物学家称它们为“中国种的白胸水鸡”,是中国民间传说最多的野鸟之一。它的土名叫来叫去总离不了“苦”字,就与这些民间传说有关。

苦恶鸟是出产在南方的鸟,从我国的福州以南,直至缅甸、印度和南洋都有,因此香港也是它们的栖息地之一。它们有时在夏天会从炎热的南方飞到长江一带去避暑。这时正是它们不停“苦苦”地叫着的季节。这也就是沿江各省发生关于苦恶鸟各种传说的由来。苦恶鸟的传说虽多,但平常总不大容易见到。这是因为它们不喜欢高飞,又不栖息在树上,而是藏身在河边或低洼地方的草丛中。虽然喜欢不停的苦叫着,但是一听到有声响,就寂然贴伏在草丛里不动,所以很难有机会见到它们,只有偶然在稻田或低地上觅食,无意被人撞见了,它就一溜烟窜入草丛中,这时才有机会可以看见,但有许多人,又不会知道这就是有名的苦恶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度一下:真的有这种鸟。电白有语云:“狗子白胸,主人遭殃。”估计“中国种的白胸水鸡”也是因其白胸之故,才被人称为姑恶吧?

山人不错,回锅电白之传统文体就靠你了。
[snapback]3368221[/snapback]​



孔婆,苦恶鸟是不是我们常说的田dang(四声)鸡呀
QUOTE(湖海山人 @ 2012年06月03日 Sunday, 02:20 PM)
我听老先生说子规(杜鹃)鸟就是红胶吹利叮咚。
[snapback]3368332[/snapback]​


哈哈,红胶吹利叮咚竞是杜鹃,真想不到!这样鸟儿哪能与悲悲凄凄的事联系在一起呢。小时候常用持胶枪打它来吃呢
 
QUOTE(湖海山人 @ 2012年06月03日 Sunday, 01:09 AM)
前些日子,一位年将满一百岁的老人去世,有老先生写了三副丧联。
其中大门是:
登堂苦落三更雨;
陟怙寒飞六月霜。
横幅不记得了。
内堂还贴了两副对联,也不记得了。

也是这位老先生,在2009年,家里遭受极度的不幸,他自写了一副对联:
我母不闻姑恶唤;
你孙又作子规啼。
这里的”又“字用得非常准确,这是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能用的。
我原以为”姑恶唤“对”子规啼“只是借对,因为”姑“对”子“,”恶唤“对”规啼“,但今年说起这事情,老先生才告诉我“姑恶”也是一种鸟!他翻开词源给我看,真的!
天啊,天下竟有如此工整而凝练的丧联!
”姑恶唤“让我们不仅听到鸟凄厉地悲鸣,更让我们看到妇女在声声呼唤逝者。

子规啼,在传统中的诗歌都是表示悲哀的。
据说子规是蜀帝亡国后化为子规鸟,鸟声啼声悲哀,嘴角流血,血染杜鹃花,乃为映山红。
因此子规声表示悲哀:
如李白有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把愁心寄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因为蜀帝那个故事,非但子规鸟(即杜鹃鸟)成为不祥的鸟,连杜鹃花也难逃其劫。
南怀瑾先生说台湾曾有人想建一个杜鹃花园,南怀瑾先生强烈反对,指出杜鹃花为亡国之花,建杜鹃花园对台湾不利。南先生认为细节有时影响大局。

看到电白的丧联,让我对这个似为经济蛮荒之地的电白有些敬畏!虽然我们这地方大部分人没有什么钱,但电白的文化传统却让我不敢小觑。我无法估计这种文化有了多少年的历史积淀!

敬畏归敬畏,但在电白,我未曾看到第二个贴丧联的人家,虽然我听说有。
我不知道电白还有几个老学究知道并能写这种对联的。
即使有人能写,丧联加剧家里的悲哀气氛是令许多人难以接受的,因此有些人即使遇到丧事也不愿意在家门内外贴这种对联,尽管人们清楚一发丧,家里就成了”暗屋“的事实,一直到丧事结束。
在工商业文化的时代,能作古体诗联的人已经渐少了。丧联的消失或许是件小事,然而作为一种文化的消失,却是令人惋惜的。
[snapback]3368075[/snapback]​



办完老人的丧事后,农村一般都贴对联的,图个喜庆,但不知算不算丧联!但一般都是请人家代写,都是对着别人的抄一联,没有什么新意,远没有山人所看到的好!!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