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你是我们永远的宝
开篇:父亲节念亲恩
父亲节,这是父亲的节日,父亲是个朴实的,偏远农村的一个地道的农民,他不喜欢这些个来自西方的节日。可是在这个日子里,我却不由得想起父亲,想起父亲的点点滴滴。打开记忆的闸门,许多的往事汹涌而来!
眼下正是荔红时节,清晨,踏着露水走在故乡的山间公路上,闻着山间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的是或遮或掩,半遮半掩的红红的荔枝。每一步都是那么轻快,每一眼都是那么的尝心悦目。了解这里山水变化的人都会感叹国家政策对于富民道路的作用,可是没有谁会想到这与一个老农――我的父亲扯得上一些什么关系。
曾听说,三叔不是一个顾家男人,他曾四处流浪,流浪去寻找他的黄金梦;曾听说,三叔不是一个好的父亲,姐每每向他要一些必须的学习费用时,总也会遭到他恶声恶气的斥骂。但是这些对于我是那么的陌生,就好像传说般不合实情。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三叔是最好的父亲。三叔是谁的父亲?是我的父亲。由于农村里某些迷信的说法,我们把自己的亲生父亲叫做了“三叔”。
分田前,为养家活口在奔波
我清楚的记得在那异常艰难的年代里,三叔想尽一切办法,找回一切能让家人填饱肚子的食物,这些食物包括:隔年的烂了一半的芋种;一两块生产队里死因不明遭丢弃了的猪肉;一捧带皮的小麦;几段淮山、几个野芋。这些食物,在现如今的人们看来,很多是不能食用的,甚至是有毒的,可是经过那年月的人都可以想像得到:要弄到这些“有毒”的食品,三叔费了多少的心机――正是这些“毒食品”让我们一家人渡过了最艰难的日子。那时,每每掖着这些回来时,三叔的脸膛会舒展很多,很多――因为那一顿有了着落。偶尔我会看到三叔捧着一大海碗的大米饭,上面压着几大块冒着热气,发着浓香的颤抖着的扣肉。每当这时,总是三叔最高兴的时候,只见他大步流星的走来,嘴巴咧开,笑呵呵的,远远的就叫着我们的小名。回到家后,那些肉和饭马上就成为了我们几兄妹的点心。三叔呢,他坐在一边“咕噜,咕噜”的抽着水烟筒,无限满足的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然而,以上这些都不是常会有的事,在我们家里,经常的事是一大铝煲的稀粥就咸菜干(萝卜干)。每每开饭时,三叔总是吃得最早的,他喝下了那清稀的照得见人影子的米汤,留下仅有的一点米粥给我们兄妹。少不经事的我们从来没想过,喝着米汤的三叔如何能承受那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些直到后来,渐渐长大的我们才明白,为了养活我们七口之家,这个农民汉子费尽了心思,吃尽了苦头。
分田后,为致富兴家而忙碌
今天,我家有好几个果园,其中最大的一个是荔枝园,园中有荔枝树,芒果树六百多棵。两个龙眼园,共有龙眼一百多棵。虽然近年来由于父母年老,我们兄妹出外工作,放弃了管理。但是走近果园,还是可以看到昔日的规模。
一声春雷平地起,一九八二年,承包责任制的春风终于吹到了这个穷乡僻壤来,我们七口之家里分到了两亩多的水田,一些零零星星的坡地,还有三四片山。有了田地,有了山,三叔一改往日“松散”的作风。他和母亲精心弄着那几块田地。水田里,春夏种水稻,冬种红烟;坡地呢,虽然路途遥远一点,但也从来没空过:花生、红薯、绿豆……一年到头,田地不闲人也不闲,这样,我们终于能吃饱肚子了。
大米饭有得吃了,可是要进一步改善生活就不是那两亩多的田地所能解决的。为了添加饭桌上的荤菜,为了筹备我们兄妹的学费,为了拆建日益漏水的房子,为了已长大的哥哥要娶媳妇。三叔刚舒展开的眉心又皱起来了。前半生无功的漂泊浇灭了三叔出外求财的心,经过一番苦思量,他将眼光投向了那巴掌大的坡地。
三叔用一年的时间,把我家坡地的坑坑角角,荆棘藤蔓从生的石头旮旯变成能和熟地一样生产各种杂粮的地方。一年下来,我家的坡地面积便增长了十多倍,生产出来的杂粮、花生油除足够自家食用外,还有了剩余。后来,三叔把两处坡地改造成水田,种上了水稻。这样我家在吃饱肚子外还有了些少的存粮。
可是这样的生活过了两年,三叔不再满足于向地要粮了,他准备向土地要钱!
1986年,三叔和所有村子里的人一样在自家水田里种上了香蕉后,还把改良好的坡田也种了香蕉这些经济作物。由于三叔开拓并改良了坡地,很快我家种植的香蕉面积超过了村子里所有的人,成为了地方有名的香蕉专业户,家里的存钱也越来越多。
随着家庭的日渐走向富裕,来给哥哥说亲的也都络绎不绝了,哥哥到了结婚的年龄,母亲准备将积攒下来的钱给哥哥娶媳妇。
可是尝到甜头的三叔却有了更远大的计划。他的目光转向静默了不知多少年的荒莽的山地。他要开发这些荒山!可是开发荒山绝不同于拓展那些坡地,因为这荒荒莽莽的山上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遍布了每一寸土地,各种荆棘大片大片的连在一起,仅是这些就足够让每个前行者打起退堂鼓。母亲是完全反对的,理由是不能把用于哥哥娶媳妇的钱丢弃到荒山里去。三叔要开发荒山的计划传出去后,各种风言风语也纷纷扬扬的传开了。山村里的农民议论着,说三叔的这种做法是愚蠢的,还说什么分分合合是必然的。说三叔将一辈子的血汗流在这深山里,将来呀等到有收成时,再来一个“公社化”,就“化”到生产队里去了。
可是,三叔吃了秤砣铁了心,母亲的眼泪拉不回他的心,村人的风言风语也吹不回他的心。
三叔开发荒山的计划分为五步:第一步,在原始的山里挖了树坑。第二步,就着山形把荒山开成一级级的梯田。第三步,在初开垦好的荒地种上香蕉苗。第四步,在第一批香蕉收获后,间种上荔枝树。第五步,等荔枝树初长成时,伐掉原有的香蕉林,让荔枝逐步取代香蕉。
上面所提到的五步,除了第一步挖树坑请了雇工外,其余的工作都是我们自家完成的――主要是三叔。从此以后,荒山上就多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垦荒者;从此以后,山间小路的早晚间就多了一个肩挑粪桶的拾粪者。三叔长年长年的奋斗在荒山上,直到现在我都无法想像,为了那一片荒山,三叔付出了多少。只是记起学校放假,我跟随三叔到山上帮忙做一些下手杂工的情形:夏季,三十六七度的高温下,站在树底下的我尤热得气喘吁吁,三叔却在烈日下片刻不停。冬季,到了中午才上山为三叔做饭的我尚冷得直发颤,三叔却在大清早就走上了直刮着寒风的山路。每每我冷得发颤时就会想,清晨三叔穿过山上的风口时,到底是怎么样的感觉。每天洗着那结着厚厚一层盐晶的汗衣;目睹着他那开裂出血的双手时,我总忍不住热泪盈眶。三叔,我的三叔,他到底有着何样的意志呢。
三叔最初开垦的那面荒山我没有估算过到底有多大的面积,我只知道它现在还有六百多棵的荔枝树,芒果树。而这些山地被三叔一锄头一锄头,一镐子一镐子,一铁锹一铁锹的翻了个遍。啊,不知多少遍!再后,三叔又一块块石头的垒起来,变成了有行有列,有沟有渠的梯田。并且种上了香蕉、种上了荔枝苗,种上了瓜果薯粟。两年后,这里已经蕉叶婆娑了,一串串的香蕉吸引着各地的收购者们的到来。他们惊叹着这荒山变良田的奇迹。随着这一切的变化,我家这个“香蕉专业户”的名声更响了,甚至一些报刊都报道了三叔的事迹。我家成了开荒种果,发家致富的典型例子被介绍推广。
直到这时,母亲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而曾经所有的风言风语都不制而止,他们――曾经说风凉话的人,也都纷纷拿起锄头走向了自家的荒山。山村里特有的垦荒热兴起来了。
1994年,当别家的荔枝种植正在起步时,我家的荔枝已经进入结果期,这时,市场需要大量的扦插荔枝苗。这正赶我家荔枝树修剪压枝的时期,我们便培育了种苗出售。因此,在荔枝真正进入丰产期时,我们便有了一大笔意外的收入。
1996年,别人种植的荔枝还在生长,我家的开始了丰产期,而此时正是荔枝价格最高的时期。
2000年后,乡里的荔枝达到了丰产期,但荔枝由于全国各地的大面积种植,荔枝的销售价格迅速的下降。由原来十多元钱一斤降到二三元。
于是,三叔的目标又转移了,他转向了我家的另两面荒山。他再次雇工在那里挖了树坑,种上了龙眼树。他准备再大干一场,啃掉那两块硬骨头。
可是这时,三叔忘记了一件重大的问题――2000年的他已经七十高龄了,早些年的体力透支,已经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
晚年,为了儿女痴心不改
2002年,父亲大病了一场,医生诊断为“中风”。
病后的三叔身体大不如前,再也无法继续开垦他的龙眼园了。而且已经长大了的我们兄妹也不允许三叔再去充当垦荒牛了。其实,早在三叔发病前几年,哥哥就给三叔定了个“三大自由”:花钱自由、玩牌自由、工作自由。这些曾让三叔无比的骄傲,常常向乡人大侃他的“三大自由”。但这个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农民就是放不下他的农事,他很是“逍遥”了一些日子后,就再也“自由”不起来了。随着身体的好转,他居然又扛起了犁耙赶着牛去耕地了。还时不时地偷偷到山里去,继续开垦他的荒山。
近两年来,三叔的病复发了两次,他的行动愈加不便,农事也只得完全放下。可他不仅一直自理着自己的生活,还几乎负责了所有的家务,包括:买菜、做饭、洗衣服、养鸡养鸭等。父亲以这样的行动支持着母亲,使母亲得以继续耕种着一部分的水田,他们说孩子们的生活还没有个个都富裕起来。虽然,我们一再的保证我们不缺他们两老的那点生活费。可他们还是栽种着各种农作物,饲养着众多家禽。并把这些农产品,家禽不停的托运到我们兄弟姐妹手里。
三叔劳苦了一辈子,可是他对自己的饭食要求极为简单:过去身体好,每天只要四碗饭,菜极为随便。现在呢,两碗饭,一菜一汤足矣。在穿着方面要求则更低,年轻时他就不怎么讲究,都是农村人中不能再简陋的了。近几年来,三叔几乎完全没有买过衣服鞋子,他只是把哥弟不穿了的衣服捡来穿。有时候,我们给他买了衣服,还通常要给他责骂,说我们浪费钱财。
三叔做的很多很多事都令我感动不已,嘘唏不已。可最令我不解的是:无论是在生活极端困难的分田前的饿肚子时期,还是后来分田后,极需劳动力的垦荒期,三叔从来没有停过我们兄妹的读书。尽管我们的学费拖欠了一年又一年;尽管村子里的孩子都没怎么读书;尽管我们兄妹众多;还尽管我和两个姐都是女孩子,他都一直坚持着让我们读书。
三叔的感情很粗糙,他不怎么懂得表达对我们的关爱,我在校读书那么多年,他从来没有到学校看过我们,更别说像其他家长那样送饭送菜了――即使他赶墟来到我们学校旁。
可是那年我要到外镇读高中,遇上家里正在建房子,工作非常忙乱,他本不欲送我。但考虑再三,他还是带着我辗转坐车,直到把我送进学校才转身继续坐车回家。
还有一件令我不能忘怀的事,2004年离期末放假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我所请的保姆因事辞职归家了。一时没有人帮忙带孩子,大家商量着意欲让母亲来临时帮帮忙,可是如果这样一来,就没有人照顾三叔的起居饮食了。(那时三叔正是第一次发病后的恢复期)可当他听说后,为了让我安心工作,一再的表示可以照顾好自己,硬是把母亲推到了我的身边,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在此之前,三叔是极少自己在家的,特别是发病后就一直没有过。
总之,无论什么时候,三叔总是把儿女的事放在第一位。
三叔,这个我们叫做“三叔”的老农民,我们唤他为“三叔”的我们的爸爸,我们的爹,我们的父亲,他是一座耸立在我们心中的高山。
寸草心,跪乳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父亲老了,真正的老了。他那渐渐变得像孩童一样的性格,那日渐衰老的身体,我们深深的意识到该是我们回报父亲恩情的时候了。
前年,父亲病发住进医院,我到医院去陪护。帮父亲洗头洗脚时,他乖乖的听随着我的摆布;打点滴时,顽皮的听着我轻声苛责,像个有时温顺有时顽皮的孩子。空闲时,父亲跟我唠叨着许多旧事,跟我扳手、搔痒与嬉戏,看着他孩童一般的笑容,好玩的神情,我心里既开心又忧伤。
这个曾经把三面荒山变成果园的男人,这个曾经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的父亲,这个在孩子们心中如山一样高的三叔啊,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耄耋老人了。欣慰的是:他曾经弱小的孩子已经长大,是应该如同当年他抚养我们时那样来赡养他了。
可是,为什么我心里充满了忧伤呢。
开篇:父亲节念亲恩
父亲节,这是父亲的节日,父亲是个朴实的,偏远农村的一个地道的农民,他不喜欢这些个来自西方的节日。可是在这个日子里,我却不由得想起父亲,想起父亲的点点滴滴。打开记忆的闸门,许多的往事汹涌而来!
眼下正是荔红时节,清晨,踏着露水走在故乡的山间公路上,闻着山间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的是或遮或掩,半遮半掩的红红的荔枝。每一步都是那么轻快,每一眼都是那么的尝心悦目。了解这里山水变化的人都会感叹国家政策对于富民道路的作用,可是没有谁会想到这与一个老农――我的父亲扯得上一些什么关系。
曾听说,三叔不是一个顾家男人,他曾四处流浪,流浪去寻找他的黄金梦;曾听说,三叔不是一个好的父亲,姐每每向他要一些必须的学习费用时,总也会遭到他恶声恶气的斥骂。但是这些对于我是那么的陌生,就好像传说般不合实情。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三叔是最好的父亲。三叔是谁的父亲?是我的父亲。由于农村里某些迷信的说法,我们把自己的亲生父亲叫做了“三叔”。
分田前,为养家活口在奔波
我清楚的记得在那异常艰难的年代里,三叔想尽一切办法,找回一切能让家人填饱肚子的食物,这些食物包括:隔年的烂了一半的芋种;一两块生产队里死因不明遭丢弃了的猪肉;一捧带皮的小麦;几段淮山、几个野芋。这些食物,在现如今的人们看来,很多是不能食用的,甚至是有毒的,可是经过那年月的人都可以想像得到:要弄到这些“有毒”的食品,三叔费了多少的心机――正是这些“毒食品”让我们一家人渡过了最艰难的日子。那时,每每掖着这些回来时,三叔的脸膛会舒展很多,很多――因为那一顿有了着落。偶尔我会看到三叔捧着一大海碗的大米饭,上面压着几大块冒着热气,发着浓香的颤抖着的扣肉。每当这时,总是三叔最高兴的时候,只见他大步流星的走来,嘴巴咧开,笑呵呵的,远远的就叫着我们的小名。回到家后,那些肉和饭马上就成为了我们几兄妹的点心。三叔呢,他坐在一边“咕噜,咕噜”的抽着水烟筒,无限满足的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然而,以上这些都不是常会有的事,在我们家里,经常的事是一大铝煲的稀粥就咸菜干(萝卜干)。每每开饭时,三叔总是吃得最早的,他喝下了那清稀的照得见人影子的米汤,留下仅有的一点米粥给我们兄妹。少不经事的我们从来没想过,喝着米汤的三叔如何能承受那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些直到后来,渐渐长大的我们才明白,为了养活我们七口之家,这个农民汉子费尽了心思,吃尽了苦头。
分田后,为致富兴家而忙碌
今天,我家有好几个果园,其中最大的一个是荔枝园,园中有荔枝树,芒果树六百多棵。两个龙眼园,共有龙眼一百多棵。虽然近年来由于父母年老,我们兄妹出外工作,放弃了管理。但是走近果园,还是可以看到昔日的规模。
一声春雷平地起,一九八二年,承包责任制的春风终于吹到了这个穷乡僻壤来,我们七口之家里分到了两亩多的水田,一些零零星星的坡地,还有三四片山。有了田地,有了山,三叔一改往日“松散”的作风。他和母亲精心弄着那几块田地。水田里,春夏种水稻,冬种红烟;坡地呢,虽然路途遥远一点,但也从来没空过:花生、红薯、绿豆……一年到头,田地不闲人也不闲,这样,我们终于能吃饱肚子了。
大米饭有得吃了,可是要进一步改善生活就不是那两亩多的田地所能解决的。为了添加饭桌上的荤菜,为了筹备我们兄妹的学费,为了拆建日益漏水的房子,为了已长大的哥哥要娶媳妇。三叔刚舒展开的眉心又皱起来了。前半生无功的漂泊浇灭了三叔出外求财的心,经过一番苦思量,他将眼光投向了那巴掌大的坡地。
三叔用一年的时间,把我家坡地的坑坑角角,荆棘藤蔓从生的石头旮旯变成能和熟地一样生产各种杂粮的地方。一年下来,我家的坡地面积便增长了十多倍,生产出来的杂粮、花生油除足够自家食用外,还有了剩余。后来,三叔把两处坡地改造成水田,种上了水稻。这样我家在吃饱肚子外还有了些少的存粮。
可是这样的生活过了两年,三叔不再满足于向地要粮了,他准备向土地要钱!
1986年,三叔和所有村子里的人一样在自家水田里种上了香蕉后,还把改良好的坡田也种了香蕉这些经济作物。由于三叔开拓并改良了坡地,很快我家种植的香蕉面积超过了村子里所有的人,成为了地方有名的香蕉专业户,家里的存钱也越来越多。
随着家庭的日渐走向富裕,来给哥哥说亲的也都络绎不绝了,哥哥到了结婚的年龄,母亲准备将积攒下来的钱给哥哥娶媳妇。
可是尝到甜头的三叔却有了更远大的计划。他的目光转向静默了不知多少年的荒莽的山地。他要开发这些荒山!可是开发荒山绝不同于拓展那些坡地,因为这荒荒莽莽的山上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遍布了每一寸土地,各种荆棘大片大片的连在一起,仅是这些就足够让每个前行者打起退堂鼓。母亲是完全反对的,理由是不能把用于哥哥娶媳妇的钱丢弃到荒山里去。三叔要开发荒山的计划传出去后,各种风言风语也纷纷扬扬的传开了。山村里的农民议论着,说三叔的这种做法是愚蠢的,还说什么分分合合是必然的。说三叔将一辈子的血汗流在这深山里,将来呀等到有收成时,再来一个“公社化”,就“化”到生产队里去了。
可是,三叔吃了秤砣铁了心,母亲的眼泪拉不回他的心,村人的风言风语也吹不回他的心。
三叔开发荒山的计划分为五步:第一步,在原始的山里挖了树坑。第二步,就着山形把荒山开成一级级的梯田。第三步,在初开垦好的荒地种上香蕉苗。第四步,在第一批香蕉收获后,间种上荔枝树。第五步,等荔枝树初长成时,伐掉原有的香蕉林,让荔枝逐步取代香蕉。
上面所提到的五步,除了第一步挖树坑请了雇工外,其余的工作都是我们自家完成的――主要是三叔。从此以后,荒山上就多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垦荒者;从此以后,山间小路的早晚间就多了一个肩挑粪桶的拾粪者。三叔长年长年的奋斗在荒山上,直到现在我都无法想像,为了那一片荒山,三叔付出了多少。只是记起学校放假,我跟随三叔到山上帮忙做一些下手杂工的情形:夏季,三十六七度的高温下,站在树底下的我尤热得气喘吁吁,三叔却在烈日下片刻不停。冬季,到了中午才上山为三叔做饭的我尚冷得直发颤,三叔却在大清早就走上了直刮着寒风的山路。每每我冷得发颤时就会想,清晨三叔穿过山上的风口时,到底是怎么样的感觉。每天洗着那结着厚厚一层盐晶的汗衣;目睹着他那开裂出血的双手时,我总忍不住热泪盈眶。三叔,我的三叔,他到底有着何样的意志呢。
三叔最初开垦的那面荒山我没有估算过到底有多大的面积,我只知道它现在还有六百多棵的荔枝树,芒果树。而这些山地被三叔一锄头一锄头,一镐子一镐子,一铁锹一铁锹的翻了个遍。啊,不知多少遍!再后,三叔又一块块石头的垒起来,变成了有行有列,有沟有渠的梯田。并且种上了香蕉、种上了荔枝苗,种上了瓜果薯粟。两年后,这里已经蕉叶婆娑了,一串串的香蕉吸引着各地的收购者们的到来。他们惊叹着这荒山变良田的奇迹。随着这一切的变化,我家这个“香蕉专业户”的名声更响了,甚至一些报刊都报道了三叔的事迹。我家成了开荒种果,发家致富的典型例子被介绍推广。
直到这时,母亲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而曾经所有的风言风语都不制而止,他们――曾经说风凉话的人,也都纷纷拿起锄头走向了自家的荒山。山村里特有的垦荒热兴起来了。
1994年,当别家的荔枝种植正在起步时,我家的荔枝已经进入结果期,这时,市场需要大量的扦插荔枝苗。这正赶我家荔枝树修剪压枝的时期,我们便培育了种苗出售。因此,在荔枝真正进入丰产期时,我们便有了一大笔意外的收入。
1996年,别人种植的荔枝还在生长,我家的开始了丰产期,而此时正是荔枝价格最高的时期。
2000年后,乡里的荔枝达到了丰产期,但荔枝由于全国各地的大面积种植,荔枝的销售价格迅速的下降。由原来十多元钱一斤降到二三元。
于是,三叔的目标又转移了,他转向了我家的另两面荒山。他再次雇工在那里挖了树坑,种上了龙眼树。他准备再大干一场,啃掉那两块硬骨头。
可是这时,三叔忘记了一件重大的问题――2000年的他已经七十高龄了,早些年的体力透支,已经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
晚年,为了儿女痴心不改
2002年,父亲大病了一场,医生诊断为“中风”。
病后的三叔身体大不如前,再也无法继续开垦他的龙眼园了。而且已经长大了的我们兄妹也不允许三叔再去充当垦荒牛了。其实,早在三叔发病前几年,哥哥就给三叔定了个“三大自由”:花钱自由、玩牌自由、工作自由。这些曾让三叔无比的骄傲,常常向乡人大侃他的“三大自由”。但这个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农民就是放不下他的农事,他很是“逍遥”了一些日子后,就再也“自由”不起来了。随着身体的好转,他居然又扛起了犁耙赶着牛去耕地了。还时不时地偷偷到山里去,继续开垦他的荒山。
近两年来,三叔的病复发了两次,他的行动愈加不便,农事也只得完全放下。可他不仅一直自理着自己的生活,还几乎负责了所有的家务,包括:买菜、做饭、洗衣服、养鸡养鸭等。父亲以这样的行动支持着母亲,使母亲得以继续耕种着一部分的水田,他们说孩子们的生活还没有个个都富裕起来。虽然,我们一再的保证我们不缺他们两老的那点生活费。可他们还是栽种着各种农作物,饲养着众多家禽。并把这些农产品,家禽不停的托运到我们兄弟姐妹手里。
三叔劳苦了一辈子,可是他对自己的饭食要求极为简单:过去身体好,每天只要四碗饭,菜极为随便。现在呢,两碗饭,一菜一汤足矣。在穿着方面要求则更低,年轻时他就不怎么讲究,都是农村人中不能再简陋的了。近几年来,三叔几乎完全没有买过衣服鞋子,他只是把哥弟不穿了的衣服捡来穿。有时候,我们给他买了衣服,还通常要给他责骂,说我们浪费钱财。
三叔做的很多很多事都令我感动不已,嘘唏不已。可最令我不解的是:无论是在生活极端困难的分田前的饿肚子时期,还是后来分田后,极需劳动力的垦荒期,三叔从来没有停过我们兄妹的读书。尽管我们的学费拖欠了一年又一年;尽管村子里的孩子都没怎么读书;尽管我们兄妹众多;还尽管我和两个姐都是女孩子,他都一直坚持着让我们读书。
三叔的感情很粗糙,他不怎么懂得表达对我们的关爱,我在校读书那么多年,他从来没有到学校看过我们,更别说像其他家长那样送饭送菜了――即使他赶墟来到我们学校旁。
可是那年我要到外镇读高中,遇上家里正在建房子,工作非常忙乱,他本不欲送我。但考虑再三,他还是带着我辗转坐车,直到把我送进学校才转身继续坐车回家。
还有一件令我不能忘怀的事,2004年离期末放假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我所请的保姆因事辞职归家了。一时没有人帮忙带孩子,大家商量着意欲让母亲来临时帮帮忙,可是如果这样一来,就没有人照顾三叔的起居饮食了。(那时三叔正是第一次发病后的恢复期)可当他听说后,为了让我安心工作,一再的表示可以照顾好自己,硬是把母亲推到了我的身边,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在此之前,三叔是极少自己在家的,特别是发病后就一直没有过。
总之,无论什么时候,三叔总是把儿女的事放在第一位。
三叔,这个我们叫做“三叔”的老农民,我们唤他为“三叔”的我们的爸爸,我们的爹,我们的父亲,他是一座耸立在我们心中的高山。
寸草心,跪乳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父亲老了,真正的老了。他那渐渐变得像孩童一样的性格,那日渐衰老的身体,我们深深的意识到该是我们回报父亲恩情的时候了。
前年,父亲病发住进医院,我到医院去陪护。帮父亲洗头洗脚时,他乖乖的听随着我的摆布;打点滴时,顽皮的听着我轻声苛责,像个有时温顺有时顽皮的孩子。空闲时,父亲跟我唠叨着许多旧事,跟我扳手、搔痒与嬉戏,看着他孩童一般的笑容,好玩的神情,我心里既开心又忧伤。
这个曾经把三面荒山变成果园的男人,这个曾经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的父亲,这个在孩子们心中如山一样高的三叔啊,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耄耋老人了。欣慰的是:他曾经弱小的孩子已经长大,是应该如同当年他抚养我们时那样来赡养他了。
可是,为什么我心里充满了忧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