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38a7c00102z3i0.html
为何中医所盛唯药?我在《拉筋拍打自愈法》中提及三点,一是因为科举,功名把人给引走了,就如同现在的高考,把脉开方似文人雅士,而拍打拉筋如贩夫走卒;二是因为利益,因为卖药可赚钱,拍打拉筋却不易赚钱,所以从前好的医生多为财主;三是因为患者自己偷懒怕痛,以为喝药省事,可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拍即合,所以中医在汉唐以后就变成了以药为主,甚至以药独大的局面,而且一下就流行两千年。
此文乃正安中医学员的作业,是一篇很好的论文。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好,尤其自己在体验营的拍打拉筋对其刻骨铭心,故有此论!感谢王玉的精彩分享!
正安中医一年通第一次个人作业
中基课毕所思所感
——惜当代中医治法所盛唯药
王玉
2013/10/18
中基课毕后一个月,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我从头到尾阅读了《黄帝内经》,二是我参加了一次拍打拉筋自愈法体验班。这两件事情的同时发生,使得我对中医有了再一次的深入思考,并且是不同以往的新思考。
整个中基课程 整个中医基础课程的内容在潘老师的带领下,有如入敌境所向披靡的感觉。于我而言,虽然仅仅是粗通阴阳、五行、脏象、精气神津血,但是应用这部分的基础来理解病的发生与变化,和方剂的制定与效用已无困难。尽管还不能开方论诊,但医路已通,真想成为名医已非难事,只缺时间与经验罢了。这样的大话说出去,怕常人讥笑我一来奉承恩师,二来自大无边。其实中医之技浩瀚无边,如入其门不得其法,则穷尽毕生也难有所成。可假若得窥其法,则如金线串珠,心到技成。所谓法者,阴阳、五行、天地、五运六气者也。潘老师的授课方式确是入中医之门的正法,康庄大路已指出,走得如何便全在个人了。
上完中基后,唯有一个疑惑,即经络部分讲的非常简略。当时未做深思,只觉得经络穴位过于复杂不易学,即便不通也未尝不可,毕竟有其他雄厚的基础理论打底,足以治病。然而后来的拍打拉筋法,给我带来了一次反思。
拍打在全身各个部分俱能拍出痧来。这种痧最常见的是黑团,青团,紫团,白粉。此痧与刮痧和拔罐出的痧虽然名字相同,但有很大差别。这种痧是肉眼亲见从皮肤深层往外鼓出来的状如蚯蚓或者大包一样的痧块。即便是骨关节处,丝毫没有肌肉只有皮肤覆盖的地方,也有大量的痧团。学中医的人一眼看过去,就知那些是身体里的淤和毒。无论是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也罢,七情内伤造成的气滞血瘀也罢,陈旧的筋骨外伤也罢,还是多年的药物毒素残留也罢,俱能以有相的形式浮现出来,再化去。其拍打是真正让我对经络、骨筋、尤其是气的全身通达性有了第一次较深的认识。
一、 先说病患部位的直接拍打。以本人为例,产后风湿,药半年,灸三月,基本痊愈,唯两手两脚关节冷痛且僵硬的问题是汤药不及,针灸无效。拍打时,五分钟内全手面全脚面肿起半厘米高的黑痧(寒),出现几十个扩张至针眼大小的毛孔(寒气出)。次夜,可手脚放至被外安睡。我仔细思考,骨关节的病痛,历来非汤药所擅长,且针与灸也有所限制,但显然拍打的方法直接有效。无论是寒湿亦或淤血等代谢产物,直接拍出体表,代谢化去。
二、 再说经络巡行拍打。我右臂心经附近有一片湿疹,奇痒无比,皮肤已挠至灰暗色。明知成因有湿、风、心火,却束手无策。饮汤药调理全身,此问题悬而未决;灸也无效。拍打时,于附近心经上拍出无数鲜红的痧点(火),和奇痒无比的白粉(湿)。立时止痒,后来痊愈。而且本人两臂外侧常年畏寒,不能着短袖。当拍打至右侧肩关节时,忽然感觉一股暖流通达肘部,这才明白手三阳部位的冷感大概是因为肩部受寒痉缩引起的。循经而治,才是治到了点子上。
三、 再以上病下治,左病右治看经络的传导与气的流动。一日晨跑时,右肋岔气疼痛,当时教练立拍左脚脚背,在我的万分惊讶中,岔气瞬间解除。一位同班同学,当拍打其肩部时,在脚踝位置鼓出一硕大的痧团。用这种全息的身体传感与反应来治病,其实比药要来的快和有效。
之后我仔细观察了拍打在治疗同班同学的冠心病、牛皮癣、类风湿、高血压、糖尿病等等的惊人效果,展开了对这种方法背后理论的思考。为了追寻根源,我翻阅了《黄帝内经》并粗看了一下中医发展史,对中医的整体基础理论和传承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我本认为经络主要是隶属于针灸的基础理论知识,做为一个开方的医师如果通达脏象和精气血津液理论,也就足够了(估计大多数人甚或医师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我现在以为,学习中医如不能通晓经络,实为憾事。
何为经络?“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只此两句,足矣。也就是说,身体中是有一样东西不仅能将脏腑、血脉、筋、骨、皮、肉统统连接在一起,还能行气血营阴阳,这就是经络。细细思来,这是不得了的事情。也就是如果懂经络,那么脏腑之病可求,气血虚实可调,阴阳失衡可治,筋骨损伤可愈、皮毛之痒可去。也即无所不治。
所以虽然拍打的创始人并没有高深的中医知识背景,但因为拍打实际上使用的正是上述了不得的理论,故而效果惊人。拍打产生的震动是有节奏和频率的,拍在皮毛上,对经络产生作用。故而最初阶段出痧为腠理皮肉间的毒,再次阶段出痧为筋骨血脉间的毒,最后阶段确实是能振出五脏六腑之间的毒素的。所以循一物而治百病,并非方法有多高深,实则是找对了门路—经络。
事实上经络并不是针灸才需要学习的基础理论。一名好的方剂大夫,如果能精研经络,必然如虎添翼有所大成。譬如《内经》中详述六经有余与六经不足如何致病,或传病至五脏六腑;热病如何在六经中传变;疟证也分六经疟与五脏疟等。明与不明立分高下。再譬如每一味草药,其实都有入经之说,实在是因为不易记,不会用,当代难做深究。实则我相信鼻祖们如孙思邈、李时珍等辈,必是可以反观内视之人,才能将每味药入何经,药性如何行走细细记录。这样开方,焉能不手到擒来。
《黄帝内经》云“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既然内经给予经络如此高的定义,那为什么后世并没有高明的循经治病的方法?今天所谓的针灸也不过是中医的一个小分支,远不如切脉开方的方剂派声名赫赫?因为对经络的好奇,我查阅了《黄帝内经》和中医发展史,引发了中医传承的另一个思考。
当我翻阅《内经》时,我第一反应是这竟然是一部针经?!整个《素问》就是一套全面的中基教材,整个《灵枢》就是一套详尽到不能再详尽的针术手册。《素问》详细讲述阴阳、天地、四时、五行、运气,并以天地四时五行对应人体每一部分,阐述色诊、脉候、脏象、经脉。其高深程度必得知天地星辰,晓周易数术,并且能反观内视者才可尽得真传。我不但明白了为什么《内经》选取了针做为主治方式,也同时明白了为何当今针灸不得传承。因为根据《素问》的中基理论来衍生,除九针之外,其他方法俱不是根据经脉的长短充盈,气血的旺衰顺逆,卫气的巡行时辰,四时运气对筋、骨、皮、脏腑的不同影响来治病的上佳方案。九针以其针刺深浅、时间、次数、快慢等不同,调气血通经脉医五脏。惜也正因为此术的高深与复杂,绝难传承。
我再翻阅中医理论鼎盛期的历史记载,赫然发现彼时被《汉书·艺文志》称为“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的医经共有七家二百一十六卷。结果唯有一本十六卷的《黄帝内经》流传至今。我绝对相信失传的六家医经,必如《内经》一般详细记载了砭术、灸术、汤药的至高理论与法则。也怪不得彼时的名医,无论是华佗、扁鹊还是张仲景、孙思邈俱是擅用多法治病,正是“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各法俱有所长,也俱有所短。只通一法,必定对很大一部分病症束手无策。正如我之前用汤药治不好的手足冷痛,手三阳部畏寒,湿疹以及我眼见的各种用当代针灸汤药也治不好的疑难病症。非治不好,实不会治也。
环视今天的中医格局,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像我一样,以为中药才是中医的核心,开方才是中医的主流。原来不是,或者说本来不是。实在是《内经》中的针术不易学,且浩瀚的医学经典中唯有后来的《伤寒论》、《千金方》、《本草纲目》完整的传承下来了,所以唯有方剂派独存,所以今天唯药独盛。
感慨潘老师的远见,建议我们这期班加学针灸课。这已是难为中的尽量为之了。中医的经典失传,虽为可惜,但冥冥之中我相信伏藏式传承的存在。智慧不会失去,只待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人来重启。正如现代范某人研究灸术有出神入化之成果,正如萧某人研究拍打能达玄而又玄之作用,正如很多很多……
分享自医行天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