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难消体院生就业之难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即将到来,体育行业已成择业大热门。但4月初,北京体育大学的1300余名毕业生中,却只有20多人签了合同――
4月本是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的大好时节,但那些将在夏季迈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的感受却并非如此―――择业难已是社会普遍现象。
与普通大学的毕业生相比,体育院校的毕业生也没有因为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以及体育行业热度骤升而轻松择业,反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困境。
体育课少使体育老师呈饱和状态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一名大四学生告诉记者:“今年的工作比去年还难找,同学们说起来都很着急。我们班39个人,现在已经签约或者达成意向的,只有两个人。一般想要体育教师的学校,最晚在5月份就应该全签完了。”
“想当大学体育老师的话,学历必须是研究生,我们想都不用想”,这位同学说。
而实际上,在中小学谋到一个体育老师的职位也并不容易。
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加起来体育组教师已有14人,“该退休的前几年都退了,现在我们体育老师年龄都在三四十岁左右,还能干好长时间,所以这几年学校不需要再增加体育教师了”,一位体育教师说:“我们都能忙得过来,基本上两人管一个年级,甚至还觉得课时费不多呢,怎么可能希望再增加体育教师呢?”
张军今年40岁,他已经在一所中学当了近20年的体育老师,自从他工作以来,学校没再进过新的体育老师。而像张军所在学校的情况,是很多大城市中小学普遍存在的状况。北京体育大学那位大四学生说:“大城市的中小学体育老师饱和了,要想当体育教师只能找一些偏远城市的学校,但是,很多人都不想去。”
其实,这只是表面原因,更重要的是,虽然2008年的奥运会似乎把体育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大多数中小学中,体育课仍然是“副科中的副科”。
目前,大多数小学的体育课基本上还能得到保证,到了中学,随着升学压力的加大,所有与升学考试无关的课程就变得越来越不被重视,体育课就在其中。
据了解,目前北京的中学每周大约安排两节体育课,但就是这少得可怜的课时也经常被“正课”征用,有的课即使没被占也被“掺了水”。记者在北京一所中学看到,下午两节课后,一个年级的全体学生被集中到操场上集体上体育课,由于人多,老师无法组织教学,跑圈就成了主要内容。
有趣的是,初三年级的体育课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而这完全是因为中考成绩中有30分的体育加试分。不少学校的体育老师甚至会为初三的学生组成专门的训练队,每天都会专门找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但是,4月份的体育加试一结束,所有的体育课就全部停止了。
体育课成了“副科中的副科”,体育老师在学校的地位也日趋边缘化。
现在,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已全部量化,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学生在每个老师授课科目上的成绩,但是对学生体育课的成绩却很难进行这种量化计算,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成绩可用来参照、对比,体育老师通常被在评级、评先进时被遗忘,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体育老师的经济收入,同时也使中小学的体育老师很难有职业成就感。
体育课的不被重视以及体育老师数量的相对饱和,使得体育师范院校的学生面对着一个难题:想进学校,难;进了学校,还难。
“去年年底,我们给很多用人单位发函推荐学校的毕业生,包括很多中小学、各级体育局、科研所、体工队,就业办公室两天内一共寄出去4500份生源表和用人信息表”,北体大学生工作处主管学生分配的副处长赵冰说,“结果,我们今年1300多毕业生,已经签约的只有20几个,大约占2%”。
体育口不再青睐体育院校毕业生
赵冰说:“我们必须要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要老想着大学一毕业,就有一份好工作等着自己,我们现在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不过这样一来,学生学的很多专业知识就在无形中被浪费掉了。”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北体大的管理学院,前一段时间,我给他们开会讲就业形势”,赵冰对那次开会记忆犹新:“可把我给气坏了。”
“我问管理学院的学生,要找什么样的单位?他们都说是体育总局,最起码也去个下面的项目中心”,赵冰苦笑着说:“他们根本不明白现在体育总局有多难进。”
一位曾经在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工作的林先生说:“最近几年,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各项目中心接受的体育院校毕业生,和前些年相比,数量上已经少得可怜了。当年体育院校半个班的毕业生进入到体委系统的盛况绝对不会再出现了。”
“1998年,国家体委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我印象里从1999年,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就很难进入总局了”,林先生说:“特别是2001年申奥成功之后,体育变成了热门产业,很多学校对体育感兴趣的毕业生都想加入这个系统,这也使得用人单位的挑选余地更宽。”
国家体育总局下属各项目中心属于事业单位,进人不需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但与几年前相比,各项目中心近年吸收体育院校毕业生的比例逐年下降。以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为例,今年有用人指标,但据记者了解,今年中心很可能不考虑进人。去年,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招收了4个应届毕业生,其中两人是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另两人则来自北京外国语学院。冬季中心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非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基本上没有来我们这里工作的念头,但现在很多非体育院校的毕业生主动把简历寄过来,到我们这找工作。”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吸收体育院校毕业生的比例下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体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和国内体育市场、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投身其中。另外还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高校扩招,毕业生越来越多,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岗位越来越少,非体育院校的毕业生本身也拓宽了择业面。另外,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在综合水平方面的竞争力与非体育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多少有一点差距,而我们国家目前的体育发展趋势,决定了我们需要复合型人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社会因素之外,学生自身水平不够也是导致就业难令自己满意的因素之一,体育院校学生在遭遇就业人才竞争时,专业方面的优势并不能弥补综合素质上的差距。“我们会想办法开设一些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课程”,赵冰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08年奥运会还有3年时间,我们培养出的毕业生到底能不能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一些贡献,这还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即将到来,体育行业已成择业大热门。但4月初,北京体育大学的1300余名毕业生中,却只有20多人签了合同――
4月本是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的大好时节,但那些将在夏季迈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的感受却并非如此―――择业难已是社会普遍现象。
与普通大学的毕业生相比,体育院校的毕业生也没有因为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以及体育行业热度骤升而轻松择业,反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困境。
体育课少使体育老师呈饱和状态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一名大四学生告诉记者:“今年的工作比去年还难找,同学们说起来都很着急。我们班39个人,现在已经签约或者达成意向的,只有两个人。一般想要体育教师的学校,最晚在5月份就应该全签完了。”
“想当大学体育老师的话,学历必须是研究生,我们想都不用想”,这位同学说。
而实际上,在中小学谋到一个体育老师的职位也并不容易。
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加起来体育组教师已有14人,“该退休的前几年都退了,现在我们体育老师年龄都在三四十岁左右,还能干好长时间,所以这几年学校不需要再增加体育教师了”,一位体育教师说:“我们都能忙得过来,基本上两人管一个年级,甚至还觉得课时费不多呢,怎么可能希望再增加体育教师呢?”
张军今年40岁,他已经在一所中学当了近20年的体育老师,自从他工作以来,学校没再进过新的体育老师。而像张军所在学校的情况,是很多大城市中小学普遍存在的状况。北京体育大学那位大四学生说:“大城市的中小学体育老师饱和了,要想当体育教师只能找一些偏远城市的学校,但是,很多人都不想去。”
其实,这只是表面原因,更重要的是,虽然2008年的奥运会似乎把体育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大多数中小学中,体育课仍然是“副科中的副科”。
目前,大多数小学的体育课基本上还能得到保证,到了中学,随着升学压力的加大,所有与升学考试无关的课程就变得越来越不被重视,体育课就在其中。
据了解,目前北京的中学每周大约安排两节体育课,但就是这少得可怜的课时也经常被“正课”征用,有的课即使没被占也被“掺了水”。记者在北京一所中学看到,下午两节课后,一个年级的全体学生被集中到操场上集体上体育课,由于人多,老师无法组织教学,跑圈就成了主要内容。
有趣的是,初三年级的体育课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而这完全是因为中考成绩中有30分的体育加试分。不少学校的体育老师甚至会为初三的学生组成专门的训练队,每天都会专门找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但是,4月份的体育加试一结束,所有的体育课就全部停止了。
体育课成了“副科中的副科”,体育老师在学校的地位也日趋边缘化。
现在,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已全部量化,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学生在每个老师授课科目上的成绩,但是对学生体育课的成绩却很难进行这种量化计算,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成绩可用来参照、对比,体育老师通常被在评级、评先进时被遗忘,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体育老师的经济收入,同时也使中小学的体育老师很难有职业成就感。
体育课的不被重视以及体育老师数量的相对饱和,使得体育师范院校的学生面对着一个难题:想进学校,难;进了学校,还难。
“去年年底,我们给很多用人单位发函推荐学校的毕业生,包括很多中小学、各级体育局、科研所、体工队,就业办公室两天内一共寄出去4500份生源表和用人信息表”,北体大学生工作处主管学生分配的副处长赵冰说,“结果,我们今年1300多毕业生,已经签约的只有20几个,大约占2%”。
体育口不再青睐体育院校毕业生
赵冰说:“我们必须要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要老想着大学一毕业,就有一份好工作等着自己,我们现在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不过这样一来,学生学的很多专业知识就在无形中被浪费掉了。”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北体大的管理学院,前一段时间,我给他们开会讲就业形势”,赵冰对那次开会记忆犹新:“可把我给气坏了。”
“我问管理学院的学生,要找什么样的单位?他们都说是体育总局,最起码也去个下面的项目中心”,赵冰苦笑着说:“他们根本不明白现在体育总局有多难进。”
一位曾经在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工作的林先生说:“最近几年,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各项目中心接受的体育院校毕业生,和前些年相比,数量上已经少得可怜了。当年体育院校半个班的毕业生进入到体委系统的盛况绝对不会再出现了。”
“1998年,国家体委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我印象里从1999年,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就很难进入总局了”,林先生说:“特别是2001年申奥成功之后,体育变成了热门产业,很多学校对体育感兴趣的毕业生都想加入这个系统,这也使得用人单位的挑选余地更宽。”
国家体育总局下属各项目中心属于事业单位,进人不需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但与几年前相比,各项目中心近年吸收体育院校毕业生的比例逐年下降。以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为例,今年有用人指标,但据记者了解,今年中心很可能不考虑进人。去年,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招收了4个应届毕业生,其中两人是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另两人则来自北京外国语学院。冬季中心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非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基本上没有来我们这里工作的念头,但现在很多非体育院校的毕业生主动把简历寄过来,到我们这找工作。”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吸收体育院校毕业生的比例下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体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和国内体育市场、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投身其中。另外还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高校扩招,毕业生越来越多,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岗位越来越少,非体育院校的毕业生本身也拓宽了择业面。另外,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在综合水平方面的竞争力与非体育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多少有一点差距,而我们国家目前的体育发展趋势,决定了我们需要复合型人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社会因素之外,学生自身水平不够也是导致就业难令自己满意的因素之一,体育院校学生在遭遇就业人才竞争时,专业方面的优势并不能弥补综合素质上的差距。“我们会想办法开设一些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课程”,赵冰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08年奥运会还有3年时间,我们培养出的毕业生到底能不能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一些贡献,这还需要每个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