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过晚饭后,和同事到海堤上漫步。海堤护墙内侧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贴着一张“重金求子”的“广告”。文大意:某年轻女郎嫁了因车祸失去生育能力的香港富豪,现欲求一个身体健康男子与其生子,以继承家产。
对于这种“重金求子”之事是否属实,我辈虽为不解,在这里不想妄加评论。只是在社会上却不乏“重金求子”的故事。而这个“子”使我与另外一些事情想到了一块。于是我们半开玩笑的感叹着:不孝有三哪 ,无后为大呀!
散步回来,不知怎么又想起了这一事,突然想,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谁最早提出来的呢呢。决定上网络去查查。原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传延了两千多年,它的思想影响了两千多年。这么大的一句话,它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并且仍在影响并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从《孟子・离娄上》从《十三经注疏》上看,今天在一些大城市里虽然不免人数众多的“丁克”一族;虽然当今人们更为追求人体的发展;虽然当年许多担当着抚养儿女重任的女人今天也和众多的父亲一样“主外”,担当了挣钱养家的重任。可是如果从人类绵延的角度出发,为着人类的发展大计考虑,当年孟子他老人家这一思想仍颇为值得称颂的。
可是突然令我有点不解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的“后”,也就是白话文解释中的“生子”是“子”应该是指“后代”吧。也就是说,是指夫妇两人的所有孩子――包括男孩子和女孩子吧。而且在我确切的记得,这个“子”是指“儿女”的。
可是,在我短短生活体验中,发现,许多人对“后”对“子”的理解都是――男孩子。于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被解释成了“不孝的情况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儿子(男孩子)的罪过为最大。”只是在那远古,远没有今天的高科技,胎儿在母腹时,何以知道这个一定就是男孩子呢(即使知道了,在当时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也因此在许多的妇女便生了一胎又一胎,为了那个“后”,她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着,给夫的那个男性家族尽着她们的“孝”――幸好有“爱乌及屋”支撑着她们。看来,在今天“生育”被看成夫妇两人的事,倒成了那为丈夫的以及他的家族的事.只是有点奇怪的是这当中付出最多的是那个“妇”,对生活影响最大的也是那个“妇”。突然又想,多么奇怪的事啊!自己是事件的最大责任人;对自己也是产生最大影响的事情,自己居然没有发言权――难怪妇女解放是那么的重要。
万幸!我们生活在今天!!!女人不再是生育的机器!
可是,由那“重金求子”的事上,我又想:如果他们求的是“男孩子”呢,如果一枪不幸,怀上的是个女孩子呢,这不是得一而再,再而三了?真不知道那富豪情何以堪!又想,有女子求枪手生子的,而更多的是男人借腹生子,他们或因生理,或因疾病,或因其它可言不可言的原因而借腹生子。这些夫妇到底是怎么样的夫妇啊!
我想,以上这些虽为夫妻之情淡漠,虽为人所不耻,但在血缘上还真说得上“后”!是“子”!另一种让人在心理上较为容易接受,可却更为不解的做法是:部分没“男孩子”的夫妇为求得一“子”,于是重金买子的。他们买到了“子”,便自以为是有了“后代”;“他以为是”有了后代――于是也便尽了“孝”。
且不管在后来的日子里是否供给这个男孩子以最好的教育,是否尽可能让他有出息。真不知他们对这个“后代”是否有爱;真不知他们置他们的女性后代于何种境地,但或者他们竟从来没有想过:既然把这男孩子看作自己的后代就得培养他,教育他,得爱他。爱他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而不是因为他的性别。
真不知他们置他们的女性后代于何种境地,但或者他们竟从来没有想过:那些女孩子也是他们的后代,这些女孩子才是与他们真正的后代!女孩和男孩在中国的土地上,从来就没有平等过!
另让人更难解的是:有人买子,自然就得有人卖子。于是有因“无意生了‘子’”的卖子,有因“有意生了‘子’”以卖子的。这样,女人的身体遂成了另一种机器――赚钱的机器。于是就有一些小小的生命,在他们还不能左右自己命运的时候,他们被贯上了“货物”,然后变成了“后代”。
不幸,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许多的家庭仍在苛求着那“子”!
奇怪哦,奇怪!中国的“不孝有三,无‘子’为大”的观念!
对于这种“重金求子”之事是否属实,我辈虽为不解,在这里不想妄加评论。只是在社会上却不乏“重金求子”的故事。而这个“子”使我与另外一些事情想到了一块。于是我们半开玩笑的感叹着:不孝有三哪 ,无后为大呀!
散步回来,不知怎么又想起了这一事,突然想,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谁最早提出来的呢呢。决定上网络去查查。原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传延了两千多年,它的思想影响了两千多年。这么大的一句话,它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并且仍在影响并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从《孟子・离娄上》从《十三经注疏》上看,今天在一些大城市里虽然不免人数众多的“丁克”一族;虽然当今人们更为追求人体的发展;虽然当年许多担当着抚养儿女重任的女人今天也和众多的父亲一样“主外”,担当了挣钱养家的重任。可是如果从人类绵延的角度出发,为着人类的发展大计考虑,当年孟子他老人家这一思想仍颇为值得称颂的。
可是突然令我有点不解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的“后”,也就是白话文解释中的“生子”是“子”应该是指“后代”吧。也就是说,是指夫妇两人的所有孩子――包括男孩子和女孩子吧。而且在我确切的记得,这个“子”是指“儿女”的。
可是,在我短短生活体验中,发现,许多人对“后”对“子”的理解都是――男孩子。于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被解释成了“不孝的情况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儿子(男孩子)的罪过为最大。”只是在那远古,远没有今天的高科技,胎儿在母腹时,何以知道这个一定就是男孩子呢(即使知道了,在当时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也因此在许多的妇女便生了一胎又一胎,为了那个“后”,她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着,给夫的那个男性家族尽着她们的“孝”――幸好有“爱乌及屋”支撑着她们。看来,在今天“生育”被看成夫妇两人的事,倒成了那为丈夫的以及他的家族的事.只是有点奇怪的是这当中付出最多的是那个“妇”,对生活影响最大的也是那个“妇”。突然又想,多么奇怪的事啊!自己是事件的最大责任人;对自己也是产生最大影响的事情,自己居然没有发言权――难怪妇女解放是那么的重要。
万幸!我们生活在今天!!!女人不再是生育的机器!
可是,由那“重金求子”的事上,我又想:如果他们求的是“男孩子”呢,如果一枪不幸,怀上的是个女孩子呢,这不是得一而再,再而三了?真不知道那富豪情何以堪!又想,有女子求枪手生子的,而更多的是男人借腹生子,他们或因生理,或因疾病,或因其它可言不可言的原因而借腹生子。这些夫妇到底是怎么样的夫妇啊!
我想,以上这些虽为夫妻之情淡漠,虽为人所不耻,但在血缘上还真说得上“后”!是“子”!另一种让人在心理上较为容易接受,可却更为不解的做法是:部分没“男孩子”的夫妇为求得一“子”,于是重金买子的。他们买到了“子”,便自以为是有了“后代”;“他以为是”有了后代――于是也便尽了“孝”。
且不管在后来的日子里是否供给这个男孩子以最好的教育,是否尽可能让他有出息。真不知他们对这个“后代”是否有爱;真不知他们置他们的女性后代于何种境地,但或者他们竟从来没有想过:既然把这男孩子看作自己的后代就得培养他,教育他,得爱他。爱他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而不是因为他的性别。
真不知他们置他们的女性后代于何种境地,但或者他们竟从来没有想过:那些女孩子也是他们的后代,这些女孩子才是与他们真正的后代!女孩和男孩在中国的土地上,从来就没有平等过!
另让人更难解的是:有人买子,自然就得有人卖子。于是有因“无意生了‘子’”的卖子,有因“有意生了‘子’”以卖子的。这样,女人的身体遂成了另一种机器――赚钱的机器。于是就有一些小小的生命,在他们还不能左右自己命运的时候,他们被贯上了“货物”,然后变成了“后代”。
不幸,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许多的家庭仍在苛求着那“子”!
奇怪哦,奇怪!中国的“不孝有三,无‘子’为大”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