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平常 @ 2010年03月24日 Wednesday, 12:16 AM)
宇宙的由来,宇宙的构成;我似乎并不是很想说,好像觉得不应该探讨上面的事和由来(除非由必要)。微观方面却有兴趣讨论。
古代唯物主义者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显然并不和现代物理学的原子说相同。
现代物理学的原子说:
1. 汤姆生的模型:原子像球体,带正电荷,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球内。
2. 很快,卢瑟福散射实验否定汤姆生的模型,并建立了卢瑟福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电子围着原子核转。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的半径的万分之一。这就是我们平时经常看到代表“科技”的那个图形。
3. 玻尔,,所以一个有趣的人。场上一边看书,一边做足球守门员。电子如果围着原子核转,将对外散能量,最后落入原子核中。所以卢瑟福模型是错误的。玻尔认为:电子不是围着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我们把电子出现概率最多的地方花一轨迹,称为电子运动轨迹。
爱因斯坦的思考:电子的轨迹到底是没用原因,还是有原因我们不知道?量子物理学的产生困搅了以因果论为基础的哲学很多年。
近一百年来,物理学几乎止步于此。
我的模型(十五年前的构思,一直没突破):
1. 夸克是不存在的。
2. 质子由微质子构成,中子由微中子构成。
3. 微质子是“动态平衡物质”,也就是瞬间不断有微质子消失,又不断有微质子产生。形成“动态平衡”。
4. 微质子的“动态平衡”构成中,使原子核外部产生电子。原子核内的电子也是“动态平衡物质”。。。。。。不断产生,不断消失。。。。。。
5. 电子在外部作用(物理或者化学作用)下,逸逃到原子核外部后,就不再是“动态平衡物质”,和其他粒子一样,有“半衰期”。质子在外部作用(物理或者化学作用)下,可以逸逃到原子核外部。
6. 微质子和微中子和我们不在同一时空。
7. 用“物质观”看,微质子和微中子是物质最终本源,一种动态本源。
8. 微质子可能由细微质子组成,可能由像我们人类一样的生命存在!!!,而且,并不等同于神话小说中的“大千世界”里的生命。
[snapback]2943713[/snapback]
地心之热力,就如同发电机之总机关,行气之龙脉,犹如电流之线路,其结穴处犹如电线终结之插座,葬得其穴,犹引电之插S也,得穴而能荫其子孙,犹插S插入插座,而电灯因之发光,电炉因之传热,电扇因而生风,电机因而发声也。理通而明可见地理之学可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