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陈仲三同志,一个高风亮节、老有所为、受人尊敬的老共产党员形象便会鲜明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他退休后,离岗不褪色,近20年如一日,奔波于农村,精心创办老龄协会,诚心教育青年一代,热心扶助孤寡特困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被评为市、县“十大公德新闻人物”和多次被评为市、县及水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只要心还跳着,就想为人民多做点好事。”这是一个76岁老共产党员的心声。陈仲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自1986年从电白县水务局退休后,放弃城里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旦场镇新河村居住。退居乡里,陈仲三比在岗上时还忙,他天天深入到村子里了解情况,倾听群众呼声,还到贫困户家中,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反映到县里及有关部门。为使村中老人有一个学习娱乐的活动场所,他牵头创办了村老龄协会,并让出自家的72平方米住宅基地和拿出资金1.14万元,建起协会房屋2间,解决了活动场所问题。自从陈仲三办起了村老龄协会以来,不但吸引了本村村民踊跃参加,而且连邻村远近的老人闻讯也纷纷申请加入协会。为了加强对群众的学习教育,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在创办了老龄协会基础上,他又于1999年牵头办起了村政治学校,并定于农历每月16日进行集中学习,学习内容主要从《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茂名日报》、《广东政报》等报刊中选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文章,有关时事政治以及计生、殡改、减轻农民负担等农村政策。他既当学员又当教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理论、党性、作风等方面进行教学。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村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极高,政治学校真正成为了广大村民开展思想教育和学习文化知识的阵地。而新河村的孩子们也俨然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的乐园。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读书看报,也可以在这里下棋等。而陈仲三则利用社会教育这所学校,积极引导村中青少年,树立爱国爱家、赡父养母、尊老爱幼的美德,他还经常组织全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失足青年改过自新。如该村原有一青年因犯抢劫罪被判5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回家后灰心丧气,失去了做人的信心。经陈仲三耐心帮教,这青年很快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经常为群众做好事,成了众人公认的优秀村民。在他的教育下,全村青少年个个团结友爱,尊敬老人,人人遵纪守法。现在该村已成为无吸毒、无赌博、无偷窃、无邻舍纠纷、无精神污染、无环境污染的文明村。村民们都说:我们村能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主要是陈仲三的功劳。
陈仲三生活非常简朴,从不铺张浪费,但对于经济上有困难的群众,却热情相助,慷慨解囊。10多年来,他一直承担接济本村和邻村的12位五保老人的工作,每年帮助五保老人过好3个节日(春节送钱、送米、送油、送衣服;中秋节送月饼;重阳节送钱、送菜)。尤其对较特殊的6位孤寡老人(除了政府的照顾之外),他做到“五包”:有病包请医生,治病包付药费、包煲药喂药、包清洁卫生(洗换衣服等),包给老人做生日。单这“五包”他每年就要拿出3000多元。这些开支费用来源靠平时省吃俭用剩下的退休金和他的子女资助。对特困家庭,他时常伸出援手,如特困户陈兴义因病想去化州治疗,但钱不够,陈仲三知道了,毫不犹豫地送去1500元钱,帮助他解决了燃眉之急,使病人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不仅如此,陈仲三还非常热心支持公益事业。为搞好当地水利建设,他走村串户组织发动群众修建水利,在他的带动下,很快就建起了水陂3座,新修两条长2.4公里的水渠,使全村130亩农田和大部分坡地得以灌溉,旱涝保收。他还牵头搞好村中道路建设。过去新河村是一条村道狭窄,村内坎坷不平,污水横流的破旧村,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搞好村道建设,他亲自做规划,亲自发动集资,亲自组织带领村内党员、团员、退休干部和村干部30多人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发动工作,进行思想教育,解决影响修路中出现的封建迷信思想、房屋拆迁和土地利用等问题,还带头拆掉自家的两间房屋,带头捐资1400元,从而使村道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目前该村新开通从南至北村道1800米,3条村内横道公路2100米,并安装了排污管道1400米,全村家家户户汽车都能通到屋门前,实现了旧村改造的愿望,1992年该村被县评为最佳文明村。此外,他多渠道集资5.6万元,在村中建起“为民亭”,该亭的建成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潘本亲笔为该亭题名。“为民亭”的建成为村中群众乘凉、谈心、学习、娱乐又增添了一个好去处。
莫道桑榆晚,夕阳似火红。已有52年党龄的陈仲三退休也将近20年了,但是,他仍然在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散发着光和热,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人在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用老人自己的话说:“我虽然退休了,但对党的感情、对党的信念不能退休,我要在有生之年为党多做点事,为党旗增辉添彩
希望大家记得一位永远向党走的一位老干部陈仲三,祝你一路走好,好人有好报,
“只要心还跳着,就想为人民多做点好事。”这是一个76岁老共产党员的心声。陈仲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自1986年从电白县水务局退休后,放弃城里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旦场镇新河村居住。退居乡里,陈仲三比在岗上时还忙,他天天深入到村子里了解情况,倾听群众呼声,还到贫困户家中,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反映到县里及有关部门。为使村中老人有一个学习娱乐的活动场所,他牵头创办了村老龄协会,并让出自家的72平方米住宅基地和拿出资金1.14万元,建起协会房屋2间,解决了活动场所问题。自从陈仲三办起了村老龄协会以来,不但吸引了本村村民踊跃参加,而且连邻村远近的老人闻讯也纷纷申请加入协会。为了加强对群众的学习教育,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在创办了老龄协会基础上,他又于1999年牵头办起了村政治学校,并定于农历每月16日进行集中学习,学习内容主要从《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茂名日报》、《广东政报》等报刊中选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文章,有关时事政治以及计生、殡改、减轻农民负担等农村政策。他既当学员又当教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理论、党性、作风等方面进行教学。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村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极高,政治学校真正成为了广大村民开展思想教育和学习文化知识的阵地。而新河村的孩子们也俨然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的乐园。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读书看报,也可以在这里下棋等。而陈仲三则利用社会教育这所学校,积极引导村中青少年,树立爱国爱家、赡父养母、尊老爱幼的美德,他还经常组织全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失足青年改过自新。如该村原有一青年因犯抢劫罪被判5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回家后灰心丧气,失去了做人的信心。经陈仲三耐心帮教,这青年很快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经常为群众做好事,成了众人公认的优秀村民。在他的教育下,全村青少年个个团结友爱,尊敬老人,人人遵纪守法。现在该村已成为无吸毒、无赌博、无偷窃、无邻舍纠纷、无精神污染、无环境污染的文明村。村民们都说:我们村能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主要是陈仲三的功劳。
陈仲三生活非常简朴,从不铺张浪费,但对于经济上有困难的群众,却热情相助,慷慨解囊。10多年来,他一直承担接济本村和邻村的12位五保老人的工作,每年帮助五保老人过好3个节日(春节送钱、送米、送油、送衣服;中秋节送月饼;重阳节送钱、送菜)。尤其对较特殊的6位孤寡老人(除了政府的照顾之外),他做到“五包”:有病包请医生,治病包付药费、包煲药喂药、包清洁卫生(洗换衣服等),包给老人做生日。单这“五包”他每年就要拿出3000多元。这些开支费用来源靠平时省吃俭用剩下的退休金和他的子女资助。对特困家庭,他时常伸出援手,如特困户陈兴义因病想去化州治疗,但钱不够,陈仲三知道了,毫不犹豫地送去1500元钱,帮助他解决了燃眉之急,使病人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不仅如此,陈仲三还非常热心支持公益事业。为搞好当地水利建设,他走村串户组织发动群众修建水利,在他的带动下,很快就建起了水陂3座,新修两条长2.4公里的水渠,使全村130亩农田和大部分坡地得以灌溉,旱涝保收。他还牵头搞好村中道路建设。过去新河村是一条村道狭窄,村内坎坷不平,污水横流的破旧村,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搞好村道建设,他亲自做规划,亲自发动集资,亲自组织带领村内党员、团员、退休干部和村干部30多人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发动工作,进行思想教育,解决影响修路中出现的封建迷信思想、房屋拆迁和土地利用等问题,还带头拆掉自家的两间房屋,带头捐资1400元,从而使村道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目前该村新开通从南至北村道1800米,3条村内横道公路2100米,并安装了排污管道1400米,全村家家户户汽车都能通到屋门前,实现了旧村改造的愿望,1992年该村被县评为最佳文明村。此外,他多渠道集资5.6万元,在村中建起“为民亭”,该亭的建成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潘本亲笔为该亭题名。“为民亭”的建成为村中群众乘凉、谈心、学习、娱乐又增添了一个好去处。
莫道桑榆晚,夕阳似火红。已有52年党龄的陈仲三退休也将近20年了,但是,他仍然在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散发着光和热,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人在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用老人自己的话说:“我虽然退休了,但对党的感情、对党的信念不能退休,我要在有生之年为党多做点事,为党旗增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