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6-05-06
- 帖子
- 6,725
- 反馈评分
- 3
- 点数
- 61
闽粤陈氏客民源流
--------------------------------------------------------------------------------
时间:2006-3-24 22:18:38 来源:陈氏宗亲网 作者:陈良学 阅读3021次
陈良学《湖广移民与陕南开发》第五章(摘要)
1)嘉应程乡陈氏
嘉应州陈氏也是徙居广东的客家人。汉中地区西乡县上高川乡红庙村,有一通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刊石的陈黄氏墓碑,它记载了嘉应州程乡县 陈克相于乾隆四十三年由粤迁秦,定居于汉中府西乡县上高川的史实。
陈黄氏是陈克相之妻,她生于乾隆庚寅年,即乾隆三十五年(1770),卒于道光戊申年,即道光二十八年(1848),在世79岁。据推算,陈氏迁陕时她刚刚九岁,碑文中未记述她的籍贯,但我们可以推测她是在陈克相迁陕后若干年才与之婚配的,至于她的原籍究竟何处则无从考证。从乾隆四十三年到为黄氏刊石立碑的道光三十年,陈氏迁居陕南历时72年,已繁衍三代人,经历了克、登、增、光四辈。陈黄氏生有子一、孙二、重孙四,可谓是成几何倍数增长。由于此碑仅仅是对陈黄氏一个侧面的记述,我们无法看到陈氏家族迁陕的全过程,但是可以断定,嘉应州迁陕陈氏绝非仅陈克相一人,其家族迁徙之全貌还有待考证,而陈黄氏墓碑则可供人窥其之一斑。
陈黄氏墓碑
墓之必有碑者,无非记其生迁卒葬也。则虽世远年湮,子孙祭祀之典,万古存焉,此固仁人孝子,探本穹源之诚意,得尽于人心耳! 思昔吾父克相老大人祖籍广东嘉应州程乡县人也,于乾隆四十三年自粤迁秦,卒则葬于石泉县之熨斗坝。我母黄老孺人生于乾隆庚寅相六月二十五日寅时,享寿七十有九,卒于道光戊申年腊月十七日已时,进葬地名上高川赵家湾扦立乙山辛向。乃为铭曰:
维母之德兮终温且惠,维母之贤兮永锡尔类,佳城郁 郁兮松林荫蔽,阃范庇后兮子若孙方兴而未替。
奉祀男:陈登举、余氏、王氏
孙:增录、黄氏,增福、王氏
重孙:光明、光耀、光辉、光前等约石
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新正上元前二日谷旦。
2)高州陈氏
在广东西部粤桂毗邻的湛江海岸上,古高州(今属茂名) 有一支陈氏亦于乾隆年间迁居陕南,定居在汉阴与安康接壤的北部山地,这支陈氏亦为徙居广东的客家人。其支系派语是:
光宗耀祖启家邦,荣华富贵观音长。
…………
至今,这支陈氏后裔布居在汉阴县田禾乡的长远、清明寨乡的八庙(周家湾)及安康沈坝的西园一带,大部分人仍保留着岭南的客家方言。
3)龙溪陈氏
福建漳州府龙溪县 陈氏,是义门陈氏的一个重要分支。龙溪陈氏于雍正初年(约1723―1727年间)从九龙江流域向西迁徙,终定居汉中府之城固县。陈氏迁陕后的繁衍及分支情况,由于资料缺乏,无从详考。但据城固县北廉泉庄陈氏老茔发现的《陈宣墓志铭》考证,龙溪陈氏迁陕始祖陈嘉猷可能为一个颇具实力的世家后裔,陈宣为龙溪迁陕陈氏的第四代传人。
诰授奉直大夫赏戴蓝翎候补府经历陈君墓志铭
君讳宣,号筱艇,世籍福建龙溪县人。雍正初,迁陕西城固。曾祖嘉猷;祖嗣绅,国子监太学生,妣王氏,年二十守节抚孤;父豫泰,县学廪生;母王氏,邑候选同知应清女,少娴母训,读诗书,故君有胎教焉,以君官得五品封典。
君秉性公谨,丰标玉立,每与交游,纵论时事,意见不合,默然退避,绝不器兢力争。早善书画,片纸散缣,乡人宝贵之。龆龄失恃,十六失怙。维时家无伯叔之亲,两弟幼弱,贫贱孤寒,能自切割。负笈以就外傅,而卓然有以自立。年二十三,试于学政,以工书补弟子员,邑候张开荣升,慕其为人,延入署教读。又受知于西乡李捷峰中丞为记室,所司笔札,为巨人长德所欣赏。以故,又为同邑高搏九京兆延入都,授诸公子经。
居署久,得识京朝贤士大夫,以纳资就职府经。适高公简放湖南布政使,未到任病卒。会君元配谢孺人亦卒,君与门人植等送高君榇归里。李中丞抱病里居,见君于卧榻间,询君近况,知君丧偶,器重君之为人。遂以第六女适君,助资千金。未及婚,中丞溘逝,君悲伤甚。至婚后数载,屡试未第,就职直隶,得海运差务兼天津营务处。上台保奏补缺,后以知县补用,并赏戴蓝翎。
光绪庚子……避乱平谷。乱定仍居京师,司医院事,嗣又复办天津盐务。孰料积劳成疾,而竟不起矣。君妻李孺人,贤淑知书,闻讣,即率妾辈子侄赴津,亲视含殓。悲夫。
方君之入京师也,孺人居里,竭力经营,不留余憾,内外称其贤淑,远近奉为壶范。及君在天津,因乏嗣纳妾刘氏,儒人亦视如同胞。奉君外姑来京,年余以疾殁于都门,君又殁于天津,痛乎不痛平。君妾刘氏,年虽少而知感孺人贤淑,愿嫠以守之,奈旅资毫无,难作归计。幸孺人大兄少峰以千金遣价迎君归里。可知君生平寒衣为仕,与亲戚交游无芥蒂已。
君生于咸丰己未十二月二十三日,卒于光绪壬寅八月十五日,享年四十有四。子德润,李孺人出,早殇,以侄德溥为嗣。时年光绪癸卯十二月十二日,葬君于城北廉泉庄老茔,爰为之铭。铭曰:
君之志未竟于世,君之寿乃靳于天。汉水之北兮有旧阡,幽宫寂寞兮芊芊;冥而有知兮瓜瓞绵,我铭此辞兮万斯年。
钦加五品衔湖北试用通判姻愚弟王久龄顿首拜撰
敕授承德郎分部学习主事姻愚侄李祖培顿首谨书
从墓志铭对陈煊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陈氏在城固定居后不久就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其二世祖陈嗣绅为国子监太学士,三世祖陈豫泰为县学廪生,陈宣本人官至“诰授奉直大夫赏戴蓝翎候补府经历”,其社会关系均系官宦世家。其母王氏乃本邑城固候选同知王应清的女儿,后“以君(陈宣)官得五品封典”;曾任江西巡抚的西乡名宦李文敏(字捷峰)为其岳父;时任北京顺天府知府的城固县名宦高万鹏(字搏九)为其入京的引荐;其姻弟王久龄为“钦加五品衔湖北试用通判”;其姻侄为“敕授承德郎分部学习主事”;虽然陈宣本人因病早逝乏嗣,但从其“以侄德溥为嗣”的记载中可知龙溪陈氏各门支派后裔是为数不少的。
4)翁源陈氏
陈氏,是清初入陕客民中一支支系庞大的队伍,陕南三府、州及各县几乎都有分布,其源流主要来自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江西等地,考其渊源,又大多系江州义门陈氏后裔。韶州陈氏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支。
据“聚星堂”“清星堂”“绍义堂”“颖川堂”等不同版本的《陈氏家谱》记载:陈氏受姓始自胡公妫满,满乃帝舜之后,原为妫姓。周武王伐纣,克商,求舜之后妫满,妻以元女大姬,封于陈,都宛丘。妫满生子犀,领地太皋之墟(即今河南陈州),其后以国为姓,递传而下,子孙众多,以公爵传世二十一代,历645年,至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501年)为楚惠王所灭。又传十一世而生汉丞相陈平;传四十四代而生太邱长陈实,大建元年封颖川郡公;传七十三世而至陈伯宣,隐居庐山注《史记》,帝诏微不出,乃拜著作佐郎。传七十五代至陈旺,乃伯宣公元,徒居江西清安县太平乡,以忠义孝道治家,创十九代同堂,三千七百余口同居共炊之壮举。初、唐僖字昭旌其门;唐昭宗大顺二年(891)饮赐立陈氏为“义门”;至守太祖赐书33卷,诏造御书楼,题“真良家”之字以示昭彰;宋仁宗亦赐联旌表。自唐文宗大和六年(832) 陈旺公迁居江西清安,至守仁宗嘉佑七年(1062),义门陈氏历经二百三十年,合家三千七百余口。是年,大臣文彦博、包拯、范师道、吕海等上疏,论陈氏过于集中,朝野太盛,建议分析,义门陈氏家长亦奏请分家,仁宗允之。次年(1063)三月御赐十二字号行派:
知守宗希 公汝才思 彦承行继
遵十二字号行派,陈氏将郑州、泸州、光州、洪州、舒州、漳州、黄州、汉阳、安庆、棣州、松州等府州县庄业分为291份,由各门拈阄定寺。其中:江南110庄,楚地接壤91庄,两直隶州及浙、广、闽因管立产90庄,分布在江西、湖北、浙江、江苏、湖南、河南、安徽、广东、四川、福建、陕西、山西、广西、海南、上海、天津等16省市的辖125县。
在这291庄中,陈继枕公分得江苏丹阳庄,陈育公分得广东海阳庄(即潮州)。义门大分析23年后,即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文渊阁大学士陈东出生在义门丹阳庄,徽宗时以贡入太学。据《宋史》记载:时奸佞当道,陈东率太学生屡次上书,论蔡京,童贯等人为贼,请诛之以谢天下;靖康元年(1126)金兵国开封,宰相李邦彦潜罢李纲、种师道,力举割地议和,陈东又率太学生于宣德门上书,请罢李邦彦,复用李钢、种师道,军民从者数万。于是朝廷亟诏李纲入朝,复领行营。宋高宗即位后南渡,再次起用奸佞黄潜善、汪伯彦,而复罢李纲,陈东又仗义上书,力言黄、汪不可用,乞留李纲。布衣欧阳辙亦上书言事。黄潜善以语激怒高宗,陈东与欧阳辙被同斩于市,时为建炎元年(112),陈东以国家之重为李纲而死,卒年41岁,国人皆为之流涕。
陈东被斩后,家人携其子遂忠由丹阳走避江西南昌,再迁广东南雄。后高宗悔悟,追赠陈氏为秘阁修撰。陈东后裔遂定居南雄,因子孙繁衍,人口增多,又逐渐由南雄向周围地区迁徒和扩展,其一支迁至韵州翁源县和乳源县(即今韶关地区翁源县及乳源瑶自治县),另一支传至陈岷山公,又由南雄徙广州;明初,陈元广公又迁入南海县河清。
至清初的兵燹战乱,韶州陈氏又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其中有的漂洋过海,侨居南洋,有的则迁居到陕南及四川一带定居下来,据考证,现居住在汉阴县蒲溪、涧池、药王、观音河、太平中堰、梅子沟以及石泉池河、岚皋滔河等地的义门陈氏,便是从韶州乳源、翁源两县迁来。韶州陈氏的派语是:
一品佐朝依居德,国泰良昌世有贤,
仁孝诗书开景运,文章礼乐庆康年。
宽和忠厚崇元吉,正直端方体大全。
富贵荣华增福寿,高长永远颂尧天。
乾隆初,陈氏迁陕始祖“佐”字派兄弟二人,兄陈佐明号盛才,弟号盛荣,由广东经福建向内地迁移,终定居于陕西兴安府,兄在石泉池河落业,弟在汉阴东路蒲溪铺定居。
陈氏兄弟以农为本,耕读传家,经十代繁衍,现已有后裔千余人,主要分布在汉阴、石泉及安康等地。
--------------------------------------------------------------------------------
时间:2006-3-24 22:18:38 来源:陈氏宗亲网 作者:陈良学 阅读3021次
陈良学《湖广移民与陕南开发》第五章(摘要)
1)嘉应程乡陈氏
嘉应州陈氏也是徙居广东的客家人。汉中地区西乡县上高川乡红庙村,有一通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刊石的陈黄氏墓碑,它记载了嘉应州程乡县 陈克相于乾隆四十三年由粤迁秦,定居于汉中府西乡县上高川的史实。
陈黄氏是陈克相之妻,她生于乾隆庚寅年,即乾隆三十五年(1770),卒于道光戊申年,即道光二十八年(1848),在世79岁。据推算,陈氏迁陕时她刚刚九岁,碑文中未记述她的籍贯,但我们可以推测她是在陈克相迁陕后若干年才与之婚配的,至于她的原籍究竟何处则无从考证。从乾隆四十三年到为黄氏刊石立碑的道光三十年,陈氏迁居陕南历时72年,已繁衍三代人,经历了克、登、增、光四辈。陈黄氏生有子一、孙二、重孙四,可谓是成几何倍数增长。由于此碑仅仅是对陈黄氏一个侧面的记述,我们无法看到陈氏家族迁陕的全过程,但是可以断定,嘉应州迁陕陈氏绝非仅陈克相一人,其家族迁徙之全貌还有待考证,而陈黄氏墓碑则可供人窥其之一斑。
陈黄氏墓碑
墓之必有碑者,无非记其生迁卒葬也。则虽世远年湮,子孙祭祀之典,万古存焉,此固仁人孝子,探本穹源之诚意,得尽于人心耳! 思昔吾父克相老大人祖籍广东嘉应州程乡县人也,于乾隆四十三年自粤迁秦,卒则葬于石泉县之熨斗坝。我母黄老孺人生于乾隆庚寅相六月二十五日寅时,享寿七十有九,卒于道光戊申年腊月十七日已时,进葬地名上高川赵家湾扦立乙山辛向。乃为铭曰:
维母之德兮终温且惠,维母之贤兮永锡尔类,佳城郁 郁兮松林荫蔽,阃范庇后兮子若孙方兴而未替。
奉祀男:陈登举、余氏、王氏
孙:增录、黄氏,增福、王氏
重孙:光明、光耀、光辉、光前等约石
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新正上元前二日谷旦。
2)高州陈氏
在广东西部粤桂毗邻的湛江海岸上,古高州(今属茂名) 有一支陈氏亦于乾隆年间迁居陕南,定居在汉阴与安康接壤的北部山地,这支陈氏亦为徙居广东的客家人。其支系派语是:
光宗耀祖启家邦,荣华富贵观音长。
…………
至今,这支陈氏后裔布居在汉阴县田禾乡的长远、清明寨乡的八庙(周家湾)及安康沈坝的西园一带,大部分人仍保留着岭南的客家方言。
3)龙溪陈氏
福建漳州府龙溪县 陈氏,是义门陈氏的一个重要分支。龙溪陈氏于雍正初年(约1723―1727年间)从九龙江流域向西迁徙,终定居汉中府之城固县。陈氏迁陕后的繁衍及分支情况,由于资料缺乏,无从详考。但据城固县北廉泉庄陈氏老茔发现的《陈宣墓志铭》考证,龙溪陈氏迁陕始祖陈嘉猷可能为一个颇具实力的世家后裔,陈宣为龙溪迁陕陈氏的第四代传人。
诰授奉直大夫赏戴蓝翎候补府经历陈君墓志铭
君讳宣,号筱艇,世籍福建龙溪县人。雍正初,迁陕西城固。曾祖嘉猷;祖嗣绅,国子监太学生,妣王氏,年二十守节抚孤;父豫泰,县学廪生;母王氏,邑候选同知应清女,少娴母训,读诗书,故君有胎教焉,以君官得五品封典。
君秉性公谨,丰标玉立,每与交游,纵论时事,意见不合,默然退避,绝不器兢力争。早善书画,片纸散缣,乡人宝贵之。龆龄失恃,十六失怙。维时家无伯叔之亲,两弟幼弱,贫贱孤寒,能自切割。负笈以就外傅,而卓然有以自立。年二十三,试于学政,以工书补弟子员,邑候张开荣升,慕其为人,延入署教读。又受知于西乡李捷峰中丞为记室,所司笔札,为巨人长德所欣赏。以故,又为同邑高搏九京兆延入都,授诸公子经。
居署久,得识京朝贤士大夫,以纳资就职府经。适高公简放湖南布政使,未到任病卒。会君元配谢孺人亦卒,君与门人植等送高君榇归里。李中丞抱病里居,见君于卧榻间,询君近况,知君丧偶,器重君之为人。遂以第六女适君,助资千金。未及婚,中丞溘逝,君悲伤甚。至婚后数载,屡试未第,就职直隶,得海运差务兼天津营务处。上台保奏补缺,后以知县补用,并赏戴蓝翎。
光绪庚子……避乱平谷。乱定仍居京师,司医院事,嗣又复办天津盐务。孰料积劳成疾,而竟不起矣。君妻李孺人,贤淑知书,闻讣,即率妾辈子侄赴津,亲视含殓。悲夫。
方君之入京师也,孺人居里,竭力经营,不留余憾,内外称其贤淑,远近奉为壶范。及君在天津,因乏嗣纳妾刘氏,儒人亦视如同胞。奉君外姑来京,年余以疾殁于都门,君又殁于天津,痛乎不痛平。君妾刘氏,年虽少而知感孺人贤淑,愿嫠以守之,奈旅资毫无,难作归计。幸孺人大兄少峰以千金遣价迎君归里。可知君生平寒衣为仕,与亲戚交游无芥蒂已。
君生于咸丰己未十二月二十三日,卒于光绪壬寅八月十五日,享年四十有四。子德润,李孺人出,早殇,以侄德溥为嗣。时年光绪癸卯十二月十二日,葬君于城北廉泉庄老茔,爰为之铭。铭曰:
君之志未竟于世,君之寿乃靳于天。汉水之北兮有旧阡,幽宫寂寞兮芊芊;冥而有知兮瓜瓞绵,我铭此辞兮万斯年。
钦加五品衔湖北试用通判姻愚弟王久龄顿首拜撰
敕授承德郎分部学习主事姻愚侄李祖培顿首谨书
从墓志铭对陈煊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陈氏在城固定居后不久就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其二世祖陈嗣绅为国子监太学士,三世祖陈豫泰为县学廪生,陈宣本人官至“诰授奉直大夫赏戴蓝翎候补府经历”,其社会关系均系官宦世家。其母王氏乃本邑城固候选同知王应清的女儿,后“以君(陈宣)官得五品封典”;曾任江西巡抚的西乡名宦李文敏(字捷峰)为其岳父;时任北京顺天府知府的城固县名宦高万鹏(字搏九)为其入京的引荐;其姻弟王久龄为“钦加五品衔湖北试用通判”;其姻侄为“敕授承德郎分部学习主事”;虽然陈宣本人因病早逝乏嗣,但从其“以侄德溥为嗣”的记载中可知龙溪陈氏各门支派后裔是为数不少的。
4)翁源陈氏
陈氏,是清初入陕客民中一支支系庞大的队伍,陕南三府、州及各县几乎都有分布,其源流主要来自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江西等地,考其渊源,又大多系江州义门陈氏后裔。韶州陈氏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支。
据“聚星堂”“清星堂”“绍义堂”“颖川堂”等不同版本的《陈氏家谱》记载:陈氏受姓始自胡公妫满,满乃帝舜之后,原为妫姓。周武王伐纣,克商,求舜之后妫满,妻以元女大姬,封于陈,都宛丘。妫满生子犀,领地太皋之墟(即今河南陈州),其后以国为姓,递传而下,子孙众多,以公爵传世二十一代,历645年,至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501年)为楚惠王所灭。又传十一世而生汉丞相陈平;传四十四代而生太邱长陈实,大建元年封颖川郡公;传七十三世而至陈伯宣,隐居庐山注《史记》,帝诏微不出,乃拜著作佐郎。传七十五代至陈旺,乃伯宣公元,徒居江西清安县太平乡,以忠义孝道治家,创十九代同堂,三千七百余口同居共炊之壮举。初、唐僖字昭旌其门;唐昭宗大顺二年(891)饮赐立陈氏为“义门”;至守太祖赐书33卷,诏造御书楼,题“真良家”之字以示昭彰;宋仁宗亦赐联旌表。自唐文宗大和六年(832) 陈旺公迁居江西清安,至守仁宗嘉佑七年(1062),义门陈氏历经二百三十年,合家三千七百余口。是年,大臣文彦博、包拯、范师道、吕海等上疏,论陈氏过于集中,朝野太盛,建议分析,义门陈氏家长亦奏请分家,仁宗允之。次年(1063)三月御赐十二字号行派:
知守宗希 公汝才思 彦承行继
遵十二字号行派,陈氏将郑州、泸州、光州、洪州、舒州、漳州、黄州、汉阳、安庆、棣州、松州等府州县庄业分为291份,由各门拈阄定寺。其中:江南110庄,楚地接壤91庄,两直隶州及浙、广、闽因管立产90庄,分布在江西、湖北、浙江、江苏、湖南、河南、安徽、广东、四川、福建、陕西、山西、广西、海南、上海、天津等16省市的辖125县。
在这291庄中,陈继枕公分得江苏丹阳庄,陈育公分得广东海阳庄(即潮州)。义门大分析23年后,即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文渊阁大学士陈东出生在义门丹阳庄,徽宗时以贡入太学。据《宋史》记载:时奸佞当道,陈东率太学生屡次上书,论蔡京,童贯等人为贼,请诛之以谢天下;靖康元年(1126)金兵国开封,宰相李邦彦潜罢李纲、种师道,力举割地议和,陈东又率太学生于宣德门上书,请罢李邦彦,复用李钢、种师道,军民从者数万。于是朝廷亟诏李纲入朝,复领行营。宋高宗即位后南渡,再次起用奸佞黄潜善、汪伯彦,而复罢李纲,陈东又仗义上书,力言黄、汪不可用,乞留李纲。布衣欧阳辙亦上书言事。黄潜善以语激怒高宗,陈东与欧阳辙被同斩于市,时为建炎元年(112),陈东以国家之重为李纲而死,卒年41岁,国人皆为之流涕。
陈东被斩后,家人携其子遂忠由丹阳走避江西南昌,再迁广东南雄。后高宗悔悟,追赠陈氏为秘阁修撰。陈东后裔遂定居南雄,因子孙繁衍,人口增多,又逐渐由南雄向周围地区迁徒和扩展,其一支迁至韵州翁源县和乳源县(即今韶关地区翁源县及乳源瑶自治县),另一支传至陈岷山公,又由南雄徙广州;明初,陈元广公又迁入南海县河清。
至清初的兵燹战乱,韶州陈氏又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其中有的漂洋过海,侨居南洋,有的则迁居到陕南及四川一带定居下来,据考证,现居住在汉阴县蒲溪、涧池、药王、观音河、太平中堰、梅子沟以及石泉池河、岚皋滔河等地的义门陈氏,便是从韶州乳源、翁源两县迁来。韶州陈氏的派语是:
一品佐朝依居德,国泰良昌世有贤,
仁孝诗书开景运,文章礼乐庆康年。
宽和忠厚崇元吉,正直端方体大全。
富贵荣华增福寿,高长永远颂尧天。
乾隆初,陈氏迁陕始祖“佐”字派兄弟二人,兄陈佐明号盛才,弟号盛荣,由广东经福建向内地迁移,终定居于陕西兴安府,兄在石泉池河落业,弟在汉阴东路蒲溪铺定居。
陈氏兄弟以农为本,耕读传家,经十代繁衍,现已有后裔千余人,主要分布在汉阴、石泉及安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