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 (4人在浏览)

四中乐叔

版主
版主
注册
2006-05-06
帖子
6,725
反馈评分
3
点数
61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最早的李姓据考证是由理姓改来的。现在"李"姓的人最多.历史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唐朝繁荣,李姓人口大增,因为是皇族。再有很多归附唐朝的少数民族被赐姓李或者通过联姻后自己姓了李。也有很多人为了躲避政治灾难而改姓李,不过也有李姓人因为政治灾难改姓其他的姓。
2、其他相近的姓改用李姓,比如里、理等。
3、一些少数民族在汉化的过程中采用了李姓,因为他们原本没有汉字的姓氏。
4、外来民族在融入中华民族时使用李姓,比如回族中即有人姓李,朝鲜族和定居中国后来加入中国籍的朝鲜人。
 
李性的来源共有四种说法,至今尚无权威性的定论。

1.李姓由来
李姓之“李”,最初指的是一种植物DD李树,属蔷薇科。但李姓的直接来源却是商朝官名DD大理。
李姓的来源,与原始人类的淳朴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最初的“李”指某种植物,如《说文》所云:“李,果也。”李树,属蔷薇科,为落叶亚乔木,高丈余。李子,就是它的果实,球形,至夏成熟,红色有光泽,味酸甜,供食用,一名嘉庆子。
随后,“李”随着汉字形义的推移而与法理、星象等含义相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姓,则见于《通志o氏族略o以官为氏》:“李氏,皋陶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商朝半年,理征改为李氏。”
有人把我国几千个姓氏归类排列,其中以植物为姓氏的,诸如花、草、树、苗、林、木、杨、柳、桃、李、桂等,有一二十种。这可以追溯到远古氏族的图腾崇拜。然而李姓最早的含义却不在植物,而是理官之“理”,至商朝时期才向植物之“李”转化。
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初萌到壮大的历程。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
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中,李姓见诸史籍在周之后。《国语・郑语》中的祝融之后八姓、《晋语四》中的黄帝之后十二姓、以及《左传》所载的西周二十姓,都未见李姓。《姓解》也说:“周之前未见有李氏。”《史记》载:“自周有老聃,姓李。”
此后李姓见载逐渐增多。关于李姓的来源,归总起来,有如下五种:
第一,传说中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古字中“理”与“李”相通)。
第二,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或李)为氏。又有老子为李氏女所生之说。传说李母怀胎81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腑而生,“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此指树为姓,历来被称为“妄”说。
第三,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为李氏。
第四,北魏叱李氏所改。
第五,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被赐李姓。
李氏来源的五种说法中,前三种在《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合为一源,皋陶、老子、李左车为同一世系中的人物。对此,早已有人提出疑问。《升庵集》卷50《李姓非一》中则说得颇为尖锐,认为“陇西之李与唐室之李不同族”,《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圹附会枉撰,媚时之说"。
陈寅恪也曾对李渊的祖先进行过考证,认为李渊的祖先可能是赵郡李氏之后,而不是陇西李氏之后,因其族葬在赵州昭庆县(今河北隆平县)。
由上可知,对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所记的世系,世人是有争议的。然而,众多的姓氏学著作中,记皋陶为李姓之祖则是同一的。至于大唐宗室李氏是否不属汉族而为“夷狄”,也无确凿证据,以西凉来断其民族,恐怕太武断。而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本来就同出一祖,因而追溯李氏之源流,仍不妨以《唐书・宗室世系表》为主要依据。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正是由于唐朝对李氏宗族的考证和详细记载,才有今天李氏宗谱的完整存在,像李姓这样将其族源详细载人正史的,并不多见。这与其他姓氏多为家族传抄家谱、记载族源相比,自然更为可靠、详细。


2.指树为姓

“指树为姓”是李姓生成的最早根源。
据《秘笈新书》引《姓纂》及《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帝颛顼高阳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皋陶)”。
皋陶,为东夷部族首领,活动中心在偃(奄),即今山东省曲阜市。《史记正义》引《世纪》说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舜)因之而赐姓曰偃”。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天子因生而赐姓”。皋陶,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刂)、宫、大辟),并依照罪行的轻重来量刑治之,还对不用五刑的罪人分等流放,使天下人心信服。
传说皋陶专门训养了一头名叫触(角圭) 的独角奇兽,这奇兽有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能辨善恶真伪。它一遇见有罪的人,就会用尖利的独角去冲撞;一发现谁在说假话,就会怒气冲冲,令人生畏。皋陶用这样的奇兽断案,真是再好不过了。所以,皋陶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神话毕竟是神话,可这个神话故事却把人们带到遥远的上古时代,仿佛看到皋陶正直而果断的形象。
正是由于皋陶崇高的名誉,所以至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于是,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们安居乐业。任职期间,皋陶多次提出贤明的谋略,认为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特别强调“知人”和“安民”,他的主张深得舜帝赏识。舜帝以皋陶最贤,将他作为继位的候选人。但是,舜帝还未来得及把帝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死后,“葬之于六”《史记》引《括地志》云:寿州(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以后六便成为一个偃姓小国。楚穆王灭之,无谱。皋陶有长子伯益,《帝王世纪》说:“伯翳(益),为舜王畜多,故赐姓嬴氏。”可知,伯益因善训鸟兽而被舜帝赐了嬴姓,成为嬴姓部落的首领。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又叫仲偃,仍以偃为姓。以后,偃姓奉皋陶为祖,以姓为氏。皋陶之后,历虞、夏、商,26二十六世为理官。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女色,理征屡屡进谏,执法不阿,为昏淫的纣王所不容,终遭亡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了出来,奔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境内),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便采了来吃,母子得以活命。其后,利贞畏于纣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这就是后来“指树为姓”之说。按此说,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由上可知,李姓以皋陶为血缘始祖,是偃姓的后裔,曾以官为氏称理姓。据清儒秦嘉谟所辑《世本》案:古理、里、李三字并通。《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皋陶为大理,而《管子法法》记载:皋陶为李(理);《史记・魏世家》记为“李克”,而《韩诗外传》则记为“里克”,等等。因而,李姓以做作理官的皋陶为血缘始祖之说,实不为妄。皋陶作为李姓的血缘始祖,他正直果敢,富于创造性,功德高深,是李姓子孙的楷模和骄傲。而按照“指树为姓”的说法,刚直不阿的理征之子利贞,当是李姓的得姓始祖。


3.改姓为李

唐朝以来李姓鼎盛,附姓与改姓之风兴起,不少风光一时的人物都被赐之李姓。
唐末诗人和词人温庭筠云:“自从今狐楚入相,天下诸胡都改姓令狐。呜呼!宰相之势不过10年,而人竟改姓附之。况堂堂一统天子,300年之久,其冒附不知几百千万矣。”
从温庭筠的文辞中,我们得知在唐朝赐姓之外,还有不少非李姓氏,因羡慕大唐国姓,而改姓、冒姓李姓的。另外,还有由汉化改李姓,或因其他原因改李姓的。
后魏《官氏志》载:有叱李氏,改为李氏。这显然是鲜卑拓跋氏的汉化政策所造成的结果。后魏叱李氏改李氏后,人们以其居地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阳县),而称其为河南李氏。
柳城,前燕胡人慕容(皇光)曾在此筑城,治今辽宁朝阳南。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柳城李氏有两族,一族为奚族之李氏,即张琐高养子张忠士所改之李氏,后奚族渐融于契丹,故将其归于柳城李氏之一族;另一族柳城李氏,则是李光弼家族,这一家族世代显达,知名于有唐一代。
李光弼祖上均是契丹酋长,其一世祖先迁徙到唐朝京城长安附近的万年定居,逐渐汉化,改姓为李,此后又世居柳城,因又称"柳城李氏"。
李光弼的曾祖父李令节曾经是唐朝的大将军及幽州经略军副使;其祖父李重,任唐朝鸿胪卿兼檀州刺史;其父李楷落(洛),被封为蓟郡公。李光弼本人则为唐朝名将,战功显赫。这一柳城李氏家族,世代出将人相,在高宗朝、武后朝、玄宗朝、武宗朝及宪宗朝,都有这一家族的子弟出任宰相。柳城李氏为李氏宗族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柳城李氏两族,均出于契丹。契丹族原属于东胡种,因此,柳城李氏当属东胡人后裔。契丹李氏还有李失活、李过折、李吐干、李尽忠、李邵国、李郁干、李婆固、李窟哥等,均为契丹大贺氏部落首领。
另外,还有自称为常山愍王之后、名叫载义的,也成为李氏中的一支--范阳李氏。范阳郡,治在今陕西大兴县。载义曾任范阳太守,以其居地,称其为范阳李氏。
唐朝时期,有回纥人张存信、孙重进、王贤、安存孝等以国姓为荣,故冒姓李。元朝大臣李庭,为女真人,本姓蒲察氏,于金未来到中原,在百家姓中,他选择了李姓,改蒲察为李。
明代建州女真首领,有叫李满住的,也是改其原姓为李氏的。
元代杂剧家李直夫,为女真族,本姓蒲察,也改姓李,人称蒲察李。
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本名林载贽,后来改姓李氏。
当时,还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也以李氏为己姓。例如,波斯人李t,为五代时前蜀炼丹家。其先祖在隋朝时期,来华做生意,并定居'卜来,改李氏。唐末,安史之乱,其家为避难,随僖宗迁徙到四川梓州(今三台县)。其兄李,为五代时前蜀文学家,花间派词人。著有《琼瑶集》、《花间集》,流传于世。其妹李舜t,是前蜀后主的王妃,为女画家、书法家、诗人。这一家兄妹三人,仍以李姓传名至今。
古之高句丽国,曾在汉武帝时,成为汉朝的一个县。至唐朝,李勋灭高丽,纳其人民为大唐国民,此间受汉化而改李姓的人甚多。
唐朝时,有高丽人本名怀玉,为唐朝平卢节度使,因功被赐姓名李正已,他曾一度控制山东十五州之地。


4.谕赐国姓

唐朝大规模的赐姓,是李氏宗族庞大的转折点。
受唐朝赐姓者,见诸史籍之人数颇多。据《路史》及《唐书・审相世系表》所载: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罗氏、朱邪氏,皆以立功被赐国姓李氏。从此,李氏宗族的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安息人李氏即武威李氏。本安氏,出自姬姓。黄帝后裔安(昌意之子)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
后汉末,遣子世高入朝,不久徙居洛阳(今河南洛阳)。晋、魏之时,闲居于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后迁辽左。至后魏,陀孙婆罗再不久徙,于周、隋时闲居凉州武威(今甘肃武威),由于定居武威,而被称为武威李氏。武威李氏的子孙在唐朝时期有好几个被赐李姓。其名人有唐朝将领李元谅,德宗时赐姓名;唐朝大臣李抱玉,玄宗时赐姓名;唐朝大臣李抱真,得赐国姓;唐朝大将李国臣,得赐国姓。
鸡田李氏本是河曲部落阿跌族子孙,因有功于唐,被赐李姓。
鸡田,是唐玄宗开元初年所设置的一个州,即今宁夏省宁武县一带。此地原属于突厥,后来以地来归,唐朝依其旧名,置为鸡田州。鸡田李氏,本河曲部落阿跌族的子孙,数代世袭鸡田刺史一职。唐朝时期,此鸡田刺史家族出了光进和光颜两兄弟,光进官至总武节度使,光颜官拜河东节度使,两人皆对唐朝有功,被唐朝赐国姓李氏。
代北李氏居现山西代县一带,本为西突厥别部沙陀部落,姓朱邪氏,因朱邪赤心有功于唐被赐姓李。
代北,属当时的雁门道,即战国赵雁门郡地。秦因之,汉亦为雁门郡,至隋改为代州。唐仍置代州,中和年间,置代北节度,亦叫雁门节度,治代州,今山西代县一带。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创立了后唐帝业,李嗣源、李继岌等继为后唐皇帝。另外,唐末沙陀将领李克宁、李克让、李克修、李克恭、李嗣肱,都很著名。
这支来自今新疆塔尔巴哈台西南的哲克得里克境内的沙陀部落,紧接陇西李氏,创立了十多年的李氏帝业,取国号为“后唐”,为李氏家族增添了不少光辉。
奚族李氏分布于内蒙西拉木伦河一带,本称库莫奚,后归附唐,被赐姓李。
奚,古族名,南北朝时称库莫奚,分布在饶乐水(今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流域。唐朝时期,奚族首领大酣归附唐朝,被封“饶乐郡王”,赐以李姓。当时与契丹被称作“两蕃”。唐末有一部分奚人西迁妫州(治今河北省怀来县),此后奚人渐与契丹人融合。
唐朝时,有范阳(治今陕西大兴县)的奚人,原名张忠士(张琐高养子,冒姓张氏),先为安禄山部将,参加了“安史之乱”。史朝义亡,乃以其地降唐,赐姓名李宝臣,为司空清河王。李宝臣有子李惟岳、李惟简,袭国姓。
唐朝时期,有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可度者,于太宗贞观年间,率众附唐,得赐国姓,名李可度;还有奚族部落首领琐高,在玄宗时降唐,得赐国姓,名李琐高;另外还有李日越、李归国、李延宠等著名的奚族首领,都得赐李姓或袭李姓。
渤海李氏本姓茹,茹常以战功多被唐赐李姓。
渤海国,是H人大祚荣所建,当时其疆域在今朝鲜咸镜、平安二道,后扩至包括今吉林的一部分。渤海李氏,本姓茹。
唐朝时期,渤海H人茹常,为朔方部将,以战功多被唐赐李姓,更名嘉庆。其子李怀光,为朔方帅,位至三公。还有H著名李氏如李多祚,唐朝大臣,骁勇善射,其先世为部落首领,后迁中原,得李姓;H人李谨行,为唐朝大将,曾以疑兵退吐蕃论钦陵所率十万大军。唐朝赐姓的H李氏,为李氏宗族增添了新鲜血液。
党项李氏本姓拓跋氏,其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唐太宗赐他姓李。
党项李氏。党项,是羌人中的一支。南北朝时,分布在今青海省东南部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
唐朝时期,为吐蕃所迫,迁徙到甘肃、宁夏、陕北一带,本姓拓跋氏。唐初,党项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唐太宗赐他姓李。此后,拓跋思恭,因镇压黄巢起义立功,也被唐朝赐姓。宋时,拓跋李氏的李元吴建立了西夏政权,与宋、金对峙,盛极一时。拓跋李氏中还有李谅祚、李继捧、李乾顺、李继冲、李继周、李继瑗、李继筠等知名于世。
西域匿识国王讫俱设伊鼻施被大唐赐姓李氏,其他西域国家得李氏的也颇多。
唐乾元元年(758),西域匿识(《唐西域传》作识匿)国王讫俱设伊鼻施来朝,被大唐赐姓李氏。李氏在唐朝贵为国姓,赐李姓自然时髦于世。赐姓对象的广泛及次数的频繁,正好是唐朝兴盛历史的真实写照。
唐朝有许多少数民族首领及忠臣被赐姓李,他们一旦被赐姓李,就意味着进入了皇室血统,不再受汉人之讥了。
唐朝的赐姓对象中,很大一部分为少数民族,即对外族赐姓。赐姓,不是一般的奖赏,而是唐朝作为招抚少数民族首领及效忠者的最有力的手段。一旦赐姓,被赐对象就意味着成为大唐帝国的自家人了。对于这种至高荣誉,社会上的人们普遍地羡慕和向往,更不用说少数民族,他们得赐李姓,不仅意味着被吸收于具有高贵血统的李氏宗族,而且还标志着他们从此不再会因夷狄之种而受人之讥,而是成为堂堂正正的汉族成员了。这一殊荣,促使更多的少数民族首领归附唐朝,从这个意义上讲,唐朝赐姓为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突厥沙陀族李存勖,建立了割据政权,便以唐朝后继者的面目出现,称“后唐”。他之所以姓李,是因为唐朝赐李姓给他祖父,他承袭李姓,自称为唐王朝的传人。他奉高祖、太宗、懿宗、昭宗与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为七庙,此足以见其以李唐国姓为荣耀之心理。
据不完全统计,唐朝赐姓涉及到国内上十个民族、16个异姓,其中包括汉族异姓和外国异姓。赐姓、改姓、冒姓(主要是赐姓),大大扩展了李氏宗族。唐朝时期,李姓人数得到空前的增长,翻开《中国名人辞典》,就会发现其李姓中,唐朝时期人物占很大比重。仅《中国少数民族名人辞典》所载的各少数民族李姓名人,就达125人。李氏宗族对大量异姓的吸收,是百家姓中其他姓氏所不能及的,这与李唐王朝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中央成为全国各民族的向往中心是绝对分不开的。因为这个原因,使李氏宗族的包容量无法估计,它吸收了不同姓氏的生机和活力,使自己更加昌盛和繁荣。
正如王世贞在《荣泉李公族谱序》中所说:“李氏之先为黄帝理官,一日:李官其后非李而人者,有指树、有赐国籍,系李而他姓者。”在李氏宗族繁衍的历史过程中,唐朝颁赐国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从此,李姓宗族支庶更为繁茂,迅速发展成为中华大地上的首姓
 
本人姓李。呵呵。~网上搜了点东西自己学习一下。拿出来分享。没有妨碍乐叔工作吧?
 
QUOTE(kennylee @ 2007年02月28日 Wednesday, 10:41 PM)
本人姓李。呵呵。~网上搜了点东西自己学习一下。拿出来分享。没有妨碍乐叔工作吧?
[snapback]1685993[/snapback]​


本人起此帖就是抛砖引玉,让大家关注自己的家族姓氏,希望更多人(百姓)在这里讨论、交流找到自己的根。
 
QUOTE(四中乐叔 @ 2007年02月28日 Wednesday, 10:55 PM)
本人起此帖就是抛砖引玉,让大家关注自己的家族姓氏,希望更多人(百姓)在这里讨论、交流找到自己的根。
[snapback]1686006[/snapback]​
 
QUOTE(四中乐叔 @ 2007年02月28日 Wednesday, 10:55 PM)
本人起此帖就是抛砖引玉,让大家关注自己的家族姓氏,希望更多人(百姓)在这里讨论、交流找到自己的根。
[snapback]1686006[/snapback]​


昨天是年十五,去了肇庆市的德庆县,在德庆县城的宋街拍到的李氏大屋。
 

附件

  • IMG_0395.jpg
    IMG_0395.jpg
    197.1 KB · 查看: 995
  • IMG_0396.jpg
    IMG_0396.jpg
    205.9 KB · 查看: 953
  • IMG_0397.jpg
    IMG_0397.jpg
    165.3 KB · 查看: 1,019
  • IMG_0398.jpg
    IMG_0398.jpg
    183.3 KB · 查看: 999
请问点发表新噶文章喔```请告知好嘛````谢谢`
 
电白李氏来源住要有几支:1,沙琅柳村,始祖李源芳。后代聚居坡心,黄岭,林头,蛋场,红花;2,蛋场金村,始祖李远宏,宋代任天台知县,宋末妻携其儿迁居电海。后代聚居红花,蛋场,树仔,电城;3,树仔黑泥村一带,传来自唐朝皇族,随李德裕谪迁海南,途中落居海边,后分迁黄岭,化州,高州,吴川,后代聚居树仔,马踏,电城。4,羊角凰崭,后分迁高州,吴川。后代聚居羊角。
[欢迎指正,欢迎跟帖]
 
谁有李氏始祖墓照片,请传网上,让远方的李家子孙,在清明之际遥祭祖先。
拜托
 
金村李氏始祖尊讳应为李宏远,特此更正。
 
公安部统计显示王姓成为我国第一大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16:1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据介绍,我国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黄、8赵、9吴、10周;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11徐、12孙、13马、14朱、15胡、16郭、17何、18高、19林、20罗、21郑、22梁。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还有:23谢、24宋、25唐、26许、27韩、28冯、29邓、30曹、31彭、32曾、33肖、34田、35董、36袁、37潘、38于、39蒋、40蔡、41余、42杜、43叶、44程、45苏、46魏、47吕、48丁、49任、50沈、51姚、52卢、53姜、54崔、55钟、56谭、57陆、58汪、59范、60金、61石、62廖、63贾、64夏、65韦、66付、67方、68白、69邹、70孟、71熊、72秦、73邱、74江、75尹、76薛、77闫、78段、79雷、80侯、81龙、82史、83陶、84黎、85贺、86顾、87毛、88郝、89龚、90邵、91万、92钱、93严、94覃、95武、96戴、97莫、98孔、99向、100汤。

  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

转贴网址:http://news.sina.com.cn/c/2007-04-24/161812855907.shtml

  中科院的是抽样调查,误差比较大,而公安部公布的结果是根据户籍人口数据,应该比较准确。“百家姓”的最新排名应该以公安部公布的为准。
 
QUOTE(mhtc @ 2007年03月25日 Sunday, 10:13 AM)
电白李氏来源住要有几支:1,沙琅柳村,始祖李源芳。后代聚居坡心,黄岭,林头,蛋场,红花;2,蛋场金村,始祖李远宏,宋代任天台知县,宋末妻携其儿迁居电海。后代聚居红花,蛋场,树仔,电城;3,树仔黑泥村一带,传来自唐朝皇族,随李德裕谪迁海南,途中落居海边,后分迁黄岭,化州,高州,吴川,后代聚居树仔,马踏,电城。4,羊角凰崭,后分迁高州,吴川。后代聚居羊角。
[欢迎指正,欢迎跟帖]

[snapback]1708325[/snapback]​


据我的家谱记载:李源芳公原籍福建莆田大宁绍圣丙子举孝廉政和乙未来高凉任通判,妣林氏、配罗氏,五子:元祥、元旦、元吉、宏吉、宏远,因宗乱罗氏携带宏吉、宏远散居红花居住,宏吉子孙再迁居黄岗。
 
一世 源芳

二世 ①元祥 ②元旦 ③元吉 ④宏吉 ⑤宏h

三世 ①松 ② ③槐(定国将军)
 
QUOTE(mhtc @ 2007年03月25日 Sunday, 10:13 AM)
电白李氏来源住要有几支:1,沙琅柳村,始祖李源芳。后代聚居坡心,黄岭,林头,蛋场,红花;2,蛋场金村,始祖李远宏,宋代任天台知县,宋末妻携其儿迁居电海。后代聚居红花,蛋场,树仔,电城;3,树仔黑泥村一带,传来自唐朝皇族,随李德裕谪迁海南,途中落居海边,后分迁黄岭,化州,高州,吴川,后代聚居树仔,马踏,电城。4,羊角凰崭,后分迁高州,吴川。后代聚居羊角。
[欢迎指正,欢迎跟帖]

[snapback]1708325[/snapback]​


jk2.gif
想不到可以在这里找到金村李氏的踪迹。我是那条村的。可惜一直无法看到我们宗族的族谱。请问有谁可以告诉我更多关于金村李氏的情况吗?
 
QUOTE(lrj @ 2008年11月11日 Tuesday, 06:38 PM)
jk2.gif
想不到可以在这里找到金村李氏的踪迹。我是那条村的。可惜一直无法看到我们宗族的族谱。请问有谁可以告诉我更多关于金村李氏的情况吗?
[snapback]2552481[/snapback]​


我也很想了解,如果有谁清楚的请告知.谢谢
 
俺是李德胜
 
我只有一本红花李氏的家谱,也在寻找一本详细的族谱,谁能借阅,万分感谢。
 
和谐电白兄,弟梦寐以求李家族谱,可否借阅?方便则短信交流。谢谢
 
电白李姓都是来自福建莆田,而福建莆田一世祖为李元祥,李元祥为李渊第二十子,在武则天当政期间,李元祥子孙为避难而迁至福建,从而繁衍生息。
所以电白李姓是唐朝皇族后代。
 
胡说,李渊不是汉人,是鲜卑人。王姓人口前几年已超越李姓,别夜郎自大。
 
【百家姓排名前300】.圈出你所在的位置
 

附件

  • 58451676201106120954591216669575819_027.jpg
    58451676201106120954591216669575819_027.jpg
    265.2 KB · 查看: 871
QUOTE(和谐电白 @ 2008年01月15日 Tuesday, 09:52 PM)
据我的家谱记载:李源芳公原籍福建莆田大宁绍圣丙子举孝廉政和乙未来高凉任通判,妣林氏、配罗氏,五子:元祥、元旦、元吉、宏吉、宏远,因宗乱罗氏携带宏吉、宏远散居红花居住,宏吉子孙再迁居黄岗。
[snapback]2079227[/snapback]​


不错 我家的族谱也是跟你的一样
 

相似主题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