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 中 国 百 年 英 雄 榜 】※※※[50p] (1人在浏览)

足球教父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4-08-30
帖子
2,403
反馈评分
0
点数
61
※※※【 中 国 百 年 英 雄 榜 】※※※[50p]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邓世昌】 (1849-1894)
  清末海军将领。字正卿,广东番禺(今广东广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他精于测量、驾驶、曾任南洋水师舰只管带。李鸿章治海军,深知其能,调入北洋舰队。1887年随丁汝昌赴英国购铁甲舰,任总兵兼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黄海战役中他英勇善战,在旗舰督旗荡下。立即自悬督旗,指挥作战,遭到日舰围攻,在弹尽、舰伤之际,率全舰官兵,决心以死报国,开足马力,欲猛撞敌舰吉野,与之同尽。不幸被敌鱼雷击中,他与全舰二百五十人壮烈牺牲。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丁汝昌】(1836-1895)
  清末海军将领。字禹廷,号次章,安徽庐江人。参加淮军后,初隶长江水师。从刘铭章镇压捻军,升提督。1874年李鸿章创办海军,次年派他至英国购买军舰。1888年北洋舰队编成,被任命为海军提督。他属淮系,而军中多闽人,故事多掣肘。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他主张先发制人,出击日本海军,被李鸿章拒绝。9月率舰队护送运兵船只到鸭绿江口大东沟,返航时突遭日舰袭击,遂发动黄海反击战。他身负重伤,李鸿章命之退守山东威海卫“保船避战”。次年,日军分海陆两路进攻威海卫,占领两岸炮台,逼他投降;他严辞拒绝,下令毁炮沉船,以表抗敌决心。因美、德顾问和部分将领不从,乃令冒死突围,但仍遭反对,后服毒自杀。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关天培】(1781-1841)
  清朝将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行伍出身。积功提升,曾任苏凇镇总兵,署江南提督。道光十四年(1834年),任广东水师提督。十九年,积极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训练水师,加强海防,屡挫英国侵略军的挑衅。1841年2月,英舰攻虎门,他即向两广总督琦善请援,不允,遂率部死守横档、永安、靖远诸炮台,25日,英军从横档登陆。次日,他在靖远炮台奋力抗敌,创痕遍体,血透衣襟,与游击麦廷章等四百余将士壮烈牺牲。有《筹海初集》。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林则徐】(1785-1850)
  清朝官员。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嘉庆进士,入翰林院。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起,曾在浙江、江苏、湖北、河南、山东等地任职,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由道台迁升至巡抚。
  道光十七年(1837年)初,任湖广总督,严禁鸦片,卓有成效。次年上奏道光帝,力主禁烟,遂受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粤查禁鸦片。十九年,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合力严缉走私烟贩,惩处受贿官吏,迫令英美烟贩交出鸦片237万余斤,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当众销毁;又提出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正确贸易方针,以孤立英国侵略者;会同水师提督关天培筹划海防,倡办义勇,屡挫英军武装挑衅。
  为了解西方情况,他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洲志》,并译外国律例、军事技术等著述,开创了近代研究西方的风气。1840年初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因广州防守严密,遂被上攻占定海,陈兵大沽;因投降派乘机诬陷,旋被革职。次年5月,复受命往镇海军营帮办军务,又遭谗害,不久被流放新疆。
  曾在该地屯田,兴办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1845年起,被起用为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1849年,因病退职返乡时英国侵略者强占福州城地筑房,他联合士绅上书闽浙总督刘韵珂,力主将侵略者驱逐出城。1850年,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病死于广东普宁县。赠太傅,谥文忠。
  他对沙俄蓄谋侵略中国中国的野心有所觉察,晚年曾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林则徐日记》等。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刘铭传】(1836-1895)
  清末淮军将领。字省三,安徽合肥人。1854年在乡办团练。李鸿章创建淮军,他募勇建铭字营。1862年被李鸿章调至上海,进攻苏南,镇压太平军。1864年陷常州,杀太平军头目陈坤书。1865年起又先後随曾国藩、李鸿章镇压捻军,升直隶提督。1860年上疏建议修建铁路。1884年中法战争时督办台湾军务,提出整顿海防十项建议,多见施行。同年,法军于基隆登陆,他诱敌深入,击败法军。1885年升台湾巡抚,任内造铁路、开煤矿,大力开发和建设台湾,台防益固。1890年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军务,不久因病退职。有《刘壮肃公奏议》、《大潜山房诗稿》。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刘步蟾】(1852-1895)清末海军将领。字子香,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枪炮、水雷等技。回国後,由李鸿章推荐,升游击,会办北洋草房,协助制定海军军制、营归。1895年赴德国购领船舰,任北洋水师右翼总兵。1894年中日战起,黄海战役中丁汝昌受伤,他代为督战指挥,鏖战三时许,多次击中敌舰。次年,为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谭嗣同】(1865-1898)
  清末维新变法官员。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浏阳县人。湖北巡抚谭 继洵之子,与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等号称"晚清四公子",少年时博览群书,好任侠,喜词章,富于思想。青年时期为父命所迫,曾六赴南北省试,因不喜科举时文,屡考不中。1884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後又游历西北、东南各省考察民情,结交名士。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丧权失地,群情愤慨。谭嗣同痛感自己的精力多敝于考据词章,无补于事,决心致力于维新变法。1895年与唐才常等在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并撰文提出变法主张,首开湖南 维新之风。8月,北京成立强学会,即赴京自称康有为“私淑弟子”。
  1896年,他以父命入资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待委,此间时往上海与梁启超讨论学问,研究变法理论。还潜心读书,与杨文会研讨佛学,撰成其代表性著作《仁学》。1897年,应湖南巡抚陈宝箴等邀,回长沙创办新政。先後设立事务学堂、《湘学新报》(旬刊)、《湘报》(日刊)、南学会、武备学堂及保卫局,并筹办内河轮船、修筑湘粤铁路及开采矿产等。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诏宣布变法。由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戊戌政变时,为袁世凯出卖,慈禧太后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对维新派残酷镇压。谭嗣同拒绝出走。24日,被捕下狱。28日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等同被杀害,世称戊戌六君子。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刘光第】(1859-1898)
  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光绪进士。1883年任刑部主事。1898年入保国会。戊戌变法时,由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荐,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预新政。湖南守旧党曾廉上书请杀康梁,他与谭嗣同按条详驳之。戊戌政变时被杀。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介白堂诗文集》、《 衷圣斋文集》。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康广仁】(1867-1898)
  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号右博,又号大中,广东南海(今广东广州)人。康有为幼弟。1897年在澳门主持《知新报》,後又经理上海不缠足会艾书、大同译书局。1898年,在京协助康有为草拟新政奏稿及联络事宜。戊戌政变时遇难。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左宗棠】(1812-1885)
  晚清著名军事家,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12年(1831年)举人。三次会试不中,遂绝意考场,潜心专研舆地、兵法。为人多智略,性狂傲。1852-1863年,编练“楚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屡建奇功,人称“常胜将军”。同治5年(1866年),授陕甘总督,制定经营西北战略:进兵陕西,必先清关外;进兵甘肃,必先清陕西;驻兵兰州,必先清各路。后破西捻军和回民起义军,稳定了清朝北部疆土。光绪元年(1875年),以“塞防论”反李鸿章的海防论,力主收复新疆,以固塞防。清说什么采纳其意,授钦差大臣,组建西征军。二年,西征军誓师出关,抵肃州。左宗棠命人抬棺材一口,随军出征,以示不收复新疆决不生还的决心。,主将如此,全军将士无不愿效死力。左宗棠为各军制定了“缓进急战、先南后北”的战略。1876年8月,西征军一举收复北疆重镇乌鲁木齐,平定新疆北路。三年,克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分裂头目阿古柏战败自杀。年底,收复喀什(现名)、和田。1878年1月,西征军全部收复南疆,取得了西征大捷,脱离祖国十余年的新疆再度回到祖国怀抱。同时,他条陈新疆建省方案,并请与俄国交涉收复伊犁。左宗棠以他收复新疆的巨大功绩而名垂青史。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孙文】(1866-1925)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号逸仙,又号中山,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早年曾在檀香山、香港、广州等地求学。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895年在广州筹备武装起义,事败後流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2年1月1日,光复後的各地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同年2月南北议和达成协议,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主持第一次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发表改组宣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底,孙中山为了谋求中国的南北统一,抱病北上,不幸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
  同日,中国国民党在京要员含悲召开会议,讨论治丧事宜,决议葬礼用国民礼制,以示平等;葬地遵孙中山遗愿选择在南京紫金山。并于当天将孙中山遗体护送到协和医院,进行防腐手术。3月15日,在协和医院入殓,置于棺内,上罩玻璃盖,并送回铁狮子胡同行宫,以备瞻仰。3月19日,在宋庆龄、宋子文、孔祥熙、张继、汪精卫、于右任、李大钊、陈树人等人的护送下,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移至中央公园(此後不久改名为中山公园)社稷坛大殿安放,供各界人士吊唁。在短短20天的时间里,前往吊唁、致祭的中外人士达74.68万人,未签名者达100余万人,送来的挽联达六万余副,花圈7000余个,挽幛500余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的挽联是:
  负改造宏谟,许世以身,有功于民,有功于国,斯人卓著千秋业; 综平生伟绩,大书其事,或布在方,或布在策,此後流传万古名。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廖仲恺】(1877-1925)
  近 代 民 主 革 命 家, 国 民 党 左 派 领 袖。 原 名 恩 煦, 又 名 夷 白。 广 东 归 善 县(今 惠 阳) 人。 出 身 于 美 国 华 侨 家 庭。 1893 年 回 国。 1902 年 留 学 日 本。 1905 年 加 入 同 盟 会, 任 同 盟 会 外 务 部 干 事, 中 国 留 日 学 生 会 会 长。 辛 亥 革 命 后, 任 广 东 军 政 府 总 参 议, 兼 理 财 政。 二 次 革 命 失 败 后 流 亡 日 本, 参 加 中 华 革 命 党。 1917 年 任 护 法 军 政 府 财 政 次 长、 署 理 财 政 总 长。 1919 年 在 上 海 参 与 创 办 《星 期 评 论》 和 《建 设》 杂 志, 宣 传 民 主 革 命 思 想。 1921 年 在 广 州 任 财 政 部 次 长、 广 东 财 政 厅 长。 1922 年 后 积 极 协 助 孙 中 山 改 组 国 民 党, 确 立 联 俄、 联 共、 扶 助 农 工 三 大 政 策。 1924 年 国 民 党 改 组 后, 被 选 为 中 央 执 行 委 员 会 常 务 委 员, 历 任 工 人 部 长、 农 民 部 长、 黄 埔 军 校 党 代 表、 广 东 省 长、 财 政 部 长、 军 需 总 监 等 职。坚 持 执 行 孙 中 山 的 三 大 政 策。 参 与 领 导 平 定 商 团 叛 乱。 1925 年, 指 挥 东 征 军 作 战, 平 定 杨 希 闵、 刘 震 寰 的 叛 乱。 7 月 任 中 华 民 国 国 民 政 府 常 务 委 员、 财 政 部 长、 军 事 委 员 会 常 务 委 员。 省 港 大 罢 工 发 生 后, 被 聘 请 为 罢 工 委 员 会 顾 问。 1925 年 8 月 20 日 在 广 州 被 国 民 党 右 派 暗 杀。 遗 有 《廖 仲 恺 集》。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黄兴】(1874-1916)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家。 原 名 轸, 字 廑 午, 号 杞 园, 又 号 克 强, 后 改 名 兴。 湖 南 善 化 (今 长 沙)人。 1902 年 赴 日 留 学, 并 参 与 创 办 《湖 南 游 学 译 编》 杂 志。 1903 年 4 月, 为 反 对 沙 俄 拒 不 从 东 北 撤 兵, 组 织 拒 俄 义 勇 队 (后 改 称 学 生 军、 军 国 民 教 育 会)。 随 后 以 军 国 民 教 育 会 运 动 员 的 名 义 归 国, 暗 中 进 行 反 清 活 动。 1903 年 创 建 华 兴 会, 并 任 会 长, 因 筹 划 起 义 事 泄, 被 迫 流 亡 日 本。 在 东 京, 他 大 力 支 持 孙 中 山 筹 组 全 国 革 命 团 体 同 盟 会。 同 盟 会 成 立 后, 被 选 为 庶 务, 成 为 同 盟 会 中 仅 次 于 孙 中 山 的 重 要 领 袖。 此 后, 他 以 主 要 精 力 从 事 武 装 起 义, 1907 年 起, 先 后 参 与 或 指 挥 钦 州、 防 城 起 义, 镇 南 关 (今 友 谊 关) 起 义, 钦 州、 廉 州、 上 思 起 义、 云 南 河 口 之 役 和 广 州 新 军 起 义。
  1911 年 4 月 27 日 (三 月 二 十 九) 发 动 黄花 岗 起 义, 他 率 敢 死 队 猛 攻 两 广 总 督 衙 门。 10 月 10 日 武 昌 起 义 爆 发, 黄 兴 赶 到 武 汉, 被 任 命 为 革 命 军 战 时 总 司 令, 率 民 军 在 汉 阳 前 线 与 清 军 奋 战。 汉 阳 失 陷 后, 转 赴 上!?1912 年 1 月 1 日, 南 京 临 时 政 府 成 立, 任 陆 军 总 长 兼 参 谋 总 长。 临 时 政 府 北 迁 后, 任 南 京 留 守。 因 军 饷 无 着, 于 是 大 量 裁 遣 南 方 各 军。 又 自 行 取 消 留 守 府, 退 居 上 海。 8 月 25 日, 同 盟 会 改 组 为 国 民 党, 黄 兴 被 推 为 理 事。 1913 年 7 月 初, 孙 中 山 决 定 兴 师 讨 袁, 黄 兴 表 示 赞 同。 二 次 革 命 爆 发, 黄 兴 被 推 为 江 苏 讨 袁 军 总 司 令。 “ 二 次 革 命” 迅 速 失 败, 孙 中 山、 黄 兴 再 次 流 亡 日 本。 1914 年 孙 中 山 在 日 本 将 国 民 党 改 组 为 中 华 革 命 党。 黄 兴 同 孙 组 党 意 见 不 合, 拒 绝 加 入。 同 年 夏 离 日 旅 居 美 国。 1916 年 袁 世 凯 死 后 回 到 上 海, 同 孙 中 山 恢 复 了 往 日 的 亲 密 关 系。 10 月 在 上 海 病 逝。 著 有 《黄 兴 集》等。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秋瑾】(1875-1907)
  近代民主革命者。璇卿,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是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者。清 末 民 主 革 命 者。 女。 字 卿, 号 竞 雄, 自 号 鉴 湖 女 侠。 浙 江 山 阴 (今 绍 兴) 人。 1904 年 自 费 留 学 日 本。 发 起 共 爱 会, 创 办 《白 话 报》, 号 召 推 翻 清 朝 封 建 统 治, 提 倡 男 女 平 权。 1905 年 回 国, 参 加 光 复 会。 同 年 再 赴 日 本, 加 入 同 盟 会, 任 评 议 部 评 议 员 和 浙 江 省 主 盟 人。 1906 年 因 抗 议 日 本 取 缔 中 国 留 学 生 而 回 国。 在 上海 组 织 锐 进 学 社, 创 办 《中 国 女 报》, 宣 传 妇 女 解 放, 倡 导 民 主 革 命。 1907 年 主 持 绍 兴 大 通 学 堂, 任 督 办, 联 络 浙 省 革 命 志 士 和 会 党 成 员, 组 织 光 复 军, 与 徐 锡 麟 策 划 皖 浙 同 时 起 义。 7 月 徐 在 安 庆 举 义 失 败, 清 政 府 探 查 到 皖 浙 联 系, 派 兵 包 围 大 通 学 堂。 秋 瑾 遂 于 14 日 被 捕。 15 日 在 绍 兴 轩 亭 口 就 义。 工 诗 词, 有 《秋 瑾 集》。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林觉民】(1887-1911)
  近代民主革命者。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1907年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起义时,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後从容就义。遗有《绝命书》,表示献身革命的坚强决心,充满爱国主义的革命精神。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喻培伦】(1886-1911)
  近代民主革命者。字云纪,四川内江人。1905年留学日本,学习工科制造和药物化学,1908年经吴玉章介绍加入同盟会。他多次试制炸弹,实行暗杀,并与黄复生等组织暗杀团,1909年谋刺新任直隶总督端方未成。次年,又与汪精卫、黄复生等潜入北京谋炸摄政王载沣,因未遂,逃往日本。1911年春,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胸前满挂炸弹,炸开督府后墙,又攻打督练公所,所向披靡。终因弹尽力竭,被清军俘获。他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被追赠为“大将军”。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宋教仁】(1882-1913)
  近代民主革命者。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13年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近 代 民 主 革 命 家, 国 民 党 早 期 领 导 人。 字 遁 初, 号 渔 父。 湖 南 桃 源 人。 1904 年 先 后 在 长 沙 和 武 昌 参 与 组 织 华 兴 会 和 科 学 补 习 所。 策 划 长 沙 起 义, 事 泄 逃 亡 日 本。 次 年 参 与 发 起 组 织 同 盟 会。 1911 年 1 月 回 上海, 任 《民 报》 撰 述。 1911 年 在 上 海 主 编 《民 立 报》。 同 年 参 与 组 织 同 盟 会 中 部 总 会, 为 总 务 干 事。 1912 年 任 南 京 临 时 政 府 法 制 院 院 长, 后 任 北 京 政 府 农 林 总 长。 8 月 改 组 同 盟 会 为 国 民 党, 任 代 理 理 事 长, 领 导 国 民 党 参 加 国 会 竞 选 活 动。 1913 年 初 在 长 沙、 上 海 等 地 发 表 竞 选 演 说, 宣 传 责 任 内 阁 制 和 政 党 政 治, 主 张 制 定 民 主 宪 法。 国 民 党 获 国 会 多 数 席 位 后, 企 图 成 立 政 党 内 阁, 以 限 制 袁 世 凯 专 权, 为 袁 所 不 容。 同 年 3 月 国 会 召 开 之 前, 在 上 海 车 站 被 袁 世 凯 派 人 刺 杀。 有 《宋 教 仁 集》、 《宋 渔 父 日 记》 等。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邹容】(1885-1905)
  民国奠基者、革命家。字蔚丹,四川巴县(今四川巴县)人。1891年就读私塾,于1897年开始关心社会时事,对主张流血变法的 谭嗣同产生敬慕之情,于1902年东渡日本,深受当时“排满革命”思潮的影响,短短一年时间,他的思想从爱国转向革命。次年遭到清朝驻日公使蔡钧的迫害回国,在上海完成了他的传世之作《革命军》。这本书如同一颗落在清说什么头上的重磅炸弹,不仅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清说什么惊恐万状。章太炎为此书作序,并在《苏报》上写文章介绍。《革命家》成为当时鼓动革命最有感染力的论著。在海内外广为传播孙中山先生称赞道:“《革命军》一书为推满(反清)最激烈之言论,华侨极为欢迎,其开导华侨风气,为力甚大。”清说什么嫉恨万端,遂勾结上海租界当局封闭《苏报》,逮捕章太炎、邹容,制造了哄动一时的“苏报案”?905年4月3日,一个冷风细雨的早晨,这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逝世于狱中,年仅20岁。
  当时同在狱中的章太炎得知邹容病後,数次要求为其诊治或为其购买药物,均遭到拒绝。邹容去世后8小时,狱方才通知章太炎,章太炎抚尸痛哭。邹容死时没有瞑目,口流鲜血,因邹容死前曾服用工部局医生送来的一包药,人们怀疑邹容是被毒死的。
  邹容死后,工部局竟将邹容的尸体弃置于狱外的墙根下,后由《中外日报》馆所收殓。4月5日,由中国教育会出面,在上海愚园召开追悼大会。次日在爱国女学校商讨善后事宜,在当时清说什么的淫威下,能够妥善安葬邹容的一块墓地,也难以寻到,只好将邹容的灵柩暂厝于上海的四川义庄会馆。
  邹容为祖国、为民族自由而英勇献身的精神,立即在革命阵营中引发巨大的反响。
  1906年,邹容的战友、曾一起留日的革命党人刘三(刘季平)回国後,得知这一消息深感不安,他不顾清说什么的查究,冒险将停放在义庄的邹容灵柩,偷偷运回上海华泾镇自己的住宅黄叶楼旁,并择一空地安葬了邹容。蔡元培题写了墓碑。刘三安葬邹容的行为,博得了人们一致称颂,为此刘三被称之为“侠士刘三”。
  辛亥革命胜利後,孙中山鉴于邹容的卓越功绩,于1912年2月22日召开了“四川烈士追悼大会”,并亲临会场送了祭文,会後,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下令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之后,吴玉章、黄复生、李肇甫、朱叔痴等40余人,又联名要求对邹容遗属给予优抚,得到孙中山照准。
  邹容墓历经岁月沧桑,到了1981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重建。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蔡锷】(1882-1916)
  近代民主革命者。字松坡,湖南 邵阳人。中 华 民 国 初 年 军 事 家。 原 名 艮 寅, 字 松 坡。 湖 南 邵 阳 人。 1898 年 入 长 沙 时 务 学 堂, 师 从 梁 启 超。 后 留 学 日 本 士 官 学 校。 1904 年 回 国, 在 江 西、 湖 南 军 事 学 堂 任 教 官。 次 年 调 广 西, 历 任 新 军 总 参 谋 官 兼 总 教 练 官、 陆 军 小 学 堂 总 办、 新 军 协 统 等 职。 1911 年 调 云 南 任 37 协 协 统。 10 月 在 昆 明 发 动 新 军 响 应 武 昌 起 义 (见 辛 亥 革 命), 被 推 为 总 指 挥, 后 任 云 南 都 督。 1913 年 被 袁 世 凯 调 至 北 京, 委 以 陆 军 部 编 译 处 副 总 裁、 全 国 经 界 局 督 办 等 职, 加 以 笼 络 与 监 视。 1915 年 袁 图 谋 称 帝 时, 蔡 锷 以 赴 天 津 诊 病为 由 潜 出 北 京, 经 日 本 抵 昆 明, 12 月 宣 布 云 南 独 立, 通 电 讨 袁, 并 组 织 护 国 军, 任 第 一 军 总 司 令, 举 兵 入 川, 屡 败 袁 军。 袁 死 后, 任 四 川 督 军 兼 民 政 长。 后 赴 日 就 医, 不 久 病 逝。 遗 著 编 为 《蔡 松 坡 集》。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张自忠】(1891-1940)
  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1891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名自忠,号荩忱。
  1908年-1914年在临清高小、天津、济南法政学校就读。
  1914年秋赴奉天投二十镇八十七团车震部。
  1916年由车震推荐至冯玉祥十六混成旅任排长。
  1919年-1930年由排长升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
  1931年1-5月为喜峰口前线总指挥,大败日军。
  1935年6月-1937年任察哈两省主席、天津市长、北平市长。
  1937年9月3日化装潜离北平,11月代理59军军长。
  1938年任33集团军总司令兼59军军长。
  1939年晋升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陆军上将。
  1940年5月16日与日军浴血奋战,殉国于宜城境内十里长山。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赵尚志】(1908-1942)
  抗日英雄。辽宁朝阳人。1919年,随父 母来哈尔滨,幼年时当过学徒,做过杂役和信差,1925年2月,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1925年“五卅”运动后,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组织了许公学校学生会,同年夏加入中国******.不久被派往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学习,1926年5月,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加紧迫害******人,他毅然退出黄埔,重返哈尔滨,先后在哈尔滨.双城.长春.沈阳等地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27年和1930 年,两次遭到奉系军阀的逮捕,度过了三年多的狱中生活,经受了严俊的考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营救出狱,1932年春,曾先后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其间曾与******员范廷桂在香坊城高子车站附近炸毁日本军用车一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5月,被派往巴彦,协助张甲洲整顾巴彦游击队,该队于1933年初被日寇瓦解。省委把责任全部加在他身上,并以“右倾”错误,开除了他的党籍。
  这一挫折并未影响其抗日决心。后只身 投入义勇军孙朝阳部,当了一名马夫。由于积极献策,得到孙朝阳的重用,被任命为参谋长,后率该义勇军骨干队员脱离孙部,去珠河。1933年10月, 创建了珠河反日游击队,1934年6月,珠河反日游击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任司令。
  1935年1月,满洲省委决定,正式恢复他的党籍,充分肯定了他在开除党籍期间,继续坚持抗日斗争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此后,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兼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行主席等职,其间,率部西征,开辟小兴安岭和黑嫩平原的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1月,北满临时省委派他赴苏寻找中共中央关系。苏方怀疑他为冒充代表,关押审查一年半.1939年6月,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主持东北工作,1940年1月,指控反对 “王康指示信” 而被永远开除党籍。但他没有动摇对共产主义的坚强信念,仍坚持武装抗日斗争。1942年2月12日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1982年6月8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提议,给予赵尚志完全平反并恢复党籍。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杨靖宇】(1905-1940)
  东北抗日领袖。字宇骥生,曾用名张贯一等,河南省确山县人。7岁读私塾,14岁考入确山县高等小学,1923年秋考入开封河南省立工业学校,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从事农****动,组织了农民协会,建立农民革命军,1927年5月,加入了中国******,1928年初调河南省委,年底赴上海学 习,1929年春调至东北,任中共扶顺特别支部书记,8月下旬党组织遭破坏,被捕,1931年春出狱后,准备派往哈尔滨时,再次被捕,直到年底经党组织营救才出狱,到哈尔滨后,先 后任东北反日总会负责人,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道外区委书记等职,其间深入工厂,学校开展 革命活动,1932年夏,松花江涨大水,道里、道外被淹,他还深入到灾民中进行反日宣传, 反对日伪当局对灾民的迫害,唤醒灾民起来斗争,1932年秋,满洲省委派他去南满游击区巡 视工作,1933年1月,担任南满洲游击队政委,同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在哈尔滨道里中国 十一道街13号召开省委扩大会议,贯彻党中央的“一.二六”指示信,他再次来到哈尔滨参加会 议,当时住在******员姜椿芳家里,会后埋头写《人民革命军军歌》6月初回到南满游击区,先后担任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第一革命军军长兼政委,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 委,1934年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说什么执行委员,他的名字使日,伪军闻风丧胆,1940年2月23日,在朦江县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党中央决定在将军原涛中心地区吉林省通化市建立靖宇陵园,安葬烈士遗体,1947年7月,还将哈尔滨市道外区正阳大街改为靖宇大街以资纪念。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左权】(1905-1942)
  八路军抗日阵亡将领。号叔人,湖南醴陵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次年加入中国******。以後长期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职务。1942年5月,在日寇大举进犯太行山,妄图摧毁八路军总部时,左权亲临前线指挥突围,战斗中不幸被敌军炮弹击中牺牲,终年37岁。朱德闻讯後,为悼念左权写下了一首诗: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1949年後,在河北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修建了左权墓和左权纪念馆。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赵一曼】(1905-1936)
  东北抗日领袖。四川省宜宾县人。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任共青团宜宾地区委员会妇女委员和宜宾县国民党党部第一任代理妇女部长,同年10月入武汉军事政治分校女生队学习,第二年9月,又被送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先后在湖北宜昌,江西南昌和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2年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先在奉天,同年秋来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和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经常活动于老巴夺烟厂,哈尔滨电车公司,1933年4月,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领导了电车工人大罢工,1934年7月,赴珠河游击区工作,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1935年春,调任中共珠河区委书记,同年秋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治委员,1935年11月15日在同日伪军作战中负重伤,22日被捕,被捕后第10天,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敌人对其进行严刑审讯,她坚贞不屈,拒不吐实,因她伤处化脓严重,敌人不得不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看守警察董宪勋,女护士韩勇义,都是有正义感的青年,她向他们讲述抗联战士的事迹,争取她们逐渐由同情,羡慕到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她伤势见好后,她们共同筹划逃离医院,奔赴抗日游击区, 经过周密准备,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顺利地逃出哈尔滨, 29日上午7时,伪警务厅得知这一消息,当即跟踪追击,30日晨5时,伪骑警队在离抗联游击区不到20里的阿城县金家窝堡,追上了她们,3人被押回敌警务厅,1936年8月3日敌人押送赵一曼到珠河去“游街示众”8月3日于珠河(今尚志)小门外刑场,英勇就义。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聂耳】(1912-1935)
  作曲家,人民音乐事业的先锋。云南玉溪人。出身于云南玉溪一个清寒的中医家庭,4岁丧父,过着贫苦的生活。聂耳对音乐的兴趣和才能自幼就有所显露,他喜爱家乡的花灯,滇剧,小学时就会习奏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
  大革命时期聂耳接受了进步思想影响,1927年他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自学了小提琴,钢琴,并与友人组办了“九九音乐社”,毕业后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叛徒告密逃亡上海。1931年他考入了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其间,他抓紧时间学习,每天练琴6小时以上,他还坚持自学各种音乐知识和作曲理论,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熟悉了大量我国民间音乐和世界音乐的名作,这些都为聂耳今后的创作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他还认识到“现在艺术运动的主要任务是要大众化”,提出要“创造出新鲜的艺术”。“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激发了聂耳的爱国热情,他毅然脱离了“明月歌舞剧社”赴北平参加了“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的工作,并积极参与当地的进步文艺活动。
  1933年起,聂耳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活。先后写了《开矿歌》、《卖报歌》等,同时和张曙、任光等人建立了“苏联之友社”的音乐小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等组织,进行音乐建设工作。1934年是聂耳创作最旺盛的一年,他自称这一年是他的“音乐年”,他为田汉的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完成了配乐,为电影《桃李劫》写了《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昭君出塞》等民间器乐合奏曲。1935年,聂耳任联华影片公司二厂音乐部主任,不久,因白色恐怖严重,他决定经日本去苏联学习,然而,抵日后不久他在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聂耳的音乐创作主要是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前者如《开路行锋》、《码头工人歌》、《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等,在这些歌曲里,他以强烈的感情表达了当时中国各阶层人民高涨的斗争热情以及他们对反帝斗争充满了信心;尤其是为电影《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它极大地激发了人民大众革命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在新中国成立之时,被选定为中华人民共才国代国歌。后者如《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梅娘曲》等,在这些歌曲里聂耳以深情细腻的笔角,揭示了中国人民在当时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和愤懑。
  聂耳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所留的作品数量不多,但他仅有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他的音乐才能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在创作中,他对音乐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力求创造并发展,对民间音乐或外国音乐,他总是创造成性地吸取,从不生搬硬套。他的作品不但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而且具有鲜明的大众特点。
  聂耳,无论在创作的方向上还是方法上都是一位革新者,他通过自己的创作体现了如何创造性地继承传统,借鉴外来,发展自己从音乐的成长,树立了一面旗帜,是我国无产阶级音乐事业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吉鸿昌】 1895.10.18~1934. 11.24
  抗日名将。原名恒立,字世五。河南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团长。骁勇善战,人称“吉大胆”。1926年任第36旅旅长,10月,率部参加北伐战争,由兰州兼程东进,参与解西安之围。1927年任第19师师长,5月出潼关占河南洛阳,在黄沙峪率师夜渡黄河,击退奉军,连克新乡、安阳数城。1928年任第30师师长,调防甘肃天水。1929年任第10军军长兼宁夏省说什么主席。1930年5月参加蒋冯阎战争,任冯军第3路总指挥。9月接受蒋介石收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旋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不愿替蒋打内战,态度消极。翌年称病去上海就医,与中国******中央军委接触,随后曾在潢川组织所部起义参加工农红军未果。8月被蒋解职,强令出国“考察”。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1932年回国寓居天津,秘密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联系,8月到湖北麻城宋埠策动旧部第30师起义失败,潜回平津地区后加入中国******,按党的指示潜赴泰山联络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随即变卖家产,购买枪械,联络旧部,于1933年5月,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旋任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察北日伪军进击,连克康保、宝昌(今并入内蒙古太仆寺旗、正镶白旗、正蓝旗)、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蒋介石反诬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9月,吉鸿昌与方振武率部退至河北顺义、昌平(今均属北京)一带,战至10月中旬弹尽粮绝而失败。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联络各方,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引渡到北平军分会。经蒋介石下令,24日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刑前题诗一首:“恨不抗**,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李宗仁】 1891.8.13~1969.1.30
  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字德邻。广西临桂(今桂林)人。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入广西陆军小学堂。1910年(清宣统二年)加入同盟会。1913年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任南宁广西将校讲习所教官。一年后,该所停办,返回桂林,应聘为省立模范小学高级班军训教官。1916年夏,投护国军第6军任排长,参加护国战争,后又参加护法战争,由排长递升至营长。第6军改称为粤桂第1路边防军后,1921年6月升任统领。7月,从边防军中率千余人在粤桂边境六万大山自图发展。不久,所部接受粤军改编,任粤桂边防军第3路司令。1922年春,粤军撤离广西。5月,改所部为广西自治军第2路,自任总司令,积极扩大势力范围,先后控制广西郁林(今玉林)、容县等7个县。1923年秋,所部改称定桂军,联合黄绍f、白崇禧之广西讨贼军消灭盘踞浔江一带的陆云高部,占据西江上游。1924年5月,乘桂系军阀陆荣廷与沈鸿英在桂林交战之际,与广西讨贼军采取联沈攻陆,得手后再歼沈的策略,于6月歼陆荣廷部主力,进占南宁。随即两军合并组成定桂讨贼联军,任总指挥。1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1军军长。1925年初发动讨伐沈鸿英战役。在粤军李济深部协同下先后占领柳州、桂林等地。尔后,回师南宁,击退假道广西企图进攻广东的滇军唐继尧部。7月,统一广西,成为新桂系首领。1926年两广统一,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任军长。5月,派所部第8旅先期入湘,增援唐生智部。7月率部入湘参加北伐战争,会同第4、第8军攻占长沙等地。8月底,参与指挥第4、第7军攻占贺胜桥,直抵武昌城下。在第8军攻克汉阳、汉口后率第7军入赣,与其他各军协同击溃孙传芳军在赣主力。1927年1月,任中路军江左军总指挥,率部沿长江东下。3月,攻占安徽安庆。后参与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下旬任国民党军第3路总指挥,指挥所部先后攻克蚌埠、徐州等地。8月,与何应钦部相策应击败孙传芳军,获龙潭大捷。10月,南京国民党说什么西征讨伐唐生智,任西征军总指挥兼第3路军总指挥,击败唐部,控制湖北、湖南。1928年3月,任武汉政治分会主席。5月,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所部沿京汉铁路(北京-汉口)北上。6月,进占天津、北京等地。至此,新桂系已控制南起广西,北达京、津的广大地区,总兵力达20余万人。新桂系势力的兴起,严重地威胁到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蒋桂矛盾激化。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桂系兵败后出走香港。11月,返回广西,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1930年3月,与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对蒋介石,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兼第1方面军总司令。5月,蒋冯阎战争爆发,挥军入湘,策应冯、阎军作战,失利后退守广西。1931年5月,与陈济棠等通电要求蒋介石下野,在广州成立反蒋的国民说什么,改所部为第4集团军,自任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宁粤息争,与白崇禧合力治理广西,制定“三自”(自卫、自治、自给)政策和赞同白崇禧提出的“三寓”(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政策。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1936年6月,与广东陈济棠等发动“两广事变”,反对蒋介石。7月,与蒋妥协,就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1937年9月,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1月,兼安徽省说什么主席。1~6月,指挥约60万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徐州会战,以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相结合,获台儿庄大捷。6~10月,参与指挥武汉保卫战。1939年起,先后指挥随枣、枣宜、豫南等会战,抗击日军。1945年2月,任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平行营主任,支持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4月,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后,任代总统。4月,派代表团到北平(今北京)与中国******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和谈破裂后,于12月去美国。1955年8月,在美国公开提出《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两党再度和谈,中国问题由中国人自己协商解决。1965年7月,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自关怀下,冲破重重险阻,毅然回归祖国大陆。著有《李宗仁回忆录》。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冯玉祥】(1882-1948)
  原名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省巢,1882年11月6日(清光绪八年九月二十六日)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青县兴集镇一个下级军官的家庭。父亲冯有茂原为泥瓦匠,后投身军籍,隶淮军刘铭传部为哨官。因父母均抽鸦片烟,资财耗竭,冯玉祥的“童年时期”,一直在穷苦中挣扎着,从小参加劳动,不仅断断续续地上过一年零三个月的私塾。
  1893年,12岁的冯玉祥便在父亲的军营中挂名领饷,以补家用。15岁正式入营当兵,由于长得魁伟健壮,有“冯大个儿”之称。在军营中,他勤奋好学,操练之余埋头读书,读过一些兵书和操典,懂得洋操,又无不良嗜好,所以升迁较快。1902年在武卫右军被提升为头棚副目,1903年升任四棚正目,同年末升右哨哨长。第三营标统陆建章对冯很是器重,并将内侄女刘德贞许配给他。1906年,冯又提升为二营后队队官。翌年调任三营后队督队官,移驻奉天新民府。1910年升任第二十镇第八十标第三营管带。这时,清朝封建统治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以孙中山为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正席卷全国。在这之前,冯玉祥已仔细阅读过至友孙谏声秘密给他的《嘉定屠城记》和《扬州十日记》,激发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并初步认识到一切丧权辱国的现象都是同清朝说什么的腐败,昏愦分不开的,故而君爱国思想发生了变化。
  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冯玉祥与王金铭、施从云等人在滦州第二十镇组织了“武学研究会”,以读书为名联络同志,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当时参加的除第二十镇参谋长刘一清、第八十标第一营管带王石清、第二营管带郑金声、第三营参谋官孙岳以及张之江、李鸣钟、韩复榘等人。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1月,冯玉祥和王金铭、施从云等参加武学研究会的青年军官,在滦州举兵响应,宣布成立北
  方军说什么,通电南北主张共和,公推王金铭为北方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奉孙中山之命北上联络的革命党人白雅雨被推为参谋长。但这次起义很快就被清廷镇压下去,王、施、白等14人遇难,冯在海阳镇被捕,后被革职,递解回籍。
  清朝覆灭后,袁世凯攫取辛亥革命的成果,建立北京说什么。陆建章奉袁世凯之命编练左路备补军,重新起用冯玉祥,委任为第二营营长,并令其赴河北景县招兵,这是冯玉祥建立自己群众队伍的开始。他自定招兵标准,只收农村质朴精壮的青年,凡当过兵的一概不要。孙良诚、刘汝明、石友三、佟麟阁、冯治安、过之纲等便是这次被招收入伍的,原二十镇旧属来投效的有李鸣钟、韩复榘等,成为他后来建立西北军的骨干。1913年,左路备补军改编为京卫军,冯玉祥晋升为左翼一团团长,又赴河南郾城一带招募新兵。这次招收的有田金凯、吉鸿昌、梁冠英等人。在北京任京卫军团长期间,冯经常到崇文门教堂听牧师讲道,对基督教耶稣“博爱利他”之说深为敬佩,遂于当年由牧师刘芳施洗礼,正式成为基督教徒。冯曾对人说:“救国必正人心,除了耶稣,谁能正人心呢!”他认为,“耶稣博爱救人之旨,与军人献身救国之义一一吻合”,“若将基督教义在军队中加以深入的宣传,必收绝大效益”。从此,冯部官兵一律受洗入教。冯并在兵营中设立礼拜堂,每逢星期日都请牧师向中全体官兵宣讲教义,故时人称冯为“基督将军”。
  1914年春,陆建章奉命为“剿匪督办”,率五旅兵力赴陕西追剿白朗,冯团扩编为左翼第一旅,途中又改为第十四旅,均以冯为旅馆长。是年秋,第十四旅又改编为第十六混成旅,仍以冯为旅长。
  当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时,冯玉祥毅然参加倒袁的革命活动。1915年底,由北洋元老王士珍领衔,全国旅以上将领联名通电拥袁称帝,冯拒绝签名,并对其部下说:“我武装先烈以许多热血染成民国,今为袁贼篡窃,很可恨。我辈军人若保不住民国,将何以对死去的先烈?”当冯部奉命进川讨伐反袁的护国军时,他便派人同蔡锷的护国军暗中联络,实现局部停战,又趁机率部进入成都,促使四川将军兼巡按使陈宦宣布四川独立,脱离袁世凯的北京说什么,给袁的复辟活动以沉重的打击。
  1933年春,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的日本帝国主义又侵占了热河全省,接着分兵入侵平、津,5月并进占察哈尔的多伦,深入沽源、宝昌、康保等县。华北局势危急,全国人民抗日要求更为强烈。冯玉祥不顾蒋介石的反对,在中国******人的帮助下,从泰山到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于5月26日就任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与团体的拥护和声援,同盟军迅速发展到8万人左右。6月下旬起,抗日同盟军连战皆捷,先后攻克康保、宝昌、沽源3城,并与敌血战5昼夜后收复察哈尔东北重镇多伦,震动中外。冯的声威大振,继而于张家口宣布成立“收复东北四省计划委员会”,声言准备兴师出关,收复东北。蒋介石则忌恨异常,派何应钦调集16个师的兵力实行全面封锁包围,用武力威逼冯取消同盟军,停止对日作战;并于7月28日与汪精卫在庐山发表联合通电,给冯玉祥加上“妨害统一政令”、“滥收散兵土匪”、“煽动赤焰”等种种罪名。31日,北平当局命令断绝平绥铁路交通。同盟军处于日伪军及国民党军的包围之中,粮弹断绝,军费开支无法筹措,伤兵不能外运医治,加上内部有一部分将领发生动摇,有的被蒋介石收买。冯玉祥一筹莫展,处境十分困难,被迫于8月5日通电“忍痛收束军事”,9日宣布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14日离开张家口,重返泰山。
  1935年,日军加紧侵略华北,积极策划冀、鲁、晋、察、绥5省“自治运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冯玉祥为团结抗日力量,抵制不抵抗主义,拟定关于党务、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13条意见电告南京,并出席11月1日至6日举行的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与李烈钧等20余人提出一个《救亡大计案》,获得通过。该提案包括: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大赦政治犯,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起用抗日将领,充实军备9条。同年12月,冯被委任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这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空头衔,但有较高的名位,冯利用这胩个身份到处演讲,鼓吹全民团结抗日救国。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冯玉祥在1937年2月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共同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团结御侮案》,获得通过。此后,国民党逐步转向抗日,中国******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冯玉祥旧部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冯玉祥通电旧部将领,努力:“抗敌守土”,“以保千万年之光荣历史”。“八 一三”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冯玉祥受命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指挥淞沪抗战。但是蒋介石独揽大权,常常直接向前线各军以至师团下达命令,前方将领多不服从冯的命令。冯十分气恼,未及2月即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一职交由蒋介石担任,冯改作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但蒋同时又任命萧振瀛为第一集团总参议,唆使萧在前线挑拨宋哲元、韩复榘、冯治安等将领与冯的关系,使冯无所作为。10月冯被调回南京,第六战区亦被撤消。冯玉祥在这种情况下,仍不消极,曾动员并介绍旧部将领回乡组织地方抗日武装。冯自已也利用视察国防工事机会,亲自到河南各地宣传抗日,号召青年参军,支援前线。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更趋反动,蒋介石在美国的扶持下准备发动全面内战。冯玉祥在政治上受到蒋介石的排挤,1946年9月动身去美国。行前他写了一封《上蒋主席书》,希望蒋不要打内战,要讲和平,实行民主。他抵美后,定居旧金山附近的柏克莱镇。
  1948年国内战局急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已成定局。冯玉祥决定返回祖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于7月底乘苏联轮船“胜利号”离开美国。9月1日,轮船在敖德萨附近的黑海上突然起火,冯玉祥不幸遇难。1953年10月15日,冯玉祥的骨灰安葬在泰山脚下。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傅作义】 1895.6.27~1974.4.19
  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字宜生。山西荣河安昌村(今属临猗)人。1910年(清宣统二年)考入太原陆军小学堂。次年参加辛亥太原起义,任学生军排长,在娘子关等地与清军作战。1912年被保送北京第一陆军中学堂。1915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毕业,回山西在晋军服役,因治军有方,由排长递升至师长。1927年率第4师参加对奉军作战,10月乘虚袭占涿州(今属河北)后,孤军苦守三月余,以不足万人之师,抗击数倍于己之兵力,采用在城墙内外挖掘壕沟阻敌攻城、主动出击等办法,打退奉军多次进攻,终因粮尽援绝,于次年1月撤出涿城,接受奉军改编。傅因拒绝张作霖委任,被软禁于保定张学良指挥部,5月初出逃至天津。第二期北伐击败奉军后,任第三集团军第5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30年蒋冯阎战争期间,任第3方面军(阎锡山军)第2路军指挥官,率部在津浦铁路(天津―浦口)沿线与蒋军作战。阎军战败被南京国民党说什么收编。1931年任第35军军长兼绥远省说什么主席。“九一八”事变后,通电坚决抗日。1933年所部编为第7军团,任总指挥,率部在河北密云、 怀柔(今均属北京)一线参加长城抗战,施近战、夜战、白刃战,给日军以打击。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指挥绥远抗战,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出其不意等战法奇袭日伪军,获百灵庙大捷,收复失地。抗日战争期间,相继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兼第35军军长、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所部转战晋、冀、察、绥等省,先后参加南口张家口战役、忻口会战、太原保卫战诸役。还灵活运用阻击、偷袭等战法打击日军有生力量,取得包头、绥西、五原等战役的胜利(见绥西作战)。1941年初,提出民养军、军助民、军民合作发展粮食生产的具体措施,解决军民食粮问题。抗战胜利后,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兼察哈尔省说什么主席、华北“剿总”总司令,执行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接受中国******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的条件率部起义,对完整地保留文化古都作出重大贡献。随后,又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和邓宝珊促成绥远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军区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screen.width*0.8-200)) this.width=(screen.width*0.8-200)'>
  【罗盛教】(1931~1952)
  中国人民志愿军国际主义战士,爱民模范。湖南新化人。194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文书。同年8月,曾冒着侵朝美军飞机扫射轰炸,从烈火中抢救出一名朝鲜妇女和一名儿童。1952年1月2日,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为抢救朝鲜落水少年牺牲。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青年团中央追认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人民将他牺牲的地方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建立纪念亭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的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肃然起敬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