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谣言止于智者 (1人在浏览)

小Q

教授
注册
2006-01-14
帖子
2,804
反馈评分
0
点数
61
互联网让百姓变得愚蠢还是聪明?――兼谈“谣言止于智者”

原创首帖水生于2004-11-10

互联网让百姓变得愚蠢还是聪明?――兼谈“谣言止于智者”
2004年11月9日,历来在民众中颇有声望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了一期关于“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的倾向性和真实性问题”的节目。从网上看,该期节目的内容迅速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反应。归纳起来,争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上传播信息的倾向性及其是否被操纵的问题。

“焦点访谈”中称,“调查表明,出于技术原因,互联网上的评论存在被人控制的可能,传达的信息并不一定全面。如果网民对同一条信息发表的不同评论,不仅思路一致、语气相似,而且IP地址也大致相同,那就有可能存在人为操纵。”

依笔者看来,无论是平面媒体、立体媒体和网络媒体,任何媒体的评论都是“被人控制”的,而且任何一篇“评论”所“传达的信息”也都是“不一定全面”的。对于网络媒体来说,根据不同网站的开放程度不同,也仅仅只是“控制”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毕竟,无论是一篇什么样的“评论”,能否在这个“平台”上发表,其“锁”和“钥匙”都掌握在“网管”和主办者手中。最有条件和权力实施这种所谓的“人为操纵”的人,也是他们。至于中国的普通网民百姓,仅凭几支笔杆子和几个IP地址,要想实现“人为操纵”,这种“可能”恐怕只能是一个幻想。除非你自已开一个网站――还要不被关闭。更重要的是,网络上面对成千上万的网民,尤其是高手云集的论坛,众说纷纭,谁想“人为操纵”,那更是一个神话。不知“焦点访谈”对此是否能举出几个具体的例子“曝曝光”,也让我等百姓见识一下操纵者究竟是何方神圣?

二、关于网络上的虚假信息问题。

如上所述,任何媒体都存在“虚假信息”问题,无一例外。这与媒体“控制者”对信息的传播需要、管理素质和立场角度有关,这里不必详述。其实,从语言、文字直至书刊、报纸和广播的出现,直到电视的问世,从某种角度说,人类社会一直在追求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从“耳听是虚”到“眼见为实”,从录音录象到现场直播,无一不是如此。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BBS平台的出现,不仅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图文并茂,还实现了大众和网络媒体的的双向和多向“实时参与”和“实时互动”。这一革命性的变化,在人类媒体发展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了需要强势权力和巨额金钱才能掌控传播资源的社会主流对信息传播的垄断。实际上,这才为从源头上抑制“虚假信息”的出现和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条件。与某些主流媒体可以肆无忌惮地弄虚作假完全不同,任何人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都要考虑这些“虚假信息”随时都可能被网民揭穿,从而要承担其可能承担的法律和道义后果。这才真正实现了信息在“阳光下”的“现场直播”。如在“妞妞事件”中,当有人指责网上信息与事实不符时,有的网民就把一些相关“证据”材料的图片都迅速贴上网上公布就是一例。这种网民与论坛、网民与网民、论坛和论坛之间的双向或多向的“实时参与”和“实时互动”,实际上大大有利于普通百姓对事件真相的迅速了解,从而作出自已的判断。因此,在百姓看来,相对于其它媒体来说,网络上所披露的信息,其可信度甚至还要高一些,就是这个道理。

三、关于虚假信息所造成的损失问题。

任何信息(无论真实还是虚假)在社会上的传播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否造成损失,以及所造成损害的程度,都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是否要追究“虚假信息”的传播者,关键在于受害者和相关法律的规定。比如,某一媒体发表了某个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从而导致部分股民受了损失。是否追究,首先要由股民来决定。但如果是上市公司违反了刑法,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则应当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而媒体如果在发布时已经提醒读者注意股市的风险,则不必承担责任。国内网站基本上也都明确标明了网民发布信息要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并且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由于网民可能是匿名发布文章,但如果受害者报案,请公安机关侦破,大概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惜的是,迄今为止,国内对此类案件提起诉讼者甚少。其实,对虚假信息所造成的损失如何处理,最好的办法还是依法办事。至于有些“权贵精英”如果在网上受到“诬陷诽谤”,大可不必迁怒于网络论坛,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在网上公布事实为自已力辩,说不定也可以“人为操纵”一下,让网民们心悦诚服。如若不然,也可以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司法途径勇敢地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不是吗?

四、怎么样“维护互联网的公信力”?

“焦点访谈”告诫我们有三点,一是“网民对待网上的各种信息一定要客观冷静,不要盲目追风传播”;二是“有关部门和互联网业内人士已经开始采取行动维护互联网的公信力”;三是“像新华网这样国家级的网站发布的信息是可靠的。要搜寻信息请上新华网这样的正规网站”。

笔者以为,对于第一与第三点,“焦点访谈”是有点“杞人忧天”了。君不见网络上每天传播的信息成千上万,也不见网民都去“盲目追风传播”。能有幸获得网民青睐,实属不易。只有那些大多数网民关注的敏感话题才能获此“殊荣”。网民们大多数都是自已掏钱上网,自会“客观冷静”,按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是绝不会“愚蠢”到拿自已的钱去“盲目追风传播”的。至于哪一个网站“可靠”和“正规”,事实会教育网民,网民们也会比较和鉴别,从而使自已变得愈来愈聪明起来。如果一个网站不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及时地允许发布绝大多数网民关注的话题,为网民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网民们自会用手指投票。

其实,不少网友倒是十分关心“有关部门和互联网业内人士”究竟“已经开始”采取何种“行动”来维护“互联网的公信力”?奇怪的是,既然是为了提高“公信力“,为什么“有关部门和互联网业内人士”就不首先向网民们调查了解一下,网民们将会从哪些方面来认可互联网的“公信力”,又怎么样才能提高“公信力”呢?这些已经或将要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将会与网民们有关?又有哪些可能会涉及网民们的合法权益呢?更重要的是,这些“措施”的采取又有什么法律依据?笔者十分不解的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改革开放二十五年后的今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有关部门在制定涉及众多百姓的管理政策时还要如此封闭和保守,而不去听听百姓的意见呢?

五、“谣言”将止于怎样的“智者”?

坦白地说,这期“焦点访谈”节目之所以引起如此众多网民的关注,就是因为此事发生在“妞妞事件”尚未结束之际,但这一敏感话题似又有所泛指。其实,人们都知道,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对许多事情并不能当真。即便网络上出现有些顶级“大佬”和“高手”,出了那个“圈子”,人们也并不把他当回事。更谈不下说什么“人为操纵”论坛之类。至于说什么出现“虚假信息”,网民们早已司空见怪。“有关部门”也犯不着为什么“明星绯闻”和“奇闻轶事”而如此大同干戈。可能引起“有关部门”关注的只能是两类“信息”。一是涉及国家重要的大政方针之事。二是披露的重要权贵人物或其家族的所谓“隐私信息”。而涉及这方面的“虚假信息”,也就可以称为重要“谣言”。或许,一些网站的设立的所谓“关键词”或“敏感词”即谓此意。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谣言”其实就是“虚假信息”,总是难以完全杜绝,总是伴随在每个人的身边。如何处理,古人也早已明言,无非是两种办法。其一,是“防人于口”。就是把人的口堵住,不让人说话。但此法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愈来愈失去可行性。其二,是“谣言止于智者”。就是说,即便有人故意散布“谣言”,但如果让大家都变得聪明起来,从而都具有识别“谣言”的能力,“谣言”自然就难以传播,而很快中止了。可到如今,人们的文化水平早已今非昔比,要远比古人聪明,“谣言”却依然到处泛滥,甚至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世界。为何?

笔者认为,古人的话并没有错,而是我们误解了古人的这句名言。其实,“谣言止于智者”中的“智者”,并非仅仅是指听到“谣言”的人,主要是指与“谣言”直接相关的当事人要成为聪明的“智者”。因为,听到“谣言”者并不是当事人,当然不明就理,只能按各自的知识范围和智力去对“谣言”内容作出判断。更何况,在众多的听众中,还有不少人未必能算作“智者”。 这样的众多听众当然不可能对“谣言”作出同一判断,“谣言”也就绝不可能中止。而与“谣言”直接相关的当事人则不然,他们知道实情,也知道“谣言”究竟错在何处。如果说这些人“聪明”一些,挺身而出来说明真相,“谣言”自然就会真相大白,其传播自然就会中止。

可惜的是,“焦点访谈”告诫我们的仍然是误解了的古人之言。恰恰没有在让与“谣言”直接相关的当事人身上下点功夫,或提点忠告,或提点要求,或作点规定,让他们变得“聪明”起来。而对网络上出现的众多“谣言”,互联网的出现已经实实在在地让许多百姓了解了不少真相,因而从“愚蠢”变得“聪明”起来。而那些了解和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的官员们,那些可能已被普通人披露了重大“隐私”的权贵们,你们何时能成为“智者”呢?
 
我不是智者,不过,我帮你顶贴!
 
小Q同志呀,了解现实吧,在现实中,谣言并不是止于智者,而是“谣言在智者中加倍歪曲”
 
我听说的是----众口烁金,积毁消骨.
 
QUOTE(锐箭 @ 2006年06月21日 Wednesday, 02:26 PM)
小Q同志呀,了解现实吧,在现实中,谣言并不是止于智者,而是“谣言在智者中加倍歪曲”
[snapback]1319758[/snapback]​



呵呵
锐箭同志
你还没细看文章啊,特别是最后加了红色标明的那一段。 “谣言止于智者”中的“智者”,并非仅仅是指听到“谣言”的人,主要是指与“谣言”直接相关的当事人要成为聪明的“智者”。
 
不好意思,我刚才很仔细的看过了。
 
领导以后看完要记得批示一下
最好能写上: 已阅!

呵呵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