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神舟六号发射圆满成功 (2人在浏览)

天狗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5-07-18
帖子
4,779
反馈评分
15
点数
61
神舟六号发射圆满成功

  10月12日9时零分零秒,发射神六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

  火箭在点火4秒钟后升空,轰鸣声回荡在戈壁滩上空。这是长征火箭第88次发射。   

  点火第12秒,火箭向东稍偏南的方向实施程序
拐弯。此时,火箭距地面高度为211米。  

  点火第120秒,火箭抛掉逃逸塔,这是火箭第一个分离动作。   

  点火第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此时,火箭已经飞过了平流层和中间层,正在接近大气层边缘。   

  点火第200秒,整流罩分离成功。飞行中,整流罩能保护飞船免受热和气流的作用。此时,第二级火箭已飞出稠密大气层,飞船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护了。  

  指挥员宣布:飞船飞行正常。   

  指挥员宣布,飞船遥测信号正常,雷达跟踪正常。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全面启动。   

  雷达发现飞船目标,雷达跟踪正常。   

  神舟六号飞船上升运行260秒后,位于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承担的飞船上升段应急返回搜救任务解除。   

  船箭成功分离,此时距点火时间约583秒。第一次安装在火箭上的摄像头,拍下了从点火到船箭分离的全过程。   

  点火583秒时,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成功分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航天员向地面报告“船箭分离”的声音。   

  此次载人航天工程着落系统的任务区包括: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银川、榆林和邯郸的陆上应急着陆区,3个海上应急搜救区,以及国外多个应急着陆点。   

  神舟六号飞船正常上升运行449秒后,着陆场系统榆林搜救责任区任务解除。   

  神舟六号飞船正常上升运行544秒后,着陆场系统邯郸搜救责任区任务解除。   

  航天员向北京飞控中心报告:“ 仪表显示:帆板打开。感觉良好。”   

  在神舟六号飞船顺利进入轨道之后,着陆场系统承担的飞船上升段应急返回搜救任务全部解除。   

  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兴致勃勃地观看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实况。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报告“飞船工作正常”。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宣布:飞船正常入轨。   

  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飞船发射。


  从神五到神六 中国载人航天的一大步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新华社记者赵建伟摄

  继神舟五号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后,神舟六号,托举中国航天员又一次叩访太空。

从“五”到“六”,不过一个小小的数字增加。而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却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大步。飞行人数从一人到两人,飞行天数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如果说神舟五号飞行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历史性突破的话,那么,此时此刻正在太空中飞行的神舟六号,承载的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重大突破――它标志着:中国的载人航天进入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新阶段。

两年前,独自一人在太空中飞行了21小时的杨利伟,没有从事科学实验操作,也没有走出返回舱。而这一次,由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组成的乘员组按预定计划将飞行多天,而且要脱下航天服,从返回舱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活动。这是中国人真正尝试太空生活的开端,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承上启下的重要一步。

众所周知,与无人航天飞行相比,载人航天最大的特点是有人直接介入太空活动。科学试验如果没有人的参与,试验的内容和效果将受到很大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试验无法事先设定好,试验过程中出现一些根本无法预料到的情况,需要人的直接干预。所以说,航天员的参与将使空间科学试验实现质的飞跃。

从神五到神六,我国载人航天飞行能力又有了新的提高。人是载人航天的核心,人能否在空间进行多天工作和生活,是整个载人航天工程中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神舟六号担负着检验我国“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能力的使命。如果此次“多人多天”飞行顺利的话,无疑能为下一步的航天员出舱活动、航天器交会对接以及建立空间站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于此次航天飞行的火箭与飞船型号相同,但舒适性、安全性都更高了。与神舟五号飞船相比,神舟六号飞船作了多达110项的技术改进,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也有75项技术改进,这些改进,多数是依据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中获得的感受做出的――作为中国太空飞行的先行者,杨利伟的首次太空之行,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就像托举神舟升空的火箭需要一级级地接力助推一样,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推动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向更广阔的太空进军。从神五到神六,随着尚志、张柏楠、刘宇、陈善广等年轻一代走上各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岗位,戚发轫、黄春平、施金苗等神舟五号时的领军人物已退居二线,成为幕后顾问。两年前,七大系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平均年龄53.6岁,今天则降到了48.7岁。而飞船、火箭等系统中主任设计师以上的人才队伍中,35岁以下的人已经占80%,其他系统关键技术岗位上也不乏二十多岁的骨干。生机勃勃的航天人才队伍,构成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稳步发展的坚实基础。

从神五到神六,从飞船、火箭到人员设备,几乎每一个关节点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始终不变的,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用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所凝成的中国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完)
 
中国加油!
 
加油中国!
 
从神五到神六,从飞船、火箭到人员设备,几乎每一个关节点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始终不变的,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用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所凝成的中国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QUOTE(风云一号 @ 2005年10月13日 Thursday, 04:59 PM)
从神五到神六,从飞船、火箭到人员设备,几乎每一个关节点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始终不变的,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用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所凝成的中国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snapback]761915[/snapback]​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