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回应半个人的“税收”主题 (1人在浏览)

蔡大卫

学前班
注册
2005-09-13
帖子
80
反馈评分
0
点数
0
南方网首页 > 新闻 > 广东频道 > 深度报道
个税立法听证 广东听证代表建议个税免征额为2000元
2005-09-19 07:38:35 南方都市报

--------------------------------------------------------------------------------

启事

  如果市民对个税法的修改有什么建议,欢迎拨打本报热线(020-8738888 8)反映,也可以发邮件到geshuiyijian@126.com。记者收集到所有建议整理后,将会转交给听证会代表杨钦。

  杨 钦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分公司销售经理、佛山市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商会)会员。

  南方网讯 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将个税免征额定在1500元,“一刀切”的做法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本月底,全国人大将针对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个人所得税调整问题首次举行立法听证。昨日(18日)受邀请参加听证会的广东省市民代表杨钦联系记者,希望通过记者,向广大市民征求相关意见。目前他正在准备参加听证会的材料,他的观点是“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定在2000元比较合适”。

  上个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草案中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现行的800元提高到1500元。

  这一变化引起了工薪阶层的密切关注,特别是珠三角的一些城市,比如广州、深圳等地,个税的免征额已经在1500元以上,达到1600元。如果国家调整,这些地方是“水涨船高”呢,还是下调到1500元?

  网上报名获邀参加听证会

  佛山市民杨钦也和多数市民一样关注此事,“一直觉得现行个税法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好像收‘人头税’一样。”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闭幕的时候,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报名的消息,第二天就通过网络报名,并在报名表中简单罗列了自己的观点。

  五天后,他接到了全国人大打来的询问电话,他再次陈述了观点。9月14日,全国人大正式向他发出了邀请。他告诉记者,除了观点明确之外,他的民主党派(民建成员)的身份,可能也帮助他赢得了这次机会。

  代表工薪阶层说服立法者

  收到邀请后,杨钦就开始准备听证会材料,他通过朋友、媒体等渠道收集资料和意见。“作为个人而言,我们肯定是希望减除标准越高越好,但是我作为听证会代表,还是要站在客观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广东的工薪阶层。”他还告诉记者,因为听证会要求的发言材料,除了观点之外,需要一些论据和论证,“要说服立法者!”

  在听证公告上,听证陈述人的预定人数是15-20人。按照这个比例,杨钦估计,广东省受邀请的可能只有他一人。所以为了使陈述的观点更加合理公平,论据更加充分,他想到通过本报征求市民的意见。昨天,杨钦向记者详细说明了他初步形成的观点:1500元标准偏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应在2000元较为合适。他认为,近几年个人用于生计的必要费用已大幅度增加。

  现在的成年人,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供养人口很多,再加上用于上学、治病、住房等的费用,相当一部分家庭人均负担超过了每月1500元。

  建议个税征收5年调一次

  而且随着职工工资收入的不断提高,1500元的标准可能在短期内又会沦为“人头税”。1993年,在就业者中,月工薪收入在800元以上的为1%左右,到2002年已升至52%左右。据国家统计局紧年7月的统计,全国家庭平均每个就业人口月收入已达到1758元。如果以1500元为起点,等于每个人都收税,这违反个税调整收入差距的根本目的。但如果提高到2000元,就能基本适用5年时间。他建议,这次调整之后,应该每隔5年作一次调整。

  目前广深两地的个税免征额已达到1600元,如果按照1500元的标准降下来,广深市民肯定会觉得很冤。所以杨钦提出2000元的标准,就可以避免这一实行中的难题。另外他还列举了降低征收成本、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等几大好处。

  据了解,广深两地实行的1600元的标准,是在国家规定的减除标准的基础上加了800元的税前扣除项目,也就是免税项目。杨钦认为,在减除标准全国一刀切的前提下,这些免税项目还是应该保留,比如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费等,因为只有这些项目才能体现地区差别。至于保留多少项目,费用标准如何制定,可以在立法后再进一步细化。

  (编辑:栾春晖)



--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广东新闻频道 --

作者:记者 田霜月 实习生 司马连竹
附注:杨钦,广东省电白县人,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电白一中读高中。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