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龟
荣誉主席
- 注册
- 2020-09-30
- 帖子
- 6,525
- 反馈评分
- 267
- 点数
- 191
- 年龄
- 48
- 性别
- 男
海子:来人间一趟,一定要看看太阳
文:刘原 编:木叶
暮春三月的1989,阳光温柔得像少女之手,金灿灿的油菜花怒放着招蜂引蝶。山海关,一个瘦削的诗人沿着铁轨踯躅,他在碎石间摊开了一本《圣经》,最后望了一眼苍狗白云,静静卧在铁轨上。远方,一列火车正呼啸而来。
且打住,这不是写电影剧本。华北的三月刚停止供暖,油菜花哪能盛开。让我们收起诗意的幻觉,进入真实的场景:
一个安徽青年从北京坐火车到了山海关,最后一班返程车开走后,他在站台上徘徊了几个小时,然后沿着铁路往郭家营方向走。暮色渐深,一列货车缓慢地开来,他先让在一边,然后从火车的中段钻进去,碾成两截。
就算我们不知道他,也多半会知道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他的名句。这话真好,于是,红尘男女约会时爱用,房地产商做户外广告时也爱用。但是,他的一生都不曾拥有自己的房子。而且,他这首诗,是得知初恋女友远嫁重洋时,在悲恸绝望中写的。
他就是海子。生前落寞潦倒,死后被无数评论家和文青奉为诗坛神话的标杆性诗人。他是20世纪中国诗歌的重要符号之一。
3月24日,是海子的生日。他若还活着,就57岁了。
3月26日,是海子的忌日。他死去,整整32年了。
海子出生于1964年3月24日,原名为查海生,海子是他的笔名。
海子15岁就已经考入北大法律系,用现在的话说,海子在当年是妥妥的学霸。但,这个学霸小时候,过得并不快乐。童年在安徽农村,家里四个孩子,海子是大哥,需要照顾三个弟弟。
别的孩子还在快乐玩耍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帮家里做饭,照看三哥弟弟和下地干活了。贫穷,是海子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体会。
而1983年分配到大学当教师。19岁就当上大学教师,海子肯定是天才。他来自农村,父母是开豆腐作坊的。
这无疑是鲤鱼跳龙门了。但这又如何?进城后他屡屡碰壁,第一个女友,据说就是因为家里嫌弃他是穷而拒绝了他。如果海子是个有钱人家的孩子,或许,他的生命不会在冰冷的铁轨上告终。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他得知海子自杀的消息后,大哭一场,自此不写诗。
海子毕业后,呆在大学的昌平校区。海子就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度过了余生。
他的狭小房间非常简陋,除了床、桌子、收录机,几乎一无所有。墙上贴着女友的照片和自己的诗稿。偶尔下趟馆子,但因为穷,更多是弄点酒菜和朋友在房间里喝。反正昌平也没啥地方可玩的。
他当时想调回北京城里,但机会哪属于他这样的穷孩子。他只能每天上班时趴在桌子上拼命写诗——就像不务正业用上班时间写小说的刘慈欣那样,然后用工资的一半把诗稿打印出来投递出去,希望得到报刊的青睐,希望得到世道的承认。
海子死后6年,刚毕业的我过上了与他类似的生活:省城就在100多公里之外,貌似不远,实则天堑。我在乡下水电站望省城,和海子在昌平望北京是一样的:
都市的繁华并不远,
但不属于你。
每一个从小地方出来的孩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到城市去。
我能听到海子心碎的声音。因为,我也曾心碎过。在那些年代,跳槽是非常艰辛、非常不易的事。遍体鳞伤的我是逃出来了,海子却没能逃出。
也许,那些贫瘠的山河,那些黯淡的星光,就是你的一生,就是你的宿命。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爱。诗人的心里,爱意是尤其暴烈而舍命的。没有疾风骤雨的、出生入死的爱意,写不出刻骨的、在血光中锻打的字句。
但海子的爱,给他的却是一记记勾拳。
海子一生爱过四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初恋的女孩子,更与他的全部生命有关。
然而海子却为她们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诗篇。
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其中的一个是外语系的学生,但女孩毕业后去了深圳,随后远嫁海外,后来婚姻不如意时又与他恢复联系,但当他萌生梦想时,又冰冷地拒绝了他。这是他的初恋。
他还爱过一个姐姐。这个同为诗人的姐姐比他大很多,已有家庭,据说温情而理智地拒绝了他,又据说冷漠地粗暴地羞辱了他,不知道哪个版本是真的。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终于,海子还是被姐姐的粉拳重创。据他的好友回忆:“他撒着酒疯追去,结果被赶了出来。”
传言海子生命中最后一个恋人,是一位已有家室的同校教师。她陪伴过海子此生的最后时光,但是,她还是没能拦住海子走向铁轨。
海子诞于3月24日,殇于3月26日。
左边是他的生,是脐带和啼哭;右边是他的死,是铁轨与灰烬。每年的生日,都仿佛望见一个贫穷的青年走过麦田,走向比远方更远的荒原。
海子是白羊座。这是一个最狂热、最极端、最追求完美的星座,白羊爱一个人,会写在每个毛孔里,白羊憎一个人,也会写在每个毛孔里。但白羊并不剑拔弩张,他们的面相往往是温和善良的,但骨子里暴烈、顽强、拒绝妥协。
所以,海子悲悯、善良,但同时他也会把自己的身躯放到铁轨上。
有人曾分析过海子之死的原因。除了星座的属性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是诗人的属性。诗人必须敏感,能从恋人的眼神里感知春秋;诗人必须绝望,在无边的黑暗里锻打自己的荒凉。
所以诗人的自杀率是很高的。写诗必须构筑一个孤独的、如同神谕的精神宫殿,很容易走火入魔。
是个诗人,都会有颗想死的心。但是,与这多舛的尘世肉搏抗争,比卧轨更有意义。
除了爱情,海子的自戕,还与他的诗坛际遇有关。
海子生前,作品被一些圈内人贬得一文不值。他曾去成都旅行,与一名诗人有相见恨晚之感,结果回到北京后,那诗人在民间诗刊上刻薄地说:“从北方来了一个痛苦的诗人,从挎包里掏出上万行诗稿……人类只有一个但丁就够了……此人现在是我的朋友,将来会是我的敌人。”
海子是边缘化的,经常被鞭挞的。
80年代是一个一言难尽的时代。他们时常说:“那是凭一首诗就能把女孩哄上床的年代。”
但且慢,80年代没那么美好,女孩可能会跟你上床,却未必会嫁给你。海子的遭遇说明了一切。一个才华横溢的浪人,也只是妹子眼中的达达马蹄,是过客,不是归人。
当然海子也没想做一个归人。他是不肯结婚的。
1989年3月26日,海子带着几本书,跑到山海关卧轨自杀身亡。
这一年,他年仅25岁,就给自己年轻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他在遗书中写道:“我叫查海生,我是政法大学的教师,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
他放下了对世人的一切仇恨和怨怼,选择一身轻松的离去。
据他的室友回忆,在海子自杀的前一天半夜凌晨时分,他曾半夜惊醒,异常痛苦的嚎叫半晌。
第二天,他就永远的消失在室友面前,永远和这个世界划清了界限。
那一天,他早早的起床,将自己的众多诗稿整理好后,拿着4本书,离开了宿舍。
在春天来临时,在充满希望的季节,他平静的躺在了列车轨道上,听着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和列车声,和世界做了最后的告别。
他的身体破碎不堪的散落在铁轨上,能找到的被送去火化,没找到的则永远消失在风中,静静的听着世界的声音。
家人接到消息,迅速赶到北京,只拿到了他的骨灰。
老母亲痛苦异常,后半生一直靠读海子的诗歌来表达思念。
在离世前不久,他刚刚写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很多人对这首诗歌大加赞扬,觉得这首诗歌充满了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但细细研究而来,这首诗歌却是海子对死亡的一种向往。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所说的房子,是他的坟墓,他早已为自己想好了最佳埋葬地。
后来,有很多人研究说,海子其实是一个有自杀情节的人,这在他的很多诗歌中都可以看出来。
他在《春天,十个海子》中说: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这时,海子的脑海中就已经有了死亡的轮廓,已经开始沉溺绝望无法自拔。
据传,在生前,他曾多次和友人探讨过死亡的方式,讨论的主题一直是:什么才是最干净、最便当的死亡方式?
当时,他们就聊到了卧轨自杀,谁料,海子恰恰选择了这种方式。
海子选择了山海关作为终点,有学者认为这是他对自己的精神献祭,因为这里是古代长城的起点。
世界如此丑陋、寂寞、孤独、无望,他只能选择离去。
离去时,他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对诗意人生的向往,张开双臂,飞向了远方。
年轻诗人海子已亡逝,他的世界也永不再有“春暖花开”。
尘世的幸福也再与海子无关,所有的春暖花开,他全部留给了世人,他自己则踏着血色的天梯,走向了他心目中的“房子”。
对海子来说,那里没有伤害,没有歧视,没有困窘,没有惆怅。
但当时的海子,尚无后世的盛名。一些朋友张罗了寒碜的追思会,但是,一粒微茫火星的泯灭,又有几个人会关心呢。随后的巨大喧嚣,让海子的血被迅速淡忘,没有人注意到蝼蚁的存亡。
多年以后,海子却还魂了。在德令哈,办起了诗歌节和纪念馆;在海子故乡,他的墓地成了文青膜拜的圣地。但没有几个人能读懂海子的孤愤和寒凉。
海子去世两年后,他的师弟、毕业于1989年的诗人戈麦,身缚石块自沉于北京万泉河。戈麦曾说:
诗歌应当是语言的利斧,它能剖开心灵的冰河。
写诗的人貌似也近乎绝迹了。但在民间,地下诗人们依然没有停笔,只是,我们看得到他们的诗吗?
80年代流行北岛舒婷席慕蓉,90年代流行汪国真,而近年的余秀华,她的诗谈不上流行,只能属于话题的范畴。
现今的时代,似乎已经不需要诗歌。从前激愤的诗人,或销声匿迹,或转战商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许多诗人都有商业头脑,一点都不迂腐。俞敏洪成功了,沈浩波也成功了,若是去问马云,他年轻时没准也写过诗。
究其原因,诗歌归根结蒂是一种对人性的洞察。悟透这点,也就悟透了商业的本质。同时,诗歌的主题、意象、转折,甚至字句的剪裁和精加工,和你做一个SWOT的PPT在原理上是相通的,难度还要高得多。所以,诗人不蠢。当他们粪土名利时,可能是潦倒的,但他们进入商业时,比多数人机灵得多。
最贫穷时,是在一个冬天,海子走在街上,浑身冰冷,饥饿难耐。他走进一个饭馆,找到老板询问:“您给我一杯酒暖暖身体,我给您念一首诗,可以吗?”
老板用施舍的眼神看他一眼,对服务员说:“给他一杯酒,让他赶紧走。”
坊间一直把这个当成笑柄来取笑海子,殊不知,这是海子一生无法抹去的疼痛。
一颗诗意的心总会被世俗击碎。
诗是什么?诗歌有意义么?
从前,当大地寂静,残阳西坠,诗歌是我们前途的星光,是暗夜的咒语。但如今,物欲和邪念战胜了一切,人们淡忘了诗歌,人们不再需要诗歌。
海子死去。那些正直的脊梁死去。
一位与他同乡、同为前诗人、同为前狱友的兄长得知他的死讯后,对我感慨地说:人,在这世间奔波劳碌一生,究竟图个啥呢。
海子死于25岁,挺好的。那枚沧桑的怀表,停摆于80年代最后的霞光中,不必浸入后世的复杂。
这漫长的岁月,他会更受不了的。他心中的姐姐都死了,他心中的众神都死了,千年的月光打在崩塌的宫殿上,大地上只剩不知廉耻的我们在敷衍地傻笑。
1989,一个叫海子的人决定去死。
2021,无数叫蝼蚁的我们决定不去死。我们走过大地,走过河流,仰望着天空,站在即将被征收的荒原,露出了明哲保身的笑容。海子,我们都知道你曾经有多凄凉,我们也知道天上的你晓得我们活在尘世里有多凄凉。彼此珍重。
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将越来越清楚地看到,1989年3月26日黄昏,我们失去了一位多么珍贵的朋友。失去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
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只生活了25年,他的文学创作大概只持续了7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
海子一定看到和听到了许多我们不曾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而正是这些我们不曾看到和听到的东西使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先驱之一。
文:刘原 编:木叶
暮春三月的1989,阳光温柔得像少女之手,金灿灿的油菜花怒放着招蜂引蝶。山海关,一个瘦削的诗人沿着铁轨踯躅,他在碎石间摊开了一本《圣经》,最后望了一眼苍狗白云,静静卧在铁轨上。远方,一列火车正呼啸而来。
且打住,这不是写电影剧本。华北的三月刚停止供暖,油菜花哪能盛开。让我们收起诗意的幻觉,进入真实的场景:
一个安徽青年从北京坐火车到了山海关,最后一班返程车开走后,他在站台上徘徊了几个小时,然后沿着铁路往郭家营方向走。暮色渐深,一列货车缓慢地开来,他先让在一边,然后从火车的中段钻进去,碾成两截。
就算我们不知道他,也多半会知道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他的名句。这话真好,于是,红尘男女约会时爱用,房地产商做户外广告时也爱用。但是,他的一生都不曾拥有自己的房子。而且,他这首诗,是得知初恋女友远嫁重洋时,在悲恸绝望中写的。
他就是海子。生前落寞潦倒,死后被无数评论家和文青奉为诗坛神话的标杆性诗人。他是20世纪中国诗歌的重要符号之一。
3月24日,是海子的生日。他若还活着,就57岁了。
3月26日,是海子的忌日。他死去,整整32年了。
海子出生于1964年3月24日,原名为查海生,海子是他的笔名。
海子15岁就已经考入北大法律系,用现在的话说,海子在当年是妥妥的学霸。但,这个学霸小时候,过得并不快乐。童年在安徽农村,家里四个孩子,海子是大哥,需要照顾三个弟弟。
别的孩子还在快乐玩耍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帮家里做饭,照看三哥弟弟和下地干活了。贫穷,是海子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体会。
而1983年分配到大学当教师。19岁就当上大学教师,海子肯定是天才。他来自农村,父母是开豆腐作坊的。
这无疑是鲤鱼跳龙门了。但这又如何?进城后他屡屡碰壁,第一个女友,据说就是因为家里嫌弃他是穷而拒绝了他。如果海子是个有钱人家的孩子,或许,他的生命不会在冰冷的铁轨上告终。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他得知海子自杀的消息后,大哭一场,自此不写诗。
海子毕业后,呆在大学的昌平校区。海子就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度过了余生。
他的狭小房间非常简陋,除了床、桌子、收录机,几乎一无所有。墙上贴着女友的照片和自己的诗稿。偶尔下趟馆子,但因为穷,更多是弄点酒菜和朋友在房间里喝。反正昌平也没啥地方可玩的。
他当时想调回北京城里,但机会哪属于他这样的穷孩子。他只能每天上班时趴在桌子上拼命写诗——就像不务正业用上班时间写小说的刘慈欣那样,然后用工资的一半把诗稿打印出来投递出去,希望得到报刊的青睐,希望得到世道的承认。
海子死后6年,刚毕业的我过上了与他类似的生活:省城就在100多公里之外,貌似不远,实则天堑。我在乡下水电站望省城,和海子在昌平望北京是一样的:
都市的繁华并不远,
但不属于你。
每一个从小地方出来的孩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到城市去。
我能听到海子心碎的声音。因为,我也曾心碎过。在那些年代,跳槽是非常艰辛、非常不易的事。遍体鳞伤的我是逃出来了,海子却没能逃出。
也许,那些贫瘠的山河,那些黯淡的星光,就是你的一生,就是你的宿命。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爱。诗人的心里,爱意是尤其暴烈而舍命的。没有疾风骤雨的、出生入死的爱意,写不出刻骨的、在血光中锻打的字句。
但海子的爱,给他的却是一记记勾拳。
海子一生爱过四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初恋的女孩子,更与他的全部生命有关。
然而海子却为她们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诗篇。
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其中的一个是外语系的学生,但女孩毕业后去了深圳,随后远嫁海外,后来婚姻不如意时又与他恢复联系,但当他萌生梦想时,又冰冷地拒绝了他。这是他的初恋。
他还爱过一个姐姐。这个同为诗人的姐姐比他大很多,已有家庭,据说温情而理智地拒绝了他,又据说冷漠地粗暴地羞辱了他,不知道哪个版本是真的。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终于,海子还是被姐姐的粉拳重创。据他的好友回忆:“他撒着酒疯追去,结果被赶了出来。”
传言海子生命中最后一个恋人,是一位已有家室的同校教师。她陪伴过海子此生的最后时光,但是,她还是没能拦住海子走向铁轨。
海子诞于3月24日,殇于3月26日。
左边是他的生,是脐带和啼哭;右边是他的死,是铁轨与灰烬。每年的生日,都仿佛望见一个贫穷的青年走过麦田,走向比远方更远的荒原。
海子是白羊座。这是一个最狂热、最极端、最追求完美的星座,白羊爱一个人,会写在每个毛孔里,白羊憎一个人,也会写在每个毛孔里。但白羊并不剑拔弩张,他们的面相往往是温和善良的,但骨子里暴烈、顽强、拒绝妥协。
所以,海子悲悯、善良,但同时他也会把自己的身躯放到铁轨上。
有人曾分析过海子之死的原因。除了星座的属性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是诗人的属性。诗人必须敏感,能从恋人的眼神里感知春秋;诗人必须绝望,在无边的黑暗里锻打自己的荒凉。
所以诗人的自杀率是很高的。写诗必须构筑一个孤独的、如同神谕的精神宫殿,很容易走火入魔。
是个诗人,都会有颗想死的心。但是,与这多舛的尘世肉搏抗争,比卧轨更有意义。
除了爱情,海子的自戕,还与他的诗坛际遇有关。
海子生前,作品被一些圈内人贬得一文不值。他曾去成都旅行,与一名诗人有相见恨晚之感,结果回到北京后,那诗人在民间诗刊上刻薄地说:“从北方来了一个痛苦的诗人,从挎包里掏出上万行诗稿……人类只有一个但丁就够了……此人现在是我的朋友,将来会是我的敌人。”
海子是边缘化的,经常被鞭挞的。
80年代是一个一言难尽的时代。他们时常说:“那是凭一首诗就能把女孩哄上床的年代。”
但且慢,80年代没那么美好,女孩可能会跟你上床,却未必会嫁给你。海子的遭遇说明了一切。一个才华横溢的浪人,也只是妹子眼中的达达马蹄,是过客,不是归人。
当然海子也没想做一个归人。他是不肯结婚的。
1989年3月26日,海子带着几本书,跑到山海关卧轨自杀身亡。
这一年,他年仅25岁,就给自己年轻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他在遗书中写道:“我叫查海生,我是政法大学的教师,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
他放下了对世人的一切仇恨和怨怼,选择一身轻松的离去。
据他的室友回忆,在海子自杀的前一天半夜凌晨时分,他曾半夜惊醒,异常痛苦的嚎叫半晌。
第二天,他就永远的消失在室友面前,永远和这个世界划清了界限。
那一天,他早早的起床,将自己的众多诗稿整理好后,拿着4本书,离开了宿舍。
在春天来临时,在充满希望的季节,他平静的躺在了列车轨道上,听着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和列车声,和世界做了最后的告别。
他的身体破碎不堪的散落在铁轨上,能找到的被送去火化,没找到的则永远消失在风中,静静的听着世界的声音。
家人接到消息,迅速赶到北京,只拿到了他的骨灰。
老母亲痛苦异常,后半生一直靠读海子的诗歌来表达思念。
在离世前不久,他刚刚写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很多人对这首诗歌大加赞扬,觉得这首诗歌充满了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但细细研究而来,这首诗歌却是海子对死亡的一种向往。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所说的房子,是他的坟墓,他早已为自己想好了最佳埋葬地。
后来,有很多人研究说,海子其实是一个有自杀情节的人,这在他的很多诗歌中都可以看出来。
他在《春天,十个海子》中说: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这时,海子的脑海中就已经有了死亡的轮廓,已经开始沉溺绝望无法自拔。
据传,在生前,他曾多次和友人探讨过死亡的方式,讨论的主题一直是:什么才是最干净、最便当的死亡方式?
当时,他们就聊到了卧轨自杀,谁料,海子恰恰选择了这种方式。
海子选择了山海关作为终点,有学者认为这是他对自己的精神献祭,因为这里是古代长城的起点。
世界如此丑陋、寂寞、孤独、无望,他只能选择离去。
离去时,他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对诗意人生的向往,张开双臂,飞向了远方。
年轻诗人海子已亡逝,他的世界也永不再有“春暖花开”。
尘世的幸福也再与海子无关,所有的春暖花开,他全部留给了世人,他自己则踏着血色的天梯,走向了他心目中的“房子”。
对海子来说,那里没有伤害,没有歧视,没有困窘,没有惆怅。
但当时的海子,尚无后世的盛名。一些朋友张罗了寒碜的追思会,但是,一粒微茫火星的泯灭,又有几个人会关心呢。随后的巨大喧嚣,让海子的血被迅速淡忘,没有人注意到蝼蚁的存亡。
多年以后,海子却还魂了。在德令哈,办起了诗歌节和纪念馆;在海子故乡,他的墓地成了文青膜拜的圣地。但没有几个人能读懂海子的孤愤和寒凉。
海子去世两年后,他的师弟、毕业于1989年的诗人戈麦,身缚石块自沉于北京万泉河。戈麦曾说:
诗歌应当是语言的利斧,它能剖开心灵的冰河。
写诗的人貌似也近乎绝迹了。但在民间,地下诗人们依然没有停笔,只是,我们看得到他们的诗吗?
80年代流行北岛舒婷席慕蓉,90年代流行汪国真,而近年的余秀华,她的诗谈不上流行,只能属于话题的范畴。
现今的时代,似乎已经不需要诗歌。从前激愤的诗人,或销声匿迹,或转战商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许多诗人都有商业头脑,一点都不迂腐。俞敏洪成功了,沈浩波也成功了,若是去问马云,他年轻时没准也写过诗。
究其原因,诗歌归根结蒂是一种对人性的洞察。悟透这点,也就悟透了商业的本质。同时,诗歌的主题、意象、转折,甚至字句的剪裁和精加工,和你做一个SWOT的PPT在原理上是相通的,难度还要高得多。所以,诗人不蠢。当他们粪土名利时,可能是潦倒的,但他们进入商业时,比多数人机灵得多。
最贫穷时,是在一个冬天,海子走在街上,浑身冰冷,饥饿难耐。他走进一个饭馆,找到老板询问:“您给我一杯酒暖暖身体,我给您念一首诗,可以吗?”
老板用施舍的眼神看他一眼,对服务员说:“给他一杯酒,让他赶紧走。”
坊间一直把这个当成笑柄来取笑海子,殊不知,这是海子一生无法抹去的疼痛。
一颗诗意的心总会被世俗击碎。
诗是什么?诗歌有意义么?
从前,当大地寂静,残阳西坠,诗歌是我们前途的星光,是暗夜的咒语。但如今,物欲和邪念战胜了一切,人们淡忘了诗歌,人们不再需要诗歌。
海子死去。那些正直的脊梁死去。
一位与他同乡、同为前诗人、同为前狱友的兄长得知他的死讯后,对我感慨地说:人,在这世间奔波劳碌一生,究竟图个啥呢。
海子死于25岁,挺好的。那枚沧桑的怀表,停摆于80年代最后的霞光中,不必浸入后世的复杂。
这漫长的岁月,他会更受不了的。他心中的姐姐都死了,他心中的众神都死了,千年的月光打在崩塌的宫殿上,大地上只剩不知廉耻的我们在敷衍地傻笑。
1989,一个叫海子的人决定去死。
2021,无数叫蝼蚁的我们决定不去死。我们走过大地,走过河流,仰望着天空,站在即将被征收的荒原,露出了明哲保身的笑容。海子,我们都知道你曾经有多凄凉,我们也知道天上的你晓得我们活在尘世里有多凄凉。彼此珍重。
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将越来越清楚地看到,1989年3月26日黄昏,我们失去了一位多么珍贵的朋友。失去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
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只生活了25年,他的文学创作大概只持续了7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
海子一定看到和听到了许多我们不曾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而正是这些我们不曾看到和听到的东西使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先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