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
你店里有其他版本吗?
康熙版、光绪版和民国的?
顺这些线索,我也谷歌了一下,很多古本都在异国他乡了,如新加坡、台湾和美国。
已找到康熙版及民国版!
有机会回到家乡向你学习!
相互交流。
附前段时间所作小文一篇
道光《电白县志》修纂刊刻时间小考
道光《电白县志》由邵咏、崔翼周纂修,但具体修志时间,今人表述不一,电白县志办甚至说“道光四年开始纂修,五年修毕,名《电白县志》;六年再修,名《重修电白县志》”,真是荒谬之至。
道光《电白县志》,牌记、版心作“电白县志”,卷端作“重修电白县志”。古籍中卷端题名与牌记、版心不一致,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其实都是同一书。“重修”,盖是相对于前志而言。按电白县志办的说法,才修完第二年,又找相同作者担任纂修,这是一种什么操作?有钱没地方花吗?
我们单从道光志内部一些蛛丝马迹,就能简单梳理出该志的修撰过程。
叶廷芳序云:“戊寅岁,宫保阮制宪纂《广东通志》业已刊行,而邑志未有成书。今高郡伯嘉善黄霁青太守重修府志,檄章署令并纂邑乘。于旧冬开局,聘邑绅士前任韶府训导邵咏、景山教习举人崔翼周共司修纂。”落款云:“道光五年岁次乙酉仲冬望日署电白县知县侯官叶廷芳谨撰。”
可以知道为章鸿在道光四年开局,聘请邵咏、崔翼周担任纂修。
邵咏有跋附于卷六后,云:“于是汇为二十卷,而舆地之沿革、山川之夷险、风尚之淳漓、土田之赋入,职官之临莅、科目之登进,循良之吏,美迹善政所留贻;卓越之人,流风余韵所传诵,乃略修焉。”落款云:“道光五年十月原任韶州府训导邑人邵咏敬跋。”
据此推测,县志大概于十月已修撰完成。此与叶廷芳序、章鸿序的时间亦吻合。叶序于仲冬(十一月)所写,时间上是在县志修撰完成后。章序云:“……请于上宪,聘邑士邵学博咏、崔孝廉翼周等开局纂修,亦井井然□□矣。余旋调任以去,因託□□□叶明府实力催办,一年□□,褎然告成,共编二十卷,寄余三水署中。”落款云:“道光六年春三月前署电白县事现署三水县知县会稽章鸿谨序。”序中说一年修成,即道光四年冬开局,道光五年十月修成,时间亦对得上。然后寄到章鸿三水署中,章鸿在六年三月写序。
叶序又云:“今余亦将受代以去,亟付之剞劂。”则知县志修成后即付刻。而且牌记中明确写“道光五年镌”。
县志在道光五年付刻,然志中又出现部分道光六年之内容,如前图总修中有“电白知县王时任(宜宾进士)”,卷二《职官》中有“王时任(四川宜宾进士道光六年任)”,三篇序中,王时任序为“道光六年丙戌秋七月”所写。造成此的原因是,刻版需要时间,道光五年年底刻,一直到道光六年才刻竣,此时间是可以对内容稍作修改的,将当时之知县列为总修,增入《职官志》中,请为写序。非如电白县志办所说“六年再修”。光绪县志序云:“《电白县志》自道光丙戌(六年)纂成后,迄今六十余年。”
道光县志于四年冬开局,五年十月修成,六年刻竣。
又,电白县志办介绍“王时任”为“署电白知县”,道光、光绪县志皆无“署”字。
又,道光、光绪志,知县郑熊佳皆作“乾隆三十八任”,当误。李潮三有《初夏邵云庵过访别后却寄》诗,中有注云:“去岁偶歉,米价久昻。云庵请于郑邑侯,运常平仓谷下乡平粜。”该诗作于乾隆三十七年,注中已说“去年歉收,米价一直高昂,邵天眷(云庵)请郑熊佳运常平仓谷下乡平价出售”。可知道光、光绪志中有误,郑熊佳最迟在乾隆三十六年已任电白知县,阮通志即作三十六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