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领域有太多似是而非,甚至是误导性的概念和理念
【热点观察】延迟退休是自欺欺人的办法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严伟
最近,有学者再次提出所谓“抚养比”问题,称如果中国不提高退休年龄,到2050年,中国的抚养比将从2010年的4.9下降到2050年的1.4,这意味着2010年是5个年轻人养一个老年人,2050年则一个半年轻人就要养一个老人,他们将不堪重负。
抚养比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出“抚养比”问题。但笔者认为,所谓“抚养比”不是问题的关键,把“抚养比”作为延期退休的理由不能成立,延迟退休也没什么实际意义,我国的养老问题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
所谓“抚养比”是表面现象
无论是10个在职的养1个退休的,还是1个在职的养1个退休的,都是表面现象,都不能说明问题,也不能证明是否养得起、养得好。这个问题没有实质性意义,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
很简单的道理,如同一个家庭,如果10个子女都收入很低,虽人数众多,他们也很难供养父母。相反,如果一个独生子女家庭,子女是高收入,则其父母就可以被很好地供养。
问题的关键是看这个家庭的总收入,而不是这个家庭有几个子女。
一个国家也是这样。30多年前,我国的所谓“抚养比”情况,要比现在低得多,全国在职的要比退休的多得多,退休人员总数也要比现在少得多。差不多就是10个在职的养1个退休的。30多年前,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总数大约只有1000万,而现在是8000万左右。30多年前,企业退休人员每月的退休金平均是四五十元,现在每月的养老金平均是两千元。而且现在1亿多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也领到了每月50元~100元的养老金。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抚养情况、生活质量已经今非昔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上述事实充分说明,所谓“抚养比”跟国家能不能养得起退休人员、退休人员能不能领到养老金、领到多少养老金,没有太多关系。
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老龄人口增速
养老问题会越来越乐观
这些年来,我国不是只有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在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60岁以上老人由数千万增加到目前的2亿,可是,同期财政收入由1100亿元增加到26万亿元(按照国际标准计算,一切国有机构的收入包括社会保障缴费、国有企业利润、国有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均为国家财政收入)。按照可比口径计算,30多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15%左右,最高年份曾经高达26%。
从现在起,即使按照比较保守的7%的增长速度计算,每10年就翻一番。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约为4亿人,约增加1倍;同期,财政收入预计增长4倍,由26万亿元增加到104万亿元(按照2013年价格计算,下同)。由此可见,20年后,我国的财政实力更加强大,抚养老人的能力更强。养老金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而且越到以后越不是一个问题,国家的负担越轻松。我国养老问题不是越来越严重,而是越来越乐观。
2013年,我国支出养老金、退休金合计约3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26万亿元的12%。全国2亿60岁老人(含农村老人,下同),平均每人每年1.5万元,每月1200元。2030年,按照现价计算,如12%的养老金支出比重不变,4亿60岁老人,平均每人每年3万元,每月2500元。
延期退休没有实际意义
延期退休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办法,除了引发亿万劳动者的反感和抵触,没有其他任何意义。
很简单的道理,不论你是多大岁数退休,全国60岁以上老人的总数没有变,增长速度没有变,所谓的“抚养比”也没有变。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的财富增长没有变,财政收入的增长趋势没有变。所有这些都没有变。一句话,与抚养60岁老人有关的决定性、实质性因素都没有变。在这种情况下,让劳动者多干几年、晚退休几年,有什么意义呢?
表面上看,晚退休可以多缴几年养老保障收费,可是他们也要多领几年在职的全额工资和相应的福利待遇。社会总体成本并不低。袜子换手套,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不要总是把主意打在延期退休、多收养老缴费上面。你多收劳动者几年的养老缴费,实际上就是劳动者的收入降低一块,消费少一块,60岁之前的生活水平相对低一些,国家的税收相应也少一块。相反,你少收劳动者几年的养老缴费,实际上就是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一块,消费多一些,60岁之前的生活水平高一些,国家的税收相应也多一块。实质是一个劳动者自身创造的财富在近期和远期如何分配的问题。究竟如何分配合适,应该尊重劳动者本人的意愿。
所谓“我国人口红利结束”是一个误区
虽然目前我国每年劳动人口总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这绝不等于所谓的“我国人口红利结束了”,更不是我国的劳动力开始短缺了。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我国的经济总量同日本差不多,可是我国的总人口整整是日本的10倍。也就是说,我国的生产率总体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我国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一半左右,但我国的总人口是美国的4倍还多。也就是说,我国的生产率整体只有美国的八分之一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担心我国出现劳动力短缺、因而需要延期退休,显然是可笑的。什么时候我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了日本的10倍,美国的8倍,到那时候再谈我国“人口红利结束”,也不晚。
可以肯定地讲,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量劳动力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提出延期退休是不明智的,不可取的。
明智聪明的做法是,鼓励适当提前退休,提前退休期间领取50%或者60%的退休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领取全额退休金;凡是有提前退休的家庭,如有适龄就业子女而没有就业,政府优先安排工作,特别是大学生子女更要优先安排。
至少,我们应当把是否提前退休交给劳动者自愿选择,给劳动者一个选择的机会,而不要那样蛮横,那样僵硬。
可以肯定地讲,只要是和平发展、和平建设,未来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3亿也好,4亿也罢,我国完全能够做到保证这些老年人温饱生活,也肯定能够保证给这些老年人每月发放一定数量的养老金。关键是发放多少的问题,发放标准是否公平的问题。
考虑到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普遍拥有一份承包地,可以通过出租等形式的流转,每年获得一定收入(目前东北地区一般出租一亩耕地年租金约为500元),因此,国家虽然也要承担他们的养老责任,但每月提供的养老金数量肯定也应该不会简单比照城市劳动者养老金的水平。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有的国家明确规定,居民拥有的个人财富达到一定水平,国家不提供养老金,减半养老金。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60岁老年人或其所在家庭拥有财富达到一定程度,政府不提供养老金,减半养老金。政府如果给一个亿万富翁提供养老金,就是笑话了。
必须讲清楚一个道理,事情的实质不是“政府花钱养老人”,而是包括60岁以上老人在内的全社会的劳动者花钱养老人。社会的全部财富都是劳动者创造的,政府每一分钱的财政收入都是劳动者创造的。准确地讲,不是“政府的钱”,而是“劳动者的钱”。政府手中的钱即财政收入,本质上是劳动者委托政府管理、支出的钱。这笔钱怎么花,每年拿出多少钱养老人,从根本上讲,应该是全社会的劳动者说了算。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所谓的“抚养比”问题没有实质性意义,我国劳动力将长期处于过剩状态,延期退休不可取。我国养老问题、养老金问题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只要政策对头,我国未来60岁老人将领取更多的养老金,生活将更幸福。
【热点观察】延迟退休是自欺欺人的办法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严伟
最近,有学者再次提出所谓“抚养比”问题,称如果中国不提高退休年龄,到2050年,中国的抚养比将从2010年的4.9下降到2050年的1.4,这意味着2010年是5个年轻人养一个老年人,2050年则一个半年轻人就要养一个老人,他们将不堪重负。
抚养比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出“抚养比”问题。但笔者认为,所谓“抚养比”不是问题的关键,把“抚养比”作为延期退休的理由不能成立,延迟退休也没什么实际意义,我国的养老问题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
所谓“抚养比”是表面现象
无论是10个在职的养1个退休的,还是1个在职的养1个退休的,都是表面现象,都不能说明问题,也不能证明是否养得起、养得好。这个问题没有实质性意义,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
很简单的道理,如同一个家庭,如果10个子女都收入很低,虽人数众多,他们也很难供养父母。相反,如果一个独生子女家庭,子女是高收入,则其父母就可以被很好地供养。
问题的关键是看这个家庭的总收入,而不是这个家庭有几个子女。
一个国家也是这样。30多年前,我国的所谓“抚养比”情况,要比现在低得多,全国在职的要比退休的多得多,退休人员总数也要比现在少得多。差不多就是10个在职的养1个退休的。30多年前,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总数大约只有1000万,而现在是8000万左右。30多年前,企业退休人员每月的退休金平均是四五十元,现在每月的养老金平均是两千元。而且现在1亿多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也领到了每月50元~100元的养老金。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抚养情况、生活质量已经今非昔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上述事实充分说明,所谓“抚养比”跟国家能不能养得起退休人员、退休人员能不能领到养老金、领到多少养老金,没有太多关系。
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老龄人口增速
养老问题会越来越乐观
这些年来,我国不是只有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在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60岁以上老人由数千万增加到目前的2亿,可是,同期财政收入由1100亿元增加到26万亿元(按照国际标准计算,一切国有机构的收入包括社会保障缴费、国有企业利润、国有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均为国家财政收入)。按照可比口径计算,30多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15%左右,最高年份曾经高达26%。
从现在起,即使按照比较保守的7%的增长速度计算,每10年就翻一番。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约为4亿人,约增加1倍;同期,财政收入预计增长4倍,由26万亿元增加到104万亿元(按照2013年价格计算,下同)。由此可见,20年后,我国的财政实力更加强大,抚养老人的能力更强。养老金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而且越到以后越不是一个问题,国家的负担越轻松。我国养老问题不是越来越严重,而是越来越乐观。
2013年,我国支出养老金、退休金合计约3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26万亿元的12%。全国2亿60岁老人(含农村老人,下同),平均每人每年1.5万元,每月1200元。2030年,按照现价计算,如12%的养老金支出比重不变,4亿60岁老人,平均每人每年3万元,每月2500元。
延期退休没有实际意义
延期退休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办法,除了引发亿万劳动者的反感和抵触,没有其他任何意义。
很简单的道理,不论你是多大岁数退休,全国60岁以上老人的总数没有变,增长速度没有变,所谓的“抚养比”也没有变。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的财富增长没有变,财政收入的增长趋势没有变。所有这些都没有变。一句话,与抚养60岁老人有关的决定性、实质性因素都没有变。在这种情况下,让劳动者多干几年、晚退休几年,有什么意义呢?
表面上看,晚退休可以多缴几年养老保障收费,可是他们也要多领几年在职的全额工资和相应的福利待遇。社会总体成本并不低。袜子换手套,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不要总是把主意打在延期退休、多收养老缴费上面。你多收劳动者几年的养老缴费,实际上就是劳动者的收入降低一块,消费少一块,60岁之前的生活水平相对低一些,国家的税收相应也少一块。相反,你少收劳动者几年的养老缴费,实际上就是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一块,消费多一些,60岁之前的生活水平高一些,国家的税收相应也多一块。实质是一个劳动者自身创造的财富在近期和远期如何分配的问题。究竟如何分配合适,应该尊重劳动者本人的意愿。
所谓“我国人口红利结束”是一个误区
虽然目前我国每年劳动人口总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这绝不等于所谓的“我国人口红利结束了”,更不是我国的劳动力开始短缺了。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我国的经济总量同日本差不多,可是我国的总人口整整是日本的10倍。也就是说,我国的生产率总体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我国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一半左右,但我国的总人口是美国的4倍还多。也就是说,我国的生产率整体只有美国的八分之一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担心我国出现劳动力短缺、因而需要延期退休,显然是可笑的。什么时候我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了日本的10倍,美国的8倍,到那时候再谈我国“人口红利结束”,也不晚。
可以肯定地讲,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量劳动力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提出延期退休是不明智的,不可取的。
明智聪明的做法是,鼓励适当提前退休,提前退休期间领取50%或者60%的退休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领取全额退休金;凡是有提前退休的家庭,如有适龄就业子女而没有就业,政府优先安排工作,特别是大学生子女更要优先安排。
至少,我们应当把是否提前退休交给劳动者自愿选择,给劳动者一个选择的机会,而不要那样蛮横,那样僵硬。
可以肯定地讲,只要是和平发展、和平建设,未来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3亿也好,4亿也罢,我国完全能够做到保证这些老年人温饱生活,也肯定能够保证给这些老年人每月发放一定数量的养老金。关键是发放多少的问题,发放标准是否公平的问题。
考虑到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普遍拥有一份承包地,可以通过出租等形式的流转,每年获得一定收入(目前东北地区一般出租一亩耕地年租金约为500元),因此,国家虽然也要承担他们的养老责任,但每月提供的养老金数量肯定也应该不会简单比照城市劳动者养老金的水平。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有的国家明确规定,居民拥有的个人财富达到一定水平,国家不提供养老金,减半养老金。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60岁老年人或其所在家庭拥有财富达到一定程度,政府不提供养老金,减半养老金。政府如果给一个亿万富翁提供养老金,就是笑话了。
必须讲清楚一个道理,事情的实质不是“政府花钱养老人”,而是包括60岁以上老人在内的全社会的劳动者花钱养老人。社会的全部财富都是劳动者创造的,政府每一分钱的财政收入都是劳动者创造的。准确地讲,不是“政府的钱”,而是“劳动者的钱”。政府手中的钱即财政收入,本质上是劳动者委托政府管理、支出的钱。这笔钱怎么花,每年拿出多少钱养老人,从根本上讲,应该是全社会的劳动者说了算。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所谓的“抚养比”问题没有实质性意义,我国劳动力将长期处于过剩状态,延期退休不可取。我国养老问题、养老金问题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只要政策对头,我国未来60岁老人将领取更多的养老金,生活将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