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网址:https://db2.mom(可微信分享)、https://0668.es、https://0668.cc(全加密访问)

他们是最可爱 的人----记从电白走出去的国军抗战老兵 (2人在浏览)

tianya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注册
2005-04-23
帖子
6,195
反馈评分
407
点数
191
性别
[attachmentid=328010]

他 们 是 最 可 爱 的 人

----记从电白走出去的国军抗战老兵

陈贞 /图文



2014年4月中下旬, 恰值清明、谷雨的交换节气, “ 芳草绿野,春入遥

山碧四周 ”------这是我们一行7人(领队湖海山人)踏上探访原中华民国抗战老兵旅途,一

路见到的景色。

我们沿途都用镜头一边拍下了田园,山村、蓝天,一边拍下了老兵们的神情举止、饱

经风霜的脸孔,用笔用心记录了他们的经历过的烽火岁月。


一、老兵黎普邦


黎普邦生于1922年,电白县沙院镇何屋村委会第吉涌村人。

他约16岁时被抽丁入伍,编至64军156师机枪连当轻机枪射手。64军原是李济深、

陈济棠粤系国民党部队,是一支以广东农家子弟为主的劲旅,在战场上打过许多场恶战。茂

名县镇盛白沙村邓龙光曾任64军军长,电白县下垌王德全曾任该军156师师长,副军长;

抗战期间最后一任军长是张驰,邓龙光的胞弟邓鄂任副军长。

黎普邦讲述 :

我当兵时在罗定县驻训,与日军正面接触主要是在广东肇庆、广西一带。记忆最深的

是一年的农历10月左右,与日军在(广西桂平县)蒙圩打了7天7夜,老百姓都跑光了,在

战场上没东西吃,找到点稻谷嚼着熬了几天。部队伤亡很大,三挺轻机枪,只剩自己一个主

射手。日军曾投了3颗手榴弹到我脚边,连忙双手把2个掷了出去,剩下的一个没爆,要不

就完蛋了。打到最后,在三挺机枪阵地来回跑,一个人用三挺轻机枪,来回跑动,也能减轻

敌军密集攻击的压力。

黎普邦老伯提到这段最重要的打击日军的经历是史称桂平战役。

桂平县位于黔江、郁江、浔江的交汇处,是广西东南与西北水路交通的要冲,地理形

势险要,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44年10月,抗日名将、已升任国民党第35 集团军总司

令的邓龙光亲临前线指挥麾下的第64军155师、156师、159师在广西桂平蒙圩地区反击

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团。

黎普邦和他的战友们在蒙圩打了7天7夜!他在我军机枪阵地来回跑,一个人用三挺轻

机枪,英勇地向不同方向的步步紧逼的敌寇扫射,敌寇不死即伤!多消灭一个日寇,我们的

同胞姐妹就会少一头蹂躏自己的野兽,少一个进村进城烧杀掠夺的鬼子。黎伯岂是GCD历

史教科书所描写的那类败战兵!他的形象显然比拿木头手枪到处咪着眼睛啪啪,闹着玩,与

小胖子摔跤输了又耍赖,吓吓伪军的小兵张嘎光辉多了!

黎伯掀起衣服,展示了他打日寇时 留下了子弹穿越胸部、背部的伤痕和右大腿有大片

炮弹炸伤的伤痕,气鼓鼓地用水东话说 :“我(对国家)是有功劳个哇,我得不到(国家)

一分钱!”他的老伴也在一旁唠叨,不满意人民政府那样对待自己的丈夫。眼看当今社会,

在官场上那些对国家没有尺寸功劳的脑肥肠满的贪污受贿分子个个锦衣玉食,连塑造孩子灵

魂的圣洁校园也是一片鹰挚狼食的怪像,从战友的尸堆里爬出来的黎伯怎能没气!

黎家有一栋新款三层楼房,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楼房位于绝佳地段,远离人烟稠

密的老村,静悄悄,坐北朝南,楼房的北面有一片水塘,壮旺宅气,围栏内外绿树簇拥,红

花相衬,自种的已长高的槟榔树更是凸显了黎家后人的审美价值观。可行驶汽车的一条装着

一盏盏电灯的乡村水泥路从黎家附近蜿蜒横穿而过,并与325国道连接,沿途尽是森林,真

令我羡慕不已!觉得住在这里,听莺歌,看燕舞,闻果香,赏兰菊,心旷神怡,是堪比陶公

向往的世外桃源的生活了!

黎伯夫妇生了四子一女,有一个24人的大家庭,人丁兴旺,其中有一个儿子还是军队

师级干部,英气逼人,与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照过相。我好言安慰黎伯:“你身体赛过

野鹿,居屋风水好,子孙满堂,住靓楼房,四川大地主刘文彩比不上你啦。儿孙争气,个个

做得倒食,你有福气啊。”黎伯听了我这番实实在在的话,他笑起来了。黎伯说:“几个风水

先生来察过(我家),都讲好。”

黎伯很在意关爱老兵志愿者送给自己的那条红色绶带,他从柜子里翻出来披过肩膀,

他视名誉为个人的第二生命,我们敬重他,并邀请这位92岁的老兵合影。


二、 老兵李爵用


我以前写过一篇《落寞的百岁远征军老兵----记李才用》,那是应陈村那行小学校长黄辉福

的邀请去采访文中的主人公的 。我想不到的是,李才用和 李爵用都是小良龙山村的同族

人,一个是军旅一支笔,一个是武夫!如今辛苦奔波、一生清贫的李才用老伯已走完人生的

道路了。

奔波、清贫一生的李爵用生于1920年农历11月17日,92岁了。

1935年,李爵用在家乡报名参军,广东茂名县兵役科科长见他刚及舞勺之年,不同

意收,小李软缠硬磨,才如愿入伍。他回忆道:

自己和新兵们一起乘车到茂名县政府集中,用椰子壳装饭吃,夜晚睡地铺。

1937年7月7日,日军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国民党政府转入全面抗战。李爵用分配

到国民党第64军155师476团第一营步兵连服役,与邻乡的黎普邦同一个军。李爵用早期

随部队和日本鬼子作战于广东肇庆、朱六合、三水县、高明县、高要县、腰古、清远县高

田、曲江县马坝。

李爵用当步兵4年后,被营长调去炮兵排扛炮筒。他说长途行军,炮筒压在肩膀上沉

甸甸的,异常闷热,汗流浃背。

李爵用也参加了桂平战役。国民党第64军155师接受作战任务后,经广东信宜县向

200多公里外的广西省蒙圩开拔,天上偶尔有日军飞机轰炸,他扛着炮筒走在队伍中,行啊

行,很远都无人烟,途中,部队在广西境内黄塘(音)村休整三天,并找了当地一个老妇做

向导一直到了作战地点蒙圩的外围。第一营派出通信兵、连长两个人利用夜色掩护,潜入蒙

圩内侦察,天光后才发现了敌情,遭日军轻机枪扫射,幸免于难。

155师476团团长向各营下达作战命令,宣称先冲入蒙圩的有赏。反击战开始了,李爵

用参与了向日军炮击,第一营有的连打到只剩下50人,有的连牺牲惨重,仅9个兵、一个排

长活了下来。白天,李爵士用在前线望到美军出动50架飞机来助阵轰炸日军和地面的日军

交叉使用红旗、白旗指挥自己的飞机来轰炸国军,两国军机在空中厮杀,地面敌我血肉横

飞......牺牲的连长被第一营营长派人冒险找了两个晚上,才找了回来。苦战多日,等来国民

党第46军来换防后,李爵用的部队才撤下来,一路退到桂平县石龙,这时雨水纷纷而下,

他们用塑料布裹身,头上还戴着番薯藤叶做的伪装,晚上无法睡觉。部队撤退到广西武宣县

三里乡时,李爵用腿上长了毒疮,行走困难,叶排长安排他入三里医院治疗,就这样与部队

失去了联系。几天后,24岁的他带着院方开出路条、住院诊治证明动身返回家乡,从武宣

县到电白县小良乡白沙村不下400公里,那年代兵荒马乱,人事不熟,地方陌生,随时遇到

危险,行行重行行,: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夜晚蛙鸣声声,风吹草动,怕,怕不了那么

多,饿、疲倦 ,一路求人施舍,求饭求水,求睡求住。

李爵用平安回到家乡后,为了生计,和叔伯兄弟一起做小本生意,经常风尘仆仆,挑

米到离龙山村20公里远的电白县水东乡贩卖,又去又回。1947年某月的吉时良辰,长辈为

李爵用贴上了娶亲的对联“ 花烛笑迎比翼鸟,洞房喜开并头梅”。

1951年下半年,电白开展土改运动,李爵用担任了贫雇农小组组长,成了党内的人,

公社化后更是做了几条村庄的生产大队大队长,领导数千社员搞集体农业生产、水利建设,

按军队人员编制算,属于是副军长的角色了,上世纪60年代末,还以贫下中农代表的身份

进驻,管理学校,校长、教书匠,包括去过缅甸的远征军老兵、高中毕业、一肚子墨水的同

宗李才用都要对他俯首称臣,李爵用走向了人生最辉煌的顶峰,这是做梦都没想到的美事!

李伯能拥有当时农村人十分羡慕的这些职权,这要源于他1944年11月份就离开了国民党部

队,按GCD政策划定,凡在1945年前脱离蒋介石反动派集团的不以历史反革命论处。哎,

79年前,少年李爵用从本村保长的口中知道去参军能得到补助费五十银元和一些稻谷,他

心动了,家穷,吃不饱,他去了,哪里考虑参加的是“反动军队”,只希望能有多多饭吃,现

在国无宁日,知道要消灭万恶的侵略者,中国人才能过安稳的日子。

李爵用夫妇凤协鸾和,育有四儿四女。老伴已辞世,他腰背有些弯了,尚能煮饭炒

菜,饲养家禽,独居儿子在村中修建的楼房。


三、 老兵欧铭钟


欧铭钟是电白县小良镇唐美村人,原军155师464团第3营机枪手、班长、国民党广东

暂编第一纵队排长。

1942年底, 欧铭钟在广东廉江县良垌乡报名入伍,与同批新兵到广东化县接受军事

训练。第二年在廉江县马头岭、园背岭与日军打仗。欧参加了由10个班长,2个士兵组成的

敢死队,班长们一人一把大刀,他和一个兵各带两个手榴弹,半夜三更被派去摸马头岭日军

碉堡。

有个班长不小心撞响碉堡周围的铁丝网,被日本鬼发觉,猛射子弹、扔出的手榴弹落地

爆炸,火光四起,打死好几个战友。幸而此时是凌晨,岭下到处长满草木,模糊了豺狼的视

力,有夜色、草丛、树林的庇护,欧铭钟和生还的战友艰难地,小心地往回爬了好长的一段

山路,又爬过了一块块的田垌,手、脚、衣服沾满了泥埃汗出沾背,天亮了,我军才向日

军阵地开枪,打炮(迫击炮)压制其火力,以掩护敢死队,尽管头顶上依然是子弹飞过的啾

啾声,但已脱离了危险地带。

马头岭、园背岭战斗失利,他们从(廉江县)石角乡入广西陆川县,博白县,容县.....

一路行一路与日军对打。

欧铭钟和战友们防守桂平城附近的一条江岸边,白天能看清离300多米远的一股日军正

提动着橡胶船摆在对岸江边。一天傍晚,欧铭中随连队调防入桂平城,哪知下半夜日军就乘

橡胶船渡过了河,佛晓包围了该城,人心惶惶,险情在即,大家急忙喝完一碗粥就撤往桂平

城外的西山。 始料未及的是,另一股日军也出现在西山上,互相发现对方,西山一时响起

了阵阵枪声。欧铭中说:西山遭遇战,“我班12个死了9个,剩下的3个人撤入和尚庙,敌

人紧追不放,之后大家走散,我遇到一班班长,两个人都好饿,到老百姓家,乞了两碗粥

食。”

欧铭钟继续回忆:

“守(桂平)阿婆髻岭,(64军155师)464、463团死好多人;4连死剩7个人。防线

被日军突破。夜,广西省保安团第10团接替我们,该团摸上婆髻岭,占回防线。日本人反

攻,多次易手,又死几多人。一个炊事兵送饭回来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个日本鬼的尸体,

切了头担返来。

美军战机(从百色军用机场起飞)来助战,我方摆箭头指示轰炸日本鬼,投放燃烧硫磺

弹,误炸了自己人。重机连,迫击炮连都被美机炸了,死了好几个人。飞机俯冲地面射出的

拇指大小的机关炮,打中人都断成两截,我呢埋个石头坑, 逃过一命。原来团指挥部

上报说山头已失守,调飞机来炸,但实际当时我O又夺回了山头,(前线军情瞬间万变,未

做到第一时间上传下达)。后来我们撤退,从广西来宾县,武鸣县,都安县,一直撤到田东

县休整,因为部队减员很厉害。”

1945年初,邓龙光命令国民党第64军155师调回广东南路镇压张炎叛乱,欧钟铭未能

置身事外。

155师平息了张炎叛乱,欧钟铭被派到广东化县参加军事训练班训练,并当了班长。

1945年夏季,一批日军从湛江等地徒步经过小良,欧钟铭正好在自己的家乡,他和一些人

见状,拿枪尾随追击,打得对手魂飞魄散,向荒野逃去。

1945年7月 ,国民党部队对日军大反攻,美军此前已在太平洋地区消灭了日本海军主

力和塞班岛、硫磺岛、冲绳岛的日本守军16多万,全日本已处于美军大量飞机的轰炸阴影

下,日本本土到处挨炸,到处是一片火海,1945年8月上旬,美军又分别在广岛、长崎投

下两颗原子弹,共造成30多万人死伤.....。远离了城市,消息闭塞,欧钟铭他们不知世界反

法西斯胜利了,欧钟铭说:“听说了日本人投降的消息。开始我O根本唔信,弟兄们个个破

口大骂:‘拍惆⒛蹋你发梦啦!日本鬼会投降?’”

1946年6月,内战再次爆发,中华民族又陷入另一场灾难。 欧钟铭随国民党部队开

往山东打GCD。GCD打国民党,欧钟铭和自己的连长原本奉命从外省战场回广东招兵,但

此时第64军在徐蚌会战中被歼灭绝大部分,建制打乱,欧钟铭、连长与部队失去联系,经

别人穿针引线,他俩进入广东暂编第一纵队,他被委任为排长,1949年,随该纵队于广东

顺德县起义,欧钟铭回乡一段时间后,人民政府安排他到财税所工作。

欧钟铭 1920生, 94岁,是高寿的人了,体型清瘦,他住的乡下房屋光线暗,门前有

菠萝树,不远处是田园、山丘,很是养眼。他坐在轮椅上,口齿清,思维活跃,提起1949

年前的经历,尤其是在广西桂平县蒙圩那场国民党64军三个师与日军的恶战,尸横遍野的

那幕情境,令欧铭钟一辈子刻骨铭心!他还说,一次,他和战友夜晚过江,好危险,日本仔

就在很近的地方,一被他们发现,就死定了!像他这些惊险的事都不知遇到多少了。

欧钟铭的儿女不在家,儿女为了照料老父亲,请了一个保姆。保姆热情地拿出糖果、

饼干叫我们吃。因我们要赶路,在欧家停留了大概40分钟,就与他(她)们告别了。


四、老兵蔡春林


蔡春林,1923年生于电白县大榜乡牛角坑村,91岁, 国民党第64军155师第2营第4连战士。

1943年,蔡春林20岁被抽壮丁,入伍后接受了三个月的军事训练,就四处征战,抗

击日寇。1945年10月,他随64军159师在广东中山县接收日军缴交的物资,受命管理日

军俘虏。国共内战时期,上海,沈阳、长春、四平等地都留下了 蔡春林的从戎足迹,国军

败局已定,作为投诚起义人员,蔡春林曾在四川省成都解放军举办的学习班学习,结束了学

习,辗转回到了故乡,重新过起了脸朝泥土,背向天的种地生活。

他和老妻、儿子、媳妇、孙儿长期住在一座面积约70平方米的砖墙瓦屋内,三代同

堂,屋子的建筑材料杉木、屋梁、桷片正在腐朽,在这屋门口南面约12米远, 蔡家临时搭

建了一间小屋,墙体使用长短不一、新旧木料,塑料布搭成,里面仅能放下一张双人床,个

儿高的人,头还能触到塑料布屋顶,现在孙子大了,离家外出打工期间, 蔡春林夫妇就住

正屋,孙子回家,蔡春林夫妇就住小屋,阿公阿白苁浅璋孙辈的。

粤西沿海地区每隔4年,十级以上的强台风登陆一次,并伴随倾盆大雨,10级以下的

台风几乎年年有,牛角坑村临海,风雨无情,蔡家小屋一次次被掀翻,一次次再搭 。我看

了蔡春林的正屋,历经一场场的台风仍然屹立不倒,观察其环境,满目的树林,绿染天际,

像一道道的巨大屏障抵御了强风的正面吹袭,幸亏有一座似样的老屋。看了他和老伴时不时

入住的小屋,那可是一间适合鸡狗栖身的小屋,我心里觉得很不是味道 。蔡春林站在小屋

一边,湖海山人拿出印有”抗战胜利68周年纪念,电白同乡论坛赠“的白色恤衫请他穿上,

我在一旁帮老人整理衣角、衣领,我们拍下了他的几幅照片。


五、老兵王业槐


王业槐曾服役于国民党第64军159师476团。

王业槐因父亲在广州湾被日寇无辜杀害,愤而参军..... 自1943年起,分别在广东廉江

县马头岭,广西桂平县,广东阳江县北门参加对日军作战,负过伤。1946年,他卷入国共

内战,参加了徐蚌会战 ,辽西会战。1949年底,他逃回老家。

王业槐现在住广东电白县小良唐美村王氏宗祠附近的一间小砖屋,一房一厅,面积约

16平方米。有一株百年大树,离王业槐老伯的小屋10多米,枝繁叶茂,风儿吹来,树枝摇

曳,沙沙作响,炎热的夏天,在这里纳凉聊天很是惬意,周围有大片空地,可搭戏台演出。

村里的老人有时会到到王伯这边走动走动。

人们喜欢用枝繁叶茂比喻子孙多,王业槐 却膝下犹虚!他结过一次婚,妻子及其肚里

的胎儿死于难产,仙凡路隔,一生的隐痛。家,一贫如洗,他断了续弦的念头。

我们七个探访者走进王业槐的小屋,小屋里堆着许多杂物,连站的地方都麻烦,狭窄

的卧室摆放着一台16寸彩色电视机、一台影碟播放机,领队拿出反映国军抗战的纪录片

《一寸山河一寸血》试放,这位老兵静静地看 .....我想,这部记录国军英勇抗击日寇的资料

片一定会再次将老人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打日本仔死了那么多战友;打内战,骨肉相残,

仅这位老人直接参与的徐蚌会战 ,辽西会战,双方就死伤过百万!

古树下,“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自己是残酷战争的幸存者,他早已看淡

一切了。

我久久凝望着这座小屋,一阵酸楚感油然而生, 多少个孤灯相映的夜晚老人家在这里度

过!9旬的一个老人了,他的生命像风中的蜡烛随时熄灭!与王伯同龄的伙伴都走了,他命

苦,可又命长;我顿时觉得面前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兵很可怜,我建议探访老兵的领队湖海

山人多给他100元,他按我的话办了,我也另外掏出100元给他。


六、老马瑞兵


马瑞,生于1923年10月, 原电白县潭巴乡马屋村(今属吴川市王村港镇)人,原 国第

64军军部第二电台台长。

1943年,刚20岁的马瑞,前往广西柳州参军,在国民党第四战区特务团团部做文书

工作。一两个月后,特务团副团长张重光赏识马瑞,说:“你年青,有文化,我推荐你去考

军校。”马瑞不负上司的期望,考上了军方设在柳州市羊角山的第二通信团无线电信大队无

线电专业班,接受美式无线电收发技术的训练。毕业了,马瑞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组织安

排他到桂林市某部独立通信第九营任通讯员,工作表现出色,调任第64军军部第二台副台

长,台长。1948年11月,第64军在山东碾庄与共军作战失利,马瑞跟副军长李九思等人

一起突围,先后被俘。

解放军官方知道马瑞是个才俊,要他留下,要推荐他到南方读书,他身在曹营心在

汉,以脑震荡为由,请已归顺GCD的一名原64军军医通融开了路条回家乡。

不久, 国民党第64军在广东重建,并开赴海南岛驻防,马瑞获悉消息后第一时间归

队。1949年初,马瑞向现任军长容有略请假回家乡结婚,年轻的小马与妻子新婚燕尔,此

时,国民党地方政府又请他代理潭巴乡长职务,他乐不思蜀,错过了去台湾的机遇。

从马瑞的投军报国,我能看出他的聪明能干,他的 百折不挠,坚毅勇敢的个性。 1949年

前的那段履历日后让他吃尽了苦头。马老对我们说:“解放初,许多乡长、保长都枪毙了,

我在群众中有威信,仅被判处5年劳改,实际上到1956年才释放,被人称为兵痞,出村趁

墟要报告,1982年才最终对我解除管制。”,另外,在毛泽东阶级斗争政策主导中国的岁

月里,政治运动一波接着一波,马瑞少还不了挨斗挨批。

马瑞家有一个儿子,当年受父亲连累,高考上了录取分数线,政审不过关刷了下来。

他的两个女儿远嫁外地。屈指算来,马瑞的儿子应有64岁了,口才好,靠做小本生意维持

一家大人、小孩的生活。马老的儿子、媳妇凭自己的勤奋也修建了一座两层毫无显眼的楼

房,当然了,与现代农村土豪的青砖壁瓦 雕栏玉砌,铺有名贵的地毯的居屋远远无法相

比。

我们坐在马家,听马老讲述往事时,马老的伴侣听到客人的声音也从房间行出来,媳

妇在一边拉着她的手......原来她双眼失明了!丈夫落难时,她也饱受歧视,但她对丈夫忠贞

不二,与丈夫一起辛辛苦苦地把三个儿女抚养成人。这个家,有了她,才有儿女、丈夫的今

天。对于感受不到白天黑夜的失明者来说,那是一种难言的精神痛苦,我们另外给了一百元

马老的爱人......。

马家不富裕,可马家是精神贵族;马老夫妇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家庭和睦,这就够了。

马家门前栽种着几棵红花树,这些绿叶相衬的红花也显示了马家后人的审美情趣。临离

开前,我挨近一朵红花对准马宅拍了一张照片,寓意马老与他的那位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胞

兄曾经青春红似火,无愧于中华民族,无愧于自己曾忠于过的那个中华民国。


七、老兵林春生


林春生的屋子离电白县陈村镇那行村中央那棵古榕树下的公庙仔不远。我们到了那

行村中央,经热心村民的引导,我们很快找到了林家,已经是傍晚6点了,此刻,他一个人

在屋边用柴火烧饭。我在他的厅里见到了挂在墙壁上的林伯的妻子遗像和他和儿子、女儿、

女婿、媳妇、孙子、孙媳妇的合影,唯一的儿子亲昵地用手揽住他的肩膀。从这张合影照,

我看出了林春生老伯 生活在一个充满亲情气氛的家庭,他一辈子的艰辛终于得到了子孙的

报答!

林老伯,在1917年出生,耳朵大,国字脸,腰杆挺直,步行自如,头脑灵活,健康,

他那冷峻、坚毅的脸色让我想起了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他真是一条好汉,我一点都觉察不

到他97岁了!他20来岁时被抽丁入伍,在广东韶关短暂集训后,编入国民党第65军通讯

连。林伯说,自己的主要职责是联络各连队及铺设通信线路 。自1938年---1945年8月,

国民党第65军奉命参加广东方向抗击日军大规模登陆和汀粤赣边区,浙江金华地区的对日

作战。这期间,林老伯跟着作战部队行军征战,在前沿阵地冒险铺设军用电话线,从广东一

直铺到福建、江西、浙江,哪里有敌寇,哪里就有林老伯活跃的身影。通讯线路的畅通保证

了我军能消灭更多的外敌。

1946年,林伯随部队调到了江苏、西北打共军,在甘肃战败了,他们放下武器,集体

加入了解放军 。

我问林伯:“儿子做哪行?” 林伯很快回答 :“在海口卖海味。”

林伯现在住的楼房,虽然没有像样的装修,但足以抵御冬季的寒冷,盛夏的台风,炽

热的光线。

我们走时,他默默地一直送到那行小学旧址附近,群众也在一旁目送我们。

.......


此外,我们还探访了原在国民党第64军服役的老兵 陈贵良、黄雄、 杜文生 ,他们最

小的也有89岁了。陈贵良,原该军155师步兵、通讯兵,住电白县大衙墟5公里远的西坑村

。黄雄,现居电白县岭门镇下田村,原该军159师士兵。杜文生 ,住电白县麻岗镇田边

村,原该军通讯排通讯兵。


黎普邦、李爵用、欧铭钟、马瑞、蔡春林等原国民党第64军的老兵以自己的亲身经

历,向我们讲述了抗战故事,不过这些故事都是一些零星的片段。


关于原国民党第64军与广西桂平战役,1945年初,曾有一个叫梁加湘的人写过

《蒙圩之战》的回忆文章:

“......小小的蒙圩,经过了10多昼夜(自十月二十一至二十九)的激战,经过20天

的轰炸,经过了千万颗子弹的穿插,经过了数十门巨炮轰击,已经弄得稀稀烂烂,零零落落

了。圩内房屋已毁了九成以上,圩中心留着一窝窝的弹穴,斜的一壁壁的危墙,一堆堆残砖

废瓦,散着颗颗的炮壳弹片。街道认不清,店铺看不出……,可以说整个圩没有一间完整房

屋,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更没有一株树、一根竹没有弹孔。甚至圩附近的罗村、大阳岭、

新施村、龙潭村、乌阳村、马鞍岭、小东村等,亦莫不受战火之荼毒与毁灭。说到人口物资

之损失,那就更难计算了!

在圩里及其附近村落,壕沟里,田埂上,破屋内、沟坑、池塘及原野上,都堆积着横

七竖八的尸体,断头、破腹、折足握拳的在暴露着,那战马耕牛的遗体,更腐胀得可怕。在

树枝上、竹枝上,挂着片片的人肉和丝丝的破布。在烧毁的房子下,还不时发现肢体焦灼的

面目,胀大发臭的尸体,这分明是盟机炸杀的敌人。据说这场血战,敌我双方死伤数千人,

但在暴露的尸体,为数不够千具。大概有许多已被烧毁或掩埋。至于战马,亦有200匹被毁

灭。在五高地的罗村,韦秀山宅内,发现敌联队长的尸体。

尸体遍地疮痍满目的蒙圩,充满了硫磺的气味和尸臭。人们已经跑光了。只有一群群

的苍蝇在那里叮着腐臭的尸体。那种寂寞、荒凉、肃杀、凄惨的景象,真正令人恐怖。天际

弥漫着惨戚的愁云,仿佛凭吊着人间的大祸。阵阵的寒风,掠过了破碎的屋宅,不时发出沥

沥的声音。栖息在残枝破巢的小鸟,也瑟瑟地发抖,仿佛也和人们一样地感受到无家可归的

痛苦。


日间,在断垣残栋里面,不时钻出衣衫褴褛骨肉消瘦的人儿,在那里徘徊凭吊他们破碎的家

园,……撒散在瓦砾上的腐骨败豆,无人过问。长成而熟了的稻谷,无人收割……。

晚上,更凄惨可怕了,远远望去,阵阵的阴云,笼罩着糜烂的圩市,在腐尸残骨上面,不时

闪烁着点点的磷火。在破屋里面,还不时传来隐约的哭声和稀疏的犬声……,仿佛是人们的

叹息,也仿佛是鬼魂的怨怒!.....”


桂平战役已过去70 年,国民党军队面对的强敌除了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团约有

6000人外,还有临时赶来支援作战的日军第168联队、第85联队、第86联队 。日军共投

入的兵力1万多人,他们都是由日本军国主义造就出来的无比凶残的,死不投降的战争疯

子。 我们透过前辈人的回忆文章和黎伯、李爵用、欧铭钟的讲述,我们依然能强烈地感受

到战斗激烈的程度,打这场反击战的艰巨性、残酷性!黎伯一定见过许多牺牲在蒙圩等各处

战场的战友了,包括那些牺牲的战友中就有茂名县、电白县的子弟兵。茂名县泗水郭亚八,

电白县霞洞赖家宾,在桂平战死时,都是年轻的、未婚的小伙子 ,但我觉得黎伯还是有发

脾气的底气、有发脾气的资格。


去年6月中旬,粤西籍原国民党64军抗战老兵 黎普邦、李爵用、欧铭钟、马瑞、王业槐等

人 在广东茂名市志愿者、义工的帮助下,重返蒙圩等地。桂平民众没有忘记他们,视他们

为英雄,英雄得到了崇高的礼遇。 相隔多半个世纪,人们重建的曾被战火蹂躏的家园让老

兵们已辨不出当年的模样了。69年前,他们在这里为民族生存而打日本仔,在战争环境里

与许多来自不同区域的战友结下了的深厚情谊,数以千计的战友牺牲在这里、哪里了,如今

踏足到处是和平的阳光,人寿年丰的这块土地、哪块土地,他们百感交集,有的潸然落泪,

情不自禁地喊出为国牺牲者的姓名。

一位老太婆对志愿者、义工们说,马鞍岭附近有一条路死了许多国军,当地的绅士、

财主心存善念,出资雇请农民掩埋尸体,看到哪里有土坑,就把死者抬往哪里安葬。

在桂平罗容河边,曾有很多受伤的国军士兵被追上来的日寇活活刺死......志愿者、义

工这次陪同抗战老兵来到桥上,向江面撒下了一朵朵寄托哀思的鲜花......


我看了志愿者录制的配上动人音乐的国军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广东抗战老兵重返桂平,

凭吊战场遗址的资料片画面,画面出现了几位我熟悉的老人,他们在儿子、志愿者的陪护

下,到墓地、到罗容河边祭拜了英魂,我眼睛流出了眼泪!这时,我想起了抗战时期,蒋介

石说的一句话:”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蒋介石说这话是否正确,我无法判断。我又想

起了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宋美龄带病访美,成功地争取了美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抗战

大业的巨大支持!


根据档案历史资料披露:

为了服从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抗日大局, 四川省有320万军队、广西省有100万军队

开赴抗日前线!其它省份纷纷出兵.....

1938年1月,国民政府开始紧急修建滇缅公路,沿途要经过高山峻岭,修成的难度非

常大,云南省300多万民工义务参与,“留在家里的老人、妇女甚至是孩子都上阵了.....留

下空荡荡的村落,连烟囱里也没有缕缕炊烟,显得格凄凉。” 死了大量的同胞才把这条全

长959公里长的公路修好!


1939年冬,我国海港已被日军侵占,1941年,滇缅公路已是国内最后一条国际交通

线,而仰光则是我国赖以与国际交往的唯一港口,在国外购买抗战所需的和国际援华军事物

资,均需从那里转运。为了保住这条生命线,国民政府还征调西南联大在校大学生从军做翻

译,连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儿子都报名了,先后有30万中华热血青年脚穿草鞋赴缅对日

作战!

。。。。。。

许许多多殉国的官兵甚至连籍贯、姓名都没有留下!

作为英勇的、不畏强暴 的中华儿女,国军有着多少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啊!


过去我们在祖国大陆接受的历史教育是否定国民党抗战,我小时读过编入小学教科

书的《桃子该由谁摘》这篇课文,现在包括我在内,许多人都认为这不是客观历史。在电白

的每一条村庄,我还真没听说过或者没有活人见过哪位农家子弟参加了除国军部队以外的军

事组织去打日寇 。


我们所接触的抗战老兵个个忠厚老实,善良,大都心静如水, 人淡如菊。除了王业

槐老人,他们有家室的,有的三代同堂,有的已是四代同堂。我们探访过黄雄,他当上了太

祖,过年请人写给后代的对联是“堂上命孙孙受室,庭前训子子称翁”。我们几个人都围过来

议论这副对联。


我们探访的 9个老兵当中,人生结局最完美的是黎普邦,其次是李爵用了。 年过90

岁的李爵用,一铺天人吉相,整齐的中山装,让人感到李伯有别于一般的乡下农夫 。在新

社会,李伯备受党组织的信任,昔日的保长变成了受他领导的农民,是被管制的黑五类.....

最凄凉的无疑是王业槐了。


在毛泽东时代,这些出身贫苦的参加过抗日的国民党军人曾长期被污蔑为兵痞,我感

到这是我们社会长期出于狭隘的政治利益观念而混淆是非的悲哀。我相信下面这两句永远正

确:一、损害他人的名誉并不会给自己增添任何光彩;二、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

会熠熠生辉。我们每到一个被探访者的家里都看到了一块块制作精良的刻印着“抗战老兵,

忠勇卫士”小牌匾钉在正门的外墙上,这是广大民众认可的一种荣耀!


曾经出生入死的和已牺牲的国军官兵, 他(她)们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甚

至把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像这样的人不是最可爱,那还有谁最可爱呢?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虽然老兵正在一个个凋零,但他们的英名将永远流传!


末了,我想用别人说过的一句话做结尾,这也是我们一行7人的共同心声:


用爱心来做事,用感恩的心做人,为这些最可爱的人做些公益事,我们就会活得更愉快。




附上 :

广东(含电白籍)国军抗战老兵重返广西桂平凭吊抗日战场遗址配乐视频

http://www.tudou.com/v/TLK2p7FgzUs/&resour..._99&tid=0/v.swf
这个视频也许会感动你!


宋美龄访美视频
http://v.ku6.com/show/UR13Zc1vdQWRtzGe.html


2014年6月上旬作者修改于广西南宁


[attachmentid=328016]
图为参与探访抗战老兵的电白同乡论坛志愿者



2014年6月,笔者在广西南宁,见下面图片
[attachmentid=328011]
[attachmentid=328014]
[attachmentid=328013]
 
可惜他们站错队,要不,他们早已是电白的“公仆”了。
 

正在浏览此帖子的用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