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叫了!
清明已过,阳光一冒头,冼园里的蝉就叫得震天响。 蝉一叫,夏天就快来了。蝉声响,就唤醒了压抑在心底的乡情。儿时那与蝉有关的欢乐时光,也很自然地一幕幕在脑海里展开。
记忆中,故乡的蝉似乎特别多,叫声也特别豪爽亲切。可是,老师们是不喜欢蝉的。我们小学教室的窗外,种有一排台湾相思树。夏天的中午,相思树上蝉的叫声比孩子们打闹的声音更响。老师讲课的声音根本听不见。于是,老师让我们去赶蝉。有些孩子拿着竹杆去,往树上拍打,哗啦啦地沾了一头黄色的相思小花。有些孩子抱着树猛摇,有些孩子站在树下往上扔小石子。蝉安静了,我们回到教室来听课。没一会儿,蝉又呐喊开来。我们又出去,拍的拍,摇的摇,扔的扔,等蝉安静了,我们又回来上课。没多久,蝉又高声唱起它们的歌。如此重复几遍,一个快乐无忧的下午就过去了。
当年为什么没有人想到要把窗外的相思树砍掉,而偏要这样赶蝉,上课,赶蝉,上课,赶蝉,下课……从夏一直过到秋呢?我想,是为了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欢乐吧!你看,到了现在,当年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早就忘记了,而那赶蝉的快乐却永远地留在了记忆里。自然,才是最美好的课堂呀!
放学后,孩子们就会三五成群地到树林或竹林中去捉蝉。男孩子捉蝉技术好,胆子也大,敢爬树,一般是徒手捉。女孩子一般就会拿一根有网兜的竹杆去捕,或者把泡发的橡胶泥粘在竹杆上,用来黏住停在树干上的蝉。家乡最常见的蝉,就是春蝉。孩子们都喜欢雄的,会叫。家乡的竹林子在竹籽开花的时候,蝉特别多,连三四岁的孩子都能捉。我们家小侄子四岁的时候,一天中午突然不见了。大家全村都翻遍了,最后才在村后的竹林里找到他。他小小的个子,胖墩胖墩的,正拿着根有橡胶泥的细长的竹枝在捉蝉。他裤头上系着的塑料袋子里已经装满了一袋蝉,唧唧地叫。
[attachmentid=326640]
炎热的夏天开始的时候,有一种比春蝉个子小的蝉,就慢慢多起来了。它们学名好像是叫黑蚱蝉,我们当地叫它“E A”(音译), 浑身乌黑透亮,叫声比春蝉要尖细。
[attachmentid=326641]
最少见的,也是孩子们视为珍宝的就是那种绿色的小“EA”了。身子和蝉翼都是嫩绿色,叫声比黑蚱蝉更细更轻,没那么尖锐。我刚才查阅了资料,说它们叫寒蝉。这不能不让我想起柳永《雨霖铃》中的那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可在孩提时,我们听不出蝉鸣“凄切”之意,自然万物的声音在孩子们的耳朵里都是欢乐的。
[attachmentid=326642]
当年,我的父亲曾是小学校长,非常善良,爱孩子,有童心。每年蝉起来后,他就会在一个夜晚,带着我和两个侄子到村后的树林子里去照蝉蛹。蝉蛹从地里爬出来,爬到树干上,然后慢慢地脱下它们的壳,蜕化成蝉。父亲不会给我们捉很多,只是每一人一只。还没有蜕变的蝉蛹,拿回来,放在蚊帐里面,我们就这样看着它一点一点地在肩背上裂壳,慢慢地爬出来,双翼慢慢地由短变长,由软变硬,然后就能飞了。
我们当年的“生物课”如此生动直观,不用去看幻灯图片,不用看视频,我们能用手触摸,能亲眼看见,那种亲历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快乐!前年,我曾跟儿子说:“妈妈带你到乡下去住一天,去看看蝉吧。”他说:“不想去!乡下蚊子太多。要看蝉,在电脑上一搜索,就能看到。”
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以便利,却又偷走了我们很多的快乐!
儿子今天也无法忽视春蝉震天的叫声。他说:“妈妈,我们改天到冼园去看看蝉吧!”我心里一阵高兴,我真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寻到我们当年那种与自然相亲相近的快乐!
――――
PS:在搜索蝉的图片时,看到了一种像蛾蝶一样美丽的蝉。资料说它叫“长鼻蜡蝉”,我也不知道它是蛾,还是蝉。它们羽翼色彩斑斓,眼睛小小的,鼻子长长的,不会鸣叫。我们家乡有很多,经常停在龙眼树上,我们叫它“龙眼鸡”。我今晚把图片给班里的学生看,学生说,在他们这里,它叫“昂髻娇”(我觉得这个名字更美也更形象)。我们小时候捉到它,就会拿根细线扎着它的长鼻,让它飞。现在想来还是有点残忍的。
[attachmentid=326643]
(本帖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
清明已过,阳光一冒头,冼园里的蝉就叫得震天响。 蝉一叫,夏天就快来了。蝉声响,就唤醒了压抑在心底的乡情。儿时那与蝉有关的欢乐时光,也很自然地一幕幕在脑海里展开。
记忆中,故乡的蝉似乎特别多,叫声也特别豪爽亲切。可是,老师们是不喜欢蝉的。我们小学教室的窗外,种有一排台湾相思树。夏天的中午,相思树上蝉的叫声比孩子们打闹的声音更响。老师讲课的声音根本听不见。于是,老师让我们去赶蝉。有些孩子拿着竹杆去,往树上拍打,哗啦啦地沾了一头黄色的相思小花。有些孩子抱着树猛摇,有些孩子站在树下往上扔小石子。蝉安静了,我们回到教室来听课。没一会儿,蝉又呐喊开来。我们又出去,拍的拍,摇的摇,扔的扔,等蝉安静了,我们又回来上课。没多久,蝉又高声唱起它们的歌。如此重复几遍,一个快乐无忧的下午就过去了。
当年为什么没有人想到要把窗外的相思树砍掉,而偏要这样赶蝉,上课,赶蝉,上课,赶蝉,下课……从夏一直过到秋呢?我想,是为了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欢乐吧!你看,到了现在,当年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早就忘记了,而那赶蝉的快乐却永远地留在了记忆里。自然,才是最美好的课堂呀!
放学后,孩子们就会三五成群地到树林或竹林中去捉蝉。男孩子捉蝉技术好,胆子也大,敢爬树,一般是徒手捉。女孩子一般就会拿一根有网兜的竹杆去捕,或者把泡发的橡胶泥粘在竹杆上,用来黏住停在树干上的蝉。家乡最常见的蝉,就是春蝉。孩子们都喜欢雄的,会叫。家乡的竹林子在竹籽开花的时候,蝉特别多,连三四岁的孩子都能捉。我们家小侄子四岁的时候,一天中午突然不见了。大家全村都翻遍了,最后才在村后的竹林里找到他。他小小的个子,胖墩胖墩的,正拿着根有橡胶泥的细长的竹枝在捉蝉。他裤头上系着的塑料袋子里已经装满了一袋蝉,唧唧地叫。
[attachmentid=326640]
炎热的夏天开始的时候,有一种比春蝉个子小的蝉,就慢慢多起来了。它们学名好像是叫黑蚱蝉,我们当地叫它“E A”(音译), 浑身乌黑透亮,叫声比春蝉要尖细。
[attachmentid=326641]
最少见的,也是孩子们视为珍宝的就是那种绿色的小“EA”了。身子和蝉翼都是嫩绿色,叫声比黑蚱蝉更细更轻,没那么尖锐。我刚才查阅了资料,说它们叫寒蝉。这不能不让我想起柳永《雨霖铃》中的那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可在孩提时,我们听不出蝉鸣“凄切”之意,自然万物的声音在孩子们的耳朵里都是欢乐的。
[attachmentid=326642]
当年,我的父亲曾是小学校长,非常善良,爱孩子,有童心。每年蝉起来后,他就会在一个夜晚,带着我和两个侄子到村后的树林子里去照蝉蛹。蝉蛹从地里爬出来,爬到树干上,然后慢慢地脱下它们的壳,蜕化成蝉。父亲不会给我们捉很多,只是每一人一只。还没有蜕变的蝉蛹,拿回来,放在蚊帐里面,我们就这样看着它一点一点地在肩背上裂壳,慢慢地爬出来,双翼慢慢地由短变长,由软变硬,然后就能飞了。
我们当年的“生物课”如此生动直观,不用去看幻灯图片,不用看视频,我们能用手触摸,能亲眼看见,那种亲历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快乐!前年,我曾跟儿子说:“妈妈带你到乡下去住一天,去看看蝉吧。”他说:“不想去!乡下蚊子太多。要看蝉,在电脑上一搜索,就能看到。”
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以便利,却又偷走了我们很多的快乐!
儿子今天也无法忽视春蝉震天的叫声。他说:“妈妈,我们改天到冼园去看看蝉吧!”我心里一阵高兴,我真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寻到我们当年那种与自然相亲相近的快乐!
――――
PS:在搜索蝉的图片时,看到了一种像蛾蝶一样美丽的蝉。资料说它叫“长鼻蜡蝉”,我也不知道它是蛾,还是蝉。它们羽翼色彩斑斓,眼睛小小的,鼻子长长的,不会鸣叫。我们家乡有很多,经常停在龙眼树上,我们叫它“龙眼鸡”。我今晚把图片给班里的学生看,学生说,在他们这里,它叫“昂髻娇”(我觉得这个名字更美也更形象)。我们小时候捉到它,就会拿根细线扎着它的长鼻,让它飞。现在想来还是有点残忍的。
[attachmentid=326643]
(本帖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