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国家的健康生命调查报告显示:尽管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已达71.8岁,但健康寿命只有62.3岁,排在第81位,跟排在第一的日本相比整整差了一轮!这意味很多人的最后十年在病魔缠身中度过。饮食不健康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营养盲远多于文盲,保守估计,有超过60%的家庭膳食搭配不科学、营养不合理,存在诸多问题。
1、三餐搭配不合理,早餐不吃夜加餐
很多家庭的三餐搭配不合理。早餐吃得单调品种少,甚至顺便在街头买点应付,还有些年轻人和学生不吃早餐;中餐大都买快餐吃盒饭,或是简单做些对付;晚餐往往非常丰盛;还有不少人有吃夜宵的习惯。长此以往,健康一定远离你!
建议:早餐尽量多吃、品种要丰富;中餐荤素各半、吃饱要足量;晚餐多素少荤、简单要适量。
2、食不厌精主食少,不吃粗粮爱细粮
由于喜欢精白米面的细腻口感,很多南方城市居民不愿意吃粗杂粮。有些人为了控制体重,几乎很少吃主食。其实谷类食物才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建议:适当吃些小米、玉米、荞麦、燕麦、薏米、杂豆、薯类等粗杂粮和一些加工精度低的米面,有利于肠道健康,能减少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每天最好吃二两以上全谷类粗粮和薯类。
3、蔬菜水果量不够,奶豆制品消费少
我国居民平均每天只吃半斤蔬菜,并以浅色蔬菜为主,水果平均每天只吃1两左右,离每天1斤蔬菜和半斤水果的推荐量还差得远。奶、豆制品的摄入量更是少得可怜,大城市居民每天喝奶不到100毫升,吃豆制品不到20克。
建议:多吃绿、红、黄、紫等深色蔬菜和叶菜,每天吃1-2种水果,鼓励购买新鲜、本地、应季的食物。每天至少半斤奶,多吃豆制品。
4、烹调重味不科学,油盐摄入均超标
很多家庭做菜都重口味,喜欢用油炸油煎方式烹调食物。食用油消费平均每天45克以上,吃盐超过10克,远远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天25-30克和6克。摄入过量的油、盐会增加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建议:烹调多用蒸、煮、炖;少用煎、炸、熏;少吃盐腌制品、酱制品,减少酱油和鸡精等用量。烹调蔬菜先洗后切、急火快炒、凉拌可放醋,热炒不加碱。
5、偏爱超市买熟食,喝汤弃渣丢精华
超市里的熟食含盐量比较高,不适合长期食用,更不适合孩子吃。如果熟肉呈现粉红色,则是加了亚硝酸盐。正规企业的产品可适量食用,但很多熟食是小规模制作,很难准确控制亚硝酸盐的添加量。很多人喜欢煲汤喝,却将食材弃去,实际上汤中的营养成分是很少的,营养的精华还是在渣里。
建议:尽量少吃市售熟食,或搭配新鲜蔬菜吃。喝汤时也吃渣。
6、关注食物酸碱性,相信食物会相克
很多人相信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而不敢吃酸性食物。大部分动物性食物和谷类、部分坚果和豆类,以及葱、蒜、菌菇类等,因含磷、硫元素浓度高,化学上属于酸性食物;碱性食物指的是低热量的植物性食物(如大多数蔬菜、水果、海藻类、茶叶、葡萄酒等)。其实酸性食物不会造成酸性体质。还有很多人相信食物之间会相克。
建议:选择食物不要关注酸碱性,而在于杂而全;食物相克的说法大多是以讹传讹的无稽之谈。
7、零食选择欠妥当,酒和饮料受欢迎
很多人喜欢吃油炸、甜、咸和颜色过于鲜艳、香味过于浓郁的零食。休闲聚会时、电脑电视前,常常无意识地吃零食过量;喜欢含糖、碳酸饮料和含酒精饮料,习惯于在宴席上大量饮酒。
建议:零食可在正餐之间吃适量,多选奶类、果蔬、坚果等新鲜天然的零食,最好有独立包装。尽量远离口感好得异乎寻常(如特别脆、酥、筋道等)的食品。尽量不喝碳酸饮料,饮酒要限量。
饮食其实很简单,什么都吃,适可而止。每个人都爱自己温暖的家,都希望家人健康、平安、幸福。就让我们的关爱从饮食开始吧。
平衡膳食歌
玲珑塔,有五层, 膳食宝塔记心中;
讲平衡,食多样, 谷类为主搭粗粮;
菜果蔬,绿红黄, 红薯土豆也尝尝;
肉禽蛋,要适量, 鸡蛋鱼虾比肉强;
喝牛奶,饮豆浆, 奶豆制品保健康;
盐六克,油半两, 饮食清淡寿命长,
常喝水,勤活动, 控制体重免肥胖;
把烟戒,限酒量, 吃动平衡身体壮 。
助你长寿的10个日常饮食问题
1、每餐之前喝两杯水。控制体重,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场“持久战”。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饭前喝两小杯水能减少饥饿感和食物摄入量,比节食减肥的效果更明显。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布伦达.戴维说:“喝水是控制体重的一种最简单、廉价的方法。”餐前饮水的人一天能少摄入近300卡热量。美国格拉斯哥大学肥胖专家迈克?里恩教授也指出,除喝水外,餐前吃水果、蔬菜和麦片粥,同样含热量少,还有助于增进饱腹感。
2、复合维生素饭后吃。生活中吃得精细,会损失大量B族维生素;蔬菜过度浸泡,会泡掉大量水溶性维生素;食品放置时间过长,或油煎、烘烤等烹饪方式都可能减少维生素含量。这时,补充复合维生素就像上了一道“保险”,而且最好饭后吃。叶酸、维生素B、C等水溶性维生素如果饭前空腹吃,很快通过胃进入小肠被吸收,还没完全被人体利用就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必须溶于脂肪类食物中才能被吸收,如空腹服用,大部分都不能被吸收。
3、生吃洋葱防心脏病。很多人吃菜时会小心翼翼地把洋葱挑出来,这就大错特错了。美国哈佛医学院心脏科教授克多?格尔威治博士指出,洋葱含有大量保护心脏的类黄酮,每天生吃半个,或喝等量的洋葱汁,可增加心脏病人约30%的“好胆固醇”。尤其在吃烤肉这样不怎么健康的食物时,里面的洋葱就像你的“救命草”。洋葱对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病人确实有好处,而且生吃、凉拌效果最佳。
4、用凉开水泡红茶。美国农业部最近研究发现,与青菜或胡萝卜相比,红茶中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有效帮你抵抗皱纹和癌症的侵扰。曰本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喝两杯以上红茶的人,遭遇流感病毒侵袭的几率要比不喝的人少30%。用热水泡茶会比冷水泡茶释放出更多的咖啡因与单宁,导致周期性头痛、失眠等症状,而用凉开水泡茶可使其中的有益物质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慢慢溶出。
5、睡前吃些高纤维食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朱蒂斯?沃特曼说:“睡前半小时吃些低热量的碳水化合物零食,比如谷类食物,有助于睡眠。”大多数人每天摄入的纤维量只有身体需要量(25―35克)的一半,所以,建议抓住睡前的最后时刻补充一下。
6、有些素菜要“荤”着吃。油吃多了不好,但一点不吃更不好。孙孟里表示,南瓜、胡萝卜中含有大量β―胡萝卜素,因此不能吃得太清淡,用油炒一下更有利营养素吸收。如果南瓜用来煮粥,那么保证其他菜里有油,让它们到肠胃里会合。
7、凉菜的汁用来蘸着吃。很多人去饭店都喜欢点盘大拌菜或蔬果沙拉,觉得这样能补充维生素。其实,这些菜中的酱汁反而会给原本健康的菜带来不少热量。最好把调好的酱汁放在一个小碗里,用切好的菜蘸着吃,这样,你需要的酱汁只是原来的1/6。
8、冷水洗肉,热水洗菜。许多人洗肉前,喜欢拿热水泡上一会儿。殊不知,用温水或热水洗肉,不但容易变质、腐败,做出来的肉口感也会受影响。最重要的是,会加速肉中蛋白质、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的流失。与之相反,洗各类果蔬时用温水更好。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洪巨指出,温水比凉水更容易去除果蔬表面的农药残留。
9、深色水果抗衰老。买水果时拿不定主意,就选深色的那种。相比浅色水果,深色水果里含有更多的抗氧化剂、维生素、硒、铁、钙、锌等物质,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功效。
10、晚餐早比晚点好。卫生部首席健康顾问洪昭光教授表示,人体排钙高峰期是餐后4―5小时,晚餐吃得太晚,不仅影响睡眠、囤积热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结石。老年人晚餐的最佳时间最好在下午六七点,而且应不吃或少吃夜宵。
做到容易,坚持难,养生贵在坚持!
您有毅力吗?哈哈!危险!顿悟者益!
1、三餐搭配不合理,早餐不吃夜加餐
很多家庭的三餐搭配不合理。早餐吃得单调品种少,甚至顺便在街头买点应付,还有些年轻人和学生不吃早餐;中餐大都买快餐吃盒饭,或是简单做些对付;晚餐往往非常丰盛;还有不少人有吃夜宵的习惯。长此以往,健康一定远离你!
建议:早餐尽量多吃、品种要丰富;中餐荤素各半、吃饱要足量;晚餐多素少荤、简单要适量。
2、食不厌精主食少,不吃粗粮爱细粮
由于喜欢精白米面的细腻口感,很多南方城市居民不愿意吃粗杂粮。有些人为了控制体重,几乎很少吃主食。其实谷类食物才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建议:适当吃些小米、玉米、荞麦、燕麦、薏米、杂豆、薯类等粗杂粮和一些加工精度低的米面,有利于肠道健康,能减少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每天最好吃二两以上全谷类粗粮和薯类。
3、蔬菜水果量不够,奶豆制品消费少
我国居民平均每天只吃半斤蔬菜,并以浅色蔬菜为主,水果平均每天只吃1两左右,离每天1斤蔬菜和半斤水果的推荐量还差得远。奶、豆制品的摄入量更是少得可怜,大城市居民每天喝奶不到100毫升,吃豆制品不到20克。
建议:多吃绿、红、黄、紫等深色蔬菜和叶菜,每天吃1-2种水果,鼓励购买新鲜、本地、应季的食物。每天至少半斤奶,多吃豆制品。
4、烹调重味不科学,油盐摄入均超标
很多家庭做菜都重口味,喜欢用油炸油煎方式烹调食物。食用油消费平均每天45克以上,吃盐超过10克,远远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天25-30克和6克。摄入过量的油、盐会增加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建议:烹调多用蒸、煮、炖;少用煎、炸、熏;少吃盐腌制品、酱制品,减少酱油和鸡精等用量。烹调蔬菜先洗后切、急火快炒、凉拌可放醋,热炒不加碱。
5、偏爱超市买熟食,喝汤弃渣丢精华
超市里的熟食含盐量比较高,不适合长期食用,更不适合孩子吃。如果熟肉呈现粉红色,则是加了亚硝酸盐。正规企业的产品可适量食用,但很多熟食是小规模制作,很难准确控制亚硝酸盐的添加量。很多人喜欢煲汤喝,却将食材弃去,实际上汤中的营养成分是很少的,营养的精华还是在渣里。
建议:尽量少吃市售熟食,或搭配新鲜蔬菜吃。喝汤时也吃渣。
6、关注食物酸碱性,相信食物会相克
很多人相信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而不敢吃酸性食物。大部分动物性食物和谷类、部分坚果和豆类,以及葱、蒜、菌菇类等,因含磷、硫元素浓度高,化学上属于酸性食物;碱性食物指的是低热量的植物性食物(如大多数蔬菜、水果、海藻类、茶叶、葡萄酒等)。其实酸性食物不会造成酸性体质。还有很多人相信食物之间会相克。
建议:选择食物不要关注酸碱性,而在于杂而全;食物相克的说法大多是以讹传讹的无稽之谈。
7、零食选择欠妥当,酒和饮料受欢迎
很多人喜欢吃油炸、甜、咸和颜色过于鲜艳、香味过于浓郁的零食。休闲聚会时、电脑电视前,常常无意识地吃零食过量;喜欢含糖、碳酸饮料和含酒精饮料,习惯于在宴席上大量饮酒。
建议:零食可在正餐之间吃适量,多选奶类、果蔬、坚果等新鲜天然的零食,最好有独立包装。尽量远离口感好得异乎寻常(如特别脆、酥、筋道等)的食品。尽量不喝碳酸饮料,饮酒要限量。
饮食其实很简单,什么都吃,适可而止。每个人都爱自己温暖的家,都希望家人健康、平安、幸福。就让我们的关爱从饮食开始吧。
平衡膳食歌
玲珑塔,有五层, 膳食宝塔记心中;
讲平衡,食多样, 谷类为主搭粗粮;
菜果蔬,绿红黄, 红薯土豆也尝尝;
肉禽蛋,要适量, 鸡蛋鱼虾比肉强;
喝牛奶,饮豆浆, 奶豆制品保健康;
盐六克,油半两, 饮食清淡寿命长,
常喝水,勤活动, 控制体重免肥胖;
把烟戒,限酒量, 吃动平衡身体壮 。
助你长寿的10个日常饮食问题
1、每餐之前喝两杯水。控制体重,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场“持久战”。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饭前喝两小杯水能减少饥饿感和食物摄入量,比节食减肥的效果更明显。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布伦达.戴维说:“喝水是控制体重的一种最简单、廉价的方法。”餐前饮水的人一天能少摄入近300卡热量。美国格拉斯哥大学肥胖专家迈克?里恩教授也指出,除喝水外,餐前吃水果、蔬菜和麦片粥,同样含热量少,还有助于增进饱腹感。
2、复合维生素饭后吃。生活中吃得精细,会损失大量B族维生素;蔬菜过度浸泡,会泡掉大量水溶性维生素;食品放置时间过长,或油煎、烘烤等烹饪方式都可能减少维生素含量。这时,补充复合维生素就像上了一道“保险”,而且最好饭后吃。叶酸、维生素B、C等水溶性维生素如果饭前空腹吃,很快通过胃进入小肠被吸收,还没完全被人体利用就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必须溶于脂肪类食物中才能被吸收,如空腹服用,大部分都不能被吸收。
3、生吃洋葱防心脏病。很多人吃菜时会小心翼翼地把洋葱挑出来,这就大错特错了。美国哈佛医学院心脏科教授克多?格尔威治博士指出,洋葱含有大量保护心脏的类黄酮,每天生吃半个,或喝等量的洋葱汁,可增加心脏病人约30%的“好胆固醇”。尤其在吃烤肉这样不怎么健康的食物时,里面的洋葱就像你的“救命草”。洋葱对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病人确实有好处,而且生吃、凉拌效果最佳。
4、用凉开水泡红茶。美国农业部最近研究发现,与青菜或胡萝卜相比,红茶中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有效帮你抵抗皱纹和癌症的侵扰。曰本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喝两杯以上红茶的人,遭遇流感病毒侵袭的几率要比不喝的人少30%。用热水泡茶会比冷水泡茶释放出更多的咖啡因与单宁,导致周期性头痛、失眠等症状,而用凉开水泡茶可使其中的有益物质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慢慢溶出。
5、睡前吃些高纤维食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朱蒂斯?沃特曼说:“睡前半小时吃些低热量的碳水化合物零食,比如谷类食物,有助于睡眠。”大多数人每天摄入的纤维量只有身体需要量(25―35克)的一半,所以,建议抓住睡前的最后时刻补充一下。
6、有些素菜要“荤”着吃。油吃多了不好,但一点不吃更不好。孙孟里表示,南瓜、胡萝卜中含有大量β―胡萝卜素,因此不能吃得太清淡,用油炒一下更有利营养素吸收。如果南瓜用来煮粥,那么保证其他菜里有油,让它们到肠胃里会合。
7、凉菜的汁用来蘸着吃。很多人去饭店都喜欢点盘大拌菜或蔬果沙拉,觉得这样能补充维生素。其实,这些菜中的酱汁反而会给原本健康的菜带来不少热量。最好把调好的酱汁放在一个小碗里,用切好的菜蘸着吃,这样,你需要的酱汁只是原来的1/6。
8、冷水洗肉,热水洗菜。许多人洗肉前,喜欢拿热水泡上一会儿。殊不知,用温水或热水洗肉,不但容易变质、腐败,做出来的肉口感也会受影响。最重要的是,会加速肉中蛋白质、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的流失。与之相反,洗各类果蔬时用温水更好。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洪巨指出,温水比凉水更容易去除果蔬表面的农药残留。
9、深色水果抗衰老。买水果时拿不定主意,就选深色的那种。相比浅色水果,深色水果里含有更多的抗氧化剂、维生素、硒、铁、钙、锌等物质,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功效。
10、晚餐早比晚点好。卫生部首席健康顾问洪昭光教授表示,人体排钙高峰期是餐后4―5小时,晚餐吃得太晚,不仅影响睡眠、囤积热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结石。老年人晚餐的最佳时间最好在下午六七点,而且应不吃或少吃夜宵。
做到容易,坚持难,养生贵在坚持!
您有毅力吗?哈哈!危险!顿悟者益!